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猪头7 于 2014-3-25 13:40 编辑
园友 ZT
中国人的逻辑思维有问题吗?
很多人认为有道理。笔者正考虑这个问题,突然看到一则有关嫁到美国的中国女子的报道,大意是说,在上海时候“好脏好乱好快活”,而到了美国“好山好水好寂寞”,尤其说美国去个便利店都要开车,不像上海,出了门,下了楼,楼下就有餐厅。
这个女子犯的就是逻辑类比错误,她把上海和整个美国相比。很多人都和她一样,习惯用北上广等大城市生活与美国、加拿大的整个国家相比,因此得出上述结论。殊不知,就是在中国东部沿海城市农村,连便利店都没有,每月要去赶集,那还不如开车去采购呢。中国二三线城市,甚至连个像样的医院都没有,所以全国病人都要集中到北京来看病。你说,是哪里不方便呢?同样,纽约、多伦多、芝加哥、蒙特利尔等大都市生活不比北上广寂寞,反而有过之而无不及。你说北上广的生活纸醉金迷,纽约、伦敦、巴黎、东京、米兰、多伦多、好莱坞则更是绚丽多彩。伦敦的大小剧院就有40多家。纽约百老汇、外百老汇、外外百老汇的剧场更是数不胜数,而且汇聚了世界顶尖演艺人才。蒙特利尔则因法裔文化而更为开放,仅艳舞酒吧就多达40多家。哪个不比北上广“纸醉金迷”?哪个是“好山好水好寂寞”呢?
酒中仙 发表于 2014-3-25 10:48
别的中国人逻辑有没有问题不知道,但是此文作者的逻辑肯定有问题。
“逻辑类比错误” 大致分五类:
1. 单方论证(one-sided argument)或隐瞒证据(suppressed evidence),是一种非形式谬误,为特别待遇的变体,系只提出支持论点的理由,而略去了所有反对的理由。
举例:
谈恋爱就会失去很多读书充实自己的机会,因此,谈恋爱不如不谈恋爱。
说明:以上只提及谈恋爱(相对于不谈恋爱)的缺点,却忽略了谈恋爱(相对于不谈恋爱)的优点,因而结论“谈恋爱不如不谈恋爱”是有争议的。
2. 错误类比(false analogy)、牵强比附、牵强类比、不当类比、或弱类比(weak analogy)是一种非形式谬误,系使用不恰当的类比推论而得出不恰当的结论。
示例[编辑]
例一:小明整天只顾读书,却不赚钱谋生,妻子无法忍受决定和他离婚。几年后小明成为大官,衣锦还乡。妻子要求和他复合,小明把水泼在地上说:“我们的关系就像这水一样,再也收不回来了。”
如果小明的意思是“覆水无法收回,因此我和妻子无法复合”即是不当类比:覆水确实无法收回,然而小明和妻子复合只是意愿问题。
例二:艺术创作和色情书刊都有性和裸体。艺术创作没有十八禁,所以色情书刊也不该有十八禁。
然而,艺术创作和色情书刊尚有其他重要差异,比如色情书刊以刺激性欲为主,艺术创作则不然。
3. 乞题类比[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乞题类比(Question-Begging Analogy),系指使用类比论证问题,然而该类比的强度取决于那个有争议的问题。
示例[编辑]
屠宰场就像纳粹党一样邪恶。
待证明的问题为“屠宰场是邪恶的”,而在“屠宰场是邪恶的”未成立之时,“屠宰场像纳粹党一样邪恶”就不是恰当的类比。
偏差样本[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偏差样本(Biased Sample)、不具代表性的样本(Unrepresentative Sample),系指根据缺乏代表性的样本推论出一般性的结论。相似地,偏差统计(biased statistics)则指根据不恰当的统计方法推论出一般性的结论。
常见样本缺乏代表性的原因,一是样本数太小,二是样本并非随机抽出,往往因某些因素导致偏差。
示例[编辑]
美国人很有钱,可见美洲人很有钱。
然而,美国是美洲最富有的国家,不能代表美洲其他国家的情形,也不能代表整个美洲的情形。
偏差样本的形式[编辑]
常见偏差样本谬误的形式如下:
轻率概化:只根据少数样本就做出一般性的结论。
采樱桃谬误:轻率概化的一种,系指根据少数样本被刻意挑选的样本做出一般性的结论。
轶事证据:只根据传闻、个案就做出一般性的结论。这些传闻往往细节详细、诩诩如生,或是被人一传再传,如新闻或巷议街谈。
5. 以偏概全[编辑]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以偏概全,是指以少数的例证或特殊的情形,强行概括整体。[1]
以偏概全有几种常见的形式:
只根据部分案例推论一般性规律(偏差样本、轻率概化、轶事证据)
只根据部分案例的特质推论整个群体的一般性特质(合成谬误)
只根据部分特例否定一般性通则(逆偶例谬误)
只根据部分支持的证据支持一个论点(单方论证)
以全概偏[编辑]
相对地,以全概偏即是将通则强加至所有个例。
以全概偏有的常见形式如下:
将整个群体的一般性特质套用至所有个体(分割谬误)
根据一般性通则否定特例的可能性(偶例谬误)
某甲整体而言优于某乙时,认定某甲不会有任何一点逊于某乙。
首先,该文作者只说该女子犯了“逻辑类比错误”,而不具体给出到底犯了那一类,这他妈的跟阿共仔动不动就判你个反党反人类却又不告诉你到底是哪条哪款在反人类一样,本身就很不道德,或者是作者以为“逻辑类比错误”其实就是一类错误而没有细分,那样的话就是作者智商有问题。
然后回到问题本身,首先要确定的是该女子要推导出的结论究竟是“上海比美国好”,还是“中国比美国好”。 因为要论证前者只要把上海和美国比较就行,而后者则需要像本文作者所说那样把全中国和美国比较,不然确实是以偏概全。
但细观本文,最神奇的地方就是其并没有明确给出该女子到底要推理的是“上海”还是“中国”比美国好。
……突然看到一则有关嫁到美国的中国女子的报道,大意是说,在上海时候“好脏好乱好快活”,而到了美国“好山好水好寂寞”,尤其说美国去个便利店都要开车,不像上海,出了门,下了楼,楼下就有餐厅。
这个女子犯的就是逻辑类比错误,她把上海和整个美国相比。很多人都和她一样,习惯用北上广等大城市生活与美国、加拿大的整个国家相比,因此得出上述结论
这里的“上述结论”到底是啥? 智商没问题能读懂文章的肯定都会说是“在上海时候“好脏好乱好快活”,而到了美国“好山好水好寂寞”,” 这个结论吧?这样说明该女子比较的只是“上海”和“美国”而不是中国和美国,没意见吧?
对这个没意见的话,那作者接下来那段“逻辑”论证方式就是典型的泼妇骂街了,该女子只想把上海和美国比而不是其他地方和美国比,得出的结论也只是上海和美国而不包括其他地方,此文作者非要把其他地方通通拉上凑数,这就是典型的“偏差样本”了,和“你说你家鸡蛋比隔壁好,你怎么不跟隔壁比比谁的鸭蛋好,你的鸭蛋没隔壁好,你也敢说你鸡蛋比隔壁好???”这种“逻辑”论证方法没啥区别,有点正常逻辑思维的都能指出其中错误,当然楼主和二楼那两货就算了,他们的人生观逻辑观就这样,这确实是教育问题没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