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哥华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卡加利 -3°
    温度感觉: -10°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尼伯 -0°
    温度感觉: -3°
查看: 1460|回复: 2

教子篇(三)

发表于 2002-5-17 22:48: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子篇(三)


有一次和一位北大毕业的同事聊天儿,听这位老兄发表了一通关于“事业”和“职业”的议论。该君认为,事业乃一个人的毕生追求,是一个人喜欢干,愿意干,心甘情愿,不辞劳苦,茶余饭后走路睡觉总是环绕脑间的东西。而职业则为一个人谋生的手段,是安身立命混饭生存的东西。二者不可混为一谈。二者也不一定是一码事儿。有的人只有职业而无事业。也有的人二者均有但却南辕北辄。还有的人二者合一皆大欢喜。

我听了这高论颇觉新颖,马上搜肠括肚地找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不知怎么想起了「红灯记」中的李玉和一家(文革后遗症,没办法)。李玉和的事业当然是革命,是赶走日本鬼子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李玉和的职业则是在铁路上扳道岔。李玉和带着事业的理想英勇就义,然而却把这事业与理想传给了李铁梅。铁梅的职业是摊儿爷。而事业则仍然是革命。如果铁梅命大,活到了革命成功,事业告成,而职业仍是摆摊儿。不知铁梅的心里平衡不平衡。当然,依很多当年旧例,铁梅很可能在革命成功后放弃练摊儿而全身心地投入革命,成为一个职业革命家。如此,事业与职业合而为一,革命便能吃饭。于是便在革命成功后再不断革命。直到革得全体人民都以革命为事业和职业,都变成职业革命家,没人种田没人做工为止。到了这个时候,领导革命的人傻了眼。于是便要大量消减职业革命家的人数。出了个方案叫做“份流”。要是铁梅也在份流的名单里面不知她会怎么想。是不是还得去练摊儿呢?

说这些不外乎是想证明一点:虽说把事业与职业合在一起是好事,但如果以革别人的命为自己的事业而将职业也搀和进去,在革命成功后还不断革命的年代会坑害别人,而在如今这革命“低潮”的年代又会反过来坑害自己。看来这革命一事还真不是闹着玩儿的。可是各位想想,我们中国这些年对下一代的教育不正是这种“革命理想”教育吗?在这种教育下,连民运精英们都难逃眼下铁梅们面临的命运,不去练摊儿就得去刷盘子。事实证明,所谓“革命理想”是空洞害人的,而把事业与职业都倾注到“革命的洪流”中则不是害别人就是害自己。所幸革命已经到了除少数大官之外不能再用来混饭吃的阶段。职业革命家们痛定思痛,没准儿会后悔当初怎么没想到弄个修鞋擦澡建房补路的职业干干。没准儿会抱怨自己被“革命理想”迷住了双眼。那么,理想还要不要呢?怎么选择事业和职业并摆平二者的关系呢?这些便是我们的后一代今天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眼下时髦的风气不兴谈理想和事业。讲究的是干个什么职业。对于在海外生活的华人来说(没准儿也包括海内和岛内的华人),衡量职业好坏的标准的第一条就是赚钱的多少。学医赚钱多,那就去学医。喜欢做医生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呢?因为赚钱多社会地位高。是干医生的材料吗?......。

一个人如果从心底里想做一件事情或从事一种职业,他(她)便会废寝忘食朝思暮想地琢磨它。直到心里得到满足为止。一个孩子如果早早就喜欢上一个专业或一种职业,他(她)就会特别对有关的问题和书籍感兴趣,他(她)就会主动去关心和记忆有关的问题,他(她)就会克服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障碍而最终从事他(她)喜欢的那种专业。

一个人如果干上了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他(她)就不可能整日想着这个专业的问题,他(她)在上班时间或工作压力下不得不想,但他(她)在可以不想的时候是肯定不去想的。他(她)的专业只是谋生的职业罢了。一个孩子若不得不去念他(她)不喜欢念的书,虽然凭着头脑聪明也可以念得不错,但念书已经成了为谋生而念书。念书的结果则只能使他(她)谋得个职业,而不能使他(她)开创出自己的事业。

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人心底里所想要干的是什么。我认为这就是一个人的理想。有理想的人厉害。能把事业与职业合而为一,干事情孜孜不倦,不屈不挠地去努力,成功为止。没理想的人,比如像我,就不这么活了。我只是去干大家都正在起哄要干的事。我脑子不笨,一般在起哄中都能争个中上游。别人争先恐后地考大学,我也考。别人大学毕业后都考研究生,我也考研。别人出国念书,我也办出国。别人在国外混了一段又全去考医生执照,我也考执照。有好几次别人(多数是老美)问我喜欢干什么,我差点儿就告诉他别人喜欢干什么我就喜欢干什么。幸亏脑子管住了嘴,我就说我喜欢我现在正在干的。这回答其实也是不打自招,等于没有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我特别恨自己这个弱点。但是没办法,我改不了。我总问自己为什么这么没理想。我老觉得是在红旗下晒了太多的阳光的缘故。我发誓今后不能让我的儿子像我这样随波逐流。

有理想和聪明与否是两码事。极聪明的人可能根本无理想。而有理想的人可能不完全聪明。那在这个世界上他们谁打得过谁呢?我这儿有一个例子。国内上大学时有一同宿舍男生。功课一般,学习并不拔尖儿。但从日常生活及言谈话语中看得出人家有理想,从小就想当一名医生(在中国做医生不赚大钱)。我上医学院是因为我妈说做医生一辈子不会失业。我一听有道理,就上了。而人家上医学院当然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上医学院是以高分录取,是我们班录取分的第一名。人家当然是在我的分数后面。医学院毕业,我净想着往轻省的科室里钻而人家进了外科,最累最辛苦的科室。后来我们都来了美国,各自忙各自的,多年未通音讯。忽一日,从另一位同学处得知,该君已经早通过了美国医生执照的考试做了好几年外科住院医了。我那时还在混着没白天没黑夜没福利没保障的博士后,刚要开始跟着起哄考执照。消息传来对我是个大大的震动。我认识到在这人生路上不单要和别人比聪明比本事,而且还要比理想。我败阵了。

不是什么人都能有理想的。但理想是推动人们成功的最大动力。简. 古德敖博士 (Dr. Jane Goodall) 以一弱女子只身在非洲的原始森林里研究黑猩猩达十几年。为我们人类了解黑猩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如果没有对自然,环境,和动物的热爱和研究它们的理想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每次翻看「国家地理杂志」(National Geographic) 我都为里面那些为追求自己的理想而探险寻踪的人们所鼓舞。我也每次都希望能看到有一个华夏子孙跻身于这些人的行列。人家这都是为了什么呢?人家是怎么想的呢?我猜不透。但我坚信人家一定有一个坚定而实际的理想和一颗不起哄的心。

一个人的理想是必须要从小培养的。等到该考 TOEFL 和 GRE 的时候再想该填什么专业恐怕就很难算得上理想了。可是小毛孩子怎么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喜欢干什么,和能干什么呢?特别是在家里外头都在播放“A大调医生第一交响曲”的情况下?况且,小孩子的兴趣也变化频繁。我的一个朋友就为上大学一年级的女儿选什么主修 (MAJOR) 而伤透了脑筋。在这方面让家长伤脑筋的孩子一般说来就是还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如果您的孩子是这样,请您千万别着急。因为绝大多数的人(包括我但不知道包括不包括您)都是不知道自己这辈子想干什么,喜欢干什么,和能干什么的。都是走着瞧外加起哄。这种情况下就纯是起哄者之间互相拼智力和体力(有时还得讲究点儿猫儿腻)。可想而知,这么活着累点儿。可人家有理想的人就不是这样了。人家走自个儿的路,不用跟谁拼。就是碰上想拼的也不怕。起哄的永远打不过心里有准儿的。您的孩子要是这样那就棒了。什么智商不智商的,聪明不聪明的,全都不在话下。一准儿有出息。

如何使咱们的孩子们从小就树立远大而实际的理想(不是咱们那时的“革命理想”),使他们早点儿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喜欢干什么,和能干什么,这是咱们这些“老革命”遇到的“新问题”。我没高招儿。眼下能做的只是多讲象 Jane Goodall 那样的“英雄事迹”。在家中不放“A大调医生第一交响曲”而是放各式各样的曲子。不强迫听古典音乐 (Classics) 而是让孩子爱听什么听什么。听的过程中注意他喜欢什么,他喜欢什么我就多讲什么,多借什么方面的书。过些日子他变了我也跟着变。我这些做法灵不灵我还不知道。恐怕到我知道时也晚了。但不管怎样,我最感欣慰的是我的孩子已经脱离了那个起哄架秧子的年代和环境。我真心地希望他将来把自己的职业当成事业去干。做一个活得轻松潇洒的人。
发表于 2002-5-17 23:0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2-5-18 09:58: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道理! :rolley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