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查看: 3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把握“金钱”这味药材?(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3 09:2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 茹芝
                                      
                                                                  

                      关注度:6010
                    
                  
               
                【明慧网二零二一年六月二日】一千多年前,唐玄宗开元时期的宰相张说,在七十岁时仅用二百余字在《钱本草》的文章中,把“钱”的道理说透了。

张说将金钱比作药材,其“味甘、大热、有毒”。它是盘中餐,身上衣,遮风挡雨的房子,随心所欲的日子,所以“味甘”,人人都喜欢它,追求它。但是它的性子“大热”,容易让人痴迷,为它疯狂,一心只钻钱眼,就会“中毒”,严重者还会被它带进坟墓。如何使用好“金钱”这味药,张说先生给了我们七件法宝,下面分别用七个故事说明。

一、道:一积一散
两千多年前有个奇人叫范蠡,他花了二十多年的时间辅佐越王勾践复国,功成之后,不要任何赏赐,空手离开,去了齐国。

在齐国,范蠡曾经白手起家做生意,因为生意做得太好,被齐王招为相。但是他散尽家财,归还相印又两手空空地走了,举家搬到了陶地。在这个地方,范蠡再次从头开始经营,19年的时间里,他三次积攒了千金的财富,又三次把钱财都散了出去。

李白诗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讲的是范蠡的故事,后人尊称范蠡为商圣。但是在他眼里,高官厚禄、家财万贯都是随手可抛的身外物,有舍才有得。

19世纪的韩国第一巨贾林尚沃,生前并未留下任何遗产,财产全数捐给了国家。
钱本身是用于流通,服务于社会,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就象水一样流动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二、德:不把钱当宝贝
古时候有一位叫李珏的,买卖粮食让买主自己来量,也是奇闻。最后因为自己的德行而入了仙位。
李珏是广陵江阳人。世代住在城里,以贩卖粮食为职业。李珏的性情端庄谨慎,和一般人不一样。十五岁的时候,他父亲到别的地方去了,把贩卖粮食的生意交给李珏打理。

有人来买粮,李珏就把升和斗交给人家,让人家自己量,不按当时粮食的贵贱计价,一斗粮只赚两文钱的利,用来赡养父母。多年之后,他家却变的衣食很丰足。

他的父亲非常奇怪,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如实告诉父亲。父亲说:“我做粮食生意的时候,同行中都是用升斗出入,出的时候用小斗,入的时候用大斗,用来赚取大利。虽然官吏年年春秋两季都要检查校正升斗的准确,但是始终不能制止弊病。我只是用同一个升和斗出入,时间已很久了,自以为没有什么偏差。你现在改为出入自己量,我不如你。但是自己量还能衣食丰足,难道是神明帮助你吗?”

李珏活到八十多岁,也没改变他的职业。李珏活到一百多岁,身体非常轻健。他忽然告诉子孙们说:“我活在世上多年修养我自己的真气,对你们也没有好处。”一天晚上他就死了。三天之后,他的棺材有裂开的声音。一看,他的衣带没解,象蝉蜕一样,身体已经飞升成仙去了。

三、义:取舍合宜
明朝中叶,有个周秀才,平日为人方正耿直,家境贫穷,住在一间租来的房屋里。
一天,他的妻子在灶台的方砖下发现了两个银元宝,非常高兴。周秀才却说:“这是不义之财,怎么能据为己有呢?”其后,他取笔在银子的面上写道:“如果是属于我的财,当明明白白地给我。”

写完后,周秀才袖中揣着元宝走出家门,登上渡船,在船行到河中央后将元宝扔入水中,之后回家。
船夫亲见周秀才扔元宝,起了贪念,找到一个渔夫前去打捞。渔夫捞到后,偷偷地把元宝藏在别处,谎说没有捞到元宝。船夫不信,与渔夫大闹到官衙。太守施刑,两人吐露实情。渔夫在衙役的押解下拿来了元宝。太守见元宝上有字,就将之收到府库。当年秋天乡试,周秀才考中了举人。按照旧例,太守要设宴款待新举人,而且在每位举人面前都会摆上银子,令人惊讶的是,摆在周举人面前的两个银元宝,就是他扔的那两个,上面的字犹在。后来,周举人又考中了进士。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周秀才的一句“明白来”,看似迂阔,实则是君子必然的选择,他科甲一番顺利,也许就是上天赐予的福报。

《吕氏春秋》记载“子贡赎人”的故事:当时鲁国有项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为奴,有人出钱把他们赎回来,可到国库取赎金。子贡一次赎了一个在他国为奴的鲁国人,子贡拒绝领取国家的赎金,子贡认为做了好事求取回报,容易助长人追求利益的心理而产生不良的社会风气。

(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