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1°
    温度感觉: 11°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尼伯
    温度感觉:
查看: 2587|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章虽长 值得一读 ( 转 )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1-12-8 18:34: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只要你努力去做   , 每位母亲都可以成为自己孩子独一无二的好老师   , 每位母亲都能成为成功的母亲。”这是一个成功母亲与女儿共同成长中的心得,特别欣赏和感动,摘抄下来奉于大家。   

母亲是一种职业   

今天我坐在这里不是以一个专家   , 一个专家助手   , 一个成功母亲的身份出现   , 而是作为母亲义工来与大家交流。   

我有一个女儿   , 不到   8 岁。我是因为有了孩子   , 才对家庭感兴趣   , 才体会到这也是一门学问的。我是以母亲义工走到现在的。何为母亲义工:即为了家庭教育这个爱好   , 不讲报酬   , 把母亲当成一种事业来做。开始时   , 我的对象是我的女儿   , 后来发现   , 受益的不止是她   , 还有她的同学和许许多多孩子   , 我说我自己是个母亲义工。   

在国外   , 母亲义工很常见   , 也很受学校   , 社会的欢迎   . 在我国   , 这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我想   ,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和开放教育观念的渗透   , 它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 我相信   , 在座的不少母亲以后可能也会成为母亲义工   , 从这个角度上说   , 我和大家是同路人。   

现实中   , 我很少遇到知音   , 工作忙   , 琐事缠身成为许多人的借口。没想到   , 在沧州竟有个母亲俱乐部   , 一些人干着与我相同的事情。德国一位教育学家说过   , 一个国家的命运不是掌握在统治者手里   , 而是掌握在母亲们手里。我们作为国家命运的掌握者   , 冲破世俗的阻力   , 为了一个共同认知的话题坐在一起   , 我真的很感动。   

刚刚解放时   , 我们主张妇女走出家庭走向社会   , 而当社会教育被推向极致后   ,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又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   . 过去我们不承认母亲是一种职业   , 实际上   , 大家必须把母亲提到一种职业的高度去认识   , 必须明确   --

母亲也需要成长   

多年前   , 我看过一篇文章   , 文章的内容我已忘记了   , 但其中一句话至今仍记忆犹新   . 那就是   --21 世纪孩子们之间的竞争   , 实际上是年轻母亲们之间的竞争   , 而年轻母亲要进入这个竞争就需要成长。   

一个女人生完孩子便由妻子自然”升级”为母亲   , 我说   , 这只是生理型的母亲   , 管孩子吃   , 喝   , 不生病的母亲   . 要成为完整意义的真正母亲   , 我们就必须成长   , 面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许多问题   , 不断学习。   

我以一个母亲的身份坐在这里与大家交流   , 告诉大家我的经历   , 经验   , 教训   , 这是我在孩子成长中学到的   . 大家听我讲   , 我希望你们不是想从这里获得一种教育孩子的灵丹妙药   , 拿走一个解决孩子问题的偏方   , 而是从中受到启发   , 然后自己动脑筋观察孩子   , 从自己孩子的教育中获取经验   ,, 成为自己孩子的最合适的老师   . 母亲需要这样的学习   , 在这样的学习中   , 母亲才能不断成长。   

所有母亲都像我一样经历过这样一件事   . 孩子很小的时候   , 刚自己学吃饭   . 她哆哆嗦嗦地拿着一个小勺开始找嘴   , 一会儿把勺杵在脑门上   , 一会儿又杵到鼻子上   , 脖子里   , 在这反复的寻找中   , 她终于找到了嘴   . 但如果作母亲的不这么观察她   , 容忍她   , 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 看这孩子笨得连嘴也找不到”   , 然后抓住她的手把勺放进她嘴里   . 这两种方式   , 最后的结果都是孩子找到了嘴   , 但第二种却使孩子失去了自己得到经验的机会   . 也许你会说   , 你的孩子大了   , 不用找嘴了   . 但我要说   , 遇到别的问题也是一样的道理   . 我就是这样与孩子一起走过来的   . 接下来我讲一下   --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1-12-8 18:36:4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女儿

当怀上孩子的时候 , 我希望我的孩子生下来是个天才 , 为此 , 我搞胎教并把它推向很高的程度 . 基而很遗憾 , 孩子是个早产儿 , 脑缺氧 , 窒息 . 女儿先天不足的现实让我十分沮丧 . 我曾跟丈夫商量再生一个 . 先生很会做工作 , 他说:“行 , 咱再生 . 但有一个问题这个孩子怎么办 ? 你得先把这个带好 , 不然再生个 , 你也带不好 . 先从她身上获取点经验吧 ! ”

出院后 , 我承接了孩子的养育 , 开始以做妈妈的心态投入进去 , 努力使孩子接受早期教育 . 每天给她做幼儿操 , 做各式各样的训练 , 讲故事 , 听音乐 . 两年的时间 , 女儿终于跟正常孩子一样了。我兴奋 , 在此基础上 , 我接着做天才梦。因为我接受了“天才不是天生的 , 而是后天培养的”这种观点。这时期 , 我干过傻事 , 让她学绘画 , 结果是她从此不再碰画笔 . 她学英语如醉如痴也在这个阶段 . 当我的梦还在做的时候 , 孩子 3 岁因意外事故摔成颅骨骨折 . 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会带来什么 . 大夫告诉我 , 这种外伤型骨折 , 有 1/4 的会引起抽风 , 不过两年内不抽风 , 以后就不会出现了 . 从此 , 我就像对珍贵瓷器似的把她供着 . 一年后复查 , 对我打击更大 , 孩子外伤引起脑萎缩 . 在一般情况下 , 她看上去是个正常孩子 , 但稍微提高一点就显现出来 , 协调能力差 , 动作慢都是表象 . 可从那次以后 , 我再没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过 . 因为 , 我希望她能像个正常孩子 , 不希望把阴影带到我们中间 , 不愿意周围的人盯着她看。

那阵子 , 一个残疾人运动会正在进行 , 当我看到残疾人运动员比赛时 , 我不得不佩服他们 , 他们做到了一般健全人做不到的事 . 我下决心教会孩子战胜自我 . 我看过一个故事 , 说的是夫妻两人生了个孩子 , 但孩子两腿不一样长 . 母亲就告诉孩子 , 所有的人原来都一条腿长 , 一条腿短 , 你看人家腿一样长 , 那是练出来的 . 结果 , 孩子就不停地练 , 终于拥有了与玷常人一样的腿 . 我希望自己的女儿也能这样 .

我是如何教育女儿的 , 下面我会在报告中陆续谈到 . 我想先讲讲 --

直线人生与曲线人生

绝大多数母亲曾走过许多弯路 , 因此希望孩子不走弯路不走曲线 , 两点一线 , 直接达到目的地 . 实际上 , 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 许多经验的获取必须要经过困难挫折 , 孩子的成长一定要经过这条曲线 , 这是成长的必然。如果今天他没走曲线 , 明天就会走 , 这件事上没走 , 那件事上会走 . 母亲的愿望不能代替事实。

孩子很小的时候刚学走路 , 地上有一张桌子 , 桌角是要碰着孩子的 . 当孩子碰着桌角晨 , 有的家长就会冲孩子大嚷 : “我早就告诉过你 , 你早晚非撞上不可 , 你就不听 , 活该 ! ”也有的母亲怕磕着 , 就用手捂着桌角 , 保护孩子 , 不让他靠近 . 虽然这个母亲没有阻止孩子的行为 , 孩子也没受伤 , 但孩子却失去了获取经验的机会 . 说到这儿 , 我要问你一个问题 : 你能永远帮孩子判断吗 ? 你能永远跟着孩子吗 ? 都不能 . 所以我说 , 你不去保护 , 他碰了桌角 , 不会造成生命危险 , 只是痛苦一下 , 疼痛一下 , 你就没有必要对孩子进行这种保护。因为这种保护的结果 , 是孩子没有了对事物的判断性 . 总之我还是那个观点 , 孩子要走的弯路还是要让她有个很深的体会 , 那便是 --

溺爱的孩子不会长大

我曾是一个在涨爱中长大的孩子 , 在家里 , 可以说我要风得风 , 要雨得雨 . 我哥哥就不行 , 我干一点坏事儿 , 只要推到哥身上 , 他准得挨一顿臭揍 , 哥哥往往成了替罪羊 . 我在这种环境下长到 3 岁上幼儿园 , 我的厄运就来了 . 小朋友都不跟我玩 , 没人愿答理我 , 教师也不喜欢我 . 这时 , 我开始怨恨别人 , 怨恨老师 . 当我有过那段经历后 , 我就不想让我的女儿再像我那么做 . 因为我明白了 , 溺爱的孩子不会长大 , 缺乏责任感 .

说一个物别简单的例子 , 我在家从来不刷碗 , 不干家务 , 我母亲主张 , 小孩子该读书时就读书 , 家务不用学 , 长大自然而然就会干了 . 长大后 , 我也果然会干了 , 但做饭刷碗不是我的一种习惯行为 , 而是生活的一种点缀 . 饭我可以做得很好 , 我能露一手 , 可如果一日三餐让我做 , 谢谢 , 我不干 , 我宁可下馆子 . 为什么 ? 实际上 , 潜移默化使我有了惰性 , 使我没有机会品尝原汁原味的生活 . 我的原汁原味的生活到哪里去了呢 ? 被我的父母过滤掉了 . 等我工作了 , 结婚了 , 我收入比较高 , 家务活儿我不愿干 , 好 , 就请个阿姨来做 . 可谁也不能保证自己一辈子条件都很好 . 后来 , 我做生意赔了钱 . 怎么办 ? 自己做吧 , 那感觉不好受呢 ! 所以我说 , 让孩子接受最本质的生活是最重要的 . 我要放手让孩子品尝原汁原味的生活 . 这就有了 --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1-12-8 18:37:39 | 只看该作者
女儿第一次进厨房

我女儿学英语 , 且说得不错 , 因此 , 我们有机会认识了一些国外家庭 , 发现了许多让我惊讶的事情 . 有个美国女孩叫美玲 , 一个混血儿 . 一次我们一起到公园去玩 , 她妈妈拿出香蕉馅饼给我吃 , 我尝着很好吃 , 就对美玲说 : “你看 , 你妈妈手多巧 , 这饼做得这么好吃 . ”美玲却说 : “这是我做的 . ”她当时只有 4 岁 . 我几乎不能相信她的话 , 可她妈妈给予了肯定 . 那你还会做什么 ? 我问。孩子说 , 她会做饼干 , 烤蛋糕 , 会自己冲早餐 , 会很多东西 . 当然 , 他们的饭西方化 , 做起来比较简单 , 但另一方面 , 从中表现出的教育观念很好 , 即让孩子了解原汁原昧的生活 , 不去过滤生活。在这个过程中 , 她就会了解 , 一日三餐是必须做的事情 , 而不是我愿或不去做都行的。

相比之下,美玲从生活中获取的经验比我近 6 岁的女儿要丰富。我为什么不让孩子做,因为我怕孩子做饭烫着。就这个问题,我还与美玲的妈妈讨论过。她这么说:烫也不会烫得太厉害,她这次烫了,下次就烫不着了。听了她这种解释,当时我认为她这样当妈妈太不负责任了,过后,我想想,不负责任的恰恰是我自己,事实上,人家说得没错,我们往往这样,小时不让孩子学,等大了七八岁了,我们又说孩子:怎么这么笨呀,这么大了什么也不会干?家长有没有考虑过:是我们自己从来没有让他会过!

从那时开始,我就让孩子下厨房了。记得第一次,女儿做的是鸡蛋汤。打鸡蛋时,她将两只小手洗干净,把鸡蛋捏破,把过壳捞出来。锅里放上凉水,打开炉子,烧开,然后把鸡蛋倒进锅里,搁点盐,点点油。当然,有我在旁边适当指导,什么叫水开了,炉子最后要关好,等等。最当全家喝这个汤时,我由衷地赞赏自己的女儿 -- 这是我小小的女儿为妈妈做的饭。

许多家长往往忽视了小时候对孩子的培养,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而然会做事儿。其实这是不对的,在此,我再给大家讲讲 --

一个留学生的故事

不少人也许都看过电影《我们的留学生活》,它很火过一阵子,巧合的是,事后我才知道其中一个主人公是我母亲朋友的孩子。那是主人公的父母拿着电影录像带来我家时告诉我们的。

看过影片的人都会记得那个清瘦英俊的小伙子,他在考试前被赶出来,后来在一个便当店完成了自己的学术论文,获得硕士学位。当他父母看这部片子时,泪流满面。为什么?有一个春节,大家或许记得:小伙子到一个饭店要了两份饺子,他说 -- “别以为我天天都能来此打牙祭,这是我吃了一个星期的方便面节省下的钱。虽然这饺子不如我妈妈做得好,但我已经很满足了。”他说:“在这一点儿上,我不得不怨妈妈,她没教会我包饺子,没教会我生活。在日本,我最大的问题不是学习,而是自己不能好好地照顾自己。”他的父母看到这里流下眼泪。我想,这泪不是因孩子学业上的成功,而是为他们生活上的失败而懊悔,他们没有在孩子小时候教会孩子该学会的东西,连基本生活是什么孩子都没有感悟过。

无疑,小伙子的道路是很多家长梦寐以求的,出国留洋,硕士,博士,一份好工作。但他却也缺了什么。直到现在,他回国,他妈妈总要做许多好吃的给他。但我要问一问:妈妈能天天给他这些吗?他能在自己想吃的时候都得到得了吗?当然不能。大家要明白,不要过早经孩子安排一个直线人生,将来孩子长大要靠的还是他自己。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1-12-8 18:39:29 | 只看该作者
不要取代孩子的价值观   

在成人看来,坐车比走路好,坐小车比坐公交车好,坐飞机当然最最好,这是成人衡量好坏的标准,它是以钱为价值尺度的。但这原本不是孩子和价值观。在孩子眼里,坐过几飞机、汽车后,也许会觉得,坐飞机最不好,坐在里面不能动,只有白白的云,蓝蓝的天,亮亮的太阳,没多少可看景物;坐火车比它好,因为坐火车沿途能看风许多不同景色,田野、河流、树木、村庄,而且它们都一样样往后“跑”。坐汽车就更好,能随时停下来。从孩子角度说,走路可能最好,可以随时观察,这儿蚂蚁在打架,那儿有个小虫,他可以去捉。但我们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价值观,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强加于孩子。慢慢地,孩子接受了成人的观念。这样到十四五岁,就有一种情况出现了:“我的衣服   600 多快,你的才   400 快。”被比下去的就要回家跟妈妈要好的,这时,妈妈会承受不了,埋怨孩子,觉得孩子的要求太过分了,可反过来,家长你想没想过,是谁把这种价值观灌输给他的?在孩子幼小时,正是家长说话、做事,把自己的观念,自己的价值评判带给了孩子,影响了孩子。   

到底该如何尊重孩子的价值观,让他们在生活中自由地领悟和感觉,自然而然得到自己的价值标准呢?我从一个老外身上得到了启迪   --

我与老外捡垃圾   

这个老外一家非常富有,我想可能是我这辈子见到的最富有的人。女主人是中国人,后来嫁给了一个英国贵族。她工作非常忙,孩子的教育就托给一位家庭教师,这位家庭教师年收入就达   50 万元。   

我与这位家庭教师关系不错。一次,她得意地告诉我她发现一样“宝贝”。我一看,是别人家扔掉的菜坛子。我非常惊讶:“你要这个干什么?”只见她打开一个纸箱子,我看到了什么?里面是一个一个口袋,口袋上贴着标签,打开看,鸡毛、废纸筒、包装纸等,最最让我不理解的是还有瓜子皮   -- 西瓜子皮和葵花籽皮。我吃惊:“你捡它们干吗?你什么东西不能买来?”她说:“你错了,所有的东西都能买来,但童趣你是买不来的,孩子的喜悦是买不来的。”我当时并不理解,甚至还讽刺她   -- 噢,你是个拾破烂的大王呀!她听了竟很高兴   : “好,我就是拾破烂的大王。”我可是一点赞赏的意思也没有。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我无意间走进她教的这两个孩子的教室,我惊讶了:墙上挂着一幅非常逼真,漂亮的猎头鹰,用的东西正是瓜子皮,鸡毛,核桃皮等等。我在他家里看到过许许多多国内外买回的高档玩具,但教师告诉我,孩子们亲自制的猎头鹰是他们最喜欢的东西。喜欢它的原因不在于花了多少钱,而在于他们花了心血,“花”了自己的想象。   

除此以外,我还看见窗台上放着好多植物,这些植物是同类的。但可以看出,它们被有意错开了种植的时间,高低不同。我问这是为什么,家庭教师回答,为了让孩子观察,让他们看出不同成长时期同类植物的不同特点。哎呀,我是自愧不如。这些东西没有特别的,都是生活化的。人家是教师而我这个孩子的母亲又做得怎么样呢?我真是感慨又感动。她还告诉我,那个泡菜坛子就是为了给植物安个新家,因为它们长大了。   

从他们生活的点滴中,我看出,我们给教育的定位常常是纯粹而又纯粹的,让孩子不犯错误是教育,教给孩子知识是教育,可我们从来不把生活当成教育,我们给孩子提供教育时把许多本质的东西都过滤掉了而实际上,生活本身就是教育,而且是更本质的教育。   

我们成年人往往用钱来衡量事物,但是,却很少想到,有时恰恰是钱剥夺了孩子的快乐。这就引发出这个家庭中的另一个小故事   --

富翁的孩子为什么偷东西   

这个家庭的女主人非常忙,为了让两个女儿接受中国传统的教育,她把家安在了北京,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可她的银行总部设在香港。于是,每周五的晚上,她都打“飞的”飞回北京,与孩子团聚;星期日晚上再飞回香港。她为不能常跟孩子在一起,不能全心全意照顾孩子而愧疚。所以,她想补偿,用钱来补偿,给孩子最好的物质生活,每次回来给孩子带回不少价格不菲的玩具。我以为,她的孩子是生活在天堂里面。但是很不幸,这两个孩子都有个不好的毛病   -- 偷东西。问题是家庭教师发现的。一天她跟我说她不会说中文要请我帮个忙,到幼儿园跟教师解释一下,孩子拿回了不是她的发卡,必须送回去。在中国,不论教师还是孩子,对外国孩子都多一份宽容。拿个发卡,别人也不在意,我也认为,这对两个孩子不是太大的事。可家庭教师说,这不是小事,因为两个孩子经常这样做,甚至到超市去偷。   

那么,到底哪儿也了问题呢?“是孩子的父母的错,因为他们用钱剥夺了孩子们的快乐”。当时,我不太明白这话的意思。后来,我想通了。记得我小的时候,能吃一块糖是很高兴的事   -- 小心地剥开糖纸,吃完糖,还要舔干净糖纸,把纸放在水里泡净,风干后夹到书本里。其实这种喜悦已远不是得到一块糖的喜悦,而由此延伸了许多快乐。当然不能否认这也是物质匮乏时的悲哀,但另一方面,孩子长期的盼望,一旦得到满足,那种快乐是无可比拟的、超价值的。而这两个孩子恰恰没有这种快乐,要空虚,买;要那个,买。许许多多的买,孩子失去了期待得到满足后的欢娱。没有快乐,她们就去找,到哪儿找呢?这个东西不能拿,我知道,但我拿了,没人发现,心里就高兴,就美!瞧,快乐从这儿来了。   

你说,这和道德有什么关系?不是道德德育出了毛病,而是因为环境封杀了孩子的快乐。就像成年人用坐车封杀了孩子走路,用怕烫着封杀孩子做饭的快乐一样,我们用无数“不可以”,封杀了孩子无数的快乐。因为对行为的不适,造成了两个孩子行为的不端。   

( 待续  )
5#
发表于 2003-8-30 23:32:53 | 只看该作者
是好文章,可才发现是2001年发的贴。有下文吗?
6#
发表于 2005-3-26 08:43:22 | 只看该作者
(待续)什么时候发表?
7#
发表于 2005-3-26 14:13:57 | 只看该作者

↑↑↑难得,顶 ++++++分~~

8#
发表于 2005-3-27 18:15:39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一定要支持!

9#
 楼主| 发表于 2005-4-2 10:49:47 | 只看该作者
WOW,还在顶啊
没有下文撩.
10#
发表于 2005-4-2 11:16:48 | 只看该作者
最初由[seed]发布
WOW,还在顶啊
没有下文撩.

不知道被哪为考古专家翻出来滴,
要不然还错过了呵~

DING
11#
发表于 2005-4-2 13:49:42 | 只看该作者
~顶DING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