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查看: 3634|回复: 5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象形文字优缺点的议论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22 09:33:5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创]三岁小孩就知道“汉字是低级文字”!



黄帝战蚩尤 于 2014/9/22 12:44:13 发布在 凯迪社区> 猫眼看人


[size=1.35em]   如果你问一个不识字的三岁小孩“什么是tuzi”?这个小孩就会竖起双手说“tuzi有长长的耳朵,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也就是说,对一个三岁的小孩而言,一个“zuzi”的发音包含了一种动物的完整信息:有视觉的、有生活习性的、有情感的;你只要使用这个声音,这个孩子就会瞬间的从思维中调出相关的逻辑含义。而如果你换一种方式,比如写出一个“兔”字给这个小孩看,他就会一片茫然了,他既不知道这个字的发音,也不知道这个字的含义,哪怕你苦口婆心的教他这个字念“兔”,他也未必记得住。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我们就会发现,对于一个三岁的小孩来说,理解声音符号要比理解一个图形符号简单的多,理解声音符号几乎是一种本能,并不需要一个所谓的“学习”过程,而理解图形信息涉及大量的记忆,没有大量时间的“学习”是不可掌握的。但这种记忆图形符号的所谓“学习”过程是有害的,是对思维的一种异化,因为孩子要重新建立一种“反本能”的思维联系:即通过图形符号来关联声音!这会极大的伤害孩子们的天赋本能。

   而在英语世界中,孩子们并不特别需要一个“识字”的过程,一个三岁的英国小孩,只要学习了基本的字母拼读法,就可以拼读出一切他“不认识”的单词,而只要他能读出声音来,他就能在语言中理解这个声音的含义,除非这个单词是他在生活中从来没有使用过的。

   所以说,表音的文字是以语言经验为基础的,也就是以天赋的思维本能为基础的,这使得使用表音文字的孩子普遍比较自信,思维较为活跃。而象形文字完全忽略了孩子们天赋的语言本能,在孩子们本已熟练掌握的语言能力之外“搞了自己的一套”,这对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语言潜能都是一种摧残,我们如果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中国孩子在学习汉字之前普遍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而学习汉字之后,孩子们语言的速度和频率都会下降!

   象形文字是人类早期阶段的文字,随着人类文明的进程都被抛弃了,而这个进化过程在汉语世界没有发生,可能与中国过早建立了“书同文”的文字禁忌有关,总之这是非常遗憾的。现在很多人在谈中国文化的特殊性,其实这种所谓的特殊性就是一种语言和文字的特殊性,使用与思维本能相反的文字必然塑造一种极具特色的思维方式和奇怪的民族性。只要中国人不拓展和升级自己的文字工具,这种所谓的“文化的特殊性”就会一直存在下去。
58#
发表于 2015-2-2 04:27:50 | 只看该作者
酒中仙 发表于 2015-1-31 08:24

既然你认定汉字输入落后,为何还要使用?你九种馅可以使用拼音嘛。给大家看看到底拼音怎么个先进法。
更何况真正的输入法现在才开始起步,那些以为用手指输入快就代表先进文化的人简直是无知得可笑。
我已经说了两遍了,这个舔洋屁眼者不是在做单纯学术讨论,而是为了舔洋屁眼。你喜欢舔是你的自由,但不要借汉字说事。舔洋屁眼讲的就是文字、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你还要什么“文字和语言的区别”,你装什么糊涂?
西北望 发表于 2015-2-1 23:51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酒糟不舔洋人的屁眼,还能干啥呢, 我就没弄明白, 既然酒糟对汉字汉语这么仇视, 酒糟应该从小就一直张嘴放屁汆稀才是啊, 为什么哈喇子哩哩啦啦地,  用汉字汉语, 津津有味地来表达仇恨呢, 酒糟真特么的邪门犯贱卑鄙无耻到没极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15-2-1 23:51:46 | 只看该作者
你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由于计算机,IPAD,智能手机的使用,全世界的人都在用26个字母(表音文字)记录和传输他们不同的语言,各自的民族语言并没有消失,但是记录方法已经“统一”了!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你非要把这个从落后向先进的改革的过程称为“舔洋人的屁眼”,只是自取其辱而已。

我看你还是没有明白语言和文字的区别,你一直都在谈语言语法之类,而把记录语言的方法和语言本身混为一谈。虚下心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不会使汉民族和她的语言灭亡,但是妄自尊大确实可以带来亡国灭种的危险。
我理解主帖作者的用意,无非是引发探讨,促进一个不可避免的变革过程而已。
酒中仙 发表于 2015-1-31 08:24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既然你认定汉字输入落后,为何还要使用?你九种馅可以使用拼音嘛。给大家看看到底拼音怎么个先进法。
更何况真正的输入法现在才开始起步,那些以为用手指输入快就代表先进文化的人简直是无知得可笑。
我已经说了两遍了,这个舔洋屁眼者不是在做单纯学术讨论,而是为了舔洋屁眼。你喜欢舔是你的自由,但不要借汉字说事。舔洋屁眼讲的就是文字、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你还要什么“文字和语言的区别”,你装什么糊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6#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12:37:5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祖宗的东西都不能放,你得用这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5#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12:3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酒中仙

你的问题不是学术讨论问题
你是要贬低中国一切的问题

早就说过
你和大炮一样
致命问题就是立意幼稚
虽洋洋洒洒长篇大论有个屁用
牛二 发表于 2015-1-31 08:58

你们这些网评员是在“领导”指示下执行任务的,但是我告诉你们“帽子”对老酒是毫无作用的。

我转的这个帖子,和我认为这个帖子的道理所在,在我的跟帖中已经说得很明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15-1-31 10:01:10 | 只看该作者
此贴实在是好

繁体字是中华文化精髓之深刻表象

- 此帖来自无忧论坛手机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3#
发表于 2015-1-31 08:58: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2# 酒中仙

你的问题不是学术讨论问题
你是要贬低中国一切的问题

早就说过
你和大炮一样
致命问题就是立意幼稚
虽洋洋洒洒长篇大论有个屁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2#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08:53:35 | 只看该作者
你知不知道30年前中国人使用的中文打字机啥样?在一个字盘上存放着成千上万的汉字铅字,打出的汉字都是一个一个地从这个字盘上找出来打到蜡纸上,然后油印。只有用专业的中文打字机和受过专门训练的打字员才能干好这个事。现在人手一个智能手机,上面只有26个字母,你以为这是你老祖宗传给你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08:37:55 | 只看该作者
讨论问题,必须就事论事。讨论文字问题,你不谈文字而是谈语言,再来个三级跳谈民族,接着就是帽子,你聪明不起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08:24:4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酒中仙 于 2015-1-31 08:30 编辑
首先,汉字的变迁进行了几千年啦。
其次,没有拼音输入法也会用五笔、四角等输入法。
最后,改不改革不是本帖重点。本帖的重点在于一个舔洋屁眼者(这里指文章作者,你不必对号入座)对汉字甚至是中国人的思维进行了无端地毫无逻辑地肆意贬低。法国孩子说话要先分清物品(即便是个桌子)的性别,他没说违反人类思维本能;英国孩子说个假设条件句,得先弄明白这个假设可不可能实现,他没说违反人类思维本能。汉语不过是把方块字和声音联系起来,就成了违反人类思维本能的低级文字,就成了对孩子的自信心和语言潜力的摧残。这种逢华必贬的人说的话不叫争论,叫放屁。
西北望 发表于 2015-1-31 01:26


你承认也罢,不承认也罢,由于计算机,IPAD,智能手机的使用,全世界的人都在用26个字母(表音文字)记录和传输他们不同的语言,各自的民族语言并没有消失,但是记录方法已经“统一”了!你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你非要把这个从落后向先进的改革的过程称为“舔洋人的屁眼”,只是自取其辱而已。

我看你还是没有明白语言和文字的区别,你一直都在谈语言语法之类,而把记录语言的方法和语言本身混为一谈。虚下心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不会使汉民族和她的语言灭亡,但是妄自尊大确实可以带来亡国灭种的危险。
我理解主帖作者的用意,无非是引发探讨,促进一个不可避免的变革过程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5-1-31 01:26: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西北望 于 2015-1-31 01:30 编辑
汉字改革,在日本进行了300年,在中国进行了100年,是一个艰难,长期的过程。各种方案的争论一直存在,但是在要不要改革这一点上是没有争论的。如果没有先驱者们创立和推广汉语拼音,你现在都没有办法把你的想法输入到计算机里和我争论。
酒中仙 发表于 2015-1-31 00:57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首先,汉字的变迁进行了几千年啦。
其次,没有拼音输入法也会用五笔、四角等输入法。
最后,改不改革不是本帖重点。本帖的重点在于一个舔洋屁眼者(这里指文章作者,你不必对号入座)对汉字甚至是中国人的思维进行了无端地毫无逻辑地肆意贬低。法国孩子说话要先分清物品(即便是个桌子)的性别,他没说违反人类思维本能;英国孩子说个假设条件句,得先弄明白这个假设可不可能实现,他没说违反人类思维本能。汉语不过是把方块字和声音联系起来,就成了违反人类思维本能的低级文字,就成了对孩子的自信心和语言潜力的摧残。这种逢华必贬的人说的话不叫争论,叫放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01:09: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酒中仙 于 2015-1-31 01:11 编辑

从汉字改革史看“简繁之争”
2009年05月08日 08:04:13  来源:北京日报

  汉字问题看似是一个十分简单的普及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与学术问题。它不仅涉及到国家与民族的振兴和发展,而且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中国古代汉字崇敬的两重性

    中国是一个崇尚文字的历史古国。远在周代,宫廷教育的科目“礼、乐、射、驭、书、数”中,识字(书)和数算(数)就是当时小学教育的基础科目。汉代的文字学称作“小学”,已经有了分析汉字形体结构的科学内容。
    汉代经今古文斗争中,一批古文经学家利用表意汉字因义构形的特点,从分析汉字形体结构出发,来解释词语的意义,文字学因此成为解读儒家经典的津梁,取得了与儒家经学同等崇高的地位。对汉字的崇敬,逐渐变成一种具有统治地位的文化观念,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说:“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就是这种上层文化观念的集中反映。这种上层文化的观念,对底层文化的影响是无形的。民间的“敬惜字纸”之风,便是这种崇尚汉字的观念对民众心理的浸透。
    对汉字的崇敬,带来了两方面的效果,一方面含有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继承的理念,但另一方面,汉字由于被少数人占有,暗含着两个不适合新时代的因素,那就是垄断与复古。
    20世纪初汉字问题三次大辩论的深刻内涵
    20世纪初,在上述强大的传统势力笼罩下,展开了三次关于汉字问题的大辩论:
    第一次,19-20世纪之交,在普及文化教育前提下发生的切音字运动。首先去摇撼传统的汉字观念的,是清代末年极少数懂得西方拼音文字又关注教育普及的知识分子。他们发动了切音字运动,代表人物是卢戆章和王照。他们特别强调复古思潮在主观上加深了汉字学习的难度,主张以切音辅助汉字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汉字的繁难。从这些主张中可以看出他们普及教育、发展科学、振兴国家的爱国主义初衷。
    第二次,20世纪初,在维护国家独立、振兴民族文化前提下出现的汉字存废之争。吴稚晖发表《评前行君之“中国新语凡例”》一文,认为中国应废除汉文汉语,改用“万国新语”(即Esperanto世界语)。同年,章太炎发表了万言长文《驳中国改用万国新语》,对汉字的优劣和是否能够废除的问题,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论争,批驳了“汉字落后”论,提出三个论点:(1)汉字繁难,无表音机制,难与语音沟通,对普及教育很有妨碍,需要制定一套标音符号来辅助扫盲和初等教育。他“取古文籀篆径省之形”制定了36声母、22韵母的切音方案。后来,这个方案中的15个字母为注音字母所采用。(2)汉字适合于汉语,并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难以分割的关系。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特点各异,优劣互补。汉字是不能废除的。(3)在强调便于扫盲教育与初等教育时,还必须考虑到高等教育与高深的文化历史学习。对于后者来说,汉字的功能仍是无法取代的。这三点,现在已经取得多数人的共识。
    第三次是20世纪20年代以后,伴随新文化运动出现的汉字改革思潮。1923年,《国语月刊》出版《汉字改革号》特刊,钱玄同发表了《汉字改革》一文提倡改用拼音文字。他认为:汉字不革命,则教育决不能普及,国语决不能统一,国语的文学决不能充分发展,世界公有的新道理、新学问、新知识决不能很便利、很自由地用国语写出。与提倡万国通用语的吴稚晖有本质不同,这次汉字改革的提出,是与推行白话文、实行文艺大众化紧密相连的,它是以反封建为主要目标的新文化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瞿秋白曾说,提倡汉字改革的目的,是打破军阀、学阀对知识的垄断,使中国工农群众能够得到教育的机会。这次汉字改革的思潮,带有崇高的爱国主义动机,带有对封建文化和教育进行反思的批判精神。虽然各种主张、方案都在这一时期提出,许多有关文字改革的组织也相继产生,他们的声音很高,态度激烈迅猛,但这次改革又是科学慎重的。钱玄同曾说,改用拼音字母需要十年的准备,因此他提出了十项筹备事项和五项“补偏救弊”的办法。章太炎对改革论持否定态度,他主张维护汉字以传播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用本国的语言文字来激励种性,带有反对帝国主义亡我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他强调汉字与中华民族历史的难以分割以及在更高层次教育中不可取代的作用。
    这三次大争论,两种主张,截然相反,当时看来是极端对立的,今天看来,出于两种爱国动机——一方面存在反对文化复古与垄断的现代化意识,另一方面,又有保存文化精华,维护民族文化的爱国意识,但都有偏颇,必须互相补充,才能彼此消除片面性。
    两种动机都值得后人钦敬
    这是海峡两岸的前辈共同经历的历史,这段历史我们不能忘却。
    章太炎为代表的维护民族文化、保存汉字改进教育的主张,现在看来是有远见的,后来汉字问题的发展更加证明了他们不是“保守”。
    怎样看待钱玄同为代表的改革派的主张?应当看到,汉字问题在20世纪初这个中国历史的转折时期产生激烈的争论,是势在必然又十分合理的。一大批站在新文化运动前沿的知识分子,对自己所受封建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勇敢地向自己最熟悉、最擅长的文言反戈一击,这样做必然会受到崇尚汉字的强大传统势力的反对,他们需要有很大的勇气,这种勇于抗争的爱国精神是值得钦敬的。尽管偏激与急躁会导致对科学的偏离,但是,那种出于善良愿望的矫枉过正,又是我们应当怀着敬意来理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00:57:20 | 只看该作者
我支持汉字简化,甚至可以比现在的更简化,但不是什么拼音化。
文字特点是和语言特点相适应的,汉语不适合用拼音。
西北望 发表于 2015-1-31 00:44



汉字改革,在日本进行了300年,在中国进行了100年,是一个艰难,长期的过程。各种方案的争论一直存在,但是在要不要改革这一点上是没有争论的。如果没有先驱者们创立和推广汉语拼音,你现在都没有办法把你的想法输入到计算机里和我争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5-1-31 00:44:49 | 只看该作者
你知不知道毛泽东周恩来从建政伊始就推动汉字改革工作?
酒中仙 发表于 2015-1-31 00:36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我支持汉字简化,甚至可以比现在的更简化,但不是什么拼音化。
文字特点是和语言特点相适应的,汉语不适合用拼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楼主| 发表于 2015-1-31 00:41:40 | 只看该作者
汉字改革历史

1935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共三百二十四字,现代人所谓“简体字”,大多指的是这份字表中所列出的简体字。但遭到部分人士反对, 1936年国民政府下令不必推行“简体字”,此后主张简体字的人仍继续推动汉字简化方案,但未获国民政府同意实施。

1949年初,国语罗马字的创始人之一黎锦熙吴玉章写信并当面交换对文字改革的见解。 1949年8月25日,吴玉章毛泽东写信,请示当前文字改革工作指导原则:“根据文字应当力求科学化、国际化、大众化的原则,中国文字应改成拼音文字,并以改成罗马字的,也就是拉丁化的拼音为好,不要注音字母式拼音与日本假名式拼音。”毛泽东把信批复给郭沫若茅盾等人研究。

1949年8月28日,吴玉章等在华北大学举行了文字改革协会第三次发起人会议,新增胡乔木聂真为发起人。 1949年9月1日,毛泽东指定吴玉章、成仿吾范文澜马叙伦、郭沫若、沈雁冰(笔名茅盾)等共同组织中国文字改革协会。 1949年10月10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正式成立。 1949年10月20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举行了第一次理事会议,决定把研究拼音文字作为主要任务。 1949年12月4日,中国文字改革协会召开了第一次常务理事会,推选吴玉章为常务理事会主席兼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主任;推选黎锦熙胡乔木为副主席兼拼音方案研究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成立不到半年,就收到了几百种汉语新文字方案。

1950年7月,教育部邀请在京的语文研究工作者30多人座谈,提出了组织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的建议。 1951年12月26日,周恩来指示,在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下设立一个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 1952年2月5日,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召开成立大会,由马叙伦主持。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了加强对文字改革工作的指导,于1953年10月1日在党中央成立了中央文字问题委员会。 1953年11月21日,中央文字问题委员会召开第二次会议,研究了整理和简化汉字问题;根据中国文字改革研究委员会一年多来研究所得的材料,向中央写了请示报告,提出了可以首先实行的4项初步改革办法。即:

  • 推行简体字。
  • 统一异体字。
  • 确定常用字,并对非常用字加注音。
  • 极少数汉字改用拼音字母。

1954年10月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设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1954年11月20日,国务院任命吴玉章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胡愈之为副主任;吴玉章、胡愈之、韦悫丁西林叶恭绰为常务委员,并进行成立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筹备工作。 1954年12月23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成立并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最后通过了修正后的《汉字简化方案(初稿)》和《一九五五年工作计划大纲(草案)》。在成立大会上吴玉章提出工作任务,这就是做好三项准备工作:

  • 制定《汉字简化方案》
  • 制定《汉语拼音方案》
  • 研究和推行标准音(普通话)的教学。

1955年5月6日,刘少奇听取汇报后,提出三点意见:

  • 为了减少社会震动,简化字要分期分批进行,原来的繁体字要保留一个时期,不要马上废除。
  • 汉民族要有统一的语言,学校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可以考虑做出这样的规定:老师在一定时期内学会普通话,今后凡是不会讲普通话的,不能当教师。
  • 拼音方案制定后,要用来作试验,可以试译《毛泽东选集》。

教育部和文改会于1955年10月15日至23日,联合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和中央一级有关机关、人民团体和部队的代表207人。会议上提出用“普通话”代替“国语”这个名称,并确定了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语音标准,从而解决了《汉语拼音方案》的语音标准问题。中国文改会秘书长叶籁士汇报了几年来研制汉语拼音方案的工作情况,同时提出六种汉语拼音方案的初稿,征求到会代表的意见。会议代表讨论并一致通过了《汉字简化方案修正草案》和《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草案》。

从1956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报刊实行了横排横写。

1956年1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文字改革工作问题的指示》,批转了1955年11月23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党组和教育部党组《关于全国文字改革会议的情况和目前文字改革工作的请示报告》。《指示》所批准的文字改革方针是:“汉字必须改革,汉字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而在实现拼音化以前,必须简化汉字,以利目前的应用,同时积极进行拼音化的各项工作。”

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并决定成立中央推广普通话工作委员会。

1956年1月31日,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成立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开始审订普通话异读词的读音。

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

1956年10月10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汉语拼音方案审订委员会,任命郭沫若为主任,张奚若胡乔木为副主任,委员有16人。审订委员会成立以后,召开五次会议,多次商讨,并邀请在京的语言、教育、文艺、新闻、出版、科技、翻译各界以及部队和人民团体的代表178人举行座谈,同时向京外39个城市的100位语文工作者书面征求意见。

1979年9月,由曹余章许宝华、颜逸明、杨春霖、张静等57人发起,胡愈之吕叔湘王力叶籁士等14人赞助,提出了“成立高等院校文字改革研究会倡议书”。 1980年3月25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充实和加强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通知》。 充实和加强后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80年5月20日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 全国高等院校文字改革学会于1981年7月13日至7月20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举行成立大会。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1984年年底,召开了文字改革工作座谈会。经过充分讨论,会议认为:在新的形势下,文字改革诸项任务中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应该提到首位。会议还明确指出: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汉字将在中国语文生活中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它将与汉语拼音相辅相成,共同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1985年初,国务院同意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关于文字改革工作座谈会情况的报告》。 1985年12月16日,国务院决定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简称“国家语委”)。

汉字拉丁化主条目:汉字拉丁化

中文以外,世界上大多数语言都使用拼音文字。中国文改积极分子为了发展出拉丁化的汉语拼音文字,正在汉语拼音方案的基础上研究分词连写和分化定型同音词等问题。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为在中国实现一语双文做了很多工作。

自从80年代初废除第二批简化字以来,中国政府采用了以维持现状,追求语言文字使用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主的语言文字政策,目前已经放弃了汉字拉丁化的计划。

在越南,1885年法国殖民者占领越南后,强力推行越南文字拼音化,越南成为拉丁字母国家,殖民地时期拼音化的越南“国语字”被法国殖民者称之为的“法国人的赠物”的“文明化”的象征,独立运动推进以后、民族主义者认为汉字和喃字具有不便性和非效率性,国语字成为了独立后的越南语的正式表记法。一般越南国民都毫无疑义地把国语字作为正式标记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