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2°
    温度感觉: 11°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8°
    温度感觉: 16°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1°
    温度感觉: 11°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
    温度感觉: -9°
楼主: 独立意志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色,戒” ,一点没戒;李安,让人不安。

16#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0 22:39:23 | 只看该作者

《色,戒》性爱场面的分析

张爱玲是我愿意读的作家,因为她的文笔很好,信手拈来,点到即止,没有废话。她的作品是写给智者看的,因为要理解她是要有点悟性的。同时她的文笔又太冷峻,有时有点像冷酷的旁观者在观看他人情感上的煎熬和心底上的流血。 我总觉得她大概受到过大文豪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沃尔夫和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影响。

我很喜欢李安的电影,不仅是因为张艺谋最近说李安是东西方电影艺术的结合,还因为李安擅长捕捉人内心的情绪,并将其用艺术的手法表达出来,这点是张艺谋和陈凯歌之辈远不能及的。

我过去多年搞西方文学艺术(尤其是西方戏剧)研究,出国这近十七年又搞心理和心理辅导研究工作,我喜欢李安是因为他把人的心理世界的变化,巧妙地用电影艺术来表达出来。李安用的画面也很美。本文将专门就《色,戒》电影中的性爱场面,从心理和艺术的角度来谈谈。

这部电影,在北美被定为成人片,美国十七岁以下,加拿大十八岁以下的不能入场观看,就这一点,就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是关于性生活的影片。

但这部电影是不能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这部电影本质上是写心理写人性的。这部电影是在讲压抑和孤独、害怕和不信任、幼稚和理想、仇恨与和解、人格分裂与伪装、自我的形象与假自我、自恋与不宽容他人意见等等。而所有这些,都是在性爱中得以表达。性冲破了压抑、孤独、害怕、不信任、假自我、仇恨,开始有了一点点的和解和爱的萌动。

电影中裸体的美女俊男,实际上他们的身体线条很好看,非常美。不仅仅是男子的结实的肌肉,女子美丽高耸的乳房,而在于在他们身上,你似乎通过观察可以感受到那男人做人的力度、味道和那女人以柔克刚的韧性。

那些疯狂的做爱场面,要从压抑的人性的部分来理解。 易先生贵为汪伪政府的安全部长,他实际上是生活得极其压抑孤独的。他很冷峻,那只是表面上的威严,内心充满了害怕。他不敢上影院,怕去黑暗的或人多的地方,他怕被暗杀。他对于任何人都不信任,包括和他上床的女人。他是生活在一种假自我状态下,处于一种人格分裂中。

人格分裂的人,多半有性变态。他是一位性虐待狂,他用皮鞭抽王佳芝,与她做爱,还把她的手绑上;他们俩坐在汽车上,他的手就伸进她的两个大腿之间;他疯狂的在她身上发泄性欲。

为什么会这样?无论小说还是电影,要想表达的都不是这样一个性的层面。电影要想说明的是:易先生是生存在一种强烈的孤独和不安全感中,他不信任任何人是因为他不敢信任任何人。而只有做爱,才能把他从他本身全封闭的生存状态下,把他的灵魂扯出来,他才与另外一个女人,发生了人与人的关系。

也就是说,电影想要表达的是在这表面上动物性的性发泄中,“她还是真爱他的,是他生平第一个红粉知己”。 性对易先生来说,恰恰是他作为人,开始有点人性的复归的起点。易先生感到:“得一知己,死而无憾”,他觉得她的影子会永远依傍他,安慰他,“她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而对于王佳芝而言,她幼稚的理想,为了事业(即暗杀易先生),她不惜先让一位她并不中意的男同学破了她的处女身,之后还多次与这男同学试验性交。而她真正爱的同学邝裕民,她连对他表达感情的勇气都没有。邝也没勇气说出他对她的感情,她对爱情的失望,也是她后来与易先生疯狂做爱的心理基础之一。她从小没得到父母亲人的关爱,才是她后来心理行为的核心 (关于这点,请读影评)。

但是多次的与易先生的疯狂做爱,她那种对于汉奸的理想层面的仇恨,已经开始瓦解。她从内心的一开始感受到的仇恨害怕,进而慢慢觉得易先生像条蛇,越来越钻进了她的心。她知道感到她的内心防线迟早会崩溃的。
张爱玲小说中,并没有写么多性场面,是李安从小说中一句话解读出来的: “事实上,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

易先生给她买了一个六克拉的名贵钻石戒指,值十一根金条。小说的内心独白是:“他这个人真是爱我的”。她在感动之余,暗示易先生快逃跑,要出事了。她这时,是真正爱上了易先生。爱上这个男人,这不是叛变,这里是在讲人性。易先生逃掉了。王佳芝和她的同学们全部被捕,当晚在南郊采石场被处决。

这里还有一个心理学上研究的问题。一般来讲,一个女性,除开妓女和乱交(包括换妻)的女人,以及有性欲心理变态和性器官有一定问题的女人外,在与某位男人做过爱以后,这种性经历多半会被刻入大脑心理,她多半会保留一种特殊的对这男人的情感情分的。这种感觉,通过性交,多半会像印记一样烙如大脑。

电影不是在刻意显示各种疯狂的做爱,电影是在展示人性。而且各种性交的姿势,如果你不去想性交,而是去留心那男女人物的表情和身体交媾在一起的各种线条,你去观看那些构图,你会觉得很美。

我从来都是反对不负责任的乱交的。但电影《色,戒》,既不是谈汉奸,也不是谈色欲,更不是谈抗日。它要表达的是男女在特定情况和场合下,压抑孤独后人性的流露和爱情的产生。

我从来也烦那些伪君子,总是以道德批评的方式来指责他人。其实,关起门来,天知道他真正的心态行为是什么样的,他那脑子里都在想些什么。不过,因为我从事心理研究多年,知道在这伪装的下面,比起一般像你我这些凡夫俗子也好不了多少。

关于电影《色,戒》的影评,将另撰文详述。

以上纯属个人意见,谨供参考。

注:本文为《多伦多文化艺术沙龙》艺术欣赏晚会而作。

(李昶)
17#
发表于 2007-10-21 18:4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李安为什么偏爱黑色的奶头?

最初由[从来就没救世主]发布
李安为什么偏爱黑色的奶头?

电影大家都看了,讨论也讨论了,现在的问题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

李安为什么偏爱黑色的奶头?

片中女主角的奶头是黑色的,这让很多A片爱好者们以外了。因为,我们看过得A片,都是粉红的,事实上该女演员的奶头应该也是粉红的,小李子的片子细腻,真实,为什么要通过黑色奶头来表现电影的沉闷气氛呢?

1。解放前,日统区,营养不良?
2。黑色更多诱惑?
3。表示高潮是不洁的?
4。黑色表示地下党的内心世界的挣扎?


请那些有见识的大哥们提示一下!

认为奶头应是粉红色的其实被A片们欺骗了. 可能白种人奶头很多是粉色的, 但国人奶头和那个部位大多是黑的. 未结婚的弟弟可要有思想准备哟, 不要在新婚之夜大失所望.

另外, 也有可能导演母亲的是黑色的, 所以就做了个黑的. 还有腋毛, 导演有说过母亲的腋毛很性感, 所以就有一个汤唯露腋毛的场景.
18#
发表于 2007-10-21 19:55:07 | 只看该作者
随着最后一个镜头的逝去,屏幕上出现了字幕,人们纷纷站了起来。我真的很是不解,他/她们干什么来了,是来完成一次心灵之旅还是完成一次任务?不看完字幕,不听那音乐,不在那气氛中去回味一下电影,这电影看得是否完整?没有这个过程,说得物质些那电影票钱都让你糟践了不少。
看完“辛德勒名单”,看完“坦塔尼克”,你不去用心听那影院设备放出的音乐或歌曲并在在其营造的气氛中去重新感受电影,那你真真是在暴殄天物。看色。戒亦如此。
影片结束这段音乐实际上也是王佳芝人物形象及命运的写照,整段乐曲以钢琴为主,节奏从容不迫,从清丽开始及至配器的复杂化。与主人公形象气质及影片中角色亦吻合。特别是结束部分,背景中加入了低沉但动人心魄的鼓声,听起来有点像人的心跳且有些恐怖与不安,就是在这种气氛中,主体音乐渐弱并给人以一种香消玉殒般的结束。总之,我很ENJOY字幕在屏幕上滚动着的那种感觉。这是一种回味中的提升。

梁朝伟就其形象气质来讲演类似“无间道”里的悲情人物应该是最震撼人的,而这里的易先生是一个强势人物,让梁演总觉着欠点什么。也许李导想强调易的情?
汤唯好,也许因为是新人先入为主,无论从扮相还是表演不温不火,从容不迫。特别是像网上所评论那样,每每拿出招牌的“汤氏表情”。在对易吐出“快走”那两字时,声音并不大亦没有夸张的表演但却很打动人心。
王力宏形象气质具佳,“唱而优则演”?
陈冲表演是没的说,只是有个别扮相有点“吓人”。

看来李安还是落入了某些窠臼,比如地下组织头目,咋看咋像西方电影中的共产党头目的造型。

关于“色”,应该说,在走进影院之前,人们潜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奔色而去的。看完后也见仁见智。这部片子,普遍认为色多,真多吗?为什么会感觉多?其实是因为铺垫不够,两人间本无什么基础,又无过多交流,突然来那么几段,免不了让人感到有些突兀。试想,如果早已爱的死去活来再这么演按通常理解的惯性是不是就顺理成章了,只怕比这再“猛”点也不足为怪。也许李安是想告诉人们这是一个因色而爱的故事?反正我看不像是因爱而色。

整个影片色调偏暗,这也符合题材与情节的要求。不可多得的一片亮色是坐三轮车那段,小伙子拿潇洒的动作,王佳芝那娇小优雅的身姿,车头那旋转的小风车,用追拍来凸现角色使背景那喧嚣的街景乃至于整个世界都变了虚无,更是那段欢快的音乐衬托下,把主人公拯救了爱人的性命后那种释然,那种人性的解脱表现得淋漓尽致。

唱“天涯歌女”那段好,无论是表演还是整个节奏的把握无可挑剔,多一分嫌多,少一分嫌少。令人唏嘘。

最后再说说“死”。本来死是个大事,可不知为何,影片中无论是镜头的处理还是演员的表演都很淡然,这未免有些有桲常理,难道邝的“怒”与赖的“哭”真的没有那张无甚表情的汤脸更具冲击力?

最后再次强烈建议大家看完电影等场灯亮后再起身。哪怕你没这习惯试着感觉一下行不?
19#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1 21:53:25 | 只看该作者

看,有品位和没品位的,就是不一样!

    

最初由[阿车]发布
特别是结束部分,背景中加入了低沉但动人心魄的鼓声,听起来有点像人的心跳且有些恐怖与不安,就是在这种气氛中,主体音乐渐弱并给人以一种香消玉殒般的结束。总之,我很ENJOY字幕在屏幕上滚动着的那种感觉。这是一种回味中的提升。
20#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2 22:52:49 | 只看该作者

点铁成金:评李安的电影《色·戒》

一般来说,由长篇小说改编的电影都比原作差。这不仅由于电影是综合艺术,任何一方面做得不够理想,都会引起那方面的专家和一些细心的观众不满;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电影受时间限制,很难把一部洋洋洒洒的巨著塞入二、三个小时的框子而不丢失原著的任何精彩之处。这也是为什么把话剧改编为电影比较容易成功,而且不乏电影胜出话剧的范例。李安把张爱玲短短的一万三千多字的同名小说改编成长达两个半小时之久的电影,在时间上占有极大优势;不仅没有丢失原作中的好处,而且增加了一半以上新的内容,填充了原作的空白,修补了张爱玲的败笔。更重要得是,电影的主题思想不再模糊,不再因政治和历史问题而令人不知所措。观众方才可以理所当然地同情主角王佳芝,从而欣赏这部悲剧。

电影增加的内容让我们看到王佳芝的身世,她当学生时的纯真,对邝育民的崇敬和暗恋,以及和易先生的几场交往。这些铺垫绝非可有可无,也不是原著应该“疏可跑马”的地方。没有这些铺垫,观众就无法同情王佳芝,也无法明白她为什么肯用自己的色相和身体作代价来为国除害,更无法理解她为什么会临阵变卦。在增加的内容中,有三部分尤其值得注意。


首先是几个大学生杀人那场戏,十分血腥,但不可或缺。他们不是职业杀手,甚至没有受过专门训练,凭着一腔爱国热血,就来从事暗杀活动。他们真是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曾经有机会,冲出去就可以把汉奸杀死在门外,但他们在屋里紧张地等待,错失良机。而面对一个有备而来,凶悍的莽汉,他们不知所措,杀不得法,一刀刀乱刺,让我们看到——更重要的是,让王佳芝看到——把一个人活生生地刺杀至死,无论他多么可恨,也是一件非常恐怖的行为。而当这样的事可能再次发生在一个至少表面上看来并不那么可恨的人身上,她能不迟疑吗?


其次是很多人谈论过的那几场床戏,因其暴虐而显凄厉。我看到的是王佳芝受难,但与其他类型受难有所不同的是,她的隐忍对易先生有欺骗性,而于她自身,也有可以想见的快感。李安把握得很准确,他的编排合情合理;他让易和王的交往以暴虐始,以温柔终。关于易,犯罪学家可能说得更清楚;但我们从不少书和电影中都看到过,瘦弱年长的男人,往往靠暴力才能在高大美貌的年轻女子面前振起雄风,而一旦征服,他才可以为所欲为。易对送上门来的王本无敬意,蹂躏她自然在所难免。而王决意为国捐躯,方能忍受这种蹂躏。只因性行为所产生的痛苦在女方本来就可能和快感交织在一起,王的隐忍才让易真假难辨。他狭隘的自尊心自然让他误以为他征服了王,连王说她恨他,都让易以为她是在撒娇,从而转向温柔。甚至愿意花大钱买钻戒给王,以期赢人赢心。


至于王佳芝,她是以殉国殉情的精神来捐躯的。她忍受的不仅是破身之痛,更是没有爱情的羞辱。刺杀初败,她说:“我们都付出了代价。”这表明她很清楚,同学们那样残酷地刺杀那莽汉,也就是失去了他们的童真。他们在精神上都有损失。这损失只有在逐步接近完成任务时才显得有意义,有价值,所以李安所表现的“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因为一切都有了个目的”,是接近易,获得他信任,逐步实现刺杀的目的,而不是什么由享受性爱而转为情爱。后两场床戏,虽然不像第一次那么暴虐,虽然痛苦中也可能掺杂着生理快感,但总体上,王还是受难的模样。她可能蒙过易,但不会骗过观众吧?至少,观众若作如是观,就更会同情她。


如果对此还有什么怀疑,那第三部分,也就是王佳芝对军统特务头子那一大段话,则把她的感受清清楚楚地表达出来了。那是她在整个影片中说得最多、最重的一大段话,表述她为了这项任务一次次忍受那痛苦的虐待;她恨不得在那种时刻,同志们会冲出来,对准易的后脑勺一枪把他打死!众多评论都忽视了这段话,对于表情和表演,比如王为易唱情歌,可以有各种解释。你可以说她逐渐对易有些感情了,也可以说她是在进一步骗取易的信任。毕竟光靠色欲还不行,易可以从任何一个妓女那里得到那种满足;还要靠色艺,而王唱的远比那些荒腔走板的艺妓强多了。很难说一个人的理解比另一个的更准确,但是对王佳芝那么清晰的描述和强烈的恳请该不会有误解吧?


那么,在费了那么大力气之后,好不容易才得到刺杀机会的最后关头,王佳芝为什么竟会突然变卦呢?张爱玲的原作中在毫无铺垫的情况下,以一句“这个人是真爱我的”就把王的心理活动给打发了,这是小说的败笔。电影里没有这句话,但有事前的铺垫和当时的特写镜头,还有汤唯精湛的表演,此时无声胜有声,反而让观众能够理解王佳芝的心理。


表现心理活动,应该说文字有优势,而表演较难明确地传达心里的念头。在电影里我们只能看到那时候王佳芝很紧张。进入珠宝店之前,她四下观望,寻找同志们的面孔。进入珠宝店之后,她望见窗外的行动,愈发忐忑不安。而易先生却出奇地松弛,因为他已经完全信任王佳芝了,所以才会放心大胆地来取钻戒。这个机会,我认为是王唱情歌唱出来的。她并不是已经爱上易先生了,否则,她根本就不会诱他来这个地方。她的紧张并不是什么爱与恨的交战,而是任何非职业杀手都可能产生的自然情绪。


最后,那枚钻石戒指出现了,特写镜头把它显现得那么美,那么精致!汤唯演出了震撼,犹如观众看到这钻戒所感到的震撼。但她并没有表演爱恋,没有眉目含情,没有倒怀撒娇,倒是有些自责和决然的样子。与其说那是爱,不如说是不忍。她一直盼望着杀贼,但她不仅需要杀贼的机会,也需要杀贼的境况。在易性虐待她时,她恨不得有人来杀易,但现在,无论易先生在不在乎给她买这么一个贵重的礼物,这毕竟是精美的艺术品呢,而且是比易太太戴的还要大的钻戒。在这种时刻,她能不迟疑?能不犹豫?能不动摇吗?就连哈姆雷特那样一位坚毅的王子,对杀父、篡位、娶母,与自己有不共戴天之仇的叔叔,在祈祷时都下不去手,而要等到他叔叔“醉酒以后,在愤怒之中,或是在乱伦纵欲的时候,有赌博、咒骂或是其他邪恶的行为的中间”才能下手,王佳芝这么一个善良的小女子,怎么可能在易先生正在为自己买如此精美的钻戒时,谋杀他呢?她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不那么恨,才在不容仔细思考的情况下,本能地让易先生“快走!”在那个时刻,王佳芝既不可能想到爱,也不可能想到放弃刺杀的后果。那一刻,什么思想、逻辑、民族大义、国家存亡等大道理都消失了,深植于心灵中的善良,或者说软弱,涌了上来,让她不忍再次眼见活生生一个人被刺杀。


有谁可以拍着胸脯说自己在这种情况下,能够连眼睛都不眨一下,坚决铲除汉奸?不错,王佳芝的软弱导致放虎归山,导致以身饲虎,导致饿虎反扑,咬噬她那么多同学,但看着电影,设身于她的境况,有谁能够理直气壮地指责她呢?连她的同学都不能。大家唯有悲哀。这部电影与张爱玲的《色·戒》,除了名字以外,已经没有什么共同之处,与张爱玲及胡兰成的往事也没有什么关系,与郑萍如刺杀汉奸未遂,为国牺牲的历史事件更没有关系。这是一个独立的故事,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读小说,我对其主题感觉模糊,对其道义无所适从。与此相反,看电影,我没有这种困惑,并不觉得同情王佳芝有同情叛徒之嫌。因为王佳芝的软弱是她善良的自然表现,她并没有沉湎于性爱之中,也没有同汉奸陷入情网,才误了大事。她只是不该卷入这本来就不应该发生的恐怖活动。


其实,李安的这部电影最多只能说是受张爱玲的小说启发而已。他完全可以像电影《特洛伊》那样说是受原著启发,而不是基于原著。这部电影无论在分量上,还是质量上,都远远超过了小说。看过电影,回过头来再读小说,觉得张爱玲只是为李安写了个大纲,而且还没有把握住主角的心理。李安点铁成金,把原著的毛坯拿来重铸,精雕细镂成一件凄美的艺术品。但它不会让你感到愉悦,因为这是一部典型的把“美毁坏给人来看”的悲剧。我赞成很多人已经表达过的看法,这电影令人深切地感到:要打仗就堂堂正正地打,暗杀和色相不是正义的作战方法;战争太残酷了,应该让女人走开;战争已经让那么多美好的人和事物都毁灭了,不要在消灭敌人的同时,把人类的善良也消灭。

(廖康  2007年10月20日)
21#
发表于 2007-12-21 13:21:26 | 只看该作者

天性与人性

看来,没有多少人真正看懂了《色戒》啊.

人,性,人性,何最难移?
性,命,性命,何最难持?

李安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导演!
22#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1 14:19:09 | 只看该作者

多谢夸奖!回复:天性与人性

    

您过誉了。谢谢!不好意思。

李安

最初由[愚智]发布
天性与人性

看来,没有多少人真正看懂了《色戒》啊.

人,性,人性,何最难移?
性,命,性命,何最难持?

李安真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导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