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查看: 7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银行内幕(绝对真实) (转载)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2-7-23 09:5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记得王蒙曾经有篇名作叫《组织部里的年轻人》,描绘了一个清新的、廉洁的组织部形象。很凑巧,我也曾经在人事部门工作4年,对我国现存的组织人事和干部考核体系有一些感触。下面就是我在人事部门工作的点点滴滴,写下来给大家看看,姑且命名为《组织部里的年轻人续集》吧。

  要从1995年我大学毕业分配说起,那年我23岁。当时,在金融部门工作可是件很荣耀的事,收入高、地位高,所以大伙儿都抢着去金融部门。可是毕业学生多,不可能都挤进去呀?于是大家各显神通,毕业生见面供需会上,大家争相把自己夸得一朵花似的。

更有甚者,买通学校管毕业分配的政工人员(我不屑于称他们为“老师”,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到用人单位美言几句。

  由于我不喜欢所学专业,所以成绩并不怎么好,在班上总是排个中等,还曾经有两门不及格——微积分和工业会计。所以成绩上没什么可以夸耀的。可是我会画画,于是自荐时带了自己画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和《椰子树》。也算我运气好,这家银行的

一个支行正准备要个会美术的来搞搞储蓄宣传,于是,被人事处长一眼看中,初选上了。人事处处长助理(正科级,由于年轻不好一下子提为“副处”,所以先“助理”一下,也就是代理的副处长)跟我是素昧平生,但人很好,很欣赏我的才华。于是他对我说了一个秘诀:下次复试行长要亲自挑选,一定要带上画,让他留下印象——这是最重要的.

复试那天,我带上了我的画,展示给行长大人看,行长大人非常满意。于是,我就被录用了。本以为这下可以好好轻松一下了,可是人事处长助理却在半个月后通知我到人事处实习。我在那里实习了一个月,每天工作很勤恳,给大家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有一天处长助理问我:想不想留在人事处?分到支行去一下子就被埋没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头,你最好还是留在人事处。我说我当然想啦。处长助理想了一下说:你刚来就到人事处不太好,还是先锻炼一下,找个机会就把你调上来。

  这样我被分到了J支行,住在集体宿舍里。同事们知道我是从人事处——组织部来的,都问我有什么背景能到人事处实习?我说我没有背景,只是外地人,反正就留在那里实习了。同事们纷纷猜测,我是被作为“重点培养对象”来锻炼的。

后来我才知道,我之所以有幸成为那批学生中唯一一个被挑中到人事处实习的真正原因是,我曾得罪过的一位学校政工人员在处长1助理那里说了我很多坏话,想用另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顶替我的名额,被处长助理拒绝了,处长助理对她说:我们看中的是才干,不是学习成绩。但是处长助理又有点不放心,想通过在人事处实习观察我一段时间。结果,呵呵,我因祸得福。


和我住同一宿舍的有大约10多个外地年轻人。大家每天下班以后谈论的主题就是什么时候能够提副科、正科;某某人年纪轻轻就当了某某官,某某人因为老子是什么官就当上了什么官。总之,大家都想当官,都想走捷径,因为当官意味着发财、权力。

在支行干了3个月以后,B市组织了金融系统“金融知识电视竞赛”。我作为我们行选手之一参加了比赛。还好,因为是科班出身,比杂牌军到底狠实些,所以得了冠军,

受到行长大人亲自接见。当时有一张照片,一副春风得意、踌躇满志的样子。比赛后第三天,我就得到支行人事科的通知:到分行人事处(组织部)报到,是“借调”。临走的那天,宿舍的朋友们围住我半是开玩笑、半是认真地说,当了官以后别忘了兄弟们哪!

我到人事处上班了,很凑巧,一来就分管干部、协管组织。我们单位人事处和组织部是合署办公的,人事处长就是组织部长。人事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摊子——干部科:管干部的考核、提拔、委任、免职、调动、职称;组织科:管发展党员、党务管理;劳资科:管劳动工资、养老保险;教育科:职工教育;老干科:老干部工作。干部科是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部门,由处长助理亲自挂帅,可见组织上对我的器重。我当然也受宠若惊,更加勤勤恳恳,也博得了领导们的赏识。

终于有一天,处长亲自带我到行长那里,对他介绍我说:这个小伙子非常不错,我们已经决定正式调了。行长大人傲慢地瞟了我一眼,哼哼唧唧地说,好,你看着办吧。

这样在借调几个月以后我正式来到了人事处。回去办理调动手续时,支行人事科长对我说,以前你在时对你照顾不周,得罪了,别往心里去!我笑笑说,没有啊,对我挺好的。人事科长又说,以后有什么需要我们这里帮忙的尽管说,我们一定想办法解决!


处长和处长助理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上班时间不许聊天、不许看报纸、不许打游戏。我这人没事喜欢画画,无聊时总是画些涂鸦之作,被处长助理警告过一次。还有一次乘处长和处长助理不在时打游戏,结果被推门而入的处长逮个正着,狠狠批评了我一顿,还捎带批评了另外两个在场的年轻同事,说他们不闻不问,太不关心新同志进步了。

机关有个食堂,每天中午我们在食堂就餐,是份饭。由于我很挑食,很多东西不吃,所以总是要求食堂师傅给我打我吃的菜。我刚到机关上班时,其中几个师傅给我换菜时都很不耐烦的样子。后来知道我是人事处的以后态度明显就变了,我要什么都给我加倍的给,还经常夸我们:人事处的小伙子、大姑娘个个都长的精神!一听就是假的。

那年春天我们去春游,到了某个二级分行。招待得很丰盛,我平生第一次吃到了甲鱼、乌龟、幼鲨和其他海鲜。可是我觉得这些大名鼎鼎的、象征“富人生活”的东西根本就不好吃,比我妈妈给我做的糊辣汤、羊肉烩面和糊涂面条差远啦!再想想这一桌子值多少钱,心里觉得难受,于是勉强吃了几口就再不动筷子了。我心想:看来这些所谓的“上层人物”过的生活也******不过如此,除了这样穷奢极欲还有什么?
晚上安排到某娱乐城“活动”,临去之前,处长叮嘱大家说:唱歌可以,但不许洗桑拿、不许搞保健按摩、不许跳黑灯舞!我们是组织人事干部,一定要做出表率来。等我们去到那里,发现已经有10来个“小姐”在那里恭候了。处长一脸不悦,说,搞这些干什么。——这不是假正经,因为我们处长身体不好,洁身自好是出了名的。J分行的Z行长是个又高又粗的壮年人,一看就属于那种精力过剩的人,他说,没啥,耍耍轻松一下嘛。他的级别和处长一样是正处级,处长也不好多说什么了。
于是尴尬地坐了一会,Z行长拉起一个小姐到舞池里跳舞去了。过了一会儿,舞厅灯光暗了下来,只能影影绰绰地看到人影。我下意识地一直盯着Z行长看,看到他在舞池中央和那个“小姐”接吻。春游回来后我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处长,处长显示出很吃惊的样子。后来过了几天,分行发了一本书叫《银行思想政治工作汇编》,我翻了翻,里面有Z行长的一篇大作《论银行家的思想修养》。

  就在1996年春天,处长助理调到另一个单位去了。临走他跟我谈了话,他说,你很聪明,也很有悟性,牢记住一点,在单位里混,三分靠做事,七分靠做人。那年夏天,

处长让我写《人事处、组织部半年工作总结》,以往这都是处长助理写的,我觉得压力很大。但是本着责任心我还是花了一整天的功夫认真地完成了,处长开会不在,我在下班时放在处长办公桌上就走了。处长开完会回来读了我的《半年工作总结》,觉得写的很好,喜出望外。见我不在,就写了一封信放在我的办公桌上。第二天我上班时读了这封信,非常感动。
那年夏秋之交,处长也高升成为分行纪委书记,新调来一个处长。这位新处长姓王,是个转业军人,高中文化程度。原来在清水衙门——监察室工作,喜欢下围棋。以前我见过他,总是抽5块钱一包的“红梅”牌香烟。至于他为什么当上人事处长,据说是因为他很听行长的话,从不跟行长进行任何争辩。相比之下原来的处长太独立了,我几次看到他和行长大人争的面红耳赤,所以行长大人给他“提拔”成一个级别较高的清水官—众所周知,“纪委书记”在企业里虽然属于领导班子、党组成员,可是没什么实权和油水,只是在一把手的领导下查查案子罢了。

  后来听处长自己介绍,文化大革命开始那年,他正好17岁,读高中一年纪,立刻响应伟大领袖号召当了红卫兵。由于出身好,造反、破四旧、揪斗走资派积极,被推选为学校红卫兵领袖,曾经受过红太阳的接见和检阅。提起这事,他总是无限光荣似的。后来又响应红太阳号召上山下乡,再后来当了兵,入党提干当了官,再后来转业到地方。

我说,那就不必了。借调人事处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年底到了,我们行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干部职工考核。我负责这件事。根据总行的文件要求,我们制作了长达20多页的考核内容——让人看着头就大,甚至连谁不穿行服都要扣分。当然,最后这些“细则”根本没被执行——因为根本无法执行。

大家的考核就依据五个“纲”来进行。第一条“纲”就是“是否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样空泛的“纲”的结果就是一团和气。我们考核结果分成四个等级: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

第一次上报结果是:“优秀”的占到32%,称职的占到67%,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合计占不到1%。其中有个县支行,年年发生大案,100万人口的大县、200多号人,存款余额不足一个亿,可是居然全部“称职”以上,还有30%的“优秀”。

处长一看非常恼火,打电话把支行行长和人事股长训了一顿。结果又报上来了新结果——16个“不称职”!(弊端五:原则如同儿戏)。后来处长为了防止这样的事情再发生,专门发了通知:“优秀”不得高于15%,“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合计不得低于3%。这个“比例限制”让我不由得想起“反右”时期限定“右派”比例的事。

应当说,当时的人事处长在我见过的干部中还算是很不错的——至少根据我的观察是如此。他住得比较远,行长大人专门给他一部奥迪轿车他不坐,每天坚持挤公共汽车,结果有一次下车时摔骨折了腿,三个多月才好;另外也不喜欢收礼,几次看见他把拿着礼包的送礼者赶出办公室;也从不洗“桑拿”、搞“保健按摩”之类的名堂。但是我觉得他在这种干部体制中是无能为力的,有时也不得不违心地做一些事情。

  后来,又搞职称评聘。各个二级分行、支行报来一大堆材料。根据文件精神,职称聘任的原则是“择优聘任”,可是这些人我从来见都没见过,怎能知道他们究竟是否“优秀”?只有面对一大堆自我表扬的材料来筛选。我很希望能够有一个客观的尺度来衡量,于是根据总行下发的相关文件编辑了一个打分标准,再依据标准来进行排序。至于这个“标准”是否客观,只有天知道。这种方法倒是有一个好处:公开,你是几斤几两昭然若揭,避免了以往评职称时大家吵得不可开交的局面。

曾经有没评上的来找我,我把打分表给他一看,他心悦诚服。我很有耐心、很和善地告诉他,回去想办法多发表几篇文章,下一次您就肯定能聘上了。他很感激,怒气冲冲地来,高高兴兴地走了。于是处长和处长助理很高兴,说我是“实现了职称聘任工作的新突破”,还号召另外几个年轻人向我学习。不过在工作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全行聘任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数目实际上比报总行的超出100多个!我向处长汇报,处长盯了半天说:哎,假报表、假数字……


说到我们银行,就不能不提提行长大人。据老同志介绍,行长大人是属于那种特别走运的人:他本来是分行营业部会计科副科长,1984年,市里搞“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发现他是这个银行第一个大学本科生,又是学财经专业的,那年也才41岁。于是找他谈话,进去的时候是副科长,出来就一步登天地当上了副行长(副厅级)!

1987年老行长离休,他变成了一把手,在这个位子上一呆就是10多年。10年以来,原先的老人物陆陆续续地退休的退休,死亡的死亡,调动的调动,绝大多数处级干部都是行长大人一手提拔起来的,都对他心存畏惧——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小圈子。

一开始,行长也是诚惶诚恐的,很谨慎,也做出一些成绩。但是渐渐地由于权力缺乏制约,他人性中的丑陋一面开始膨胀,养成了飞扬跋扈、独断专行的性格特点。对手下的干部经常训斥。行长当时已经55岁了,眼见退居二线的日子一天天临近,觉得自己很亏,开始大捞特捞。

他不顾重重反对,执意要建一座44层大楼来“弘扬我行光辉形象”,面上看是好大喜功,但幕后的潜台词是他可以捞到巨大的利益。他的儿子的公司为这一巨大工程提供“进口石材”,其中的奥妙不说也明白。后来某县支行要盖大楼,一个存款不过一个亿、员工80人的小行居然要盖22层的大楼,我们听了都很可笑,可是居然也被批准了。原因是行长大人的弟弟——一个无业游民,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草台房地产公司,(当然法很巧妙,他儿子的公司和他弟弟的公司名义上都是别人当“老总”,但实际上是傀儡)招标时一招就中(当然会中),审价时行长大人专门给项目评估处处长打招呼,要“宽松一些”,评估处长心领神会,于是很“宽松“地审了,批了。大概有100多万的赚头。结果报批时,行长大人又在这个基础上加了250万元。

  言归正传。再说我们的处长,将近50岁了,精力却很充沛。他喜欢下围棋,是个全行闻名的臭棋篓子。经常找人一下一个通宵,后来别人都怕他,于是他就跟电脑下,每天下班就下《手谈》,经常是彻夜不回家,他老婆几次到单位来找他。有一次我值班,在他边上打游戏《盟军敢死队》,他下《手谈》。我打到夜里3点就熬不住睡觉了,第二天早上回办公室发现他还在下棋,一看我说:哦,上班了。于是洗了把脸就夹个本子开会去了。

  新处长一来我们处,看着几个年轻的面孔,兴奋地连声说:好!好!组织部里的年轻人!有希望,有前途!我初来乍到,工作不熟悉,向你们多学习!从那以后,他完全对我们放任自流,事事要我们拿主意,办完以后告诉他一声就行了,他总是回答说“哦!好,好!”估计多半记不住。

  新处长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把他的两个在行里做临时工的女儿转了正。当然,也有100多个临时工跟着沾了光,也转了正,绝大多数是行里干部的子女。为此我们超过了总行规定的人数指标,当然我们隐瞒不报。处长嗜烟如命,总是一枝接一枝不停地抽,一天要抽掉两包。自从当上人事处长兼组织部长以后,他不再抽红梅烟了,改抽“玉溪”和 “中华”,偶尔还见过几回抽“熊猫”的。我想,他如果每天抽两包“玉溪”,他的每月1500元的工资全花在抽烟上都不够。一开始,我们敬他“阿诗玛”他还抽上两口,后来就总是说抽多了,先不抽。我们也知趣,再不给他敬烟了,知道他看不上。

新处长的另一个爱好是打扮自己。快五十了每天还油头粉面,衣服、裤子、鞋子、领带、皮包、腰带全是国际名牌。国内名牌和金利来之类的东西他根本就不看。1997年3月我们处调整办公室,我们帮他清理办公室,从里面搜出如下东西:未开封梦特娇衬衣、T恤各一件,“五粮液”4瓶,“路易十三”一瓶,“玉溪”5条,“中华”三条,“鳄鱼”牌衬衣、皮包各一,“君山银针”茶叶3桶,意大利“老人头”皮鞋一双,圣大保罗皮带两条,圣大保罗打火机一个、皮包一个,“圣罗兰”烟盒一个。后来我到商场看了看,光那个打火机就卖598元。看到这么多东西,我们都不约而同地恨恨地骂:“真******……”


处长经常好心地给我们发“玉溪”烟抽。大都是打开一包抽一根以后就给我们。可是大家一抽就发现是假烟。原来他只散发假烟,真的自己留着。后来我们给这种“玉溪”起了个绰号叫“王溪”,意思是比“玉溪”差那么一点,也是指“王处长散发的玉溪”。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处长一上任就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改什么呢?应当说前任留下的底子还算不错,我刚一进行时还感觉到某些正气,但是新处长说:要改革。于是他第一个“改革举措”就是“适当拉大拉开收入差距”。于是定了方案,根据行政职务来确定收入系数,把行长与普通员工的名义收入差距从2.5:1扩大到5.1:1,正处级的差距从2.1:1扩大到4.5:1。正科以下变动不大。由于工资总量是由总行控制的,不能突破,因此根据方案一测算,副处级以上名义收入大大增长,正副科级基本持平,普通职工下降20%——这就是“改革”!这种“改革”实际上是把职工的收入一部分转到了少数人手里。方案一出,全行哗然,在分行人事工作会议上,各支行纷纷提出批评意见,但是受到行长大人的全力支持,原因就不用多说了吧。

  大家知道,像金融企业里,“领导”在用车、住房、医疗……等等一切方面都享有职工不可比拟的特权。这实际上是一种隐性收入或者灰色收入,此外还有很多上市公司为拉关系无偿赠送的原始股(通常数以万计),一旦上市后就价格不菲,获利很多。这在银行里已经是公开的秘密。然而某些人并不以此为满足,非要从职工那里挖掉一块不可。可悲的是,“改革”大权掌握在这些人手里,这种“改革”就成了他们敛聚财富的一种手段。在那年的工作总结上,他让我写下了如下的话:“实行拉大拉开收入差距以后,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出现了人人比奉献比业绩的可喜局面”。
  

新处长上任的第二个“改革举措”就是“实现下岗分流,人员精简”。正式职工不太好惹,就从临时工开刀。于是数以百计的储蓄岗位临时工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工作,丢掉了饭碗。很多临时工都是些小姑娘,跑来找我们央求哭诉,有些我们还认识,可我们也没办法。反正处长的两位千金都转正了。处长对这个改革举措的评语是:“精简了人员,提高了效率,使职工普遍产生了危机感,全行职工精神面貌为之一振。”

  第三个“改革举措”是“精简机构”。由于分行有20多个处室,每个处室各管一摊,支行也有这些科室。机构臃肿的现象的确是存在的,但是问题出在各个环节。新处长大刀阔斧地砍掉了支行的一半多处室,搞了个“两室八科”,可分行机构纹丝不动,于是各个支行不得不一个科室对几个婆婆,光开会和收发文件都忙不过来。机构精简了,但是人员却没法安排,那么多“科级”“副科级”怎么办?于是想出几个新名词“科级调研员”和“享受科级待遇”“科级行员”,干科员的事,拿科长的钱,又引起了职工的矛盾。退下来的科长、副科长们也不服气,都不好好干。

  随着我的深入观察和思考,我发现这些既得利益者们所倡导的“改革”实际上是一种打着改革旗号的掠夺。他们的每一条措施都显得“跟中央保持着一致”,都有一条冠冕堂皇的理由,可实际上,是对诚实劳动者的剥削。因此渐渐地我产生了厌恶情绪,开始怀疑自己每天这么干有什么实际意义?我的价值在哪里?我意识到自己是在做他们的帮凶。

  那年年底,我第一次参加了人事系统的年终报表会。大家来到一个宾馆里,好吃好喝好玩,顺便做报表。那叫什么报表?我把我负责的这一块的真实情况做了个报表,结果一汇,数字不平。于是修改再修改,终于调平了,可是我一看,这数据跟我的实际情况根本就不对。为什么呢?因为以前的数据就是假的,现在的情况也是假的,真实的干部变动数据一加上,肯定是错误的。我们处最资深的一个科长告诉我,做报表的秘诀在于:千万不要想着真实情况如何,只要根据领导意图定好年末数,再根据上年年底的报表数字当年初数,中间的数据瞎编就行啦。只要平就没问题。

  转眼到了1997年,又到了招收大学生时候了。总行给了我们行70个进人指标,可是,处长决定只招十个。为什么呢?因为总行对进人指标要求越来越严,控制的很紧,要想用指标办些走后门的事,就得“开源节流”。于是总行的进人指标我们全要了,却只用了10个,截留了60个。后来总行要每一个新进大学生的花名册,处长大人就命令我把所有投了自荐书的大学生凑70个人报上去。为了凑够数目,连我的女友都被拉上去凑数了——尽管她根本就没进我们行。上报数据时,有“填报人”一栏,处长要我签字,我不签。他说这有什么关系,出了事我顶着。我答应签字,但到底也没签。直到现在,总行的人员名单里还保存着这些假张三、假李四的名字。

这些进人指标干什么了?那年进来这么一个人:某位中央部委领导的侄子。这个人本来是××省××县××乡××村××组的一个农民,不知从哪里伪造了一个大专毕业文凭,学金融的。来报到时操一口难以听懂的乡音——我让他说普通话,他说不会。我根本不相信一个真正上过3年大专的人不会说普通话?于是怀疑他没上过大专,于是问他什么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他听了直发愣。看看他的“档案”,货币银行学是90分——学过货币银行学的人不知道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我还没听说过。后来我碰到另外一个毕业于该校的跟他“同班”的女孩(也是走后门进来的,因为总行规定进人必须本科以上,但这女孩学历是真的),她说从来没见过这个人。

后来这个人被分到某个部门,几天以后那个部门的处长找来骂“你们人事处给我分来个什么人?!”接着给我们说,这人什么都不会,只有安排他拖地、往碎纸机里碎文件之类的勤杂活。结果发现他不会拖地!碎文件时他把一大摞文件一起往碎纸机里塞,一下子堵了,就用手去捅,吓得那处长面如土色,只好自己动手了。那人每天带本武侠小说看到下班——还好,还识字。

  就这样,三把火把全行烧的乌烟瘴气,“改革新举措”一个接一个出笼。我们私下里叫新处长和另外一个计财处长(也是个假正经的贪官,“拉开拉大收入差距”的始作俑者之一)为“改革家”,后来传到了全行,大家都这么叫。我觉得他们可能也听到了,觉得这么叫太刺耳,于是用了英文叫法“REFORMER”,汉语翻译为“瑞富门”。

  97年春天,处里老干科Y科长高升成了副处长,调到行政处去了,处里给他开欢送会。我们行行政处不管行政,而是管福利发放、财务报销、司机等后勤工作,有钱。Y副处长很高兴,欢送会他做东,一顿饭吃掉2000元。吃完以后处长说:“活动一下吧。”于是到了某娱乐城。上了三楼,发现走廊里密密麻麻地坐了足足50 个以上的鸡。那年通货紧缩,鸡们的生意也开始不好做了。一看到前呼后拥的十几个客人,一下子都振奋起精神,眼巴巴地望着我们。我一看是这个架势,心里暗暗叫苦。处长大人坐到包房里,妈咪赶紧进来介绍“小姐”。那妈咪长得十分漂亮,的确有倾城倾国之色。在挑选了十多个小姐以后,处长看着她说:你留下来陪我吧。那妈咪赶紧说:我是妈咪,不上台的。



处长也没多说。妈咪觉得过意不去,忙对几个鸡说,一定要把客人招呼好!听了这话,坐在我身旁的鸡开始一下子躺过来了。我连忙站起身对处长说:处长我请个假,我女朋友病了,我要去学校看看她。处长看了看我,真的吗?怎么白天没听你说。我忙说Y副处长就要走了,我想给他饯了行再走。处长这才同意我走,并指派司机送我。我忙说不用了。由于走的匆忙,连包都忘了带。出的门来,看到走廊上两个妈咪在吵架,一个说,生意不好做,好不容易来了拨客人,你不能一个人独占了。看到我出来,又不吵了,目送我走下楼梯。到外面我才发现忘了皮包,又返身去拿,又看到她们争吵。一从里面出来,我长出一口气,马上给女友打了个电话汇报情况。

第二天上班,处长一见我就问,你女朋友得了什么病?我说发烧了。他听了还是将信将疑。后来我们处一个刚被提为副处长的老科长找我谈话,对我说,年轻人有时候 得随大溜,当出头鸟容易被打入另册,以后当心点。副处长说话很圆滑,点到为止,可让我不寒而栗。
从那以后,处长再出去“活动”就不带我了。我也落得个悠闲自在。虽然我知道这对我的升迁是极为不利的,但是我当时已经不再想“升官”了。升了又如何?在这样肮脏腐败恶臭的粪坑里摸爬滚打,自己就也成了蛆虫。我当时已经明白了,这些满嘴“党性”、“原则”,口口声声“无私奉献”的人,恰恰是最肮脏、最丑恶的一群。如果我真的受到他们的“赏识”和“提拔”,真是对我的污辱。

由于“拉开拉大收入分配差距,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全行出现了人才大量流失的“可喜局面”。高学历的、血气方刚的大学生、研究生纷纷辞职、调出,我1995年参加知识竞赛的三个选手、一个领队中,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其中一个研究生临走时找我谈了话,他说自己不想每个月800块混下去了,自己的价值不止这么一点。我劝他好好想想,说行里真正的研究生出身的还不多,日后可能会得到重用。他说他要去找行长谈谈,看看行长是否挽留。过了两天他来找我说,他找行长说自己想调走,行长只说了一句:好,去办手续吧。处长却一点都不担心。他说,让他们走,毛主席说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们得便。这些人不安心工作,成天要待遇,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我心里想,哼,人走了留下指标正好走后门不是?你是恨不得再多走几个。当然,俺没敢说出来。

  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大家全都心灰意懒,都在暗暗找自己的退路。全处处于一种涣散状态。我刚进人事处感觉到的某些正气和勤于学习的风气荡然无存。当时我们处所有年轻人全都迷上了游戏,一个接一个地打,一边打游戏一边办公,有时候干脆把门一锁不办公,人事处变成了电子游戏厅。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开电脑打游戏,一直打到下班时两眼发黑地离开,晚上睡觉做梦都在想游戏的情节。至于处长大人让我写的五花八门的“总结”、“汇报”材料,尽管我很能写,但是就是不想动笔,于是把以前的类似材料考出来改改时间、改改标题糊弄他。有一次他忽然要以前的材料,给他看了以后他说,怎么跟以前的一模一样?连标题都不改!过了一会又跑过来对我说,你不能这样糊弄我呀!我挠挠头一笑表示歉意。

  应当说,我不是一个好干部,跟这些人斗,我没有足够的力量让他们翻船,而且自己暂时还要在这里谋生。所以我只有靠消极怠工和跟他们唱对台戏来发泄愤怒。那几年行里频频举行各种各样的考试,有职称的、有上岗资格证的,我每次都监考。我心想,你们腐化堕落,凭什么来难为职工?职工考不上上岗资格,有下岗的危险,决不能让你们得逞。于是凡是我监考的考场,全都出奇地宽松,我甚至给职工们通风报信,让大家抄个痛快。尽管很多职工我一辈子可能就只见这一面,但我还是这么做了。后来我辞职到某公司以后,有一回到银行去办事,几个储蓄员小姑娘认出了我,感激地对我说,我们都记得你呢!你是好人!我心想,一生中有几个人记得我的好处,这辈子也算值了。



那年年底,又开始干部职工考核了。随着我的资力加深,现在我也开始考核处级干部了。印象特别深的是在W支行那一次。我和处长到了支行,说明来意,马上就有一个年轻漂亮的小姑娘来给我们端茶倒水,很是热情。我以为她是一个勤杂人员或者秘书之类的角色,也没多理她。后来行长L来了,召集了所有科级以上的干部来开会。我一看,哇,几乎全是年轻漂亮的小姑娘,刚才那个端茶的小姑娘就是支行办公室主任(正科级)!一看花名册,比我还小一岁(我当年25岁)。

行长先念自己的工作总结,基本上是表扬和自我表扬,最后无关痛痒地说了几点不足。轮到诸位佳丽发言了,行长回避,诸位佳丽一个个单独跟我们谈话。在等待的空闲里,我对处长说怎么这个行都是小丫头在当官?处长微微一笑说,这是L行长的爱好,他无论走到哪里就提拔一批小丫头围着自己转。小丫头们进来发言了,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夸奖L行长,比如“有魄力,勇于开拓”啦,“事业心强”啦,“无私奉献、任劳任怨”啦,“作风严谨、一丝不苟”啦,“正派廉洁、克己奉公”啦,“关心群众、平易近人”啦……等等,总之这世界上的一切美德都属于L行长。当然啦,她们说他也有缺点,不外乎三条:“有时有些急躁”、“不注意自己的身体”、“有时候对下属太苛刻”。听着仿佛是缺点,可是仔细一琢磨,“有些急躁”不是说他事业心强吗?“不注意自己的身体”不是说他“无私奉献、任劳任怨”吗?那“有时候对下属太苛刻”不就是说他对下属要求严格吗?我真是佩服咱们中国词汇的丰富,拍马屁的手法也花样翻新,正着拍,反着也拍——特别是这反拍马屁的心得,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我想这当行长也真爽啊,成天威风凛凛不说,还有一帮白领丽人

围着转。只有一位“靠边站”的三十多岁的女副科长发了牢骚,她说她刚来行的时候,是个女行长,只喜欢小白脸、奶油小生,自己没戏,熬了七、八年才到副科;等到自己老了,来了个男行长,又大力提拔小丫头,自己副科的位子还得给她们让出来,30多岁就成了“副科级调研员”。处长听了开怀大笑。晚上L行长为我们设宴,处长乘着酒兴把这事当笑话拿出来讲了,引得哄堂大笑。我坐在一边,心想那个说句真话的副科级调研员算是完蛋了。

  回去把白天民主测评结果一统计,发现打100分的占绝大多数,一票60分,还有几票99分的,一平均,97分——真是接近十全十美了。我心想这“中层干部”都是L行长一手提拔的,这些小丫头要是按正常程序混,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熬到现在这个份儿上,这L行长的特殊爱好使她们一步登天,怎能不心存感激?光调查这些既得利益者的意见根本不能反映出真正的民意。但是调查了职工又能怎么样呢?处长可以轻易地把某个职工的话告诉L行长,谁敢说真话呢?说了真话又有什么后果呢?


去考核的大多数行都是如此。我们每次都空手而去、满载而归——不光是考核材料,而且也有土特产。事实的确是这样,我不想隐瞒,否则对不起自己的良知。写文章我本可以把自己描绘成一朵鲜花,显示自己多么的廉洁,但是我不那样做。我知道某些假左派又有口实说“最可恨雅科夫小贼,一边接受贿赂一边大骂社会主义”和“伪君子” 了,但我不怕。因为请各位有头脑的人设身处地地为我想想,我在那个环境中,在那种时刻,能够“大义凛然”地拒绝吗?我还要不要自己的工作?假左派们肯定说自己能——因为撒谎是他们的家常便饭。但我不喜欢独吞,大都把礼品分成若干份散发给大家。

  根据考核要求,凡90分以上的都是优秀,我一算比例,80%的被考核的处级干部都优秀,打80多分的都算是少的。这些人真的那么“优秀”吗?我想,我们银行里占全部资产总量40%的不良资产和频频爆出的大案可以说明问题。

  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1997年底,我们行的某个县支行爆出了涉案资金达3个亿的特大金融诈骗案件。这个县支行的某个办事处,从办事处主任到看大门的老头全部勾结起来,采取多种野蛮的、巧妙的手法大量地放贷款:先以银行的名义高息集资,再放给各个骗子,销毁了一切原始凭证,根本不走帐。直到案发,这种勾当已经干了一年多。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位办事处主任居然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连续三年被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件事着实让行长大人着急了一阵子,甚至几次眼里充满泪花——但我觉得,与其说是哭国家财产,不如说为自己的乌纱帽哭泣。接下来的事情我就不好多说了,反正行长大人躲过了这一劫。

  处长大人开始越来越多地参加各种“活动”了。虽然我没参加,但听很多人谈起过。他似乎不担心被人说闲话,甚至到了公开的地步。某支行人事科长跟我私下里谈道,有一次他跟他们行长一人叫了一个“小姐”进包房“按摩”,人事科长在外面等着。1个小时以后支行行长出来了,我们处长还没出来,于是又等了1个多小时,后来那支行行长等的不耐烦了,咚咚咚地敲门大声嚷嚷说我先走了让人事科长等你,又过了5分钟处长才出来,呵呵呵地笑着。还有一次,他把管劳资的科长找去,让他找总额为1000元的发票报销,说是请市军转办的主任跳了跳舞,小费是自己出的,想报销。劳资科长出来后恨恨地说,******,连嫖娼还要公家掏钱!“瑞富门”好色的名声传遍了分行,谁都知道。连行长大人也送他一个绰号:W色一郎。可是这并不影响他继续担任人事处长,不妨碍他继续列席分行党组会,也不妨碍他继续大权在握、随心所欲——因为他具有很多人没有的美德——听话。

  1997年底98年初,全国最后一次房改。处长任分房小组主席。按理说分房子是行政处和工会的事,但是行长大人偏偏要把这个肥差让我们处长来干。于是处长大人放下了手中的诸多改革大计,一心一意忙起分房子来。他是这么的忙,以至于在98年初的三个月里我们都没见过他几面,处里的日常工作由副处长负责。


由于这次分房是“末班车”,怕以后赶不上了,我连忙和刚参加工作的女友拿了结婚证。这次分房也很怪,全部是暗箱操作。本来有个打分标准,把房源画个表贴出来,根据排序先后进去挑就是了,可是奇怪的是,这次采用“宣布”的形式:把你叫进去,告诉你那里有套房子,你要不要?这种方式下矛盾很突出,很多人大吵大闹,结果闹的凶的、没后台的几个被贬到支行去了,吵的凶的有后台的挑到了好房子。我进行晚,排名靠后,也懒得吵闹,于是轮到我挑时他宣布“有套房子,只可惜是一楼,你要不要?”我当即就答应了。

  我们原来的处长又一次显示了高风亮节。他本来是副厅级,可以住“行长楼”,面积是240平方,可他却挑了150平方的处长楼。后来我问他为什么放着大房子不要?他说我是纪委书记,要做出表率,按照国家政策我这个级别的干部住这么大的房子已经是超标了,房子够住就行了,要那么大干什么?又不开舞会,另外我这人喜欢清净,不想和他们搅和在一起。

  有个女副处长是个老姑娘,因为没结婚就给她分了一套97平方的两室一厅,而不是三室一厅。她不服,跑去吵闹,我们处长大人声色俱厉地训斥她说:闹什么闹?你看看你多少工龄?我多少工龄?你什么级别?我什么级别?你再看看我住多大房子?说的那人哑口无言——因为处长大人当时住在107平方的三室一厅里。不过一年以后才知道,处长大人早就跟行长大人商量好,自己住我们纪委书记不要的那套240平方的“行长楼”啦!

分房子还有个奇怪现象:领导们的司机房子好,行政处管伙食的科长房子好。伙食科长一人独占两套房子,其中一套就是我们处长大人原来住的房子。后来大家知道了引起公愤,伙食科长不得已退出了其中的一套小的。原因何在?因为行长大人家里的一切吃、喝、用、度都是伙食科长用公款操办的,10多年风雨无阻。至于司机嘛就不用多说了,几乎所有单位的小车司机都享有特权。

  98年上半年,上边有个政策,职工误餐费在原来的150/月基础上上调150元。但是在人事、计财两个“瑞富门”的提议下、在“拉开拉大收入分配差距”的“改革”方针的指导下,在行长大人的大力支持下,这个费用变成了行长、副行长大人加450元/月,正处级加400元/月,副处级加/350元/月,正科级加200元/月,副科级加100元/月,一般职工加50元/月。我看了这个“改革”方案,非常愤怒地说难道他们当行长处长的比一般干部多长了几个胃?需要这么多误餐费?管劳资的科长说,当然了,他们吃的多,拉屎放屁也多。没见那么多“改革新举措”出笼吗?

那年夏天上边给劳资科来了个活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单位统计调查表》,我们拿去请示处长,要转发给各二级分行、支行填报。处长大人说,咳,那么麻烦干什么,没事找事,你们几个看着办吧。说的轻巧,“我们几个”如何知道下边的详细情况?没办法只有信口胡诌。管劳资的科长坐在计算机前敲数字,俺在一边“构思”数字,边打游戏边加班,就这么完成了这统计表。后来报到统计局,发现我们是第一家!再后来……

我们接到了统计局的通知,评劳资科长为“统计工作先进个人”,评我们单位是“先进集体”,要报先进材料。我们一听,哈哈大笑。我动笔写先进材料——可是有什么“先进事迹”呢?一边打游戏一边填报表?肯定不行。于是我大胆地展开想象,吸取了以往见过的“先进材料”的优点写到:“……×××同志为了早日完成报表,骑着自行车冒着酷暑奔走于各下属单位之间,晚上回来加班填报。有一次,由于连续加班48小时,他神情恍惚,回家时一头栽进了水沟里……还有一次,他忽然发烧到39度,仍然坚守岗位……终于出色地完成了统计任务”。写完以后给那劳资科长看,他边看边笑,骂道:“你这是咒我死啊?”后来材料报上去了,领回了一本鲜艳的证书和500元奖金,劳资科长请客大家吃了一顿。

  那年秋天我还受处长指派,跟计财处的女“瑞富门”到某支行去核查他们发奖金没有“拉开拉大收入分配差距”的情况。到了一个办事处,找职工谈话,一个职工说:我们现在没什么钱。每个月900多块工资,孩子上学都要用掉一半多,水电煤气电话每月都是200多,剩下的还有多少?我爱人单位效益不好,一个月只300 多块。支行好不容易发了人平1000块奖金,要按“级别”拉开,我们有几个钱?你们还让不让人活了?!女“瑞富门”说,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分行政策你们不执行就不对。我在旁边听她的屁话实在忍不住了,说道:你们的政策本来就不合理!你们按级别发放,是搞级别的不平等!同一个级别上不也是平均主义吗?打破了个屁的平均主义!女“瑞富门”没想到我会这么说,楞了半晌,才说道:这是分行党组研究决定的。我们的“联合稽查”不欢而散。后来女“瑞富门”跑到处长大人那里狠狠告了我一状,处长哈哈一笑,竟然没训我。

到了98年冬天,我们的新大楼终于落成了。为了进新大楼,每人被强制做了一套西服。每人扣1000元。我在那大楼里呆了几个月,算是当了回“现代都算是当了回“现代都市白领”,尽管我腰包里空空如也,尽管我心中对这些“改革家”们深恶痛绝——我们在这全市一流甚至是全国一流的、行长的致富楼里,靠喝西北风过日子。那年春节,苦熬一年的大家都巴望着多发点钱,好填补一下生活的亏空。年终奖的议定是在我们办公室里搞的,两个“改革家”和行长大人参加。我只听到行长大人一声尖叫:“500块钱还不够?比下岗工人强多了!”就这样,我领回了年终奖——5 张“毛刘周朱”。 

  又过了几天,副处长找我谈话。副处长跟我关系很好,他对我说,我知道你很优秀,但是有些地方也太偏激。有些东西我也看不惯,可是要想呆下去就得忍一忍……现在领导决定让你先到支行锻炼一段时间……要相信组织,要经得住组织对你的考验。我明白领导们准备把我打发到支行去了,于是心一横笑着反问道:“组织?什么是组织?组织不就是X行长、W处长这些人组成的吗?这样的组织我怎么能相信?” 

  正好我也实在不想在这个半死不活的黑暗之地虚度光阴了,所以狠了狠心,离开了那里,离开了我的同事们。同事们送我时,都很沉闷。处长大人也来了,这次他居然流露出一丝真诚。他说,你是个老实人,我也知道,出去闯闯吧,兴许能够闯出一番天地,我知道你有才干,但是这里不适合你。 

  他的这番话使我感到非常意外,反倒激起了我对这里的一丝忧伤和留恋,毕竟我在这里干了四年,有那么多好友和同事。到现在我也不明白这句话为什么出自于他的口中,我想这大概是这位处长一生中唯一一句真话。我离开了这个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在为自己获得自由、腰包渐渐鼓起来高兴的同时,我也感到很悲伤。因为我知道,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个行长大人、处长大人们正在高举改革大旗,破坏我们的改革大业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