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酒中仙 于 2014-4-2 15:09 编辑
[原创]汉字对中国人思维能力的破坏难以想象!
ak25 于 2014/4/2 16:29:12 发布在 凯迪社区> 猫眼看人
[size=1.35em] 有一种说法说“汉字是表意文字,英语是表音文字”,这种说法是不成立的,因为这个世界并不存在不表意的文字,所有的文字都是表意的。所以文字之间真正的区别是:是选择通过图形表意,还是选择通过语言表意?很显然,汉字的选择是通过“图形表意”,而英文的选择是通过语言表意,因为英文是一种语音文字。
含义是仅存在于人类语言中的一种独特现象,除了语言没有任何地方可以找到“含义”。所以,含义从来不会在“图形”中自动呈现,而必须通过语言的解读。所以,汉字这种所谓的“表意文字”并不会自动的呈现出含义,它必须作为音符进入语言之后,它的含义才能呈现。汉字的“图形表意”只是给思维增加了一个麻烦,即将声音转化为图形,然后再将图形转化回来为声音,也就是说,汉字其实是一种低级的“表音文字”!
但汉字是一种奇特的音符,它与声音的关系并不是建立在一个规则体系上的(比如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它每个字的发音都是靠死记硬背记下来的,这是一个令人痛苦的过程,也使得中国孩子识字过程的象一场苦难的行军。虽然汉字中也有一些所谓的形声字,但这种字并没有记号,我们并不知道那些汉字是形声字、哪些字是会意字?同时,我们也不知道形声字的哪个部分是形、哪个部分是形?总之,这是一种非常低效率的、混乱的声音符号系统。
而且,汉字还不是一种单纯的音符,它同时记录两种信息:一个是作为音符记录一个单音节的声音,另一个是作为声音的区别符,以对相同的声音进行区分(区分同音字)。所以汉字是一种非常不好用的音符,我们不但要记住这个音符的发音,还有记住这个音符与其它相同声音音符的区别,比如“小泉纯一郎”也可以叫做“小犬蠢一狼”、“笑拳醇一廊”等等。当我们听汉语的时候,我们要在大脑中调动大量的同音字来对应语音,并进行筛选匹配,思维的效率非常低。也就是说,汉字设计者所希望的“图形表意”从来就没有实现过,倒是给思维增加了巨大的麻烦。
汉字对话语进行了深刻的改造,使得汉语的语言结构混乱不堪。汉字是一种“反声音的声音符号”,它在相同的声音中掺杂不同的含义,即用不同的符号记录同一个声音,这是中国人没有产生任何逻辑思维萌芽的原因,因为逻辑(logic)是以语言(log)为基础的,逻辑(logic)一词的含义就是“语言的规则体系 ”,而不是“图形的规则体系”或者“含义的规则体系”。
汉字对中国人思维能力的破坏可能超过我们的想象:脑科学的研究发现,使用汉字的人在阅读时大脑的左右两部分(即声音区和图像区)都会活跃,而使用字母文字的人只有左脑的声音区会活跃,这说明汉字人为的在右脑建立了一个图像对声音的反射区,这极大的降低了思维的效率,也造成了左脑思维的严密性和逻辑性不断的被右脑图像区的离散性打破,所以中国人很难在一个思维过程中保持逻辑的一致性,中国人总是会很自然的中断一个逻辑推理过程,随意的引入多个矛盾的前提,导致思维的混沌。中国人还对这种溃散的思维形式洋洋自得,自认为 “很灵活”、“很跳跃”,并美其名曰:发散性思维、跳跃性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