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3°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3°
    温度感觉: 1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7°
    温度感觉: 15°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7°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0°
    温度感觉: 19°
查看: 83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奥地利媒体称京奥创造八项世界之最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7-21 08:24: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关文章内容摘要

奥地利《标准报》7月20日历数了 北京奥运会 创造的新记录和与众不同的地方: 史上最大奥运采访团:将有4万记者进行现场采访; 史上最多人同时观看:全球将有40亿人同时观看奥运转播; 史上最长转播时间:北京奥运转 ... [ 查看全文 ]

§ 发表于 2008-7-21
继续补充:
北京奥运会将成为历史上花钱最多的奥运会。
北京奥运的总投资超过400亿美元。1988年汉城奥运化了32.96亿美元,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93.76亿美元,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11.82亿美元,2000年悉尼奥运58.36亿美元。相比之下,外国人太寒惭了。
沙发
发表于 2008-7-21 14:48:13 | 只看该作者

史上市场化最成功的一届奥运会?

I do not think so!
板凳
发表于 2008-7-22 20:35:0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神阿,这次真让老外刮目相看了。以后轮到哪国再办奥运就成了包袱,因随他怎么整可能也比不上北京牛。
地板
发表于 2008-7-23 03:00:23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这样巨大的投入,会不会有大价值的产出。
一介草民,看不了那么远,等。。。
5#
发表于 2008-7-23 23:36:09 | 只看该作者

TianSheng选错材料了,这个更好用

奥运投入了多少钱,完全看你怎么算,各人有各人的取材方式。


北京奥运经济顾问:奥运会总投入将达到5200亿元

--------------------------------------------------------------------------------

http://www.qianlong.com/   2008-03-31 08:41:30
  “世界上从来没有过在一平方公里左右的地方有6个如此大型的体育场馆。”北京市发改委奥运经济高级顾问黄为3月28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奥运后经济滑坡也将不可避免,只是坡度陡缓的问题。
  根据黄为提供的最新统计和测算,从2001年开始到北京奥运会(北京奥运会新闻,北京奥运会说吧)结束这七年多时间,我国对2008北京奥运会总投入将达到5200亿元。

  如果从2001年7月13日申办成功那天开始算起,到2008年8月8日奥运会开幕,每天投入约2亿元。

  而根据北京市发改委2004年的预测,奥运相关投资将达2800亿元,5200亿元比这一数字高出近1倍。

  北京奥运盈利“没问题”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全球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比如近年来铁矿石涨幅接近160%,其他很多建筑材料也有大幅度的增长;另外是一些突发性的额外投入,比如北大乒乓球馆发生火灾后又部分重建;当然还有原定规划的改变导致的投入增加等等。”

  黄为告诉记者,国际奥委会提供给北京奥组委16亿美元,供运营使用。另外,本届奥运会的赞助款其中的50%也是北京奥组委举办奥运会的运营费用。

  至于目前北京奥运会收到的赞助款数额,黄为未予透露,但他明确告诉记者,虽然收益目前还无法统计,但本届北京奥运会本身盈利肯定没问题,“北京奥运会就市场开发来说,可能是历届奥运会来最轻松、最成功的。一是因为这是中国首次举办奥运会,政府、企业和民众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二是很多人把奥运会有点神化了,几年来,中国有很多很多企业都想来赞助奥运会,他们希望打上奥运会赞助商的五环标志,来推广他们的产品、品牌和企业,这样的热情让国际奥委会都觉得吃惊。”黄为指出,事实上,很多赞助企业开始并不知道除了砸巨额的广告费之外,还应该做什么,“在奥运赞助企业的路程上,他们的确走过了一段盲目期。”

  就奥林匹克有关标志的使用,其实一届奥运会的赞助商有3个可以用的标志:一个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标志(中国印加五环),一个是中国奥委会的官方标志(中国国旗和五环组合),一个是中国奥委的商用标志(长城和五环的组合),前一个仅限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用,但后两个永远属于中国。

  但黄为称,事实上很多企业没有完全了解自己赞助奥运会所应有的权益,就好像你住了五星级酒店,你只知道睡那个床,却不知道可以免费使用房间里宽带、按摩浴缸、有线电视、机场送车、娱乐健身以及其他的服务项目。

  奥运后经济下滑是规律

  东方早报:企业甚至全民的热情能给北京奥运会创造收益和盈利。但正因为这种热情,会否在奥运会之后产生经济泡沫?比如北京造了那么多的酒店、地产。

  黄为:奥运会之后肯定会产生经济泡沫和经济滑坡,只是程度的不同。主办城市奥运会后的经济滑坡几乎已经成为现代奥运会举办城市不可避免的规律。根据国际奥委会的估计,今年8月份将会有203个国家代表团大约60万人参加奥运会。在北京的奥运会比赛门票(门票博客,门票新闻,门票音乐,门票说吧)约900万张,其中约175万张销售给了境外,留下约725万张票中,如果按照北京市人口是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一,而购票人口是全国的百分之十来估计,70多万张是北京市民订的,那么还有650万张左右的门票是全国其他省市居民订的。

  如果没有奥运会,北京旅游(000802行情,股吧)局提供的数据是每年8月份来京旅游人数总计是400万人次左右。这意味着今年8月份总计会有大约1000万人来北京。而目前北京只有60多万间房,这必然会造成建酒店地产过热的局面。但是北京奥运会之后,这些酒店的空置和经济滑坡也将不可避免,只是坡度陡缓的问题。

  经济开始下滑的那个点肯定体现在鸟巢、水立方周围,因为世界上从来没有过在一平方公里左右的地方有6个如此大型的体育场馆(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英东游泳馆、奥体中心体育场、奥体中心体育馆)。

  东方早报:如果真符合规律,那这次经济滑坡也为期不远了,温总理也说了今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加上目前全球经济状况未见好转,就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黄为:我曾经在三年前就给北京市发改委提出一个建议,计划在奥林匹克中心那个区域建一个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与北京CBD、中关村(000931行情,股吧)一起形成三足鼎立的经济发展区。

  东方早报:怎么防止滑坡?

  黄为:让高端人群去带动这个区域的消费。曾经有人建议这些场馆附近引进国际顶级品牌,但那儿附近的人群根本没法拉动高层次的消费。也有人提议把奥林匹克中心区建成文化体育中心,而目前北京人的实际收入还远没有达到那么高的消费水准。打造一个金融中心,能够带来高端人群,至少能让经济下滑的速度放缓。

  东方早报:但香港已经是国际金融中心了,上海也要建国际金融中心,天津滨海新区也是金融改革创新的试水区。但北京也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国家似乎还没有相关规划,有关方面采纳了你的建议了吗?

  黄为:还没有收到具体的回应。我认为,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应该有几个金融中心。定位上可以细分为国内金融中心、全球金融中心和离岸金融中心等。北京作为首都,成为中国金融中心是理所当然的。
6#
发表于 2008-7-24 04:04:30 | 只看该作者

美国眼红了:稳获34亿美元 奥运让北京发大财

楼主只看其一,不看其二。

根据德国媒体报道,至今为止,奥运尚未开始,北京已经稳进34亿美元。至于增加就业,改善基础设施,改善老百姓的生活素质,提升吸引投资的环境......,长远的经济效益还在进一步显现。

奥运为主办城市和国家带来的广告效应、隐性收益是很难计算的,对于老美这样的超级大国,也许这不是很重要;对于雅典这样的西欧国家,也许奥运有威力它也借助不了多少。但是对于中国、韩国、印度、越南这些正在处于上升期的国家(并不是所有国家都有能力办奥运),恰当利用好奥运,会对本国经济的跳跃产生极好的影响。也许这也正是有些反中国、惟恐天下不乱的势力不愿意看到的后果。

http://www.dw-world.de/image/0,,3480763_4,00.jpg


ZT: 美国眼红了:稳获34亿美元 奥运让北京发大财

奥运会仍是最大体育金矿。国际奥委会已将保持全球冠军地位作为其最荣耀使命。通过出售电视转播权和营销,2008北京夏季奥运已稳获约34亿美元,大大超过了世界足联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足球赛23亿美元的收入。

各国各家电视台为北京奥运向国际奥委会总共支付17亿美元,12个主要赞助商支付8.66亿(与2006都灵相捆绑)。北京奥组委预期可从"奥运伙伴及赞助商"营销项目中获得将近10亿美元收入,德国的阿迪达斯和大众是这一项目的参与者。扣除都灵所得,共为34亿。

北京奥组委官方所定的预算是20亿美元。国际奥委会提供差不多一半,其中8.1亿美元来自电视转播权,2.55亿美元来自主要赞助商项目。而自己的营销所得已经可以筹足预算资金。此外,还有门票收入,所有525万张门票几乎已告售磬。上届雅典奥运门票数量要少得多,收入已达2,28亿美元。当然,北京门票售价要低一些。

不过,北京奥组委的预算资金只占中国为奥运所投入资金的很小部分。尽管没有官方数字,一般估计,中方至少投入了400亿美元,用于公路、体育场馆、航空港等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如历届奥运会那样,主办国都将这些资金作为对未来的投资。

1984的洛杉矶奥运是唯一的例外。那一届,就象是天上掉金子,从此改变了奥运世界。受益的不仅是奥运的主办者,而且是各国奥委会和各个奥林匹克专业联合会,尤其是对那些较小的国家和体育项目来说,这笔收入具有巨大的意义。

国际奥委会还没有"狮子大开口"。从主要赞助商项目所得中,国际奥委会仅截留10%,从电视转播权中截留17%,一共是4亿美元。其中的大部分通过"奥林匹克团结项目"用于帮助第三世界的体育发展,剩下部分作为储备金(目前是2亿)。

204个国别奥委会(美国除外)总共分得4亿美元,美国独家得到大约3亿,原因是,多数赞助商和电视转播费来自美国本土。

此外,国际奥委会承担小国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旅行费用,以保障205个国家都能参加。在奥运村的食宿对所有奥运的参加者都是免费的。

28个夏季奥运联合会从电视转播费中共分得2.9亿美元,其中大头由田径联合会获得(超过2800万美元),现代五项或三项全能联合会获得700至800万。

收入螺旋还在上升。鉴于奥运会对电视台、电视观众和赞助商一如既往极具吸引力,国际奥委会还可以继续增加所得份额。2010温哥华冬季奥运和2012伦敦夏季奥运的电视转播权费用将超过30亿美元,而从赞助商那里的得到收入将首次跨越10亿美元大关。

http://i2.sinaimg.cn/ty/o/p/2008-07-23/U397P6T12D3802553F44DT20080723212626.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