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新闻】当习近平在中国最权威的媒体上以醒目的方式告知外界,自己用了4个半天时间参加一个省常委班子的民主生活会,将中共放到箱底很多年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重新找出的时候,很多观察人士再次陷入了疑惑——“他究竟要做什么”?这位“太子党”出身的中共领导人,再次以他难以揣测的举动和话语,展示难以捉摸的政治理念和手段。事实上,观察习近平在其上任后所推进的例如反腐、整风尤其是此次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所体现出的态度,可以得出一个初步的推论,无论实际执行如何,作为中共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出身的领导人,习近平骨子里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希望将中共重新整肃为几十年前那个刚刚登上权力顶峰时的清朗形象。
充满理想主义特质的毛泽东
虽然在一些观点看来,任何一个在中国官场浸淫多年的政治人物都不可能本真地保留着其原来的质朴和理想主义的色彩,但这中间仍不能忽略一个政治家当他站在一定高度时希望用手中权力去实现自己政治梦想的决心。正如同出身革命家庭的习近平,其出身背景所带来的天然责任和绝对使命,决定了当他在成为中共总书记后会立刻拿起其先辈毛泽东所使用的种种治国之术例如“批评与自我批评”等。
直至今天,毛泽东正安然沉睡在天安门南边庄严的纪念堂,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中国人排队瞻仰他的遗容,他制定的理论和路线仍然指导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针。毫无疑问,没有人能够挑战他在中国的地位,毛泽东仍然影响着当今中国。在中国官方的讲述中,这位来自湖南乡村的书生总随身带着一把油纸伞,行走在中国南方的田野,他比他的政治对手更了解中国,更善于把握中国人的需要。于是,他先战胜了那些留学回国的党内同志,成为中国共产党无可争议的领袖,然后,他又打败了国民党的蒋介石政权,成为中国的领袖,并最终试图带领他的人民走向一条“人人大同”的共产主义道路。
抛开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政治斗争,毛泽东的浪漫情怀和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更是被津津乐道,他慷慨激昂的诗词,笔走龙蛇的书法以及在晚年畅游长江、重上井冈山的事迹,伴随着毛狡黠的政治权谋统一留在了中国民众的脑海中。1972年,身患帕金森综合症的毛泽东对到访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说,他生平只做了两件事,一是把蒋介石赶到了一个小岛,另一是发动了文化大革命。有评论曾认为,“这大概是对毛泽东一生最精练的概括。作为一名政治家,毛泽东的行为让人疑惑,因为这两件事的本质是对立的。前者是建立一个人民共和国,后者是摧毁它。
直至今天,很多人,不只是左派,仍然愿意把毛泽东看成理想主义者,为了理想不顾一切。曾有大陆民众在一篇追思毛泽东的文章中这样评价,“从更广阔的背景上看,毛泽东的理想主义特质并非独有,其实,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具有这种特质,毛泽东强化了这种特质。这种特质使得中共内部不断发生的政治清洗成为一种内在必须,这种特质使得中国共产党由弱变强,最终击败了组织涣散的国民党政权。可以说,毛泽东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过程中,他的理想主义特质建立了强大的组织力量和道德力量,这是他致胜法宝”。不过同样,中共建政后,毛泽东失去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他的理想主义变成了一种富有浪漫色彩的探索,从大炼钢铁到超英赶美,从大跃进到人民公社,这些探索缺乏分析和研究,后果自然是可悲的。
因此在习近平早期经历中,对于毛时代的记忆以及普通民众的了解,都预示着他有成为一个彻底左派的可能性。2012年11月17日,习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旗帜鲜明地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随后又再度提出了“两个不能否定”的观点。习近平首次出访选择俄罗斯,更是很容易让人回忆起中俄过去60年的历史,毛泽东第一次出国就是踏上苏联的国土,习近平作为根正苗红的红二代,这种“寻根”的信号也在此间透露。
可以发现,不同于他的前任胡锦涛——一个保守的左派主义领袖,习近平正在展现出更多的激进倾向,方式也越来越大刀阔斧,甚至被指展现出一个言必马克斯,行必毛泽东的原教旨主义者形象,例如在省级常委中间使用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做法,而这种做法所可能产生的弊端,也显然需要习和他的智囊团队注意。
理想很丰满 现实很骨感
回顾中共第一次整风,是在1942年的延安,当时毛泽东利用这场针对政治和文艺的运动正式确立了自己在党内的领袖地位,也使共产党对于干部和党员的领导更为有力。对于习近平这个中共新主来说,在70年之后再次祭起“整风”大旗,或许也在于他认为自己遇到了和当年毛一样的境遇,党内共识并不统一,自己需要加强权力。
如果初衷一样,期间所遇到的困难显然也是一样的。在毛刚开始实行整风时,发现党内领导干部之间互相批评的积极性不如想像中好。今天习近平如此高调地向外界展示自己以一个总书记之尊,用了4个半天时间亲临坐镇督促一个地方省委班子成员之间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也被解读为这项运动在党内尤其是省一级中间推行得并不顺畅,因此习不得不“御驾亲征”。
无论1942年毛的整风还是今天习的整风,都是在希望各级党员和干部要开始检讨自己、其他人以及各单位,大家被要求把自己的一切背景、行为甚至内心深处想法诚实交待清楚,毫不保留,然后让彼此相互批评,相互纠正,努力把同志的缺点指出,犹如把人的疾症找出,再加以医治,救助同志能重回正轨,这种批评方式曾被剖析为在思想上与中国传统的道德主义中“一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有所结合。而且这种充满理想主义的做法无疑也是为中国充满惰性的官场吹进了一股清风。
但是从今天的实际情况观察,习虽然在一力推动这项运动进行下去,但是在网民中所遭到了各种“解构”式的评价,除了政治语言再度被娱乐化之外,一些更为严谨的网民认为这种“批评与自我批评”应建立在大家都心中无私、拥有一个理想的基础上。如果说70年前毛时期还能勉强推行下去,那么在今天民众对官员极度不信任的情况下,实际效果更是堪忧,除了隔靴搔痒,也极有可能是蜻蜓点水,难以贯彻。毕竟,对于任何一个政治家来说,有自己坚定的理想固然是好,但在描绘这幅画卷、驾着历史车轮滚滚而过之时,需有着长远的政治眼光和智慧看到可能出现的后果。
欢迎光临 无忧论坛 (https://bbs.51.ca/)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