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哥华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尼伯
    温度感觉:
查看: 5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外企中国攻略(zhuan)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2-6-23 02:2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星将在北京设大型研究机构作为中国营运总部;东芝(中国)正式宣布东芝全球IT生产基地落户杭州; LG投资30亿兴建中国总部,建立韩国之外最大生产基地;短短几天之内,出现这几条消息,绝对不是偶然,与此同时:5月9日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贝瑞特博士访华,并且宣布英特尔公司将对现有的位于上海浦东的工厂进行扩建, 在华封装和测试全球领先的微处理器;6月12日,Oracle公司破天荒首次将公司全球电子商务和新技术大会移师北京,Oracle公司董事长兼CEO拉里·埃里森登陆北京,并宣布在中国的深圳和北京投资建立两个研发中心,而此前Oracle的全球研发中心只有三个,Oracle公司的亚太区总部也将由香港迁往北京。

而台联,中芯国际,宏力,明基电通等台湾企业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先后登陆苏州,上海,昆山等地,而台湾芯片芯片业巨头台积电赴大陆投资也将在第三季度有结果,据悉,生产基地将在初步选定上海松江。

在对中国多年的考察和研究后,越来越多的国际巨头企业开始登陆中国,而中国加入WTO恰恰是最好的机会。吸引他们的除了WTO后中国IT产业的全面发展带来的机遇之外,还有中国本地巨大的市场潜力。中国经济多年的持续增长同时也带来了中国IT业的高速发展,虽然去年全球经济发展缓慢,全球IT业遭遇冬天,但是中国的IT业依然保持了高速的发展,这无疑是个很大的诱惑。

而中国加入WTO之后,随着关税的降低,同时中国各地在吸引外资也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对于跨国企业将生产制造基地移到中国内地也恰恰是最好的机遇,IT业的激烈竞争使得大家不能错过任何一个机遇,在登陆内地的过程中,台联抢在台积电之前在大陆设厂,已经看到了明显的效果。LG,东芝在大陆建设生产基地,将制造中心搬到中国,无疑也是看中了大陆的良好的优惠政策。

当然,内地最大的潜力或许还不是优惠政策和市场空间,人才是最重要的一面。三星在中国设立研究机构,Oracle在北京和深圳同时建立研发中心,而在全球共计只有五个,而微软,SUN在中国的研发机构早就已经和中国达到了同一个规模。中国潜力巨大的人才市场,跨国企业早已经垂涎已久了,去年进行的一项大学生最佳就业单位的调查中,跨国企业已经占了多数,但是多数为欧美企业,对于LG,东芝,台联这样的新贵而言,如何吸引各地优秀的大学生是当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而言,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刚好是那些代工企业的最好选择,中国人工成本优势是其他地方不能比的,东芝在中国生成制造的产品将多数用于出口,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台湾以前一直是全球最大的代工生成基地,随着台湾经济发展,台湾的地位将逐渐收到中国大陆的挑战, 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就已经说过:台湾的经济发展已到达一个极限。对于台湾的代工企业而言,越早实现工厂西迁对于今后的发展将越有利,因此,今后我们还能看到一系列西迁的故事。

在中国的投资发展能否成功,本地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越来越多的国际巨头意识到了本地化的重要性,但是在本地化的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国际巨头都能够那么轻易取得成功!

微软中国就是一个例子,从1992年开始登陆中国, 相继投入巨资在中国建成微软研究开发中心、微软中国研究院和微软亚洲技术中心等三大世界级开发、科研与技术支持机构,使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成为微软在海外功能最为全面的子公司。但这并不意味着微软在中国的成功,虽然微软产品的中文版本与英文版本的推出时间间隔越来越短,微软产品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也在不断扩大,销售量也在增加,但是与之相随的也是微软产品在中国的盗版也越来越多,在电子政务等关键的市场也不断败下阵来,微软的垄断现象在中国人之间的印象也越来越深。

显然微软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短期间内,微软先后在上海和北京成立合资公司,对于困扰微软本地化成功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性方面,微软也在国内找到了合作伙伴,通过和中软和济南得安, 山东大学的合作,进行基于微软平台的本地化安全技术与产品的开发。信息安全问题是关系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微软的此次合作信息是否意味着在今后中国的电子政务,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能够成功突破还很难说。

同时在国外企业登陆中国的时候,如何实现管理团队的本地化,保证一只高效稳定的团队,也是很主要的因素。尽管中外之间的差距在缩小,但是由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国外的管理思想在国内能否移植还有待验证?微软中国地区区总经理”两年一换”的定律给出了一个答案?缺少一批了解中国本地市场,机制;同时有国际化管理理论,思想并且能够有效进行整合的职业经理人,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样的人才并不多,对这些国外企业而言,只能进行内部培训,而付出的则是时间。

但是这已经给正在或者将要登陆中国的国际巨头们提了一个醒,内地的机会固然多,但是,怎样有效进行本地化运作也不能忽视!

国外企业在登陆中国的时候,看好的是中国的发展潜力和优惠政策,而中国本地的配套设施能否满足这些国外企业的要求?所以,伴随这些企业的行动,外资银行,酒店餐饮,保险,快递,航空也随即登陆。前不久,就出现了南京爱立信从南京交通银行撤出转投上海花旗银行的事件,可见外国企业对中国本地的配套设施已经开始否定。而微软曾经提出要搬离中关村也正是一个最好的验证,这也是阻碍外资进入的一个关键因素。伴随国外企业而来的是外资的大量涌入,对于中国本地的银行而言,在业务处理能力上与这些企业的要求还有差距,而外资银行在中国的业务经营范围还没有完全开放,这也成为外资企业在中国全面发展的障碍。

另外,对于多数生产制造性企业而言,供应商能否及时到位。台积电在进行投资地点考察的时候,当地的供应商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台联在大陆设厂的时候,已经同步将其在台湾的供应商搬迁到了他的生产基地的旁边,形成了一个小的产业链。对于其他企业而言,在登陆中国的时候,而其原来的供应商能否有效的配合,同步进行转移是关键,如果供应商不能及时反应,而中国本地的企业供应能力不足,也会导致投资的失败,而这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也是一个很大的机会,吸引投资的目的很重要的一点也在于此。

综合看来,我们自己要做的还有很多,而对这些国际巨头而言,避开暗礁,寻找最合适的路子来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是他们当前最需要考虑的,机会不是很多,或许这也正是他们期待很久的一个超越竞争对手的机会!微软,SUN,Oracle,台联,台积电,三星,东芝,L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