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哥华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
    温度感觉: -5°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温尼伯
    温度感觉:
查看: 950|回复: 0

越洋飞鸿:体验移民生活--1

发表于 2003-3-29 21:2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卢兄:您好!
很高兴又一次收到你的长信,谢谢你和朋友们的关心。每次来信,你总是提出不少问题,
问到我们在美国到底生活得如何;问到这个号称世界上最自由的国家到底有着什么样的自
由;这自由又有什么特殊之处……这些问题实在不容易回答,这也是每次回信我常常绕开
这些问题的原因。但是,在这里生活的时间长了,了解得多了,体会也一点一点深起来。
几年生活下来,我觉得,也许现在,我可以在信里给你聊聊美国了。

在美国的华人移民有新老之分。老移民是上一世纪或更早来这块土地上谋生的。以从福
建,广东来的为多数,修铁路和淘金就是他们的历史业绩。以后,则象所有其他国家来的
移民一样,尽量发挥自己的专长做些经营,美洲大陆上,中国饭馆也就是这样如雨后春笋
般冒了一地。至今,这些老移民的后代(戏称为ABC-America Born chinese,即美国出
生的中国人),已经相当溶入美国社会,与其说是中国人,还不如说是美国人。

新移民多数是近几十年来从台湾和大陆来的留学生及其家属,台湾来美国的移民风要比大
陆的早刮几十年,几十年下来都已经基本立足了。最嫩的还是近十几年来从大陆来的留学
生。尽管时代不同,新移民和老移民一样,要扎下根来都有一番数不清道不明的挣扎拼
搏。说是闯荡曼哈顿闯荡得自我感觉良好者,确属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对于华裔新移
民,最常见的道路还是读书。在大学里读出一个或数个学位,直至可以找到工作为止。有
了一份稳定的技术工作,这就算是成功了。还有一部分人,是拿的短期签证过了签证期
的,这样,只能在中国人圈子里找一份低薪工作。所以,对于新移民,就其绝大多数而
论,若谈及衣食住行,所谓汽车洋房等等,大致都不亚于一般的美国民众,要说好好品一
品自由的滋味,许多人大概还没顾得上。

高等学府里,也有一些专学政治法律或社会制度的学者,也许,他们也难于不知如何向国
内的学术圈外人开口,因为听众若是对美国历史不甚了了的话,要向他们解释清楚专门的
理论,也实在很吃力,得不偿失。大概正因为以上情况,至今为止,我们还很少看到向国
内普通人介绍美国社会一般百姓生活中的法律,政治情况的书籍。所以,你的问题问得很
自然:美国的自由到底是什么滋味啊?

我也不敢说已经品出美国自由的滋味来了。我来美国后没有再进过大学的门槛,尤其是刚
来时尚有语言障碍,甚至还不能从书本上去了解我已经生活其中的社会。同时,我一直工
作和生活在最普通的美国人中间,大多数还是颇为底层的美国人。所以,我也许没有资格
从理论上系统地回答你的问题。但是,可不要因此就不读我的信。我作为这里一个最普通
的人,可以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谈一些对美国的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我相信,你读了之
后,一定也会象我一样,时而大惑不解,时而豁然开朗,最后没准就能品出一些滋味来
了。

要下笔谈美国,确实非常犹豫。我记得看到过一个旅美人士写的感想,他说,刚到美国的
时候,好象有一肚子可写的,体会特多,可是待的的时间越长,越觉得“参不透"”,反而
不知如何下笔。因为一深入进去,你就会看到,不论是正面还是反面,美国的真实,都比
观光两个月的旅客眼中的美国,要复杂得多。

犹豫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中国和美国,是两个背景非常不同的国家,相互之间的误解和
隔阂实际上非常深。到了美国以后我们才发现,美国人是多么地不了解中国,尤其是普通
美国民众,他们想了解中国的热情,远远比不上中国民众对于美国的好奇心。但是,同时
我们也发现,包括我们在内的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家里,感觉自己已经通过“全方位”的
信息渠道了解了美国,大致对美国应该有了八九不离十的概念了。跑来一看,居然全然不
是一码子事儿!

我举个简单的例子。前两年的春节晚会,有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小品,表演了一个中国父亲
给在美国的留学生儿子打越洋电话。这位当父亲的掷地有声地在电话里对儿子说,将来我
们国家富强了,让他们美国人来给我们涮盘子!话音一落,下面的激动的观众席上,发出
一阵如雷般心有共鸣的掌声。这个场面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中国大陆已经有相当多的
“游子”在美国留学,他们在餐馆打工的情况非常普遍,他们向自己的家乡抱怨在餐馆受
到不公平待遇的也很多,由于心疼儿子而产生对美国人愤愤不平的家长及其亲属,在中国
已经形成一定的舆论。

我不知道这位“儿子”在电话的另一头作何感想。我和一些中国留学生谈起过这个节目,
他们和我一样,都是在美国看的录像。提到这一情节,他们都无可奈何地摇摇头,一脸的
“道不清楚”。真实吗?你可以说很真实。几乎所有我遇到过的中国留学生都有过很漫长
的餐馆打工的经历,几乎人人都遇到过几个苛刻的餐馆老板,工资给得低,不给好脸色,
甚至根本不尊重雇员的人格。使得在大陆时被视为“佼佼者”的大学毕业生们,严重心理
失衡。其中总有人写信回家诉苦的,没什么不对。但是,为什么这里的留学生看了会摇头
呢?因为这是发生在美国,可又不是真正的美国。因为,这是美国的华裔社会非常特殊的
现象。

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中国留学生,他们初来乍到时那段最艰苦的日子,都是在中国餐馆里
度过的,餐馆的老板也都是华人,这是一个华裔社会。这个社会有时可以说很封闭,它不
仅有它自己的语言,还有它自己的规范规则和道德标准。美国餐馆的工作环境,包括雇主
对于雇员的态度,与中国餐馆常常有本质上的不同。之所以中国留学生一般不进美国餐
馆,是因为基本上进不去。原因有两个,一是刚来时英语不过关,不能适应工作,更重要
的原因是,多数留学生没有工作许可,打工是非法的,美国餐馆的老板不会接受。

原则上说,美国接受外国留学生的时候,要求对方有支付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用的经济来
源。可以是亲友的赞助。目的是保护自己国家的公民工作的权利。外国学生没有经济来
源,势必要去打工维持生活和支付高昂的学费,这就形成了和美国公民抢饭碗的局面。一
个自己还有大量失业人口的国家,当然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这就是取得留学签证都要求
经济担保的原因。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不能说是无理的。

但是,大多数中国留学生的经济担保都是以各种方式“找”来的,很多人取得“担保”的
时候,都向对方讲清楚,这是“名义担保”,也就是说,这个“担保”只用于取得一个签
证,之后,就“自己想办法”了。这个“办法”只能是非法打工,非法进入工作市场。也
许不是绝对的,就算相对来说,美国餐馆的老板一般比较守法,不会接受这样的非法雇
员,而中国餐馆的老板一般都宁可冒违法的风险,也愿意接受。他们愿意这样做,原因很
简单,雇非法工便宜,听使唤。于是,一种供求关系就这样形成了。当然也有好的老板,
但是,在巨大的竞争压力下,苛刻的华人老板比比皆是。受到委屈的并不止是大量的中国
留学生,还有来探亲想挣一些钱的探亲者,最底层的还是非法移民,这里甚至包括一些非
华裔的非法移民。今年六月,移民局从密西西比州杰克森市的一家中国餐馆中,发现一个
十三岁的墨西哥男孩,一天工作十二小时,一星期干七天,每天工资只有二十一美元,远
运低于美国政府所规定的最低工资。这种情况,首先受到冲击的,是原先在这里合法工作
的华人移民和华裔美国人,因为这些工作机会原来是他们的,其他的美国人一般不会在中
国餐馆找工作。其次,受到损失的有可能是一般美国人,因为失去原来工作的华裔美国人
可以得到一些社会福利金,这份钱,是工作的美国人交的税金。

因此,你让听“越洋电话”的儿子,跟他爸怎么说好呢?这“儿子”肯定知道,一般的美
国人,根本搞不清楚“华人社会”的这笔帐,如果他们也看到这个节目,肯定搞不懂这是
什么意思。他们既不知道这里面的恩恩怨怨,也不知道外国留学生想留在这个国家所必须
经历的许多合法和非法的“技术诀窍”。在美国的“儿子”,不管自己的遭遇多么令人同
情,也不管自己的种种做法是多么情有可原,但是当"父亲"要把这口气出到非华裔社会的
美国人头上,"儿子"也只能一脸苦笑了。

更何况,“儿子”的大多数美国同学也个个都在“涮盘子”。“涮盘子”挣学费养活自
己,对他们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美国的年轻人,一般很早就有打工的经验,年龄很小
的时候,就试着打点零工。美国的家长有时为了从小锻炼他们的“打工”能力,甚至先让
孩子从家务活儿“打”起,让他们承包一些家务,挣一些“小工资”。我刚到美国时,自
己还没有割草机,房东介绍了一个割草的临时工。一会儿,只见一个男子用小卡车载了一
个割草机来,车上还跳下来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卸下割草机,小卡车就开走了。留下来
工作的是那个男孩。在七月的大太阳下割得满脸通红,挣一点零花钱。到十六七岁,除了
很少的富家子弟,一般的美国年轻人都已经进入自立或者半自立状态。什么都干,非常吃
苦耐劳。我的朋友比尔就是十七岁完全自立的。

全美大量的快餐店需要不计其数的雇员,它们的雇员都是临时的,流动的。几乎全是高中
毕业生和大学生,快餐店是美国年轻人最平常的打工起点。既使在大学毕业甚至研究生毕
业之后,他们都有一个长短不一的寻找合适工作的阶段,在这段时间里,“涮盘子”也常
常是他们暂时解决生存问题的办法之一。更有大量的美国青年,大学毕业后,他们选择一
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们根本不打算找一个稳定工作,下苦力做一段,然后就痛快玩一
段,几十年都在“打零工”。这是他们对生活方式的一种选择。

我在国内的时候,看过介绍,也知道美国年轻人比较独立,但是,真的和这些独立的年轻
人生活在一起,还是很吃惊。印象最深的是他们自由自在很放松的心态。“涮盘子”就
“涮盘子”,“扛大包”就“扛大包”,美国青年不会在打工时,因为觉得自己“屈才”
了而痛感命运不公,怨天怨地或自怨自艾。对一个临时工作,他们只在意工资的高低,一
点没有什么贵贱之想。也许中午为别人端盘子,收别人的小费,到了晚上,坐在酒巴里,
就是别人为他服务,付给别人小费。他们根本意识不到这里有什么区别。如果现在告诉他
们,中国有工资很高的餐馆打工,他们肯定会奔走相告,相约而去,绝对不会觉得是“丢
了份了”。

在讨论两个国家的“距离感”时,我曾经试图向我的美国朋友劳拉解释这个小品和它所包
含的丰富内容,可是非常非常吃力。这里有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的求生问题,有移民问题,
有美国的华人社会的种种特殊情况,有中国人对于“涮盘子”和美国人的不同理解,还参
杂着复杂的背景文化。她听得目瞪口呆。许多中国人觉得理所当然和想当然的事情,对于
她都是不可思议的。

我提这样一个例子,只是为了说明,路程的距离也造成了理解的距离,对于双方都是如
此。而站在误解和隔阂中间,不论想对其中的哪一方讲清另一方的故事,都是有困难的。
真实的故事也会造成不真实的印象。给“父亲”写信介绍了半天“美国情况”的“儿
子”,肯定也没有预料到会引出“父亲”电话里的这样一个结论。再说,你的问题都是一
些“大问题”,答好了,能使你对美国加深了解,答不好,只能加深误解。所以,我得深
呼吸一下,很当心地给你写信。

也许,我首先应该强调的是,美国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国家,世界上很难找出同样一个如此
流动变化的环境,这是任何一个美国故事的大前提。

在美国,最能够体现这种特殊性的就是纽约。在国内时,我们常常听到把上海比作纽约般
的国际大都市,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两个城市确有相似之处。我们第一次去纽约的时候,
开车还很不熟练。十分紧张地按照路线图走,结果依然走错一条隧道,一出来就闯进了曼
哈顿的一片混乱之中。那天又是圣诞夜的下午,车不分道,耳边一片汽车喇叭声。这是在
美国的大多数地方都看不到的交通混乱。当时我们之所以能够马上稳住神,就仗着那一片
儿整个环境的大感觉,非常象我们所熟悉的上海。

但是要论及国际大都市的国际化,无论上海或是北京都无法与纽约匹敌。在纽约的地铁
里,你常常听不到英语,但是你有可能听到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远在300多年前的1673
年,当时这个城市里还只有8,000个居民,就已经有十八种语言。现在,这个城市甚至
有170种不同民族的社区。所有国家的移民就这样聚居在一起,洋洋大观。去年我开车去
纽约,,交通最繁忙的时刻,在最热闹的大街上车子出了毛病,一辆犹太人的拖车就把我
送进了一个全部由以色列移民组成的修车行,他们互相之间都只说古老的意地绪语。

在纽约的住宅区附近的蔬菜水果店,他们的主人都是一些不声不响,辛勤工作的亚裔。我
一开始还总以为他们是华裔,一边递上菜去,一边总会不由自主地冒出中国话来。后来,
我才发现他们听不懂,他们是朝鲜来的移民。据说,他们知道在一个陌生地方谋生不容
易,所以非常“抱团”。来一家新移民,原来的朝鲜裔的店主们,就会筹款集资盘下一个
新店,交给新来的同胞经营,然后让他挣了钱以后慢慢还,一步一步地,就逐渐控制了这
个行当。蔬菜水果店据说最早是意大利移民的谋生之道,但是他们来得早,有了更好的出
路,就把这个地盘给让出来了。

在纽约,你会渐渐学会辨认全世界各种种族的服装,学会从各种不同的脸型和特征去辨别
他们来自哪一个地区和国家,问题是,这和在北京上海遇到的不同,在那里,他们都是来
自四方的“外宾”。在纽约,不管他们之间差异多大,都称自己是“美国人”。如果你不
把他们当作正统美国人,那么,美国就没有“美国人”了。

住在纽约或旧金山的华裔美国人,不要说有人一辈子不讲英语,甚至可以做到只讲中国的
一种方言。在旧金山的的菜铺里,我就亲眼看到,店主因为一名美国妇女用英语问价而不
搭茬,也因为我们不会说广东话,对我们不理不睬。

在纽约,当然最显眼的少数民族就是非洲裔的美国人,既使不论那些来自非洲各个不同国
家的新移民操的不同语言,就是十几代生活在这里的黑人,他们讲的都是口音非常独特的
“黑人英语”,不要说我们这样新来的听不懂,说快了连“正宗美国人”也听不懂。

可是,什么人才是“正宗的美国人”呢?我们常常说起“白人”,但是,待久了,你才发
现,他们都是在几百年里,陆陆续续从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国家里“移”过来的,有的家
族来得早些,有的甚至比我们来得还晚,英语比我们还次,而且,还有人不断地在“移”
过来。这些从德国,英国,波兰,法国,俄国,波斯,意大利,西班牙等等完全不相干的
地方,在不同的时代移民过来的“美国人”,我们硬把他们看做一回事,可是,那些新来
的,他们之间根本互相就不认同。就象他们从来就搞不清我们和日本人,老挝人,越南人
也根本毫不相干一样。但是,到了这里,几年一过,加入了美国国籍之后,通通成了“美
国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