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然 “南北朝的历法就已经很接近现代的数据了”, 为什么到了明清又不准确了呢?
这里引用一段清朝官员的记载,以正视听:(國立故宮博物院圖書文獻處清史館傳稿 ,701007803號)
“湯若望,初名約翰亞當沙耳,姓方白耳氏,日耳曼國人。明萬曆間,利瑪竇挾天算之學入中國,徐光啟與游,盡其術。崇禎初,日食失驗,光啟上言:「臺官用郭守敬法,歷久必差,宜及時修正。」莊帝用其議,設局修改曆法,光啟為監督,湯若望被徵入局掌推算。光啟卒,以李天經代,奏進 湯若望所著書及恆星屏障。迭與臺官測日食,候節氣,並考定置閏先後,湯若望術輒驗。莊烈帝知西法果密,欲據以改大統術,未行而明亡。順治元年,睿親王多爾袞定京師,是歲六月,湯若望啟言:「臣於明崇禎二年來京,用西洋新法釐正舊曆,製測量日月星晷、定時考驗諸器。近遭賊毀,擬重製進呈。先將本年八月初一日日食,照新法推步。京師日食限分秒並起復方位,與各省所見不同諸數,開列呈覽。」王命湯若望修正曆法。七月,禮部啟請頒曆,王言:「治曆明時,帝王所重。今用新法正曆,以敬迓天休,宜名時憲曆,用稱朝廷憲天乂民之至意。自順治二年始,即用新曆頒行天下。」湯若望復啟言:「敬授人時,全以節氣交宮,與太陽出入、晝夜時刻為重。今節氣、日時、刻分與太陽出入、晝夜時刻,俱照道里遠近推算,增加曆首,以協民時,利民用。」王獎其精確。八月丙辰朔,日有食之。王令大學士馮銓與湯若望率欽天監官赴觀象臺測驗,惟新法吻合,大統、回回二法時刻俱不協。世祖定鼎京師,十一月,以湯若望掌欽天監事。湯若望疏辭,上不許。又疏請別給敕印,而以監印繳部,謂治曆之責,學道之志,庶可並行不悖,上亦不許。並諭湯若望遵旨率屬精修曆法,整頓監規,如有怠玩侵紊,即行參奏。加太僕寺卿,尋改太常寺卿。十年三月,賜號通玄教師,敕曰:「國家肇造鴻業,以授時定曆為急務。羲和而後,如漢洛下閎、張衡,唐李淳風、僧一行,於曆法代有損益。元郭守敬號為精密,然經緯之度,尚不能符合天行,其後晷度遂以積差。爾湯若望來自西洋,精於象緯,閎通曆法。徐光啟特薦於朝,一時專家治曆如魏文魁等,實不及爾。但以遠人,多忌成功,終不見用。朕承天眷,定鼎之初,爾為朕修大清時憲曆,迄於有成。又能潔身持行,盡心乃事。今特錫爾嘉名,俾知天生賢人,佐佑定曆,補數千年之闕略,非偶然也。」旋復加通政使,進秩正一品。”
可见,当时的历法是有很多谬误的,汤若旺前后用了30-40年的时间予以重新研制得以完成新历法并沿用至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