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1°
    温度感觉: 10°
  • 实时天气:温哥华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2°
    温度感觉: 12°
  • 实时天气:温尼伯
    温度感觉: -0°
查看: 3986|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校倒塌并不全是地震和昏官的错 (by:索额图)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01:33:5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blog.creaders.net/suoetu/user_blog_diary.php?did=21547

孩子们去了,留下深深的伤痛,在幸存父母的心里,在全国人民的心里,在海外同胞的心里!

总共两万多幢建筑倒塌,其中包括6900多所校舍,仅有五所希望小说校舍完好无损,学生安然无恙。似乎这五所学校的建筑商应该得个大奖章了。不然,他们只是做了他们应该做的。

我曾经接触过材料和建筑方面的问题。据我所知,一所好的建筑,从设计到施工,从材料到安装,如果样样质量过关,建筑的整体性好,即使七级设防,遇上八级地震也不一定能倒塌。几十道质量关口,如果其中一道出了问题,房子也有可能坍塌。比如,楼板合格,钢筋合格,但楼板与圈梁紧固不合格,用几根铁丝胡绞一通,遇上小的地震楼板就可能掉下来,拍倒一堵承重隔墙,就有可能使整幢楼倒塌。 我在其它地方曾经亲眼见过施工人员在现场监理不在的时候,把整块砖当石头用,塞入基础,再用大团砂灰添空儿 。砖块会因常期浸湿而变酥,这种基础若干年后会开裂,遇上并不大的地震也有可能发生整体倒塌。习惯偷懒的工人会处处偷懒,你知道他在基础中用了多少砖块?而一般建筑的现场监工每天中午露个面就被工头拉去喝酒去了,建筑施工质量其实完全掌握在施工人员的手里,他们的觉悟和良心就是建筑质量的决定因素。虽然任何工地的大牌子上都写着工程人员的名字,但是现场管理人员能否忠实履行职责,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一般来说,房子的设计是不会出问题的,因为设计是铁板定钉的事,出了错,设计人员是跑不掉的。材料员出错的机率也是比较小的,除非他冒险故意购进不合格水泥或钢筋,一旦施工人员发现揭发出来,进料人员是会坐牢的。唯独施工做为最后一关,做好表面文章,验收根本验不出来,隐患常常就在施工中埋下了。

反观政府大楼,质量要求和设计标准都很高,建设资金和材料供应有保障,建筑工程队也不敢马虎,这样的建筑当然不会有问题。这几天,相信大家都在想,贪官们只顾自己安全和享受,高标准建造政府大楼,却舍不得给学校投钱,这些官老爷们该杀!确实,从南到北,从富裕地区到贫困地区,最气派的建筑不是银行,就是政府大楼;再穷的县市,领导的坐驾 ,官员的福利,标准不能降低,少一点也不行,而教师待遇和学校建设的需要,永远排不到第一位。如果地方官员们怀一点爱民之心,有一点眼光,就不应该这么自私,这么愚蠢,这么没有人性。我相信,这次灾难过后,中国政府肯定会从这方面入手,收拾一批昏官,纠正这种腐败风气。头脑灵活的地方官们,现在搬出豪华大楼,把学校迁进来,也许还来得及。

但是校舍建设落后不安全,反映出的问题,并不仅仅是地方政府不重视或者贪官导致的“ 豆腐渣”工程问题,还是一个全国性的政策性问题。中国政府考核地方官员的政绩,主要指标是产值增长、引进资金等经济指标,民生和教育发展等方面并不在考核之列。经济指标好,官员升迁的可能性就大,地方官员当然就不愿意把有限的建设资金安排到教育上,投到校舍建设中。这是导致各地校舍破烂学生学习条件迟迟得不到改善的重要原因。

在欧美和日本,学校一般建得都比较好。究其原因,恐怕主要是资金充裕的缘故。在美国生活的人都知道,我们每年交很大数额的地产税,其中的大部分进了学校和图书馆,其次是警察局,再次才是社区管理机构的行政费用,而且行政机构功能简单,人员很少,这部分费用比例很低,社区董事会也不会同意花巨资建设办公楼的。

在美国,学校校舍的建设本身有着多重功能的考虑。美国很少有政府大礼堂或者城市大广场,所谓的纽约时代广场其实很小,无法与中国的城市广场相比。一些大型的社会活动常常租用大学或中学的礼堂或体育馆举行。遇有紧急情况,学校的学生餐厅和体育大厅常常是避难场所,新奥尔良飓风灾害发生时,许多难民躲在学校体育馆里,安然无恙。反观中国,“校”字的本来意思就是广场,周礼规定每一村镇中央必须建一广场,用以群众活动和讲学,可是历史发展到今天,广场已经和学校没有什么关系了,学校往往被搞成独立封闭的单位,不与社会往来;国家在建设发展规划中也从来没有过学校功能社会化的考虑;密集的城市建筑群,街道两旁高楼林立,遇到地震,人们连个躲的地方都找不到。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政府在城市乡村建设规划和政策上的失误。

痛定思痛,社会应该反思,着眼未来,政府需要理智。中国政府应该改变目前对官员的考核办法,把校舍质量、学生学习条件、图书馆建设等教育发展指标做为地方官员考核的第一标准,学校搞不好,置孩子安危于不顾,即使经济搞得再好,这种官员也不能提拔重用。社会进步了,经济发展了,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孩子们。只有当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们身上,而不是以教育和环境为代价一味追求经济增长,我们的民族振兴才会后继有人,经济才会持续发展,事业才会兴旺发达。

如果我们的社会还有良心和人性,从现在起,我们再也不能让我们的孩子们受委屈了!

索额图于北美

二零零八年五月二十日

1211438034.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9)

1211438034.jpg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01:37:21 | 只看该作者

怎样造房子才不怕地震?(By: 结构砖家)

http://bbs2.creaders.net/tea/messages/1702844.html

本人出生于结构专业,三个学位中两个叫建筑结构,从事这个行业快三十年了。不算专家,算专业人士吧,叫结构砖家也行,我喜欢砖。

汶川大地震,千万座建筑倒塌,特别是满载师生的教学楼整体坍塌,作为结构工程师,心情万分沉重。我是懂行的。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学结构的,在此国难之日,除了捐款,觉得还有必要做点自己能做的事情,聊几句科学普及的话。

怎么样才能造出不怕地震的房子?

也许有人说,专业上应该叫抗震设计吧?其实设计虽然极为重要,但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况且抗震的抗字也不准确。和大自然一味抵抗的思路是错误的,应该和自然讨价还价,和睦相处。所以要采用耐震这类词语。我们的设计原则是“小震不坏,大震不倒”。就是说在汶川唐山这么大的地震下,建筑物不倒塌或者坍塌,让人可以不死少伤,把伤亡率降到最低。无限抗震的房子在经济上是不存在的。

第一,选址。这次的山体滑坡的照片大家都看到了,地址错误是致命的。即使建筑物再完整,也可能被整体掩埋,或被外物撞击毁坏,或者整体滑入泯江。这只是从结构上考虑,而选址牵涉交通政治经济各个层面,此不多述。

第二,结构形式。刚才读到一篇文章,建议中国淘汰砖混结构。也许作者是学建筑学的,不是学建筑结构的,说得有点偏差。中国的砖混结构主要用在多层,一般是六七层以下的建筑,大量的是住宅。而稍大跨度,低高层,中高层等,采用的是框架。再往上的高层,超高层就采用框筒,剪力墙,筒中筒等其他结构形式。至于淘汰,可以欣慰地告诉各位,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中国近年来已经逐步禁止使用预制板建筑,特别是那种在汶川废墟中看到的空心板。比如四川省建设厅2003 年颁布的“政策文件:关于在民用建筑中禁止使用预制混凝土板的通知” :

http://www.sccin.com.cn/GOAF/PolicyInfo.aspx?ID=360

遗憾的是,对于全中国已建的大量预制板建筑,我们要花几十甚至上百年来淘汰重建。中国的经济还没有发展得那么快。个人觉得,砖混作为一种结构形式,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淘汰。随着圈梁构造柱的增多完善,百分之百的砖结构已经逐步不存在,和框架结构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术语,这里砖结构指靠砖墙承重)。当然,美国的独立住宅大都是木结构,外面的砖墙或者文化石只是围护和建筑要求,不承重。

第三,基础。建筑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是极难控制也是极其重要的。不均匀的沉降导致整个建筑失稳,加剧了地震损失。不要忘记建筑物是造在地上的,而地震就是大地的水平垂直等综合变形移动。

第四,上部结构。学结构的都知道,抗震有个“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 的谚语。解释一下:中国用不起大量的木材甚至钢材,钢筋混凝土还是主导。而混凝土抗压不抗拉,钢材就起着抗拉的角色。地震来时,有横波纵波两种基本波动。横波导致大地上下振动,对建筑物并不可怕,因为中国的柱子的抗压几乎不是设计控制。(上下振动对构筑物,桥梁等则可能有同等危害。)而可怕的是纵向波,也叫疏密波,导致建筑物横向振动,这次汶川地震的房屋横向振动变形以米计算!(振动,不是震动)。柱子的强度和侧向刚度受到致命的摧残。而梁的跨度相对于建筑物高度一般较小,又几乎是受弯构件,必须比相应的柱子要弱些。一些不学结构的抱怨废墟中的梁太细小,我看了觉得不见得是坏事。

也许讲得太深了,简单地说,梁断了,死半个房间的人,柱断了,死一楼的人。我曾经做了一个1米6高的28层楼模型作为我的论文,放在地震台上晃动。结果最下面两层完全粉碎性坍塌,柱子全部破坏,然后导致整栋28层楼倒塌。这种破坏在台湾921大地震和这次汶川地震中都得到了证实。所以很多高楼的人地震时往下跑,结果压死在底楼,而留在楼上的反而只是受伤。

至于“强节点弱构件” 则容易理解一些。学过焊接的知道,破镜重圆,怎么也没有原来的结实。梁和柱,柱和板的连接总是最薄弱部位。如果节点破坏,真个建筑就是一堆积木。当然,节点是人工连接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开始淘汰预制建筑。而不作抗震设计的地方如新加坡,仍然大量采用预制建筑。

第五,施工质量。混凝土的标号,钢筋的正确等级,数量,位置,施工方法与过程的正确。这个属于监理和建筑商的良心。不多述。

第六,装潢。过渡的装潢导致原来结构的削弱,或者挂装物本省的不稳固,不经结构工程师的签字的装潢,都是地震中的杀手。

第七,抗震思路。一个基本原理就是耗能。让房子能够变形、移动,能多晃一会儿,弯弯扁担,但是不倒。你看一下路过的汽车,在坑坑洼洼的路上,轮子上下直颠,但车里人不觉得什么,因为用了减震系统。如果你爱运动,你见过一个摩托车手或者滑雪者从高速状态跌下来,那种翻滚十几圈的可能还活着,而一跌到位的十有九死。抗震设计,要求构件有耗能措施,比如墙板中不怎么受力的部位要故意做薄,地震一来墙碎了,但房子不倒。

中国以前的木结构房屋是很抗震的,地震来时,大地移动,但木柱子是架在地面的石板上的,地动房不动。而且木结构本身也允许更多的各向变形。后来农村富裕了,开始大量用砖头做楼房,也就是上面说的砖混结构,这种抗震优势一下子没有了。缺少专业教育的当代国人还继续在把数千年的旧房子形式抛弃,连同很多很多千年的智慧都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很可惜,很可惜。

美国加州的伯克利大学采用了中国这种古老的抗震原理,在很多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物底部加了塑胶垫子,可以错动,并且在屋顶加了减震陀,尽一切可能消耗地震能量。

第八,民众住宅的管理。美国的每一座建筑物,无论是个人住宅还是一个马房,甚至换一个窗户,都要有相关部门审批。而中国广大农村的千千万万个建筑住宅施工,都是几个农民师傅在做,不必也没有乡里村里的建筑质检部门步步把关签字,看着真让人揪心哪。中国要步入发达国家还有漫长的路。

第九,抗震科技。不夸张地说,中国的抗震规范和地震多发的日本美国的差距已经很小。大学和研究所都是数理化出生,牛角尖钻得很多。但是其他方面的研究,比如监理体制,建筑材料,建筑机械,施工方法这些貌似不上档次的东西,却有着大学问。

第十,国家发展。牵涉到经济,政治,道德,法制,教育的各个层面。我很高兴地看到中国在这条正确的道路上大踏步地走着。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房子抗震是个很大的题目,本文很多地方只能蜻蜓点水,没有全面的说,说多了也显枯燥,就这样吧。让我们为了祖国和世界人民少受地震的苦难,各自在自己的行业尽一份力。

向汶川地震遇难者默哀!

1211438241.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7)

1211438241.jpg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01:49:49 | 只看该作者

学者:必须把学校垮塌的责任人推向审判台

http://news.creaders.net/headlin ... =801369&dcid=31
(联合早报    2008-05-21 )

  汶川地震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震惊了世界。中国政府迅速做出反应,投入大量部队、武警和医疗人员进行救援。全国人民更是万众一心,爆发出举世瞩目的仁爱激情,纷纷捐款、捐物、献血、献力,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

   在灾后重建即将开始的时候,我们必须对这次巨大的灾难进行检讨和反思,才能超度那3万4000多同胞的亡灵,才能抚慰那无数家庭失去亲人的悲痛,才能面对数千学校废墟下那些无辜、无助的眼睛。

  这次地震造成了7000多所校舍垮塌,成百上千的孩子们惨死在瓦砾之下。仅北川中学六层教学楼的倒塌就造成1000多名学生死亡;都江堰聚源中学有十几个班的学生被埋;汶川县映秀小学的400名学生中四分之三被倒塌的教室砸死;在绵竹市五福镇,唯一倒塌的建筑是第二小学校舍,造成大约300名学生死亡。(以上资料根据路透社报道)。

学校竟成为葬身之地

  在欧美国家,学校高质量的建筑常常是各种灾难的避难所,而在中国,学校竟成了无数孩子的葬身之地。唐山大地震20多万亡灵还没有走远,我们就再次发生如此巨大的惨剧。这是极其令人震惊、愤怒、无法接受的。

  在近8级的强烈地震面前,有校舍倒塌是正常的,但倒塌的数量如此之多、如此不成比例绝对不是正常的,因此也是绝对不能原谅的。我们必须把那些校舍垮塌的责任者推向法律的审判台。

  其次,我们必须把有关官员的渎职行为推向法律的审判台。在中国,校舍垮塌的报道屡见不鲜。仅四川省,校舍倒塌事件就连年不断:2004年6月,渠县玉山村小学教室垮塌,造成28名学生受伤;2006年3月,广安临溪镇一所小学教室房顶垮塌,25名学生被埋;2007年4月,遂宁一所小学教室发生垮塌,8名师生受伤……

  像这种连风吹雨打都经受不住的校舍,又如何去抵御强烈的地震?难道有关部门的官员不应为此承担责任?!

  还有,如此强烈的地震如果说没有任何前兆是很难令人相信的。有报道说,地震前相关区域曾出现大量蟾蜍的迁移;也有报道说,国家地震局研究员耿庆国曾对这次地震做出预测,也向有关部门呈报,但相关部门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四川地震局还对人们的地震疑虑进行了辟谣。
我们理解准确预报地震比较困难,但这决不是有关部门和专家推卸责任的借口。

部门应承担渎职责任

  有预报、有预警,即使地震没有发生,即使给人们造成很多不便,也比没有预报、没有预警而给国家带来如此巨大的伤亡要好无数倍。需要反思的是,我们是不是过于强调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而忽视了对重大自然灾害的预警?我们究竟要为“社会稳定”这个无法度量的空洞指标付出多大的代价?

  此外,我们的有关政府部门是否像国外那样对民众特别是学校的学生定期进行过有关地震防护知识的宣传和演练?这都是需要我们认真反思和检讨的。

  再次,我们必须把那些“豆腐渣”校舍工程的参与者推向道德的审判台。那些施工人员对校舍建造过程中的材料问题、施工质量问题不可能一无所知,他们是否向有关部门投诉、向有关媒体举报?如果没有做,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丑陋行为必须受到道德的审判和良心的谴责以及社会责任感的警示。

  如果做了,我们的有关政府部门应该承担渎职责任,有关媒体应该承担不关注民生的道德责任(当然,限制媒体的新闻自由是更严重的道德丧失)。

  灾难并不可怕,不从灾难中吸取教训才是最可怕的。中国政府和人民应该对这次汶川地震中的人为灾难进行认真的检讨、反思,并认真吸取教训。

  我们只有把那些草菅人命的责任人推向历史的、法律的和道德的审判台,才能对那些年幼的亡灵有所交代,才能对那些失去孩子的父母有所交代,才能对怀有仁爱之心的世人有所交代,才能使更多的人们吸取教训、避免类似的人为惨祸发生。(作者是在美国作访问的中国学者)

1211438989.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9)

1211438989.jpg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8-5-22 02:29:27 | 只看该作者

亚洲时报:中国校舍抗震标准 利益集团忽攸了胡温

http://www.backchina.com/newspage/2008/05/21/156035.shtml

中国四川5月12日的大地震已造成超过四万人死亡。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学校均受到地震影响。在四川省震央附近的学校不消说,但连甘肃,云南,陝西,贵州也有数以千计的学校出现问题,这个现象,显示全国学校许多的安全都有问题。

原来,中国过去就校舍的安全保障的标准过于宽鬆;在胡锦涛、温家宝上场后,大力推动提高有关标准,建设部终于在2004年提高了幼儿园、小学等建筑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水平。可是,由于不明原因,有关规定竟又出现了一些漏洞,以致对学校的建筑安全标准无法落实。若然不是有利益集团从中作梗,四川新建的学校理应可以抵抗里氏8级地震,也即这次汶川大地震的强度。

中国的建筑安全、抗震标准,主要由中国建设部负责。历年来,有关建筑抗震的法规甚多。(注一)但这些法规,大多是针对城市建筑,乡镇多不在监管范围。到 2008年元旦起,中国政府在温家宝领导下,终于纠正了这一重大错误,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原来城乡二元的法律体系被打破,城乡规划才正被统一。

在2004年,建设部颁布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下称《标准》),新的分类标准提高了幼儿园、小学等建筑的设防类别。《标准》设定了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甲类的要求最高,丁类的要求最低。(注二)

该《标准》规定:“教育建筑中,人数较多的幼儿园、小学的低层教学楼,抗震设防类别应划爲乙类。”值得指出的是,此次受灾严重的汶川、都江堰、北川、绵竹等县的抗震设防烈度均应为7度,即应以抵抗里氏7级地震为目的,而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上述地区的乙类建筑抗震措施应再提高一度;换句话说,当地新建的幼儿园、小学的抗震设计,应以抵抗里氏8级地震为目的。汶川大地震的强度,正是里氏8级。

问题是,《标准》在有关幼儿园、小学的规定又附带指出:“这类房屋採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可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採取抗震措施。”“採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这一句的文法固然是狗屁不通,但更离谱的是,由于有这一条狗屁不通的规定,一些声称自己具有“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的幼儿园、小学,就可以降一级建造一些抗震程度只足以防御7级地震的校舍。

有关幼儿园、小学的《标准》,还有一个很大的漏洞。所谓“人数较多的幼儿园”,究竟是甚麽意思?《标准》没有提出一个客观清晰的定义,因而一些幼儿园,就可以自称自己“人数较少”而逃避有关责任。更何况,除了“人数较多的幼儿园、小学的低层教学楼”外,其他的中小学则仅仅被划爲丙类建筑,其安全系数只要相跟一般普通住宅一样即可。

更加可圈可点的是,在该《标准》的最后部分,有一些“有心人”还画蛇添足地加了一个“本标准用词用语”的“说明”(注三)。这个“说明”的文法,也属狗屁不通不在话下,它的用意在于间接地表明:“人数较多的幼儿园、小学的低层教学楼,抗震设防类别应划爲乙类”还不是“很严格”,也不是“非这样做不可”。难怪有分析指出,这个规定根本就是“造假”!

中国建设部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实在是一个鲜活的例子,说明即使中国中央领导人要求具有远见,利益集团的负责人还可以使用种种“技术性手段” (technical mean)去忽攸中央领导,使他们的良好意愿无法落实!中国要能彻底把执政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真正地让百姓当家作主,让他们可以使用选票换掉不称职的官员!

(注一)有关建筑抗震的法规包括:1990年4月起施行的《城市规划法》、1998年3月起施行的《防震减灾法》和《建筑法》、以及2000年1月30日起实施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2002年重新修订颁布的《超限高层建筑抗震设防管理规定》(部长令111号)和 2003年颁布的《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部长令117号)、自2006年4月1日起施行的《房屋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

(注二)《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指出,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丙类建筑要求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丁类建筑则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

(注三)《标准》的“本标准用词用语”的说明指出:①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採用“必须”;反面词採用“严禁”。②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採用“应”;反面词採用“不应”或“不得”。

1211441367.jpg (0 Bytes, 下载次数: 8)

1211441367.jpg
5#
发表于 2008-5-24 17:09:54 | 只看该作者
分析地很好。
6#
发表于 2008-5-25 00:55:12 | 只看该作者
太精彩了。“51”网应该多点这种有建设性、有反思意义的文章。少一点那种胡搅蛮缠、不知所谓的发言。一个不懂得反思、不接受批评、容易忘记教训的民族,是即将灭亡的民族。柏杨先生已逝,《丑陋的中国人》仍在,请那些胡搅蛮缠的先生们有空去看看。谢谢。
7#
发表于 2008-5-25 14:06:28 | 只看该作者
简单一句话就是,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即使胡温为百姓称道,又能怎样呢?
8#
发表于 2008-5-26 16:05:51 | 只看该作者
深入浅出,分析有道理,有深度,好文,收获良多!
9#
发表于 2008-5-26 20:15:59 |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8-5-30 18:58:23 | 只看该作者

~

这是好文章!!
51上有的人,见到事就闭着眼骂贪官,骂政府,骂腐败
好像自己不是中国人一样
11#
发表于 2008-5-31 14:16:48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篇文章太棒了

好久没看到网上出现客观科学平和的论坛了,国内其实太缺少类似这类的在先进国家学习和工作过的专家了,好多是盲目单一的引进顶尖学科的人才,而忽视建筑结构,防疫,心理,企业管理,就业后再培训及环保人才,最最缺少的是制定基础教育方针政策。
13亿人,城里人争着上博士硕士,乡下人连小学都很难毕业,要想大国崛起路途遥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