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0°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
    温度感觉: -8°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尼伯 -0°
    温度感觉: -3°
查看: 397|回复: 1

古代科举也有特招:只要有突出特长就可以参加

发表于 2015-6-1 21: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的天分禀赋是有差异的,特长生有某方面突出于常人的兴趣与偏好,经过学习有可能成为某方面的杰出人才,所以学校教育中专门为特长生留有一席之地是有道理的,不光现代教育如此,中国古代教育也对特长生另加对待。

在唐代,常科考试之外设有“制科考试”。所谓“制科”,是有别于定期考试的不定期科举考试,又叫特科、制举,目的是防止常科考试埋没特长生,选拔“非长之才”,以弥补常科的缺陷和遗憾。

据《云梦漫钞》记载,高宗李治在位时的永徽三年(652年)唐朝始设制科,显庆三年(658年)始有“志烈秋霜科”,诗人韩思彦考中该科。之后,武则天又对制科考试作了调整,要求进行殿试,加试策文三篇。

当然也因国家有特殊人才需求而进行“制科”,比如国家打仗急需军事人才,就设“足安边科”,选拔有特别军事才能的人;国家需要有音乐特长的人,就设“才膺管乐科”,选择能吹拉弹唱的文艺尖子。在史籍中,可发现“制科”的名目极多,诸如直言极谏科、文辞雅丽科、博学宏词科,等等。由于这种考试是针对性地选拔特长人才,不像常科有固定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时间,制科考什么,什么时候考,并不固定。

唐代士子们科举考试后,及第者要通过吏部的考试才能被授予官职,而制科是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通过者可以直接授予相应官职,这说明他们确实有某项特长而适合做某项工作,不必再经过吏部考试。据《通典》卷十五记载说:“试之日,或在殿廷,天子亲临观之。试已,糊其名于中考之。文策高者,特授以美官,其次与出身。”

制科考试有点类似现代的“特招”,或者说现在的“体考”、“艺考”等,参加制科考试的人可谓现在的特长生,有某方面突出的特长。不过他们可能并不都是学生、“生徒”,也可以是普通百姓,还可以是已经获得进士、明经及等的中举者,也可以是在职官员,只要你认为自己有特长就可以经推荐参加考试,颇具开放性,不拘一格录人才,这对于严重偏科、有特长的人来说是福音,也使得教育更加公平,国家能招录到各种有用之才。

发表于 2015-6-5 15:0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为何why 于 2015-6-5 15:13 编辑

用人唯贤、用人之长,是正确用人的两大原则。

人各有志,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一般说来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据说一家日本大公司到大学招聘员工时曾经这么干过:
1、学习成绩前5名的学生全部录用!
2、学习成绩后五名的学生也全部录用!即学习成绩倒数第一、倒数第二、倒数第三、倒数第四、倒数第五的学生全部录用。
3、其余学生一个不要!

我感到这么干挺有道理。
学习成绩前5名被录用是因为成绩好,学习成绩后5名被录用是因为潜力大。
如果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差,差的一塌糊涂,则此人很可能有高人之处,需要正确找到此人的长处,然后用其所长。

正常情况下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会那么差,怎么差也不会那么差,比如经常考个大零蛋。
此人比较可能对所学不感兴趣,或者特懒,想办法把其所长用起来则照样能取得较大成就。

据说毛泽东在湖南师范上学的时候,语文成绩很棒,而数学成绩时常是大零蛋,毛泽东在不会答的题边画个圈完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