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1°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1°
    温度感觉: 10°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2°
    温度感觉: 10°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0°
    温度感觉:
查看: 81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你能不爱加拿大吗?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3-21 22:56: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一篇我写了生命诞生之初发生在中国和加拿大的我亲眼目睹的两个真实故事。有读者打来电话,说她读完,哭得泣不成声,另一个读者说这篇文章感情很饱满。是的,写作时,我进入了状态,我真的哭了,泪水打湿了键盘。也有读者说,写得不客观,怎么能用加拿大最好的和中国最差的比较呢?更有一位读者义愤填膺,说我是仇恨中国。

爱加拿大并意味着不爱我们的祖国,对于自己祖国的爱,那才是一种刻骨的爱,一种血脉里的爱。因为我们生长于那里,我们的亲人朋友在那里,中国文化深入在我们的骨髓里,唐诗的高雅,宋词的缠绵,古老文化的魅力让我们流连忘返。因此,别人说我们国家不好时,我们总是负气力争;当外国人还以张艺谋电影中的印象来描述中国时,我总是历数浦东的繁华和深圳的现代化,城市人的富裕。但是,夜深人静,当你的心潜入那片遥远的国土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贫瘠的黄土高原,在偏远的云贵边陲,和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相比,人们的生活水准并没有提高多少,人们最基本的教育、医疗都没有保障。我曾经到过黄土高原一农户家,土胚房子,除了一口锅,一无所有,屋子外是漫无天际的黄沙,她的三个孩子全是在土炕上自己剪断脐带生下来的。那一刻,我突然觉得时空停滞了,是的,千年以前,她的祖先过的也是同样的生活!我举的农村人没钱进医院生孩子的情况并非个案,就是在今天的中国,在贫穷的乡村也是普遍的事情。中国现代化的进展并没有让广大最底层人民的生活得到真正改善!而“热心读者”所举的加拿大的例子是医疗中任何一个国家都存在的医患纠纷,一些现象是加拿大过分优越的医疗条件造成的。对此我也写过纪实《一个新移民的生死经历》。

作为一个写作者,我只是真诚表达我看到和感受到的,我是从人文主义的角度来看问题,没有太多政治倾向。自由、博爱是我的人生理想。国内那种动辄扣大帽子反革命、反党、仇恨祖国的说辞我深恶痛绝。幸好,在这里,党委书记不会再找我谈话了。

我曾经问过一位移民加拿大的中国改革亲历者,他的祖辈都是资深革命家。我说:什么时候,中国城市平民,8亿农民都能拥有免费教育和医疗?他沉吟许久,最终没有回答。

2月14日,情人节这天,一位漂亮妈妈拿着《蒙城华人报》来到我家里,高挑的个子,白皙皮肤,她有着典型的知识女性的优雅,但是,在她的眉宇里,隐藏着一种忧郁。她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2003年4月14日,一对来自中国深圳的夫妻宁静和华为(化名)登陆加拿大蒙特利尔,妻子已经怀孕5个月了,孩子将要诞生在这块牵引着他们梦想的土地。像所有准妈妈一样,宁静怀着做母亲的喜悦又带着隐隐的担忧,孩子长得什么模样?他一切都好吗?

8月21日,预产期后两周,在医院现代化的产房,一个漂亮的男婴呱呱落地,妈妈在产后的困倦中打量着孩子,浓眉大眼,健健康康,体重7斤。初为人母的妈妈心被温馨的爱充满着。孩子取名叫阿男。

只愁生不愁长,一转眼孩子6个月了。丈夫学业繁忙,早出晚归,宁静整天在家带孩子,漫长冬季里无比寂寞,渐渐开始想念中国东北老家的热闹。于是宁静决定带孩子回家一段时间,让疲惫不堪的丈夫也修整一下。

加拿大什么都好,蓝天白云,空气清新,可就缺少中国一大家子人的热热闹闹。回了东北老家,七大姑八大姨,你来我往,都想看看生在外国的小阿男。人一多,你叫他逗,问题就出来了,一个亲戚说,阿男对声音好像不敏感,半岁的孩子还不会听声音寻找人;接着,大家都感觉到阿男可能在听力方面存在障碍!是啊,宁静在加拿大整天一个人带孩子,这又是她第一次做母亲,没有更多经验,而且从内心深处来讲,她从未想过宝宝会有什么问题,他是那么的漂亮可爱!但是如今面对众亲友的疑问,宁静心中极为不安,赶紧带儿子到老家医院做听力检查。医生说,孩子不是一般的听力障碍,需要到北京或上海知名医院确诊。

娘家、婆家闻讯炸了锅,哭成一片,宁静的心像被扎了钢刀一样疼痛。婆婆和宁静连夜搭乘火车到了北京,在北京同仁、协和、儿童医院、中国聋儿康复中心之间来回奔波。

宁静默默祈祷,阿男只是临时性的听力障碍,一切都会好!然而,结果非常残酷,各大医院的结论完全一致:阿男所患的是双侧极重度感应神经性耳聋!听力损失在 100分贝以上(飞机的轰鸣可能都听不到,只能感受到振动),是耳聋中最严重的一种,即通常所说的“全聋”——儿子的世界是一片死一样的静寂!最让宁静绝望的是,目前,重度感应神经性耳聋是绝症,现代医学无法医治。

那一刹那,宁静完全崩溃了。她无法接受她那漂亮可爱的儿子听不到一丁点声音的现实!他听不到妈妈亲切的呼唤,听不到小鸟的鸣唱,听不到潺潺的流水声,听不到美妙的歌曲和音乐……宁静无法想像儿子的生命才刚刚开始,漫长的一生,他将如何在可怕的静寂中度过!而且,聋哑不分家,由于没有声音刺激,他将永远学不会说话!一个聋哑儿,一个游离在主流社会之外的人,这,难道就是她的儿子,那长着亮晶晶的黑眼睛,像阳光一样灿烂开心笑着的儿子的命运!他的人生还没有开始,就被可恶的命运之神写下了恐怖的诅咒!

这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命运的手撕碎了宁静柔弱的心灵!

一刹那,一个可怕的念头攥住了宁静的心:找一个僻静地方,抱着儿子,一死了之!用永恒的寂静驱赶走将会纠缠一生的遗憾和悲戚!

亲人、大学同学和朋友们劝解宽慰着宁静,阿男的哭声牵引着宁静,母爱的本能赋予了她面对命运的勇气。医生说,神经性耳聋虽然无法治愈,但是,可以借助辅助性设备帮助孩子恢复部分听力,并通过大量的语言康复训练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这一辅助措施即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目前世界上在人工耳蜗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是美国和澳大利亚,技术成熟、手术安全性较高。

宁静抱着儿子来到中国最大的聋儿康复中心,里面有来自全国各地前来求治的聋哑孩子和父母。医生告诉宁静,可能由于环境污染等原因所致,中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先天性耳聋发病国(不是居于人口基数),而且多为重度、极重度全聋型,助听器无能为力,只能求助人工耳蜗。这些天,宁静一直在苦苦思索,为什么,为什么儿子会患上这可怕的绝症?为什么不幸会降临在他身上?是命运吗?她和先生家族史都没有先例,她在怀孕期间也没有吃过什么药物,只是在怀孕三个多月时有过一次轻微感冒,没吃药两天后就好了——也许此时正值胎儿神经发育时期刚好感染了某种病毒,并且当时正在深圳忙着办理移民登陆海运各种杂事,人也比较辛劳,母体抵抗力较弱。

纷繁的思绪像乱麻一样纠缠着宁静。医生说,像阿男这种情况目前很难确定其耳聋的病因。

人们面对残酷命运时如果没法逃避就只有面对。宁静开始考虑是在中国给儿子手术还是返回加拿大。如果在中国手术,基本无须等待,关健是孩子越小,手术预期效果越好。而且,北京医院的相关设备也非常先进,由于患儿很多,医生积累了非常丰富的手术经验,成功率很高。但是,医生说在中国如果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高分辩率仿生耳系统,设备费、手术费及住院费用在25万人民币左右,之后的康复费用更是一个无底洞了,估计每月要2到3千,全部康复过程完成后,全部投入保守估计也要在50万人民币以上。如果回加拿大治疗,医疗和康复条件都会非常好,而且全部免费,但是手术排期可能要很长,等孩子大了再做这个手术意义就不大了。

宁静处在矛盾之中,情急之下甚至跑到加拿大驻中国使馆咨询,一无所获。最后她还是听从了医生们的建议,尽快返回加拿大进入当地治疗康复程序。宁静一算账,在北京,检查费花了1万,结果出来后给儿子配了瑞士生产的助听器,又是一万,加上吃住交通,已经用了2万5千多元,可是,和真正手术和康复费相比只是毛毛雨,就是自己和丈夫两家倾家荡产也无法支付天文数字的手术和康复费。医生指着走廊上一大排愁眉不展的聋哑孩子的父母告诉宁静,由于巨额费用,他们当中有条件选择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只有廖廖数人,即使他们知道这是拯救孩子唯一的方法。大多数人只是给孩子安个助听器,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孩子只能听到50分贝左右的声音,无法进一步借助它训练语言;一些来自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就更惨了,往往是知道结果后,父母一言不发,带孩子回家,连最便宜的助听器也买不起,由他聋哑下去吧!只当没养这个孩子,有机会再申请生一个健康孩子算了。

为数不多的选择了手术的普通家庭,通常做法是母亲和婆婆带孩子在聋儿康复中心附近租个房子(月租一两千左右),完成手术和几年的语言康复训练过程,母亲不能工作没有收入,仅靠留守家乡的父亲一人的收入和亲戚们或多或少的援助维持全部开销,整个家庭背负着沉重的经济负担。大家都说,在中国,有这样一个患绝症的孩子,就是整个家族的大灾难。花多少钱手术康复不说,孩子今后回归主流社会的教育问题、就业问题、生存问题都会让父母、亲人操碎了心,因为即便将来这些聋儿可以进行正常交流,他们仍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会遇到比正常孩子多得多的困难和麻烦,社会没有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爱护和帮助,目前也尚不能为他们提供较为公平、健康和人性的生存环境。

抱着阿男,宁静在走廊上和患儿的家长们交流着。当他们知道阿男出生在加拿大,拥有加拿大公民身份时都非常羡慕,劝他们赶紧返回加拿大手术治疗。一些家长也知道加拿大医疗制度对于残疾孩子非常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医疗设施和一流的医疗水平,康复中心条件也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而且全部免费。有的患儿家长为了孩子也曾经想办移民,到加拿大或澳大利亚,可是谈何容易,需要钱和时间,况且自身条件也不一定够,拖一拖孩子康复又耽误了。

越洋电话里,宁静告诉了丈夫这个不幸的消息,她让丈夫赶紧联系医生、医院及康复中心。

回到东北老家,家人一边叹气流泪一边为他们娘俩准备返加的行装。

2004年8月27日,北京国际机场,宁静抱着儿子登上了返回加拿大的飞机。乘客们都说笑着逗弄着可爱的阿男,他们还都不知道,他们面对的是一个一点声音都听不到的孩子!宁静的心痉挛着。

万里高空,宁静闭目沉思,加拿大,会带给不幸的儿子新的人生吗?

(未完待续)
沙发
发表于 2005-3-22 17:03:12 | 只看该作者
我说,哇咧!文章的开头,看的我心里直哆嗦。没想到,老大还有如此深厚和细腻的情怀,再看下去,我靠,都哪和哪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