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当地时间7月31日是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的最后一天,12个成员国部长发现,这场将占全球经济总量40%的国家纳入“新一代”自贸规则的谈判远没有结束,事先张扬的“最后冲刺”无奈止步于终点线前。
美日磋商是谈判核心
12个成员国的贸易部长从7月28日开始在夏威夷召开闭门会议,参与的国家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越南、马来西亚、秘鲁、墨西哥、加拿大、日本、文莱、智利、新加坡。
过去5年多时间里,12个成员国已举行19次正式会谈。此次谈判也是自美国6月29日通过快速通道授权法案之后,各国贸易部长们的首轮正式会谈。鉴于美国6月29日通过快速通道授权法案(TPA),不少国家对近期TPP达成全面协议表示乐观。
TPP谈判在由12个谈判参与国共同制定相关规则的同时,还通过双边机制来磋商关税削减和取消的问题。日本与美国的双边磋商,是TPP谈判的核心。早在会前,就有报道称,美国为促成TPP已在关键的稻米议题上和日本接近达成共识。当地时间7月29日,日美双方进行磋商,双方就撤销美国进口日本牛肉的关税展开协调。日本稻米市场更大程度的开放以及美国汽车零件进口关税的撤销,是美日双边谈判中重点讨论的议题,在最后一天谈判中,双方未能达成进一步的妥协。
知识产权问题最棘手
知识产权问题是这次谈判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7月30日的部长级会议由于各方在知识产权问题上分歧推迟了三个小时。开谈后,因为争执不到一个小时就中断。7月31日是这次谈判的最后一天,各方就药物专利的谈判仍然难分难解,最终协议并未达成。
知识产权谈判的一个重点是有关新开发医药品的专利保护期限问题,拥有众多大型制药公司的美国主张设置12年的较长保护期限,而澳大利亚和其他新兴市场,则寻求开放专利数据,将专利保护年限缩短至5年,以加快廉价基因药品的生产。
澳大利亚的优先任务是争取进入美国的糖业和乳制品市场,澳方认为谈判取得了进展。澳大利亚贸易部长安德鲁·罗波认为,98%的谈判已经完成。对于为何未能达成最后协议,他认为“罪魁祸首”是参与谈判的“四大经济体”—美国、加拿大、日本和墨西哥。
谈判艰难,“拦路虎”是些老问题。《纽约时报》7月31日报道称,让全球最大的区域贸易协议谈判受阻的是,药品专利保护以及农产品市场准入方面的问题。该报称,糖业、乳制品、大米等产品的市场准入,是困扰国际贸易几十年的问题。南都记者子衿
专家解读
美国重返亚洲战略
TPP是奥巴马“抓手”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熊李力接受南都采访表示,美国之所以大力推动TPP谈判,与美国自身的外交战略调整有很大关系。美国主导TPP,是要重新恢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规则制定者和区域一体化引导者的地位。
他指出,在2009年11月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新加坡峰会上,奥巴马总统宣布美国将正式加入TPP谈判,从那时开始到现在差不多6年,原本并不引人注目的TPP机制开始引起有关各方的关注。
“克林顿时代,美国力推以WTO为基本框架的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在此基础上,美国也搞一些区域自贸体制,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上世纪90年代,美国觉得在亚太地区搞区域一体化还为时过早,因为亚太地区国家多、社会发展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他说。
熊李力认为,美国大力推动TPP谈判与APEC的松散化也有关。在APEC成立之初,美国曾寄希望于以其为制度平台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FTAAP)谈判。然而,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美国对以APEC为平台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谈判丧失信心,认为APEC主要是以一个论坛存在,而不是经济一体化组织。
熊李力说:“到了小布什时代,美国搞单边主义,对全球贸易一体化不感兴趣,所以小布什任职的8年,被称为美国外交‘失去的8年’,最大的损失在什么地方?就是在亚太地区。小布什没有推动WTO多边贸易体制,例如多哈回合谈判,从2001年到现在都没有新的进展。他也没有搞区域一体化,整个心思搞反恐去了,投入了美国的全部战略资源。小布什一上台,就发生9·11事件,随后是伊拉克、阿富汗战争。”
“这8年亚太地区形势发生很大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迅速增长。”他说,“奥巴马上台后才发现,美国失去了8年,没有参加任何有影响的亚太区域合作组织。因此才提出重返亚洲、亚太再平衡。”
熊李力表示,美国找到了TPP这个“抓手”,成为TPP的老大,为TPP建立了新的谈判机制、谈判规则,环境、劳工标准都是美国进去之后才提出的。“和以前的一些自由贸易协定相比,TPP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它加入的非贸易限制因素特别多。”
在他看来,美国大力推动TPP谈判,无论其主观政策意图是出于外交战略考量推动“亚太再平衡”,还是出于经济利益动机,客观上都提高了后来者的准入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