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查看: 30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文革末年的经济生活”一文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5 17:1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关于“文革末年的经济生活”一文
[数学] 于 2006-10-28 10:18:32上贴

——————————————————————————–

见到“不笑之子”网友转贴的三联生活的周刊的文章《1976年的低级稳定:“文
革”末年的经济生活》,觉得其中说的是实话,实事求是地描述了文革末年的生
活。包括票证啦,粮票啦,物质供应紧缺啦,等等,我认为1976年的生活就是那
样的。

文章一开头的描述我有一些不同意见,并不是说事实不是那样,而是说,如果是
那样,为什么不能够认为这是一个正面的事情?

文章开头说:“一位1976年乘坐中国民航巴黎到北京航班的华侨乘客这样描绘当
年中国民航的客机:机舱没有开足暖气,和当时国内居住习惯有关,急救须知和氧
气口罩都以中文说明为主。”

我觉得那位华侨有可能是一个美国的哈叭狗。因为所有的文字以中文为主,是值
得批评的事情吗?那么美国的飞机以英文为主不提中文是不是也是非常糟糕的呢


再说机舱没有开足暖气一说,那样能够节约能源,当然乘客有一些冷。

但是,就我的记忆中,当时国内只有高级干部才能够乘飞机,一般干部出差能够
报销火车的卧铺,那就是好的待遇。而国内的高级干部人数是极少的,如果说共
和国有意要让高级干部乘飞机舒适,我就不信做不到。但是看来共和国没有特别
照顾高级干部才能够享受的飞机嘛。要知道即使在中国经济完全崩溃的抗日战争
期间,蒋介石的高官们照样金条大把,照样能够娶十个小老婆,相比蒋介石治下
的制度,高干享用的飞机为了节约能源不开足暖气,是一件值得批评的事情?意
思是中国的经济差到了高干都不能够过得很舒服?可是我前面已经讲了抗日战争
时期国民党高官照样娶十个小老婆啊?一个国家再穷还能够没有高干的享受?文
章的意思如果是1976年的生活不如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那肯定就是彻头彻尾的
谎言了,光是看看人均寿命就知道那是谎言。

文章又说:“穿蓝制服梳小辫的服务员不说女士们、先生们和任何客套话,而是
说:“同志们,旅客们,飞行途中请注意以下事项,一……二……完了。”结束飞
行的时候也不会说“欢迎乘坐××航班”,而是直接站在机门口。这些都被认为
是“好的民航”,因为讲究“职业不分高低贵贱”。”

其实,我乘飞机根本就不大在乎服务员们说什么,只关心能够安全飞到目的地就
行,是说同志们旅客们还是说先生们女士们,是说了欢迎乘坐还是没有说,我觉
得这根本就是无所谓的事情。我认为有一些特别变态的人,我在生活中的确认识
这些人,才对这些细节特别感兴趣,你说一个什么欢迎,他的自我感觉就特别良
好,你不说,他就特别不高兴,但那种人在我看来,也是属于有病。难道讲究职
业不分高低贵贱就是坏的?非要讲究个高低贵贱才是好的?

后面的情况我认为说的属实。但是有一点,有没有任何一篇文章详细地描述抗日
战争期间和解放战争期间我抗日根据地的生活和解放区的生活?三联生活周刊敢
不敢拿出一篇文章详细地描述那个时候的解放区的生活究竟是怎样的?我认为它
不敢,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

为什么呢?因为讲老实话,当年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经济是被公认为成功的,
但是即使成功,由于要进行战争,军民的生活仍然是艰苦的。这本身就在说明,
艰苦的生活并不等于经济上的失败,因此经济上的发展是需要时间的。

此外,三联周刊敢不敢拿出一篇文章详细介绍中国大陆1954年的生活?也是不敢
的,特别实事求是的文章,一定不敢拿出来。为什么呢?

因为大陆在1954年,经济刚开始恢复,工业化还没有全面铺开,还要防止蒋介石
反攻大陆,人民的生活应当仍然是艰苦的。但是,1954年的经济,已经被全世界
的历史学家们公认为成功的,因为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实行计划经济,中国的宪
法中仍然写明了包括资本家所有制在内的五种所有制,直到现在没有一个右派写
文认为中国共产党在1954年的经济政策错误,完全没有。

但是1954年的生活,现在有谁愿意去过?难道那个时候是空调大把,人民看彩电
,有冰箱,个个都带着手机?一般人天天喝牛奶?那是扯淡。

我为什么要提1954年的生活呢?因为那个时候的生活就表明了一个社会的生活艰
苦,生活质量不如现在,并不能够证明那个社会的经济政策有错,即使是完全正
确,经济的积累也是需要时间的。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能够说1954年中国的社
会生活艰苦说明1954年中国的经济制度错误,中国共产党的经济政策错误。也正
因为如此,对1954年的生活做“忆苦思甜”一定是三联周刊不感兴趣的,因为没
有办法通过1954年的生活丑化中国共产党嘛!

中国至近代已经落后挨打了,国家也缺少工业化。直到1949年大陆解放,这才奋
起直追。而在1949年,中国的工业要比日本落后100年,日本100年前能够造的东
西中国当时还是不能够制造,如上好的军舰。那么,追赶是要有一个过程的,如
果说,追赶到1976年,就是27年之后,中国和日本的差距缩小到了20年,那已经
是了不起的成就了,难道非要追赶到和日本平齐才能够说明中国的经济政策正确
?但是亚洲的许多国家也都没有到达那个水平。

那么,1976年中国有没有追赶到和日本的差距缩小到了20年呢?那么最好的办法
就是把1976年减去20年,得1956年,然后让一个日本老人写一个回忆录回忆一下
日本1956年的生活,如果那个时候日本的生活和中国1976年的生活几乎相等,那
么中国的经济成就就是相当了不起的。有比较才有鉴别嘛。日本的经济是战争一
结束供应就不紧张吗?还是经过了一段恢复期经济供应才不紧张的?

此外,自1964年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核弹之后,就接连不断地进行核试验,当时我
们在国内,会认为这些事情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今天我们看到了朝核的事情,才
知道,一个国家要获得核弹,是要付出代价的,想要不付出代价那是扯淡的事情
。既然如此,我们对当时的生活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有的时候呆在一个系统的
内部,不会感受到外部的害怕。比如我们当时呆在大陆,就不知道中国不断进行
核试验外国人有怎么样的害怕心情,尤其是一个还没有被联合国承认的“非法政
权”在反复做核试验。

我不否认文革的左的错误给中国的经济带来的伤害,但这并不等于说,如果不犯
错误,1976年的中国就会是手机到处都是,彩电到处都是,电脑到处都是,空调
到处都是,那也是扯淡。

因此,如果不做一些合理的技术分析,只不过描述一下1976年的生活比今天的我
们要艰苦,从学术角度上讲,是不能够认为是当时经济政策错误的证据的。因为
,我们并不认为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生活比现在艰苦,就说明解放区的经济政
策错误。克服困难是需要时间的。

文中有一些主观的看法,如:“尽管如此,《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作者惊
奇地发现,在伟人的死亡和地震等灾难接连不断的1976年,经济遭到的破坏比起
1966、1967年的动乱年代要小得多,主要原因是:“中国工厂已经习惯在极低的管
理水平上低级运转,各级领导层完全没有任何人愿意承担责任——中国经济只不
过在低级的标准上稳定进行。””

是在低级的标准上稳定地进行吗?

1976年,我退伍进入天津石油化纤厂工程指挥部工作,当测量工。这个工程指挥
部是要建一个化纤厂,工地上的标语是“坚持完成毛主席圈阅的工程!”。这个
工程是从德国进口一套化纤设备,建成投产以后能够年产八万吨涤纶,当时叫“
的确良”的化纤衣服,八万吨涤纶能够织八亿平方米的的确良布,全国人民每个
人有一平方米。事实上这个厂子在我上大学之后的1979年就投入生产了,这是计
划经济下的产物。而就在我们厂正在建的时候,江苏仪征那个地方同时进口了更
大的一套设备,年产二十四万吨涤纶。

讲到化纤,也讲一下我的经历。在我入伍在海南岛海军服役的时候,我身上发的
所有军装到里面的内衣,还有被子,统统都是棉花制作的,那可是百分之百的全
棉啊!而后来改发涤纶军装的时候,我们当时的感觉是生活变好了。因为当时普
遍认为的确良要比棉布好,高级。

而在那个时候,全国人民的身上穿的和盖的,统统是全棉,也就是说,是地里的
棉花织成的布。要知道那每年得占用多少农田来种棉花啊!中国当时已经种出了
中国历史上最多的棉花,不然全国人民身上穿的从哪里来?

而在1976年前后国家进口的大量的化纤设备,就是要解决全国人民的穿衣问题,
这么一解决之后,全国将有多少土地都可以腾出来改种粮食啊!其实人吃的任何
食物可以说主要都来自于粮食。有的人说吃猪肉,但是猪是要吃粮食的,因此吃
猪肉终归还是“吃粮食”,没有足够的粮食猪肉的产量也就上不去。

因此,1976年前后中国的大量进口化纤设备,在那几年完成了中国人身上的衣服
主要不由棉花为主,就导致了大量的土地腾出来种粮食,这些粮食种出来养了大
量的猪,这个过程大约是在1979年达到目标,因此以后的中国人的确是吃就不愁
了。而在1979年以后中国人身上穿的衣服品种越来越多,花花绿绿,也主要是因
为穿不以棉花为主造成的。

也就是说,从1976年开始,中国共产党有一个重要的决策,就是大量进口化纤设
备,导致了1976年到1979年的中国人有一个“穿衣服”的革命,这个革命导致中
国人身上的由棉花为主的衣服转变为以化纤为主,这个革命当然就导致了大量的
土地种出更多的粮食,这些粮食养了更多的猪导致了中国人能够吃上更多的猪肉
。腾出来的土地还种出了更多的蔬菜,使中国人吃菜不再紧张。这个“化纤革命
”本来是中国经济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中国几千年以来的第一次,却因为右派文
人们以丑化文革时期为主的宣传所忽略了。

我还要介绍一下当时我所在的石油化纤厂工程指挥部的旁边,还有一个巨大的投
资项目,也是进口设备,也是从德国进口,一大套的炼油设备,一个新的炼油厂
,年处理二百五十万吨石油,专门将当时发现的大港油田的石油炼成汽油柴油。
当时全国还进口了大量的其它的炼油厂,这也是当时中央决策的一个重要一着,
在我退伍的时候那个炼油厂已经投产了。

而现代工业主要依靠不可再生性能源,石油,当时中国已经发现了不少大油田,
但是炼油设备不行,因此就需要大量进口,因此也是在1976年前后进口了大量的
炼油设备,建立了大量的炼油厂,因此也有一个“炼油革命”,一个社会一旦土
地腾出来种庄稼了,大量的汽油柴油炼出来了,这两个革命所造成的社会生产力
的迅速发展那就是必然的了。

当时这个年产二百五十万吨的炼油厂和我所在的年产八万吨涤纶的化纤厂,一个
被简称为“二五零”,一个被简称为“大化纤”,因为都投入了多少多少亿的投
资,因此当时上古林的农民就开玩笑说:“二百五,大花钱”。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org"

就我个人来说,我作为当时的一名测量工,也是为了这个化纤革命出过力流过汗
的,但是历史学家们一进行丑化,我的贡献就等于零了,那也是我这个人不服气
的。你们这些历史学家又出过什么力?我看什么狗屁力也没有出。

我认为,你再怎么批四人帮,谈文革错误,也不能够否认我们这些没有批斗过老
干部,当年为工业化做过贡献的人的成绩,否则一代人的艰苦奋斗,那也不是实
事求是的态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