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查看: 980|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购车谈价中的十大误区(一)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8-29 15:4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日落月升 于 2014-9-7 23:02 编辑

不少人在购车过程中,都有过讨价还价的经歷,有的顺利,有的则不然。在市场交易中,买卖双方经过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一致、成交,是很正常的商业行为。汽车毕竟是大宗消费品,争取最大利益是消费者的初衷,而对车行来说,当然也会争取最大利润,因此了解购车谈价规律,做好充足准备,避免误区和失误,方可顺利成交,满意而归。

误区之一:询价过早

有的消费者来到车行,仅在外观上打量中意的车款,既没有认真听完销售员的完整介绍,也没有试驾,直接就问价,往往让销售员丈二摸不着头脑,只好给出厂商建议的标准价格,这时如果直接回价,往往不能顺利进入谈价阶段。

按惯例,通常听完销售员的全面介绍,了解清楚车辆的基本性能参数后,静态观察满意,再经过试驾,感觉完全满意后,即可顺利进入谈价阶段。如果这些基本过程还没有开始,就打破规律,直接询价,销售员无法准确判断购买的真正意愿,担心消费者只是处于最初的查看、比较阶段,并无强烈购买意向,或者在试探,这种情况下,销售员往往不愿进入谈价阶段,给出更优惠的价格。

有经验的销售员会通过进一步的交谈,期望了解消费者的基本心态和想法,或主动邀请试驾。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显示出购买意向,销售员会坚持标准价格,实质的价格谈判无法启动。

作为消费者,可能会怪罪车行或销售员缺乏诚意,但恰恰相反,是自己没有遵循正常规律,掩藏了自己的购买诚意,才会导致这样的误区。

即使消费者事先做过功课,或通过朋友了解,对理想车款已经有深入了解,也最好不要跳过销售员的介绍和试驾环节,目前各厂商全新车型、车款层出不穷,技术换代频繁,车行现场多了解多感受,绝不是坏事。

误区之二:需求不清的成交

目前市场上,即使同级别车辆,也是品牌众多,型号林林总总,配置各异,这些让消费者多了很多的选项,往往也是厂商和车行谈价时的筹码。即使已经选定了某一品牌的某个型号,不同配置和价格的差异也往往会混淆消费者,特别是华人消费者,有时预算弹性很大或不清楚,因需求不清,成交后可能又会后悔。

一方面,销售员当然希望按更高配置成交,成交价相对较高。也可能为了推高配置,销售员会给出高配置的优惠,吸引消费者按高配置成交。高配置当然吸引人,如常见的铝合金车轮、天窗,还有遥控点火、巡航定速、电加热座椅,甚至导航系统、高级音响、真皮座椅等,展示出来更耀眼,当然价格不菲。如果预算弹性太大,在销售员的引导下,成交了高配置车款,回头发现高配置并不实用,或基本用不上,虽然可能得到一些优惠折扣,最终还是觉得花多了冤枉钱。

另一方面,汽车厂商通常会把较低配置的车款标价很低,以吸引消费者,但这些基本款却缺少某些必要的配置,基本很少有人购买。有些华人消费者在购车过程中,本来预算有一定弹性,但却一味追求低价,不愿多花钱在必要的配置上,结果买了车一开就发现很不方便。比如夏天常开车游玩,长途旅行没空调、没有巡航定速,很不方便;有小孩的,因为没选门窗集中控制,也很别扭;冬天长期停车在户外,没有遥控点火,提前预热多操心;没选铝合金轮,看到钢轮很快生銹,也后悔等,数万元都花了,就差几百或上千元,却忽略了需要的配置,往往也后悔。

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是因为消费者自己需求不清,在价格谈判中,要么被销售员错误引导选了无用的配置,要么太拘泥于价格差异漏选了配置,所以事先搞清楚自己真正需求甚么很重要。

文章选自汽车全方面服务网站。

(待续)
沙发
发表于 2014-8-29 18:12:33 | 只看该作者
买车得找一枚专业砍价人士去砍价:win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8-29 19:46: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日落月升 于 2014-8-29 21:22 编辑

购车谈价中的十大误区(二)

汽车毕竟是大宗消费品,争取最大利益,是消费者的初衷,而对车行来说,当然也会争取最大利润,因此了解购车谈价规律,做好充足准备,避免误区和失误,方可顺利成交,满意而归。

误区之三:准备不足的谈判

听完销售员的介绍,也经过试驾,选中了理想车款后,销售员看到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后,一般会推动进入价格谈判,邀请消费者坐下来,展示不同的配置和价格选项。如果消费者事先没有做好准备,往往也会在价格谈判中卡壳。

因为没有事先的准备,有经验的销售员会马上了解到,随即占据主动,于是会力图主导价格谈判,往往会推荐更高配置的车款,然后表示谈价余地不大,或可能急于让客户签合同。而这时,恰恰也因为准备不足,消费者会不知所措,难以判断价格是否满意,也不知道自己的底价,面对有的销售员咄咄逼人,很容易进退失据。

这种情况下,有的消费者,可能盲目的给出一个回价,如果没有超出车行的底线,销售员会使用各种方法试图抬高回价,可能最终成交,但消费者没有争取到最大的利益。也有的消费者,感到实在不托底,可能给出很低的回价,导致谈判僵局,无法成交,最后不欢而散。

如果消费者埋怨销售员太狡猾,其实还是自己没有事先做好功课。有的消费者,把车行或厂商网站上的不同配置价格选项打印,或用笔记下来备用,带到车行拿出来比较,销售员看到消费者准备充分,容易领会消费者诚意,往往也比较认真对待,不会耍手腕。此外,制定自己的底价,守住底线是消费者的原则。

误区之四:回价过低

车行是一个高额大型消费品商店,当然也遵循价格谈判的市场法则,但也有自身规律,并非小商品市场可比,也不是地摊。车行虽然取得了某厂商的代理经营权,其实还是中间零售商,也需要向厂商购买车辆,支付土地、展室租金或折旧费,支付人员工资,这些都是车行必须支付的成本,除此之外,高额的投资当然需要利润回报,所以车行不会仅以成本价出售,更不会低于成本价出售。

除此之外,车行的销售员以佣金为生,佣金的计算通常是基于利润,而不是总价。有的消费者有时回价过低,低于车行成本价,至少让销售员感到无利可图,根本无法成交。而且回价过低,会让销售员误会消费者缺乏诚意,认为消费者只是在进行价格试探,往往会不予理睬,或按要求坚持标准报价,根本不会进入实质的价格谈判阶段。这样的消费者,其实往往是车行刻意迴避的消费者,车行一般都有明确的规定,如何礼貌的拒绝。

这时尴尬的,往往是消费者自己。如果确实在试探价格,似乎无妨,但其实根本无法试探出理想的价格;如果真的是理想车款,很希望成交,消费者只好再回第二次价格,实际自己陷入被动。因为第一次回价过低,使双方的互相信任更难建立,即使第二次回价合理,销售员也会小心翼翼,在明确意向之前,不肯轻易让步,谈判过程往往非常艰难,一旦有不可信任的因素出现,就会导致谈判破裂。

价格谈拢,最后成交,应该是双赢的结果。如果一方一味只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完全忽略对方的利益,除非极端情况,基本很难成交。试想,销售员明知自己拿不到佣金,或佣金微乎其微,怎么会浪费时间与消费者谈判、成交,怎么可能热情满意的服务消费者!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8-30 06:19:07 | 只看该作者
购车谈价中的十大误区(三)

汽车毕竟是大宗消费品,争取最大利益,是消费者的初衷,而对车行来说,当然也会争取最大利润,因此了解购车谈价规律,做好充足准备,避免误区和失误,方可顺利成交,满意而归。

误区之五:错过优惠期

如果你已经选定了理想的品牌和车款,忽然看见本月大优惠,怎么办?当然毫不犹豫,去车行成交。汽车厂商间竞争激烈,为提高市场占有率,会选择时机,推出短期优惠,吸引消费者,推高成交数量。消费者通过各类广告看到的当月优惠计划,往往都是厂商推出的短期让利行为,适用于某一地域的所有车行。一旦有这样的优惠机会,当然应该抓住。

有的消费者,错误的认为,本月的优惠,下月还会继续,不着急,甚至认为,之后会有更大的优惠,结果优惠结束了,又后悔。这类优惠,一般期限在一个月,往往月初开始,月末结束,也有个别另设日期,但截止日期明确。

一旦出现这样的机会,宜早不宜迟,最好优惠刚一开始,就前往车行试驾、成交。一方面,优惠刚开始时,消费者还没有普遍知晓,车行还没有繁忙起来,销售员有足够的时间服务先来的客户,各类车款车型库存也应该充足,容易选到自己满意的配置、颜色等,方便及时提车。如果等到月末,不但顾客众多,销售员应接不暇,试驾很不方便,而且自己满意的配置和颜色库存售空,影响成交的决心,即使成交,至少也得等待几週后才能到货。

还有的消费者,看到较大优惠,谈价中期望更大优惠,不切实际。当月的优惠,只是汽车厂商的短期让利行为,并非车行让利。车行因为固定成本限制,一般很少推出自己的让利优惠计划,即使有,幅度也很小。所以,向车行提出更大让利的想法,往往会落空。特别是厂商折扣较大时,成交量明显提高,车行和销售员个人都不会把一再压价的客户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

厂商推出的短暂优惠期,其优惠程度,往往是平时难以通过谈判拿到的,消费者最好别错过,也别因为不切实际的想法,失去了最省钱的机会。

误区之六:错过成交时机

当销售员问:「今天能签合同吗?」那表明,消费者的回价合理,车行已经准备接受了,这时应该明确的表示,愿意签合同,立刻成交。当然,也可能销售员需要再次和你确认购买意向,然后向经理请示做最后的决定,但基本八九不离十。

这样的成交意向,是最理想的时机,说明消费者的回价虽然不高,可能让车行损失一定的利润,但在可接受范围内,却超出了销售员的权利范围,销售员必须再次确认客户的购买意向,才能向经理请示做最后的决定,实现双赢。

销售员类似的发问,可能在几番讨价还价之后,明显感受到顾客的购买意向,通过发问确认,也是成交的邀请。类似的发问,也可能发生在第一次回价之后,销售员感到顾客对所选车型非常满意,希望顺利成交。

一般车行在淡季,或销售业绩不佳时,希望提高成交量,也会做出让步促销,以期达到当月销售指标。也有的销售员,当月业绩平平,乐于达成个人销售指标,向消费者让利;也可能恰恰相反,销售员已经有一定成交数量,希望再尽量多成交,达成业绩突破,争取销售冠军之类。

凡遇到此类时机,最好及时抓住,并非总有。如果贻误时机,表示再考虑再商量,对消费者是损失,对销售员来说,会觉得先前判断失误,认为消费者诚意不足,也不会继续推动谈判。所以,「今天能签合同吗?」这样的发问,也是销售员验证客户购买意向的标准流程。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8-30 20:23: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日落月升 于 2014-8-31 22:14 编辑

购车谈价中的十大误区(四)

汽车毕竟是大宗消费品,争取最大利益,是消费者的初衷,而对车行来说,当然也会争取最大利润,因此了解购车谈价规律,做好充足准备,避免误区和失误,方可顺利成交,满意而归。

误区之七:执意要求一次付款折扣

某汽车厂商某月推出了分期付款零贷款利率购车优惠,有的消费者看到了,来到车行,走完了流程,谈价时,听完销售员关于零利率优惠的介绍后,又询问现金一次付清的折扣,当得到答覆没有折扣时,还是坚持强调自己愿意一次支付现金,希望给出较大折扣,结果谈判无法进行。

有不少华人消费者,还没有分期付款的消费习惯,同时一直认为现金一次付清购买,会有更大折扣。其实并非如此,这说明有的华人不了解西方主流社会经济运作的规律,更习惯于现金交易。现金减少驻留,最大限度的流通,资金的使用效率也更高,投资收益最大,核心是加快现金週转率,当然以信用为基础。所以,大多数公司每週或每两週支付薪酬,而不是每月支付,住房、汽车等大宗商品,更多是分期付款,甚至家电、家居,以及很多小商品,都推出分期付款的模式,这是主流的消费模式。

如果都採用大额现金交易,高效资金周转模式就难以及时闭环,消费者也无法正常消费。如果因为现金交易,商家就大幅让利,实际失去利润,甚至赔本,车行当然不会做。即使价格不变,现金交易也不一定比分期付款的利润高,因为分期付款一般需要支付利息,也属于利润的一部分。而且,对个体消费者来说,数万元的现金可能算是大额,但对车行来说,每天、每週、每月的现金流量远远更高,一辆车的现金收入不会对日常运作产生多大影响,车行并不能直接获益,所以不会轻易让利太多。
当然,有的厂商会选择时机,推出较大的现金购买优惠,期望更高的市场占有率。这时的优惠,也完全是厂商让利,与车行基本无关,愿意现金购买的消费者,大可抓住这样的机会成交。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现金购买让利空间不大时,分期付款完全可以考虑,特别是贷款利率低于银行存款利率时,显然分期付款更有利。手握大量本金,永远是最有利的,对开办生意的消费者,更是最佳选项。购车分期付款,也是积累自己信用的好机会,为今后更大的住房贷款、商业贷款等留下较好的信用基础。

对于执意要现金购买的消费者,最好的时机,除了厂商推出的短期现金优惠外,恐怕当属年底或年初了,年底的库存清仓,厂家一般都会让利,但有的不会大张旗鼓,到了年初,有的车行苦于剩余库存,可能也会让利,但这时,往往选择余地不大,理想的型号、配置、颜色常常断货,要碰运气。

当今的汽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不少厂商,到了秋天,就开始库存清仓了,有的一过夏天,就开始清仓优惠。目前市场上,汽车款式推陈出新频繁,老车款淘汰迅速,库存清仓已经难分季节。

误区之八:节外生枝

节外生枝的情况也比较常见,与上述情况有些类似。进入价格谈判阶段,销售员一般会问消费者,希望租赁、分期付款购买,还是现金购买。有的消费者,本来中意当前的分期付款购买低利率优惠,听完介绍后,还要详细询问租赁的各个选项,再问现金购买的选项,希望进行比较。

通常的结果,弄出一大堆选项来,消费者自己都晕了,根本无法进行判断,又回到最初的比较阶段,根本成交不了,白白浪费时间。而销售员遇到这种情况,也会认为消费者根本没有准备好购买,也只能等待,如果销售员耐心不足,一再追问,越发使消费者难做决定,不了了之。

其实这类信息,应该去车行前,自己做好功课。如果当月有现金折扣优惠,也希望现金购买,那就专注现金购买选项;如果中意目前的分期付款低利率,就专注分期付款期限等,不要节外生枝,自设陷阱。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4-8-31 21:10: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日落月升 于 2014-9-7 23:03 编辑

购车谈价中的十大误区(五)

汽车毕竟是大宗消费品,争取最大利益,是消费者的初衷,而对车行来说,当然也会争取最大利润,因此了解购车谈价规律,做好充足准备,避免误区和失误,方可顺利成交,满意而归。

误区之九:一味追求优惠金额

没有经验的购车者,在谈价过程中,往往一味的只追求可以拿到多少优惠金额,而有经验的购车者,则会灵活运用优惠金额和优惠配置等多重选择,为自己争取最大利益。

如果能够通过谈判,直接省下数百元,当然最好,但往往也比较难,和多种因素相关,不是轻易就能达成的。其实,如果运用好配置优惠等多重选项,也能达到省钱的目的。比较普遍的是放弃成交价的优惠,转而要求增加一些期望的配置,如希望赠送冬胎、遥控点火器、车内防水脚垫和货箱垫、防盗装置等。这样的要求,有时可能对销售员更容易接受,因为总价没有降低,保留了利润空间,一些额外的配置标价较高,实际成本不高,如果能够成交整车,附送个别配置对车行是可以接受的。而这些配置,如果消费者正常添加,价格也不菲,所以不降总价,附送配置,也是双赢。

除一些硬件配置外,还可以考虑其他附送的服务项目,如全车防銹的优惠价格,新车做完整防銹非常必要,但价格不低,消费者可提出在提车前,由车行来做防銹服务,但要求优惠价格。还可以提出质保的优惠,如将质保期延长期限,或扩大质保的范围,要求优惠的价格。有的车行还提供完全保险,即无论出现任何问题,车行全部包揽处理,包括事故,即使完全损毁,也可再提供一辆新车,如果消费者需要此类保险,也可作为优惠项目来谈。

此外,还有车行可以提供一定年限或次数的免费维护保养服务,或打折服务卡、优惠券等,也都可以作为谈判的筹码,最终达到省钱的目的。所以谈价过程中,要求打折金额或让利的多少,并非唯一的省钱途径。

误区之十:忽略车行的后续跟踪

价格谈判,还不仅仅是技巧和时机运用,消费者的态度有时更重要。为了争取自己最大的利益,守住自己的底线,非常重要,一旦超出自己的底线,就要坚决的退出谈判,这时的态度一定要果断,当然也要保持礼貌,当时没有成交,并非永远不做生意。一般的销售员,虽然当时没有谈拢,之后可能还会主动联繫消费者,提出新的让利条件,这时就进入了二次谈价,这样的机会不容错过,往往也能达成愿望。

也有些缺乏经验的消费者,第一次到车行后,没有准备好,或当时拿不定主意,就匆匆离开了,销售员往往也会正常的进行跟踪,所以回去后,应当及时进行总结,准备好进一步的策略,如果销售员电话跟踪时,提出了有利的条件,完全可以回到车行再次商谈。消费者也可自己准备好要求的条件,待销售员电话跟踪时提出,如果有商谈的可能,也不应放弃。

也有个别的消费者,第一次去车行时,出价草率,或因没有建立互相的信任,导致不欢而散,销售员再次电话跟踪时,有的消费者表示出不愿继续搭理的态度,其实等于丢掉了机会。一桩交易,成与不成,都有可能,不必太放在心上,争取自己最大的利益,才是主旨。如果确实不喜欢哪个销售员的做法或不信任,也可以再找其他销售员继续,买到理想的车是最终的目的。

文章选自汽车全方面服务网站。

(全文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9-1 16:36:07 | 只看该作者
刚从dealer那买了一辆09 Camry,应该先看你的文章就好了,买车是一件很嘛烦的事,如不好意思讲价,大概要多交几千块。看了几家的卖车广告,跑了几百里,看烦了,就在dealer那几乎原价买了,那个dealer太nice,弄的你都不好意思讲价,想讲也不知道从哪能让他把价降下来,看来home work真能省钱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9-5 10:15:08 | 只看该作者
dealer那几乎原价买了

呀老兄,原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4-9-8 14:57:54 | 只看该作者
:eyebrow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