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1°
    温度感觉: 21°
  • 实时天气:温哥华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2°
    温度感觉: 22°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2°
    温度感觉: 12°
查看: 2888|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思聪生前为何没能回国?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09:59:2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源:http://www.dwnews.com/gb/MainNew ... 28_10_23_0_256.html
【多维社记者   万毅忠】

(1)  

原中新社驻纽约记者麦子记得,1985年的春节,当他手捧鲜花找到费城郊外的公寓时,马思聪用广东话告诉他:“我想在今年秋天回去,看看我的同事和学生,还想去演出,我没有去过西藏,想去喜马拉雅山脚下拉琴。” 麦子认为,接下来发生的几件未曾披露的事情,动摇了马思聪的回国之念……


马思聪夫妇在费城
----------------------------------------------------

  80年代中期,居住在美国的马思聪获平反后为何没有回国,始终是一个谜。百度百科的《马思聪》条目,用这样的词语表述了中国人对此事的不解:85年中央音乐学院建校35周年,马思聪寄来题词“礼能节众,乐能和众”,他没有回来。86年1月,北京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向马思聪发出正式邀请函,他没有回来。马思聪收到了当年造反学生写来的忏悔信、收到了红领巾班给马爷爷的信,汇报 “当我听到中国少先队队歌的时候” 的感想,他没有回来。

  马思聪为何唤而不归,原中新社驻纽约记者麦子知道这秘密。

  麦子是马思聪获平反后接待的首位记者,是他率先披露了马思聪回国的打算,是他写下了马思聪“苏武牧羊十九年”的自喻和周恩来所说的两大憾事之一“马思聪50多岁背井离乡去美国。”麦子记得,1985年的春节,当他手捧鲜花找到费城郊外的公寓时,马思聪用广东话告诉他:“我想在今年秋天回去,看看我的同事和学生,还想去演出,我没有去过西藏,想去喜马拉雅山脚下拉琴。”

  麦子认为,接下来发生的几件未曾披露的事情,动摇了马思聪的回国之念。

  台湾和费城侨团的阻扰

  85年2月,麦子发出马思聪想回国的新闻,各界反响强烈。马思聪所在的费城,七个华人社团联名请马思聪全家吃饭,对他极力劝阻。台湾方面也很紧张,侨委会主任张广顺从台湾打来长途电话,劝说马思聪“谁回去都可以,但你不行,你回去会动摇反共复国的信心。”马思聪逃出大陆后,曾访问台湾,受到热情接待。接到张广顺的电话后,马思聪告诉了麦子。麦子认为这些没有使马思聪的心情波动。

  麦子在马思聪夫妇魂归故里之后,对多维揭开了马思聪生前未能归国之谜。

  美国华文媒体也介入了此事,当时的《世界日报》发表社论《寄语马思聪快刀斩乱麻》,称大陆旨在统战和利用马思聪,望他当机立断下不归之决心,社论列举了马思聪“有家不宜归,有国不宜投”的三个理由:一是探亲访友,恐怕?有重温旧恨的份儿,在那_妫o表作品又有何意义;二是马思聪的旧友同事为何如此这般热情欢迎,如果没有获得中共当局的许可,他们敢这样吗?三是,马思聪归去,将付出极高的代价。

《晚霞》未能回国的困惑

  四幕芭蕾舞剧《晚霞》是马思聪晚年的颠峰之作,仅创作就耗时50个月,麦子描述其草稿堆起来就高达一尺多。

  《晚霞》的故事出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少年郎阿端不慎落水,不知生死,被人导去,水中别有天地。有年十四五的女郎,名曰晚霞,振袖倾鬟,作散花舞,翩翩翔起,衿袖袜履间,皆出五色花朵,随风扬下,飘泊满庭。阿端与女郎会於莲亩。后女被龙窝君唤至宫内,教习歌舞,数月不返。女逃出,与阿端生一子。又有王姓豪门欲夺晚霞,女自曝是女鬼,且以龟溺毁容,不从而去。

  这出芭蕾舞剧曾在台湾演出,故事发生在江南,马思聪希望能回中国演出。据麦子忆述:1985年,马思聪将《晚霞》的台湾演出录像带交给他,他又请中新社熊社长带回中国,此后就“石沈大海”。之前,马思聪还曾委托来美的老友吴祖强带回录像,也“无回音”。

  《晚霞》一事令马思聪很困惑,怀疑大陆欢迎他回去的诚意,并多次向麦子提及。麦子告诉多维,他在2001年为筹建马思聪纪念馆回国,又带回一张《晚霞》光碟,交给广州芭蕾舞团团长张丹丹,同样没有下文。在与多维记者的交谈中,麦子设想:“如果历史能够重来,中国在85年隆重上演芭蕾舞剧《晚霞》,籍此请马思聪回去,就没有遗憾了。”

  (多维记者注:中国交响乐团联盟主席卞祖善在其纪念文章《晚霞---马思聪晚年的音乐创作》中,讲述他86年4月在费城拜访马思聪的经过。马思聪亲笔题赠《晚霞》总谱、钢琴谱以及其他作品乐谱凡八卷。1987年5月初,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交响乐创作研讨会,卞祖善推介《晚霞》,并请与会者听了台湾演出实况录音。不久,舞剧《晚霞》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在北京公演。)

5_0915014462_8.jpg (73.08 KB, 下载次数: 6)

5_0915014462_8.jpg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0:06:28 | 只看该作者
(2)

叶永烈令他无颜见江东父老

  马思聪获平反后几个月,中国报告文学作家叶永烈即在85年夏天的《文汇》月刊上发表长文,讲述马思聪在美国的生活。


  叶永烈根据其85年在《文汇》月刊所发长文,改写成《马思聪传》,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叶永烈的文章称 “马思聪在美国住在老年公寓,靠救济金生活,晚景凄凉,门可罗雀。”这些字眼深深刺激了马思聪,他用红笔把这些文字画上圈,把整本杂志寄给在纽约的麦子。麦子对多维回忆道:“马思聪在这一期《文汇》上,还写下了这样的话:麦子先生,把我写成这个样子,我哪还有面目回去见江东父老啊?!”

  麦子后来写作了《马思聪最后20年》一书,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令麦子痛心的是,他把这期《文汇》也交给了出版社,尽管麦子多次追讨,出版社一口咬定杂志已经遗失。

  马思聪究竟是否晚景凄凉?麦子告诉多维自己的所见与叶永烈所述迥异:“马思聪开车送我时,是一辆新车,他家中一色儿的中国传统摆设,墙上挂著黄永玉等名家的画,阳台上摆著盆景,无处不透露出艺术情调,马思聪夫妇还游历欧洲,真实情况与晚景凄凉毫不相干。”

  据麦子回忆,马思聪去世后,他女儿说父亲留给单身的弟弟足够的存款,令他没有生计之忧。麦子说:“叶永烈根本就没有采访过马思聪,只是从马思聪的亲戚那里听了些道听途说,就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大大刺激了马思聪,动摇了他回国的念头。”

  无锡科协也插上一足

  马思聪获平反后,江苏无锡科技协会曾两次发来邀请函,邀请函称“马思聪先生,听说你要回国,我们很欢迎。回国所需住宿伙食等旅差费,每人需缴5千美金,请马思聪夫妇自理。”

  马思聪把这莫名其妙的信给麦子过目时,毫不掩饰自己的困惑。“我去台湾都是获得邀请,费用全免。我现在退休之人,为何要我出这么高的费用。”

  “80年代中期,中国刚刚开放,很多人想赚钱,但没有找到赚钱之道。” 麦子对多维分析道:“估计是有人听到马思聪的消息,觉得是一条财路,就打起了马思聪的主意。但如果按照正常程序,邀请马思聪,怎轮得到无锡科协出头?!”

  尾声

  麦子认为,这接踵而至的事件一步步冷却了马思聪的回国之念。86年1月,北京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组委会向马思聪夫妇发出正式邀请函,请他为比赛评审,马思聪没有回去。

  “实际上,86年马思聪的身体已经开始出问题了,后来人们知道他感冒、患肺炎、心脏病发作。”麦子回忆道:“结果一次成功率高达九成的心脏手术失败,马思聪死在手术台上。”

  一天清晨,麦子接到了马思聪女儿的电话,她哭著说:我爸爸去了。

  87年5月20日,马思聪病逝于费城,他生前没有回到中国。2002年5月,广州建成马思聪纪念馆。07年12月,马思聪夫妇的骨灰被送回中国,安葬在广州白云山麓的聚芳园。



麦子所著《马思聪最后20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0:30:23 | 只看该作者

我要把每一个音符献给祖国。——马思聪(1912—1987)

http://baike.baidu.com/view/50982.htm
  
生平简介

  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广东海丰人。1912年5月7日,马思聪作为马家的第五个儿子,出生在广东海丰县幼石街上的一座深宅大院里,小名艾。马思聪的父亲马育杭同广东的风云人物陈炯明是总角之交,后来当上了广东省的财政厅长,这才得以维持9个儿女的一大家的生活。马思聪的父母都不懂音乐,但广东的戏剧之乡所独有的地方戏剧音乐深深地影响着童年的马思聪。1923 年,11岁的马思聪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随大哥来到法国,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先后就学于南锡音乐学院、巴黎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

  1929年初,马思聪因家境突变回国。在香港、广州、上海等地演出,被誉为“音乐神童”。后1930年再次赴法,向毕能蓬(Binembaum)学作曲。1931年,广东省政府官费资助,马思聪再次赴法留学,第二年归国,任中国第一所现代“私立音乐学院”院长,主要在广州、香港、上海、南京、北平等地从事演出;同时,又先后在广州音乐院、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音乐系任教。1932年马思聪与他的女弟子王慕理结婚。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多年转辗于华南、西南各地坚持从事频繁的演出,并先后任中山大学教授、中华交响乐团指挥、贵阳艺术馆倌长等职。1945年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台湾交响乐团指挥、广州艺术音乐系主任、上海中华音乐学校校长、香港中华音乐院院长等。1950年后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音乐创作》主编等职。

  由于文革原因,1967年1月,赴美国定居,从事作曲、教学工作。1987年5月20日美国费城逝世。2007年12月14日,马思聪异国辞世20年后骨灰归葬广州,同日《马思聪全集》在广州艺博院举行首发式。周总理生前曾说过一句话:“我平生有两件事深感遗憾,其中之一就是马思聪50多岁离乡背井去美国,我很难过。”

__0002.jpg (104.56 KB, 下载次数: 9)

__000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0:38:03 | 只看该作者
往事略集

  ▲《祖国》、《春天》和《欢喜》

  1939年10月,马思聪经过长途跋涉,一家三口来到重庆。在这里,马思聪结识了在他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非常重要的朋友李凌。两人是广东老乡,又都是音乐文化人,彼此亲密无间。李凌从延安来,肩负周恩来交付的任务:要做音乐界上层的统战工作,许多音乐家是主张抗日的,要关心团结他们,人越多越好,要有一些知名的音乐家来关心支持音乐事业才好。

  李凌开始频繁接触马思聪,关注马思聪的思想和情绪,从音乐艺术直至谈到民族命运。

  1940年5月,在重庆嘉陵宾馆的晚宴上,马思聪见到周恩来。这是他们的第一次相见。“周恩来大步流星地走到马思聪面前,紧紧握住了他的手。”

  1945年,马思聪和徐迟同在重庆。8月,毛泽东为国共谈判事飞抵此地。9月16日,乔木告诉徐迟:“今天下午3点钟,你和马思聪两人,一起到红岩村去,到时候会有车子来接你的。”毛泽东和周恩来这次对文艺界的接见,谈话主要在毛泽东和马思聪之间进行。马思聪向毛泽东提出普及与提高的问题。毛泽东回应说:既要有普及工作者,也要有写提高作品的作者,鲁迅先生是一个写提高作品的作者,但如果大家都来当鲁迅先生,那也就不好办了。后来徐迟解释,毛泽东希望马思聪这样的大音乐家写一些提高作品,但同时也做一些普及工作。

  1946年11月,马思聪到上海,与乔冠华、龚澎会面,出席由周恩来主持的上海各界人士座谈会。1947年,马思聪任香港中华音乐学院院长,完成《祖国大合唱》。马思聪使用陕北眉户的民歌曲调,铺就开篇的歌曲,象征着光明从延安来。

  1948年夏天,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来到马思聪的住所,用流利的普通话“顺道”拜访马思聪先生。大使直言不讳地说:中国要落在共产党之手了,共产党只要扭秧歌、打腰鼓,不要贝多芬、莫扎特;美国政府盛情邀请马思聪先生到美国大学任教;五线谱是世界语言,希望能在美国听到马先生的琴声。马思聪当场谢绝。

  数日后,一位西装革履的美国人来到马家,递上名片,他的名字是“Newton”(纽顿)。纽顿说,他受司徒雷登大使的委托,已为马思聪先生联系好了在美国工作的大学,聘请他当音乐教授,此次来访是请马思聪定下时间,以便他去预订马思聪和全家人飞往美国的机票。纽顿的结局和司徒雷登一样,在被马思聪坚决拒绝后悻悻离去。

  当年,马思聪完成《春天大合唱》。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4月,在香港地下党的精心安排下,马思聪和一百多位知名爱国人士,从香港经烟台抵达北平。7月,马思聪被选为全国音协副主席。9月,作为全国文联代表,马思聪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0月1日,出席天安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马思聪谱就《欢喜组曲》。

  不久,周恩来约见马思聪,问道:如何在一片废墟上发展新中国的音乐事业?马思聪提出“人才第一”的观点,培养新中国的音乐人才,首先要办学校。周恩来应声说道:正在考虑建立中国最高音乐学府中央音乐学院,拟请马思聪先生出任院长。12月18日,马思聪随周恩来出访苏联归来,即被政务院任命为中央音乐学院院长,时年37岁。

  新中国成立后,马思聪是中南海常客。国家领导人宴请国宾,常请马思聪即席演奏。一次,周恩来把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拉到马思聪身边,打趣道:陈老总,我们三个人都是法国留学生,人家马思聪就学到了东西,而我们俩就没学到。意气风发的年代,意气风发的马思聪,为中央音乐学院校报题词:诚心诚意做一条孺子的好牛。

  ▲当《思乡曲》改成《东方红》

  1950年,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的儿童歌曲传唱全国,经团中央确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团结起来继承我们的父兄,不怕艰难不怕担子重,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而奋斗,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亿万中国少年儿童唱着这首歌长大。

  1952年,马思聪“隔墙听音”,录取15岁的林耀基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学习。两年后,录取13岁的盛中国进校,并亲自点派两人赴苏联深造。1955年,马思聪赴波兰,担任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评委。中国派出的选手傅聪同行。十多天相处,马思聪给予傅聪“改进意见”。国际比赛众星璀璨,傅聪脱颖而出,夺得最高的“马茹卡舞曲奖”。1958年,马思聪任柴可夫斯基钢琴和小提琴国际比赛评委,携弟子刘诗昆到莫斯科。赛前,马思聪对刘诗昆说:手指触键要更短促、更有力,“锤子击钟后不立刻离开就把音捂死了,音会发闷”。在比赛中,刘诗昆获得第二名。

  然而,马思聪也渐感困惑和沉重。上海音乐学院的年轻学子,撰文对某交响作品进行探讨,被打成 “反党右派小集团”,押送至北大荒劳改;并号召对贺绿汀展开“深刻揭发和尖锐批判”。随着一个又一个的运动,音乐界宽松自由的氛围,渐被横扫殆尽。马思聪自己也受到批判:引导学生只专不红,要把中央音乐学院办成巴黎音乐学院。“拔白旗”的文字中甚至出现了这样字眼:马思聪演奏舒伯特的《圣母颂》,是将听众引入教堂,引到神像脚下。

  山雨欲来,风已满楼。时间的脚步迈到了1966年。

  5月,一个星期天,一学生神色慌张地来到马思聪院长家中,他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学习小提琴是迷恋资产阶级思想和资产阶级生活方式,他不能再跟老师学琴了。6月,马思聪受到急进学生高呼着口号的狂暴围攻:打倒资产阶级反动权威马思聪,打倒吸血鬼马思聪。学生们给马思聪一大捆书写好的大字报,命令他张贴在家中,认真阅读,触及灵魂。

  马思聪目瞪口呆,一动不动,一切似在恶梦之中。

  马思聪被关进“社会主义学院”,那里有学院党委书记、各系主任,还有北京艺术院校、电影院校、文艺界权威和知名人士,计500多人。在军管人员的监督下,他们读报、讨论,书写批判自己和揭发同榻朋友的“反党言行”。

  鲁大铮为筹建马思聪艺术博物馆,曾与马氏后人多次接触,对于那个年代,他笔下这样记录:

  8月一天,马思聪被押上卡车,回到音乐学院。下车的马思聪脚跟尚未站稳,一桶浆糊倒在他的头上,一些人往他的身上贴大字报,把一顶写着“牛鬼蛇神”的高帽子戴到他的头上。马思聪脖子上挂着两块硬纸板,一块上写着“资产阶级音乐权威马思聪”,另一块上写着“吸血鬼”。学生们让马思聪手拿一只破搪瓷盆作为“丧钟”,边敲边走,说这是“敲响了资产阶级的丧钟”。

  在任何时候,只要红卫兵“高兴”,就可以命令马思聪他们低头,叫他们在地上爬行。

  一次,一个红卫兵拿着一把尖刀,对着马思聪吼叫:你要老实交代问题,要不然就拿刀子捅了你。

  一日,马思聪在草地上拔草,一造反派走过来,粗暴地指着马思聪呵斥:你还配拔草,你姓马,只配吃草。

  马思聪的家,红卫兵把写有打倒马思聪的大标语,贴满门窗和围墙,大门口只留下一个一米高的洞口。并且责令马思聪夫人王慕理,每天打扫街道,每天写一份揭发马思聪的罪行材料,“如不老实,死路一条”。

  当妻子王慕理无法承受这等威胁和惊吓,与儿子、女儿逃离北京,开始流浪生涯的时候,马思聪在偷偷地问音乐学院党委书记赵沨:“这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马思聪的心“头”是有个底的,那就是:只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和海外侨胞广播的节目开始曲还是《思乡曲》,他马思聪就还没有被坚决打倒、没有被彻底否定,就还有希望,还有盼头,他就还是“人民内部矛盾”,还能演奏自己心爱的小提琴;理由明确而简单:因为“中央”还在使用他的“声音”。

  1966年11月2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和海外侨胞广播开始曲,停止播放《思乡曲》,改为陕北信天游民歌《东方红》。

  马思聪顿时陷入万念俱灰的境地。

  ▲漂泊四方的饥饿幽灵

  1966年年末,马思聪小女儿马瑞雪“潜回”北京,见到满头灰发的憔悴父亲。女儿把“准备”到香港避风养病的计划和盘托出,马思聪即刻拒绝。马思聪回答:他一生坦荡,无愧于世,不走此路。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争执,女儿改换说法,先回广州市,再到南海县,休息养病,观望形势。身心处于极度疲惫和失望中的马思聪,终于同意了,“走吧”。

  此时此刻,“牛鬼蛇神”已沦为落水狗,其“重要性”让位给“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马思聪以肝病复发为由,向看守人员请假,回家休息一周,获得批准。马思聪携琴坐火车南下。

  有一条船,在南方的海面上等候着马思聪的女儿。

  这个消息令马思聪心烦意乱,举棋不定。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回北京继续过那日遭凌辱、夜做恶梦,生死未卜的日子;要么逃离尘嚣、远离灾难,以求生存。马思聪陷入命运抉择的两难之中。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马思聪最终作出一生中最为痛苦的决定。

  1967年1月15日夜晚,马思聪携带着他那把至爱的小提琴,与妻子、子女,登上广州新港渔轮修配厂的002号电动船,悄然出海,往香港方向驶去,16日凌晨到达香港九龙的海滩。

  鲁大铮说道,偷渡蛇头,做的是生意,他不管你是马思聪还是老百姓,他也不想知道你是谁,这还少了风险;他要的就是钱。那时候,偷渡去香港,一个人的费用是一万元人民币,如果是举家出走,一家再加一万。“这时候的马思聪一家人,身无分文”,与蛇头说好,由马家在香港的亲戚“付钱”。

  马思聪一家人在海岸边的岩洞,与亲戚见面,商定:香港也并非久留之地,只有去投靠在1948年已定居美国的胞弟。这位亲戚来到美国驻香港总领事馆。其后两天,英国领事和美国领事,来到这位亲戚家中,“一边录音,一边记录”。20日中午,两位领事再度来到亲戚家,“带领”马思聪全家来到莎士比亚大厦,略作梳洗,再次乘坐美国领事馆的轿车,驶进启德机场。美国领事和马思聪家人坐在了头等舱位。

  第二年4月12日,马思聪与弟弟在纽约露面,马思聪说道:

  我个人遭受的一切不幸和中国当前发生的悲剧比较起来,完全是微不足道的,眼下还在那儿继续着的所谓“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所出现的残酷、强暴、无知和疯狂程度,是17年来所没有的……去年夏秋所发生的事件,使我完全陷入了绝望,并迫使我和我的家属像乞丐一样在各处流浪,成了漂泊四方的“饥饿的幽灵”。

  在《思乡曲》完成了整整30年之后,马思聪也成为了思乡之人。

  对于马思聪的出走,他的老朋友徐迟,在悼念马思聪逝世一周年的《祭马思聪文》中这样写道:

  历史上,放逐、出奔这类事不少。屈原、但丁是有名的例子。在“文革”中,我中华民族的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受尽极“左”路线的残酷迫害,被迫于1967年出走国外,以抗议暴徒罪恶,维护了人的尊严,他根本没有错,却还是蒙受了十九年(1967-1985年)的不白之冤。

  ▲何日洗客袍

  公安部的《关于马思聪投敌案请示报告》,经康生、谢富治批示,马思聪“叛国投敌”案得以严厉彻查,几十人被牵连入狱。在上海生活的马思聪的二哥跳楼身亡,岳母、侄女和厨师相继被迫害致死。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与世长辞。马思聪在日记中写道:周恩来死后,世界极为注意。他跟儿女说:自己十分敬重周恩来,周恩来对他也爱护有加。他也回忆起与毛泽东相处的情景:毛泽东有非凡的聪明,眼睛出奇明亮,问一知十;他曾与毛泽东讨论音乐艺术达3个小时,最终都能达成共识;毛泽东喜欢读书,喜欢写诗,大家都有艺术细胞,是知音。

  当年10月,国内“揪出四人帮”,马思聪写道:报纸、TV报道江青及文革几个头目被捕,大快人心。对祖国,马思聪魂牵梦绕:国内能否好起来?何日洗客袍?

  乡愁哀怨,使得马思聪在异国的日子里,谱就了《李白诗六首》、《唐诗八首》等作品。其中一首就是:“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马思聪将自己有家难归的悲凉心情,借用古诗名句演绎得分外真切。

  1980年6月,马思聪胞弟夫妇应中国文化部邀请,在北京和上海举办独奏音乐会。统战部部长乌兰夫接见,并请转达对马思聪夫妇回国的邀请。当年7月,小女儿马瑞雪准备经香港赴美国探亲,马思聪即让夫人王慕理回电话:不要来了,国庆在北京见。王慕理转达马思聪的话:

  国家不是房子,房子住旧了,住腻了,可以调一间,祖国只有一个。

  1982年,马思聪在重庆时结识的“非常重要的老朋友”,时任中央音乐学院领导的李凌,就马思聪“问题”向中央写报告,胡耀邦、邓小平表示:可以欢迎他回来看看。

  1984年10月,中央音乐学院向公安部、文化部提交了三份报告:《关于对我院原院长马思聪先生落实政策问题的请示报告》、《对马思聪“叛国投敌”案的平反结论意见》和《关于给马思聪先生彻底平反的决定》。当年11月,当年的学生会主席,时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吴祖强,到美国拜访老院长。这是马思聪在离开祖国18年后见到的,第一位以官方身份前来拜访的大陆来人。

  马思聪与徐迟是结识于上世纪40年代的好朋友。40年后,徐迟应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IWP)的邀请

__0001.jpg (153.51 KB, 下载次数: 6)

__000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0:39:32 | 只看该作者
音乐特色

  解放初期,马思聪是中南海常客。一次,周恩来把时任外交部长的陈毅拉到马思聪身边,打趣道:陈老总,我们三个人都是法国留学生,人家马思聪就学到了东西,而我们俩就没学到。在中央音乐学院期间,郭沫若作词、马思聪作曲的儿童歌曲传唱全国,经团中央确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作为一位作曲家,马思聪在长达半个多世纪内,涉及小提琴音乐、交响音乐、协奏曲、大合唱、室内乐、钢琴音乐、歌剧、舞剧、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多个领域。以他的小提琴作品在中国近代音史上影响最突出。主要代表作有小提琴曲《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第一回旋曲》、《牧歌》、《秋收舞曲》、《山歌》、《双小提琴协奏曲》,交响音乐《山林之歌》、《第二交响曲》,大合唱《祖国》、《春天》,舞剧《晚霞》、歌剧《热碧亚》等。小提琴曲《内蒙组曲》是马思聪的成名之作,作于 1937年.尤其是其中的《思乡曲》和《塞外舞曲》已成为饮誉中外的优秀中国小提琴代表作。管弦乐《山林之歌》作于1954年.它以其创作技法精湛和民族风格的鲜明,被认为是马思聪交响音乐中的精品。

  马思聪的作曲技巧成熟且具有鲜明的创作个性。当中国的许多作品还沉湎于古典乐派、浪漫乐派的手法、风格的时候,他的作品就已经渗进了西洋19世纪末以来的现代音乐的历素。50年代以来他对风格的刻意求新更加积极,但从始至终都用来表现和赋予他对音乐的民族特征追求中。他曾说过“一个作曲家特别是一个中国作曲家,除了个人风格特色外,极端重要的是拥有浓厚的民族特色”,他的创作风格正如他的好友、著名音乐理论家李凌年说:“他(马思聪)不大喜欢浓墨色彩和强烈的戏剧性冲突,风格比较恬淡、素雅,有点像南国的‘夜合花’,徐徐吐出幽香,清新芳香。”“他的作品一向比较简明,音调清丽流畅,结构简洁,笔到情到就行,没有太多的赘句。”

__0005.jpg (181.47 KB, 下载次数: 9)

__000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0:42:36 | 只看该作者
作品掇英

  马思聪是中国重要的作曲家,他的创作,包罗交响乐、小提琴独奏曲、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奏鸣曲等,其中以《思乡曲》、《摇蓝曲》、《西藏音诗》、《塞外舞曲》为代表作。

  ▲小提琴独奏 钢琴伴奏
  《牧歌》
  《思乡曲》
  《摇蓝曲》
  《跳龙灯》
  《新疆狂想曲》
  《塞外舞曲》
  《西藏音诗》
  《山歌》
  《抒情曲》
  《慢诉》
  《春天舞曲》
  《秋收舞曲》
  《跳元宵》
  《史诗》
  《第二回旋曲》
  《小提琴回族曲》

  ▲小提琴协奏曲
  《双小提琴协奏曲》
  《F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芭蕾舞剧
  《晚霞》
  《龙宫奇缘》

  ▲歌剧
  《热碧亚》

  ▲钢琴
  《降D小调钢琴奏鸣曲》
  《钢琴五重奏》
  《第四小奏鸣曲》 钢琴独奏
  《花儿集》
  《鼓舞》
  《巾舞》
  《钢琴协奏曲》

  ▲管弦乐
  《第一交响曲》
  《第二交响曲》
  《山林之歌》
  《塞外舞曲》 管弦乐
  《第一弦乐四重奏》
  《龙宫奇缘》四幕舞剧 管弦乐
  《亚非拉人民反帝进行曲》

  ▲合唱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郭沫若词 马思聪曲
  《春天大合唱》

  ▲独唱曲
  《李白六首》
  《唐诗八首》

  ▲其他
  《阿美山歌》

__0003.jpg (339.24 KB, 下载次数: 8)

__000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0:49:43 | 只看该作者
马氏年表

  1912年——五月七日(农历壬子年三月二十一日)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幼石街马家老宅。

  1915年——随父亲到海丰县公平镇外祖父家中,对留声机发生兴趣。

  1918年——跟堂嫂嫂学习风琴,不久,母亲给他买了一架风琴。

  1920年——入小学寄宿。学会吹口琴,后来又学会弹月琴。

  1923年——大哥马思齐因脚伤从法国回国休养,送给马思聪一把小提琴。同年,大哥带他去法国学习小提琴。

  1924年——先后跟随四位老师学习小提琴,并创作《月之悲哀》和《项羽乌江自刎》。

  1925年——考入法国南锡音乐学院,学习小提琴、钢琴、视唱和室内乐,还选修箫为副科。大考时,获该院最优二等奖。冬天,回到巴黎,在法国著名小提琴家、巴黎国立歌剧院奥别菲尔多教授指导下学习小提琴。

  1926年——因病停止学习小提琴,赴贝尔克海滨疗养,期间阅读了大量音乐名著。

  1927年——回巴黎,继续师从奥别菲尔多教授。秋,考入巴黎国立音乐学院提琴班,成为该院第一个中国学生,是年十五岁。

  1929年——二月七日,回国探亲演出,被誉为“神童”。创作钢琴伴奏的独唱曲《古词七首》,编为“作品1号”。

  1930年——年初回到法国,拜法国作曲家毕能篷为师,改学作曲。

  1931年 学成归国,创办“私立广州音乐学院”,出任院长。同年创作《c小调弦乐四重奏》(Op.2)。

  1932年——与他的学生王慕理在广州结婚。

  1933年——任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讲师。创作《降B大调第一小提琴钢琴奏鸣曲》(Op.3)。

  1936年——春,去北平,成为他创作的转折点。由于发现了北平大鼓的艺术魅力,他从此重视中国民间音乐。

  1937年——从南京中央大学辞职来到广州,任中山大学教授。同年创作了《内蒙组曲》(Op.9),其中的《思乡曲》成为他的代表作,是年二十五岁。

  1939年——父亲马育航在上海遭人暗杀,长女马碧雪诞生。由于战争,从香港赶往中山大学迁校新址--云南澄江。

  1940年——辞去中山大学职务,前往“陪都”重庆组织“中华交响乐团”。同年李凌奉周恩来之命拜访马思聪,从此马思聪和中国共产党人结下深谊。

  1945年——经历多年战乱颠簸后,担任贵阳艺术馆长。创作《民主大合唱》。

  1946年——抵达上海任上海音乐协会理事长,同时担任台北交响乐团指挥。在上海和周恩来、乔冠华等有较多往来。年底任广东省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主任。

  1948年——拒绝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的赴美邀请。创作《春天大合唱》。

  1949年——从香港北上到达北平,参加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同年担任中苏友好协会总会理事。

  1950年——中央音乐学院在天津成立,被任命为第一任院长,是年三十八岁。

  1954年——随中央音乐学院由津入京。创作《山林之歌》(Op.32)和《新疆狂想曲》(Op.33)。

  1956年——担任波兰“第九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评委,在本届比赛中中国选手傅聪获第三名和“玛祖卡奖”。同年创作《淮河大合唱》。

  1958年——赴莫斯科担任柴可夫斯基小提琴比赛评委。

  1962年——以毛泽东的词《忆秦娥·娄山关》的意境,创作反映中国红军长征事迹的《第二交响曲》。

  1966年——遭揪斗,被关“牛棚”,被抄家。

  1967年—— 一月十五日晚被迫出走,从黄埔前往香港,并转赴美国。同年,公安部成立“马思聪专案组”。

  1968年——经康生、谢富治批准,被定为“叛国投敌分子”。三月马思聪赴台湾等地举办音乐会。

  1971年——开始动手写芭蕾舞剧《晚霞》。同年完成《小提琴回旋曲》、《阿美山歌》以及小提琴独奏曲《阿美组曲》、《高山组曲》等。

  1976年——从女儿马瑞雪的诗剧中选取一节,写成独唱曲《热碧亚之歌》。

  1978年——完成《晚霞》的全部谱曲工作。《晚霞》成为马思聪晚年的颠峰之作。

  1981年——在台湾排演《晚霞》。

  1984年——开始创作歌剧《热碧亚》。同年,公安部作出《关于对中央音乐学院党委为马思聪“叛国投敌”案平反的意见》。

  1985年——文化部发出《为中央音乐学院前院长马思聪先生彻底平反的通知》,是年马思聪七十三岁。

  1987年——完成最后的作品《热碧亚》。三月八日心脏病发作,因手术无效,于五月二十日凌晨三时零五分,在美国费城病逝。

  2007年——12月11日,马思聪及其夫人的骨灰在儿子马如龙等四位亲人的护送下抵达广州。

__0004.jpg (452.96 KB, 下载次数: 8)

__000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0:54:06 | 只看该作者

多年思乡,今日回乡——马思聪起灵仪式举行

http://app2.dwnews.com/view-arti ... 9_22_16_19_116.html
(2007-12-09 --多维新闻网)

多维社记者高伐林报导/“文革”中不堪迫害和侮辱而被迫出逃美国,逝世20周年后魂归故里。中国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前中央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与夫人王慕理的骨灰,将在今年12月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活动期间移回故乡广州。12月9日下午,在美国费城附近的华盛顿公墓,举行了起灵仪式。

马思聪先生的儿子马如龙、外甥女汪镇美、汪镇平和她们的夫婿,以及外孫黄刚,外孙女Nina·吉,与生前友好、中央音乐学院在美校友共近60人,从全美各地赶来参加仪式,为他们尊敬的音乐大师、老院长回到故乡送行。


12月9日,在美国费城举行中国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前中央音乐学院院长马思聪与夫人王慕理的骨灰起灵回国仪式。(多维社记者高伐林摄)

马思聪、王慕理的骨灰盒被玫瑰、菊花簇拥,参加者一个又一个上台发言,回忆马思聪的艺术成就和热爱中华民族、眷恋悠久传统的情怀,以及他诲人不倦、爱才育才的动人故事。全世界最年轻的柴可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首奖获得者陈曦,与他的同伴王霄演奏了马思聪脍炙人口的《双小提琴协奏曲》,如泣如诉,闻者无不动容。据陈曦介绍,国内甫出版《马思聪全集》规模宏大,全面展示马思聪的才华造诣,其中小提琴曲就有二十多首,他应邀录制了其中六、七首代表作。

马思聪,广东海丰人。两次赴法国主修小提琴和学习作曲。1932年,创办私立广州音乐学院并任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曾任云南中山大学教授、重庆中华交响乐团指挥。1946年,应邀任台湾交响乐团客席指挥,演出所作《第一交响曲》。后在沪、穗、港等地从事音乐活动。作品有《第一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绥远组曲》、包括《史诗》、《思乡曲》、《塞外舞曲》、《祖国》、《春天》、《双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交响曲》、管弦乐《山林之歌》、《晚霞》、歌剧《热碧亚》、管弦乐《阿美组曲》等。

“文革”中,马思聪受到非人的凌辱,起灵仪式上与会者回忆了马思聪在“文革”中受到百般迫害,当时受到蛊惑的红卫兵说:“你姓马,你就应该吃草!”逼着这位德高望重的院长趴到地上啃草。他无处容身,被迫于1967年1月携家眷和心爱的小提琴逃离大陆,经香港逃到美国,在费城地区居住了近20 年。

1971年7月,前往中国做出“破冰之旅”的美国总统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从北京返回美国,托人向马思聪转达了周恩来的问候,转告了周恩来的话:我平生有两件事深感遗憾,其中之一就是马思聪50多岁离乡背井去美国,我很难过。

“文革”后,被骂作“叛国投敌”十恶不赦的马思聪,终于获得政治上的平反,他的作品也在国内演奏。在推倒诬蔑不实之词之后,马思聪与国内音乐界故交恢复联系,他一直期望并作出努力,将凝聚心血的作品更多地介绍给国内同胞。但年迈体衰,未能启程回国探访。1987年5月20日,他突然病逝于手术台上,享年76岁。去世后,骨灰一直安葬于华盛顿公墓。他的女儿马瑞雪于2002年病逝,骨灰也安放在这里。

2001年10月29日,最初称为马思聪艺术馆的筹建办公室在广州正式挂牌。2002年初,广州市文化局和广州市艺术博物院派员赴美国费城,马氏后人将马思聪遗物中最重要的两把小提琴和1400多页手稿,捐赠给家乡来的客人。

骨灰回到故乡,是否马思聪的遗愿?马思聪是否本人表达过叶落归根?马思聪的外甥女汪镇美告诉多维社记者,可以说没有,原因非常简单,因为马思聪去世事出突然,根本没有想到他会上了手术台而下不来,就此撒手人寰,他没有来得及留下任何遗言。但亲属相信,回国听到他谱出的旋律在故乡同胞中回旋,是他们两老的心愿。

多维社记者获知:获得平反的马思聪,面对前去采访的大陆记者,说过这样的话:我要把每一个音符献给祖国。

据知情人介绍,马思聪夫妇骨灰回国的经过是这样的:2006年,国内一个访问团来到美国,其中有一位音乐杂志的负责人,与马思聪妹妹的女婿曾是同学。他特意前往拜谒马思聪先生的陵墓,他建议马氏后人:马思聪是中国伟大的音乐家,逝世有18年了,应该叶落归根;你们全家是否可以好好地考虑一下,让马思聪先生的骨灰“回去”?

马思聪在费城的后人聚会做出决定:父亲该回国了,该回家了。马思聪唯一的儿子马如龙当面委托,请这位朋友回国后,全权处理此事。这位朋友回到北京,以马如龙的名义,写下书面申请,提出马思聪骨灰回国安葬事宜。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批示:请文化部研办。

广州市有关领导机构随后召开专门会议,市文化局、民政局等相应部门正在落实马思聪骨灰回归的“一切事宜”。

今年是马思聪先生诞辰95周年、逝世20周年,在广州和北京两地将分别举办《马思聪全集》首发式、马思聪铜像揭幕剪彩、及纪念音乐会、研讨会等多项活动。12月10日,马思聪及夫人的骨灰,将启程由亲友护送回广州。他在中国各地的亲友,也将在广州团聚,迎接他们夫妇;中国无数民众,迎迓这位音乐大师在经历过那么多磨难坎坷、奉献出那么多艺术精品之后,最终安眠于故乡。

3-hills-luoping-714.jpg (75.97 KB, 下载次数: 7)

3-hills-luoping-71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9-9-17 10:56:09 | 只看该作者

马思聪弟弟著名小提琴家马思宏费城去世:享年84岁

http://www.dwnews.com/gb/MainNew ... 17_6_30_22_216.html

享誉国内外的著名美籍小提琴家马思宏先生于2009年九月十二日因病在美国费城去世,享年84岁。马思宏先生的葬礼将于2009年9月19日在费城举行(chinesenewsnet.com)

马思宏先生生于中国广东,七岁开始学琴,他的启蒙老师是他的三哥,中国著名小提琴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马思聪先生。马思宏先生1948年赴美,1950 年毕业于新英格兰音乐学院。1951年成为第一位获得海费兹奖(Heifetz Award)的小提琴家。1954年他与著名钢琴家董光光女士结为伉俪。

1956年,马思宏在纽约举行了首场演奏,大获成功。他们从此活跃在欧洲,美国和亚洲,举行巡回演出,被全球个媒体誉为世界最神奇的,最令人吃惊的夫妻二重奏组合。

为了加强华人社区的音乐教育,1971年,马思宏夫妇在纽约的唐人街创办了“西乐音乐协会”。他们聘请全美国最著名的音乐家们,每年定期在唐人街举行系列室内乐音乐会,以提高当地华人对西方音乐的理解和爱好。除此以外,他们还开办了小提琴和钢琴班,以教授华人孩子为主,提高他们的文化爱好。

马先生不光是位杰出的小提琴演奏家,还是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育家。他教育他的学生首先要热爱音乐,才能成为好的演奏家。他自己没有孩子,但所有的学生都是他的孩子。如今他的学生们无论是专业的音乐家,还是业余爱好者,学到的首先是对音乐的热爱。马思宏先生还是“思宏弱音器”的发明者。他发明的弱音器被许多大师名家所采用。

马思宏先生从来都没有忘记中国是他的故乡,他一直称自己为旅美中国小提琴家。他多次去台湾,香港演出。1980年,马先生和夫人回到了他们阔别了三十多年的祖国,在上海和北京成功的举行了独奏音乐会,并与中央乐团和上海乐团合作演奏了协奏曲。实现了他多年的愿望。

马思宏先生的葬礼将于2009年9月19日在费城举行。地址如下:
George Washington Memorial Park80 Stenton Ave. Plymouth Meeting, PA 19462

6331148_0pp.jpg (51.6 KB, 下载次数: 9)

6331148_0pp.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