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哥华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尼伯
    温度感觉:
查看: 6517|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袁缉燕(原始)油画《故乡》 请高手分析一哈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12:2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三和居士 于 2011-7-26 13:31 编辑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13:07: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三和居士 于 2011-11-19 21:26 编辑

徽居




(本帖之图片复制自高伐林博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7-26 21:20:17 | 只看该作者
还是不够满足。
第二副好理解,墙是墙,瓦是瓦。就是左边的大色块是印象派特点,宁静的安徽民居,寄托着对古朴乡间生活的怀念。

第一幅不好说,故乡怎么乱成这样?作者要表现什么?

袁缉燕是袁世凯长子袁克定的孙子,1960年代毕业于国内美院,1989年移民加拿大,定居阿尔伯特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21:39:11 | 只看该作者
 http://21ccom.net/articles/rwcq/article_2011070238513.html
 【共识网】:您是哪一年出国的?

  【袁缉燕】:我是1989年去的美国,先去美国,然后1993年去的加拿大。

  【共识网】:当时为什么会选择出国?

  【袁缉燕】:……另外,再追溯到更早,就是西单民主墙的时候,你们学历史的人应该知道,一般年轻人不太知道这事。那时候有一帮离经叛道的画家,基本上是年轻人,我在他们当中算是岁数大一点的,他们在民主墙那儿搞了个展览,后来就发展成“星星美展”。他们其中有几位跟我都是画画的朋友,我又比他们大几岁,所以他们请我也参加。当时我们俩考虑了很久,其实我真想参加,但是我知道我头上悬着一把剑,随时都能掉下来,西单民主墙也是随时都有可能收网的。你别看他现在不理你,你随便贴大字报,你随便弄画展,他不理你,他一收网的时候,一夜之间你就全进去了。如果要到了那一天,那么在那儿搞画展,幕后的黑手是谁?那一定是岁数大的,袁世凯的后人,黑五类,袁缉燕。其他那几个都是小青年,而且这个事之后,我就受到了公安局的警告,把我叫到西城公安局政治处,一个副处长跟我谈,说你每天都去西单民主墙我们都知道,你要知道你自己的处境。因为谈话当中,他可能对我的印象还不错吧,最后说,我警告你,我提出一个劝告,他管我叫小袁,说小袁啊,你在这个社会你不买账不行。这句话一直在我耳朵边回响,我不买账不行。我的理解就是你不服不行,让你干吗你就干吗,给你定在哪儿就是哪儿,“二等公民”你得受,“三等公民”你也得受,你没有人格,你没有尊严,你是我们的专政对象。


  ……我们俩做了几十年的“二等公民”,专政对象,所以我们也看到在这个社会没有我们生存的空间。好,世界那么大,我们到别的地方生活好了,所以就毅然决然就离开中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11-20 12:57:37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幅,现代派,色彩有些单调,内容不够丰富。
第二幅,印象派,涂抹痕迹过重,笔触需干净强烈。

个人感觉,谬误难免。
逸山堂 发表于 2011-7-26 17:14



   评价准确,有点不明白,第二副那些橘黄色的意义?好像多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11-21 22:49:02 | 只看该作者
可能是秋天树叶的颜色吧。
逸山堂 发表于 2011-11-21 16:31


感觉是龙卷风杨过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12-11 21:43:44 | 只看该作者
感觉是龙卷风杨过来了
五谷杂粮 发表于 2011-11-21 22:49


额感觉是他家着火了,从侧面两个窗户一个墙裂缝往外蹿火苗。。。吓,好大的火啊,不是汽油也得是柴油着了。。这是生产队油库吧?
(印象派可能就是让看客胡乱印象呗:O)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12-12 13:42:44 | 只看该作者
额感觉是他家着火了,从侧面两个窗户一个墙裂缝往外蹿火苗。。。吓,好大的火啊,不是汽油也得是柴油着了。。这是生产队油库吧?
(印象派可能就是让看客胡乱印象呗)
野山 发表于 2011-12-11 18:43


有意思的构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12-14 09:39:57 | 只看该作者
画的好,欣赏!:ye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2-9-7 13:40:01 | 只看该作者
 
 【共识网】:您是哪一年出国的?

  【袁缉燕】:我是1989年去的美国,先去美国,然后1993年去的加拿大。

  【共识网】:当时为什么会选择出国?

  【袁缉燕】:……另外,再追溯到更早,就是西单民主墙的时候,你们学历史的人应该知道,一般年轻人不太知道这事。那时候有一帮离经叛道的画家,基本上是年轻人,我在他们当中算是岁数大一点的,他们在民主墙那儿搞了个展览,后来就发展成“星星美展”。他们其中有几位跟我都是画画的朋友,我又比他们大几岁,所以他们请我也参加。当时我们俩考虑了很久,其实我真想参加,但是我知道我头上悬着一把剑,随时都能掉下来,西单民主墙也是随时都有可能收网的。你别看他现在不理你,你随便贴大字报,你随便弄画展,他不理你,他一收网的时候,一夜之间你就全进去了。如果要到了那一天,那么在那儿搞画展,幕后的黑手是谁?那一定是岁数大的,袁世凯的后人,黑五类,袁缉燕。其他那几个都是小青年,而且这个事之后,我就受到了公安局的警告,把我叫到西城公安局政治处,一个副处长跟我谈,说你每天都去西单民主墙我们都知道,你要知道你自己的处境。因为谈话当中,他可能对我的印象还不错吧,最后说,我警告你,我提出一个劝告,他管我叫小袁,说小袁啊,你在这个社会你不买账不行。这句话一直在我耳朵边回响,我不买账不行。我的理解就是你不服不行,让你干吗你就干吗,给你定在哪儿就是哪儿,“二等公民”你得受,“三等公民”你也得受,你没有人格,你没有尊严,你是我们的专政对象。


  ……我们俩做了几十年的“二等公民”,专政对象,所以我们也看到在这个社会没有我们生存的空间。好,世界那么大,我们到别的地方生活好了,所以就毅然决然就离开中国了。
三和居士 发表于 2011-11-19 22:39


准确的说,在中国没有家族背景的人,都是二等公民,甚至三等公民。所以中国人出国特别自在,特别能忍。在国内被欺压得习惯啦,憋曲到极点后,外国的空气就是特别的新鲜,月亮就特别的圆。沿海地区的农村人,连基本的外语也不会,背着高利贷要下南洋,也有这样的道理在里面。啥"自由"啥"民主"?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儿,自大元十户一菜刀起,汉人就没了地位了,更丢了血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2-11-13 20:55:42 | 只看该作者
第一幅作品好像是在冲浪
第二幅作品像有个大好狗站于老房子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2-11-30 01:14:35 | 只看该作者
看完感觉很怪异,象是精神病人的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2-11-30 01:26:45 | 只看该作者
以前觉得能感动人的、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才叫艺术。
现在看越艺术就越神经、就越要让人看不懂、就越要让人看了觉得别扭。
上次参观画展,讲解员讲解某超现实派女画家的豪言:不再用文字说话而是用画来说话。可我们20多人看她的画得出了20多种感觉。我当时在想,她要真不用文字说话了,谁能明白她到底用画想说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3-6-10 06:08:54 | 只看该作者
不加标题《故乡》,我还以为那是在怀念一颗上海白~
第二幅《徽居》以水墨笔法画油画,装饰味较重,但整体画面较单薄,不耐看。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win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4-9-1 05:57:40 | 只看该作者
好画,意境空灵;使到观看的客众,可以发挥最大空间的想象力;‘画工仔画出肠’,遂讨好,恰恰缺少了留给观众的想象空间;一幅画的成功,是要取得观众的共鸣;一言堂的意境毕竟单薄。好的作品,一百个观众有一百个感受;假如千篇一律,那就是麦当劳档次。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