•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查看: 11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被福布斯排行榜遗忘的中国富豪(一):杨孙西和他的房地产故事(《新财经》)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2-8-10 22:15: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杨孙西及其旗下杨氏集团——香江国际集团的采访,就如同北京炎热而郁闷的夏季一样,让人焦躁不安。虽然自1995年以来,他们就开始参与北京市房地产市场的运作,并相继成功地开发了“北京国际友谊花园”、“北京科技会展中心”等高档物业项目,正在建设中的“北京财富中心”更是社会影响巨大。即便如此,他们依旧低调而寡言,在人们的眼中竟变得有些神秘,好奇的人们也因而对他们更加兴趣盎然,总试图对他们了解得更多,而他们却似乎想躲避得更远。低调而寡言,如果是一种美德,那么,此时也就变成了一种诱惑。就
这样,记者开始了对杨孙西及其旗下杨氏集团的采访。

  引子:纺织起家

  1938年11月出生在福建省石狮市的杨孙西,在12岁时就随家人移居到香港。杨孙西起家于纺织制衣业。1969年,刚满而立之年的他,在香港观塘创办了杨氏集团(香江国际集团)的前身——香港国际针织制衣厂,开始了事业的生涯。当时,由于他率先采用精纺羊毛制作时装,设计的多品种时装系列也受到市场的极大欢迎,由此获得了丰厚的收益,为他以后事业的发展壮大积累了经营、资本基础。

  杨孙西在生意场的口碑很好,他的互惠双赢、尊重创新及稳健经营的企业理念,对他的事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随着第一个企业创业的成功,他又接连办起第二家、第三家企业……逐步以香港为基地,发展成为拥有数十家成员公司的多元化跨国企业集团——香港香江国际集团,业务虽然仍主要布局于纺织制衣业,但在玩具、高科技、旅游、房地产等四大行业亦有所运作。据悉,到目前为止,杨氏集团在世界各地拥有20000多名从业人员,业务遍布亚、欧、美和大洋洲。2001年集团全球营业额达100多亿港币。

  纺织制衣作为杨氏集团历史最悠久的业务,曾为杨氏集团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当时间进入90年代,随着世界纺织业竞争格局的转变,东南亚诸国及中国内地大量纺织企业的兴起,使得世界纺织品市场的竞争呈现白热化的状况。另外,90年代中期,欧美等国纺织品贸易配额的盛行,也使得世界市场对纺织品的需求量锐减。杨氏集团的发展也因此受到影响,集团的经营状况出现了困境。面对这种不利情形,杨孙西曾表示,随着2005年纺织制衣业配额的取消,集团的纺织制衣业会取得更好发展。但纺织业不景气的状况,在近期内仍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善。为扭转企业经营不利的局面,同时也是为了寻求新的投资机遇,杨孙西开始步入房地产业,并将市场的重点布局于北京。

  他的房地产故事

  序幕

  通过杨氏集团出版的企业宣传资料《回顾与前瞻》,我们了解到,其实,以纺织业起家的杨孙西,“80年代中期,集团在香港就展开了房地产业务,以工业区楼房占大多数……80年代中期,在澳大利亚也成立了公司,掌握了当地市场资源,同时看中了房地产业,现已成为颇具规模的公司。”但其进军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道路与一般的房地产发展商不同。在接受香港一家媒体采访时,他指出,进军国内房地产业是与其到国内投资设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早在70年代末,由于当时刚刚改革开放的内地,在厂房、宿舍等方面的配套设施还非常短缺,这些都得需要他自行解决,由此,他开始涉足国内房地产业。

  在1995年之时,杨孙西就开始派员到深圳、广州、上海、青岛、大连、北京等地进行房地产市场调研。至于为何最终确定北京作为目的地,杨孙西指出,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调研发现,如深圳、广州、青岛、大连等沿海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已有供过于求的现象;二是相对而言,当时的北京市场由于管制相对较严,令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而与此同时,旧的投资项目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趋退出市场。是故,当时的北京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个断档期,正是投资入市的良好时机。

  高潮

  自1996年杨氏集团开始正式进入北京市场以来,已经在北京的东北部和西北部取得项目运作的成功。至今,在京已开发完成及正在开发项目的总建筑面积,大约在150万平方米左右;若所有未开发完工的项目能正常运作完成,则杨孙西至今在京项目的总投资额应在130~160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京城东部CBD核心区的“北京财富中心”项目,更是使其在江湖真正扬名成腕,并因此获“东财”一号。

  “东财西世、南海北冠”,是指活跃于京城房地产界的“福建军团”四大家族企业。他们分别是:杨孙西的香江国际、黄如论的世纪金源、许荣茂的海外集团及韩国龙的冠城集团

  仔细分析杨氏在北京投资的房地产项目,我们不难发现他的投资特点:项目定位高档,多为高档外销公寓、写字楼或酒店;开发规模较大,相应的投资额也高,“财富中心”的投资额达60亿元之巨;拿地位置佳,开发项目多处于东、北三环以内,且地段位置极佳,惟一靠近四环的“中国国际科技广场”也处于“中国硅谷”中关村的热点位置。单从杨氏所投资五大项目的位置来看,就让在京投资房地产的“外省”人羡慕、妒忌不已。众所周知,一般而言,“外省”的房地产开发商,在北京很难获得三环以内的地块,多是集中在北京市的外围进行市场运作,这种情况在前几年表现得尤为明显。而杨孙西能得到对众多“外省”开发商而言,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人们对其另眼相看也就不难理解了。

  对于这一点,集团一位总监解释说:“首先靠得是实力,以实力赢得合作伙伴的信任。地段好的项目一般开发成本较高,没有实力的开发商是很难获得政府信任的;另外,靠得是敏锐的市场眼光,灵敏的市场感觉能发现好的投资机会。”“当然,港资在内地,尤其在北京从事房地产业,与政府搞好关系既是现实的,也是必要的,这一点对港资来说非常有意义。这是一个资源整合过程,开发商和政府也是互动的。政府需要通过城市的建设规划,树立城市的形象;开发商则可以凭借自己的实力来有所作为,我们提供的并不仅仅是商品……如,中关村的科技会展中心的建成,就会成为中关村地区的核心,起到聚集、辐射效应,有利于中关村地区商圈的形成。”

  财富

  “我们是以自有资金为主,所有项目的绝大多数运作资金,都来自我们集团内部;有一部分是来自银行贷款,但比例很小。”面对记者对集团资金实力的疑问,集团的一位总监作了上述表示。他接着又说,“集团具有很强的财务管理能力,集团北京市场的财务是由杨先生的女儿杨莉瑶负责的,她是英国留学回来的会计师,能力很强。”

  其实,杨孙西在资金运作上采用的是滚动开发方式。在他开发“北京国际友谊花园”时,北京房地产市场正处于黄金时期,利润率极其丰厚。“丰厚的利润率、良好的合作开发及项目恰当的成本控制”,使得项目运作具有短、平、快的特点,由此,杨孙西在资金的操作上也显得游刃有余。当问及杨孙西拥有的财富状况时,这位总监只是笑着说,“这个问题不好回答,不好回答。”

  对杨孙西在京房地产的收益,业界流传着不同版本。我们也试图在此对他在京城的隐身财富作一估量。由于很难从杨氏集团获得原始资料,及集团有些项目仍在开发运作之中。因而,我们对他在京城财富的估量,也许同真实的情况有差距,但我们已力图借助其他资料去完善了数据的准确性。如,某媒体就估计,截止到2001年年底,杨氏在京已完成的房地产项目的赢利就约在15亿元以上;另外,记者也从一专业证券报纸中获悉以下信息:“……仅许荣茂的财产值被《福布斯》在中国内地富人榜上排名第五,总资产约50亿元。实际上,如果按个人净资产看,其他三位(杨孙西为其中之一)并不低于许荣茂……他们的财富如同南极冰山,埋藏在下面的高出浮在水面的,低调者可能大于高调者。”由此看来,有关业内人士估计的,杨氏集团在京五大项目的赢利会在45~50亿元之间的说法还是可信的。

  经营

  “杨先生坚持稳健的经营理念,是无为而治,作为集团的董事长,他主要关心的是集团的全局性、长期性的工作。”在这些说法的背后,我们也了解到,杨孙西现在基本上是半退休状态。作为家族式企业,现在集团的日常管理都由他的弟弟杨圣敦负责,杨圣敦现在是杨氏集团的副董事长。另外,他惟一的儿子和两个女儿,也分别在集团总部或集团子公司中担任不同的职务,对于这种经营管理模式,我们并不感到意外,这符合人们对家族式企业管理的通常理解。

  对于北京市场,“北京的业务主要由北京公司的罗(昭明)总负责,他们(指杨氏兄弟)基本上是两个月左右从香港来北京一次。杨先生的授权非常宽泛,罗总和杨先生搭配得很好,罗总很有能力,杨先生也非常信任他。”谈到罗、杨二人,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位香港巨贾——许荣茂,及他们之间的故事。

  故事中的故事

  “杨先生和许荣茂是老乡,都是福建石狮人,他们都经常参加香港商会的活动,也就认识了。在地方政府的促动下,他们开始了一些合作。”这是记者听到过的有关杨、许二人关系的最简洁的介绍。

  其实,早在80年代中后期,杨、许二人就开始了合作。最早的合作项目是,福建省石狮市的闽南黄金海岸度假村,这也是杨氏集团与他人合作投资的第一个国内旅游业项目。也许正是该项目的合作成功,才引发了他们二人后来的故事。

  北京“亚运花园”项目,是他们的第二次合作,同时也是二人关系的分水岭。据悉,在此项目中,他们二人采取的是五五分成的投资方式。但,这次合作并没有以欢颜收场。也许,杨孙西从来没有料到,他只能看见故事的开始,却把握不住故事的结局。在这次合作中,杨孙西并没有走到最后。他在退出之后,现任杨氏集团北京分公司总经理的罗昭明,也曾接手参与亚运花园的运作,但最终他也同杨孙西一样以出局而告终。杨、罗二人从此走到了一起。对于这段往事,杨、罗二人都不愿提及。正如集团的一位营销总监说的那样,“对于这件事无从解释,也不便解释。杨先生不愿意说,罗先生也不愿意谈这件事。”

  问及导致这种结果的具体原因,他解释说,“原因可能很多,如,经营思路的不同、操作方式的不同、资金和利润的分配不公,都有可能是导致合作失败的原因。据我了解,原因主要是经营思路的不同,杨先生坚持稳健经营,而他们可能并不这样。”接着,他又补充说,“其实,双方都是有实力的企业,都可以独立运作项目,没有必要捆绑在一起,完全可以自己寻求更好的发展。”

  也许如古语所说,“一山难容二虎”。90年代初的杨、许二人都是冒险者,都是市场的潜藏窥视者,当他们发现北京房地产市场这块蛋糕很大时,就不再愿意去分享它。也许,他们认为独自单干会给自己挣到更大的蛋糕,会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更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不管怎样,我们认为,是由于任何一方对利润分配感到不公导致了他们分手的想法,并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未来

  对于未来,杨孙西认为,集团仍会坚持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他对2005年以后的纺织业依旧充满希望。就房地产业务而言,北京仍然是集团未来的发展重点;近期的主要任务,一是,保证北京科技会展中心的圆满收盘;二是,保证北京财富中心项目的良好进展;另外,集团对皇城世家项目也在积极地筹备之中。在将来,集团还会在北京开发普通住宅项目。记者在对杨氏集团的采访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对北京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和兴趣。但这并不是他们想要的全部,杨孙西及其集团已经将触角伸得更远。

  “在当前内地西部大开发的洪流中,作为走在改革开放潮流前头的爱国商人,应该可以做出很大的作为。”杨孙西认为,在政府推动西部大开发的宏观背景下,作为西部龙头城市的重庆,发展前景会非常乐观,房地产市场蕴涵着很高的投资价值。

  在2001年7月,杨氏集团和北京海淀区房地产开发公司,共同组建的北京科技园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成功入主了重庆的上市公司——“万里电池”。这表明,他们已不再置身于公开资本市场的大门之外。今年,杨氏集团又同重庆水务集团、上海电气集团,合作成立了重庆香江国际环保产业公司;同重庆机电控股公司合作成立了重庆香江置业投资开发公司。这一连串的投资动作,无不说明了杨氏集团进军重庆的决心,这也恰恰印证了杨孙西只做不说的低调风格。

  虽然,“重庆房地产市场的成熟度、消费水平还有待提高。当地高档物业的平均价格,最高也不过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比起北京市场来说,重庆市场的油脂比较薄,会难做一些。”但这并没有动摇杨孙西的决心。再说,谁又能预言新生市场的潜力呢。也许,杨孙西及其旗下集团的长袖会在重庆舞得更加精彩,作为西部大开发伟业龙头的山城重庆,也许就是杨孙西的下一个欢乐场。

  他的格调

  “杨先生客观、公允,为人低调。颇有绅士风度,举止也儒雅……他曾任国务院港事顾问,为香港回归中国说了很多话,发表了很多观点;并积极促进台海关系的良性发展。总之,他的定位是爱国商人。”这是杨氏集团的一位管理者对杨孙西的评价。

  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谦逊、颇有学者风范的杨孙西,做事风格一贯低调、稳健,不喜张扬。就连记者在对其公司人员进行采访时,公司职员也多强调说,公司做事坚持踏实、稳健、低调风格,对外不愿多谈。当问及杨孙西先生的情况,他们更是语焉不详,多称“杨先生为人低调,我们也多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另外,杨孙西还是一位热心社会公益的人士,他曾多次向福建石狮市第一中学、泉州华侨大学、北京清华大学等教育机构捐款。另外,他还十分关心中国的绿化环保事业,不仅出资捐助中国绿化环保事业,他还亲自出任中国绿化基金会副主席一职。

  在商业财富的表演舞台上,杨孙西似乎总不如在社会活动中那样积极,他总是试图远离聚光灯,不愿成为媒体的焦点。在商业世界里,人们可以认为他不是一个好的表演者,但必须承认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践主义者,他总是不动声色地打拼、开拓着杨氏集团的事业,不停创造、积累着财富。他是多少如此的低调,以至于人们对他拥有的财富规模猜测不一。有人说,杨孙西是深藏在水面下的财富大鳄,一旦横空出世,《福布斯》的中国内地富人排行榜,可能就要重新排名论次。对于这种说法,我们亦是深为赞同。-

  杨孙西个人资料

  1938年11月出生于中国福建省石狮市,1950年移居香港,就读于香岛中学,1958年进入广州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习。1969年创办香港国际针织制衣厂,后发展为香港香江国际集团,杨孙西历任董事长。1998年7月1日被香港特区政府委任为太平绅士,并获银紫荆星章。1999年获澳洲北部省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兼任的社会职务有: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福建省政协常委、中国绿化基金会副主席、中华总商会常务会董、香港九龙东区各界联合会会长、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二十一世纪中国”研学会会长、华侨大学及暨南大学校董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