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7°
    温度感觉: 1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6°
    温度感觉: 15°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6°
    温度感觉: 25°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3°
    温度感觉: 23°
查看: 124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庆黑社会:第一条帮规孝敬父母!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22:21: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http://news.creaders.net/society ... 04839&id=928834
历史上真实的重庆黑社会 第一条帮规孝敬父母
(重庆晚报    2009-09-27)

近期重庆掀起了一股“打黑风暴”,警方摧毁了14个主要黑社会组织,抓捕黑恶成员1544人。那么,这些黑恶势力是怎么形成的?在历史上,重庆有黑恶势力吗?

  1. 乾隆后期啯噜分两支

  200多年前的清朝雍正时期,四川(重庆)的黑社会就已经很猖獗。他们有严密的组织、神秘的仪式、严格的戒约,他们的贩卖私盐、走私鸦片、占码头、抢劫勒赎……。清朝雍乾年间,四川最大的黑社会组织名叫“啯噜”,是以结拜弟兄方式结成的武装集团。

  乾隆后半期,四川的啯噜分为两支:一支主要活动于川东北老林地区,一支活动在川江上游沿岸的重庆、夔州一带。川江重庆至夔州一段及其沿岸地区活动的啯噜,以数人或数十人为一伙。大多以年长者为首,故称其首领为“长年儿”或“老大”。啯噜组织内部的日常事务,如分给饭食、角钱、赃物等,皆由“长年儿”或 “老大”负责。但有的是由“强梁”者为首,并非年长者。

  啯噜内部分为“红线”与“黑线”。凡白日行窃者,称为“红线”;黑夜行窃,则称为“黑线”。啯噜的首伙姓名、排行,皆经常变化,连籍贯也各不固定。且一人数名,皆非真实姓名,这主要为了对付官府之搜捕。被捕者于审讯时,皆另捏姓名,使官员难辨真伪。这一支啯噜中,许多成员皆来自川江木帆船上之水手。他们加入啯噜,从事抢劫,大多为生活所迫。水手们的劳动十分艰苦,生活也极贫困。

  从啯噜的组织和活动情况来看,它是由下层穷苦人民,主要是流入四川的外省游民及本省穷苦无告之人和川江上失业水手、纤夫所组成。其特点是拥有武装,是一种以抢劫为生的武装团伙。

  2. 湘军招兵禁拜哥老会

  到了道光、咸丰年间,四川主要黑社会组织叫“哥老会”。哥老会的起源问题至今仍是一个个难解之谜。目前学术界对哥老会起源的结论,大体上有两种说法,即郑成功创立说和啯噜演化说。但啯噜演化说占据了主流地位。其时,当川江上的穷苦水手、纤夫加入啯噜以后,由于受到当局的查拿,便沿川江顺流而下,来到湖北、湖南、贵州、江西等省。由于与沿途各地秘密结社组织的接触,逐渐从移民的武装集团向秘密会党转化,而逐渐发展为哥老会,在四川又称为“袍哥”,在长江中下游则称为“红帮”。

  不过,从啯噜到哥老会的演化,经历了一个相当复杂的历史演变过程,而且是在道咸年间秘密社会大融合的背景下逐渐形成的,是在天地会、边钱会和青莲教的影响下,促成了啯噜向哥老会的演化。

  1853年曾国藩创办湘军后不久,就出现了哥老会的名称。1858曾国藩草拟的湘军营规中,曾提到“禁止结盟拜会:兵勇结盟拜会,鼓众挟制者严究;结拜哥老会,传习邪教者斩!”

  左宗棠在招募、训练楚军时也在《行军五禁》中规定“严禁军营结拜哥老会。”他在一件奏片中也说,“近年江、楚之间,游勇成群,往往歃血会盟,结拜哥老会,又号江湖会。臣于咸丰十年成军时,严禁各营不准收用此等游勇,并谕禁勇丁不许蹈此匪习,犯者立正军法。”

  当然,哥老会作为一个秘密组织,在被发现之前,肯定已经存在。从哥老会内部秘籍《海底》的内容判断,大约在道光末年,哥老会已经初步形成。

  3. 帮规第一条:孝敬父母

  哥老会为了显示其组织的权威性和神秘性,规定了许多复杂的仪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开山堂与开香堂。开山堂意思是“占山落草”、“插旗造反”,仿效梁山泊聚义。开山立堂是哥老会新组织——山堂成立的标志,也是哥老会内最隆重的仪式,其程序在不同时间、地点也有所差异。开香堂,就是为新加入者举行的入会仪式。

  哥老会为了维护内部的团结,规范成员的行为方式,保障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协调各山堂的行动,各山堂都订立了严格的帮规、帮纪。其内容因时因地而略有不同,各种帮会著作的记载也各有差别。

  根据刘师亮《汉留全史》的记载,四川哥老会的对内规制有十条三要及十款十要。“十条”:第一父母要尽孝,尊敬长上第二条,第三莫以大欺小,兄宽弟忍第四条,第五乡邻要和好,敬让谦恭第六条,第七常把忠诚抱,行仁尚义第八条,第九上下宜分晓,谨言慎行第十条。“三要”:若逢弟媳和兄嫂,俯首潜心莫乱瞧。一见妇女休调笑,犹如姊妹是同胞。寡妇尼姑最紧要,宣淫好色要挨刀。“十款”:一不许前后把衣扎,二不许帽子戴歪斜,三不许跷脚把腿挂,四不许口内乱开花,五不许当堂把架打,六不许估扯与胡拉,七不许谈言无上下,八不许吵闹肆喧哗,九不许裁瓜或逗坝,十不许灭股并卞娃。“十要”:一要孝悌和忠信,二要久远讲交情,三要礼义为根本,四要廉心且实行,五要谦和与诚信,六要仁爱并和平,七要处世多端正,八要品节允详明,九要视财如土粪,十要做事秉良心。

  哥老会的帮规带有浓厚的封建伦理色彩,如要求其成员遵从儒家的“三纲”、“五常”、“四维”、“八德”,这些帮规无非为了维护首领的权威地位和帮会内部的等级秩序。因此,对违纪犯规的成员,要视其情节轻重而进行处罚。哥老会对违犯帮规成员的处罚主要有五种:(1)打红棍,即打法棍;(2)黜名,将犯规者开除;(3)三刀六眼,即帮内人士所说的“三刀六个眼,自己找点点”,由红旗大管事在犯者的心、腹、小腹各刺一刀,必须刺透;(4)挖坑自跳,即活埋;(5)钉活门神,即用六颗钉子将违法者钉在门板上。

  4. 跑江湖必须熟背暗号

  哥老会为了进行各种活动,诸如闯江湖跑码头,走私贩毒,贩卖私盐,或者逃避官府的追捕,必须将会内的隐语、切口、手势、茶阵等背得滚瓜烂熟。这样,即使身无分文也可走遍天下,到处有会内人员接应供食,临走时赠送到下一站的盘缠,帮助解决疑难,甚至卖命报仇。反之,如切口不熟,手势不符,就会被看作是 “ 空子”,不但得不到帮助,反而会有杀身之祸。

  对于哥老会成员来说,最重要的暗号是要记住本山堂的四柱——山、堂、香、水的名称,和四大盟兄“恩、承、保、引”四位大哥的姓名,这样才可遍行天下,到处有哥老会兄弟的接待和照应。四柱名称和四大盟兄的姓名,必须绝对保密,不可对会外之人泄露,上不传父母,下不传兄弟和妻子儿女。

  哥老会用动作或器物来进行交流,如戴帽子的姿势,拿茶杯的手势,接递烟茶的姿势派头等,皆表达一定的含义。如哥老会成员在庙里看戏或在茶馆酒肆遭人欺侮,即可将手举起来,做一个暗号:将大拇指与食指靠拢,做成一个圈子,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三个指头伸直,表示是在圈子里的意思;三个伸直的指头就是象征 “桃园三结义“,要像刘备、关羽、张飞那样的讲义气。如此,将做暗号的手在空中摇晃,在帮弟兄知道是帮内弟兄,就会一拥而上,帮助打架。

  5. 对内互济互助,自卫抗暴

  哥老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必须通过帮助成员解决各种问题而使其组织得以存在与发展。因此,每个哥老会的山堂在建立后,必然要经常进行各种活动。

  哥老会对内的活动,主要是在成员间互济互助和自卫抗暴。帮会讲“义气”,会内弟兄遇到经济上的困难,就要通过邀会集资的办法予以帮助,使之渡过难关,给没有职业者介绍工作。帮助会内弟兄办理红白喜事,也是哥老会内部的重要活动。没有钱的哥弟为老人办理丧事,便可以请求山堂的帮忙,由红旗老五吩咐弟兄们每天轮流值班,接待客人,把烟、酒、茶、饭、开奠、送葬等事项,安排得井井有条,周密细致。

  哥老会组织因为在本地的亲朋故旧甚多,一般不在本地干坏事,而且为了得到本地人们的称颂,甚至往往还在本地举办一些慈善事业。遇到天灾人祸,寒冬年节,便向本地穷人发放一些钱财衣米,以救济老弱孤寡。在哥老会内部,山堂也往往起到调解内部纠纷、协调各种关系的作用。如果遇到会内人与人之间,邻里与邻里之间发生口角与纠纷,便可以请山堂的大爷出面调解。

  6. 对外靠违法活动聚财

  哥老会的对外活动(大规模武装造反活动除外),基本上属于反社会活动。作为一个封建性的会党,随着组织的扩大,人员的增加,需要有源源不断的财源来维持其存在与发展。而仅仅靠一般性抢劫、勒赎等活动,是难以为继的。所以各山堂便进行各种集体的违法活动,借以谋取暴利。

  这类活动主要有,(1)贩卖私盐;由于盐商对盐进行垄断经营,贩卖私盐便可有利可图,加之四川自贡等地盐井众多,哥老会自会贩盐牟利。(2)走私鸦片;四川泸州乃滇黔鸦片走私孔道,外地烟贩来到泸州,通过哥老会组织把鸦片买好,由泸州的舵把子招呼,由会内弟兄以武力护送出境。(3)占码头;每一城镇往往不止一个哥老会的山堂、码头,还有青帮、天地会等会党组织。不同的会党系统均有一定势力范围,在其势力范围之内的各种不法活动场所,如赌场、妓院、烟馆等,或由某一会党经营,或向某一会党缴纳保护费。(4)抢劫勒赎;在四川的哥老会分为清水袍哥和浑水袍哥,前者一般都有固定职业和收入,后者便是专门从事抢劫勒赎活动的土匪组织。(5)小规模造反活动;哥老会在各地常常举行零星的小规模的造反活动。(6)其他不法活动;哥老会吸收的成员大多是三教九流的人物,他们除了进行上述各种不法活动外,还从事各种诈骗或迷信活动。

  晚清哥老会虽然也参加过一些反抗国内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者的斗争,但是,由于严重的小团体主义和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作为一个落后的秘密结社,在晚清巨大的社会变革中,逐渐蜕变为军阀官僚的工具或黑社会组织。

patriot_02.jpg (35.02 KB, 下载次数: 6)

patriot_02.jpg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22:28:36 | 只看该作者

“重庆、成都袍哥” 与 “哥老会" 是什么 关系?

http://baike.baidu.com/view/181893.htm
  
  一

  1644年,清军入关,清朝取代了[明代]政权以后,对于汉族采取武力镇压手段,引起了民间“反清复明”的起义斗争,打出“驱除鞑虏、反清复明”的旗号,各省各地的组织名称,五花八门,其中规模最大的要算“天地会” 后来天地会中,**** 又分出一股叫“哥老会”,**** 道光、同治两朝以后,哥老会逐渐流入四川,四川便通称为“袍哥PaoGe”。

  对“袍哥”这个名称,说法不一:读书人说,是根据《诗经》上“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含义来的,这是读书人好拉远古,不足为据;袍哥们自己说是根据《三国演义》来说:关二爷被逼降曹后,曹操奖予很多金银财帛,他一概不收,只收了一件锦袍,平时很少穿着,有事穿上,却要把旧袍罩在外面,曹操问他原因,关二爷说:“旧袍是我大哥玄德赐的,受了丞相的新袍,不敢忘我大哥的旧袍”。因此,这个袍哥组织,老名称又叫“汉留”,含义就是从汉朝遗留下来的精神气节,源远流长地传到明末清初,明末清初的文学志士顾炎武、王船山、曾耀祖等人,暗中联合志同道合的汉族人,搞民间秘密组织,以反清复明为号召,这种民间组织,一直深入社会下层,蕴藏着潜在力量。故世俗有云:‘你穿红来我穿红,大家服色一般同,你穿黑来我穿黑,咱们都是一个色。’即此义也”(《汉留全史》第36页)。

  看来袍哥组织,起泊于明末清初,发展于清朝末年,泛滥于[民国]时代,是比较实际可靠的。

  二

  [清末]辛亥革命前夕,四川在孙中山“同盟会”策划下,爆发了“保路运动”,全省各地,纷纷组织保路“同志会”,进而发展为反清武装力量──“同志军”,实质上是利用各地袍哥组织作骨干,导引农民推翻清朝政权。《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上叙述辛亥革命前夕,同盟会在全国各地和会党联系日益密切,孙中山早在日本招纳熊克武、但懋辛、余英、张石祥等人面授权宜,熊等也认为四川袍哥势力强大,散布地区也宽,同盟会领导各地袍哥势力,搞推翻满清的革命工作,非常有利。余英和孙中山接谈以后,大见器重,状委他为“西南大都督”并派熊克武、谢奉琦等一同回川共策进行。

  大量的下层群众蜂拥参加袍哥组织以后,又渐渐影响士绅富户的相互效尤,借此保家,这样一来,到1911年时,四川的袍哥组织,更深入各州府、县的城镇乡村,到处都在“开山、立堂”,当时民间流行两句口语:“明末无白丁,[清末]无倥子”。(未参加袍哥组织的人叫倥子)

  同盟会在全川各地煽动保路运动,发动大规模起义,就是以农民为主,利用袍哥组织为先导。重庆、成都附近县份中,搞得最出色的有广汉的侯橘园、侯国治,新津的侯宝斋,温江区的吴庆照(吴二大王),崇庆的孙泽沛,灌县的张捷先等人,都是以袍哥舵把子身份,作同志军首领,带兵围攻成都,号称十余万众。声势浩大,战火蔓延全川各县,加速了清政权的彻底崩溃。成都光复后,由于都督蒲殿俊缺乏创业执政本领,被赵尔丰乘机制造“兵变”,希图复辟。地方另推尹昌衡作都督,尹的为人,好大喜功,掌握政权以后,由于缺乏政治认识和领导才能,错误地认为袍哥力量弥漫全社会,抓着袍哥力量,就可以稳定政权,因此还闹了不少笑话。

  三

  1911年10月,随着武昌起义成功,“大汉四川军政府”宣告成立,据王右瑜在《大汉四川军政府成立前后见闻》上记载:“尹昌衡高居大汉四川军政府都督后,公开提倡哥老会组织,在都督府大门上,挂出一个‘大汉公’的招牌来,自封为大汉公的“舵把子”,在他登台的接连几天内,天天都要到成都各街的‘公口、码头’拜客,各公口码头也都为他挂红敬酒,他每出一次,必披一身红绸或红布回来。堆在床上之后,便又去拜客,如是往返拜客披红,以致使都督府急待处理的公事,也找不到人划行。周骏就任军政府军政部长后,在军政部门口也挂出一个‘大陆公’的招牌来……,这时全城公口林立,并出现不少奇装异服,背刀挂彩,头上挽个‘英雄髻’,足穿泡花草鞋人物,都是照戏台上打扮的,各地袍哥组织,也纷纷响应成都。就在这段时间,滇、黔、湘等三省军政府,曾联名通电诋斥成都军政府为‘袍哥政府’,表示不予承认。尹昌衡见到外面风声不好,便下令取缔哥老会,于是成都市上二百多个公口招牌,一律都收拾起来了,但是表面上收了招牌,实际上暗地里仍然在继续发展”。

  四

  重庆、成都地区的袍哥组织,其形式与全省其他县市相类似,是横行组织,即所谓“兄弟道”,以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八德(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为信条。联络的聚点,最初叫“山头”、“香堂”,随着参加的会众日益增多,才由山头、香堂改为“码头”(又叫“公口”、“社 ”)码头要分五个堂口:“仁、义、礼、智、信”(又称威、德、福、智、宣)”。五个堂口是五类性质的人参加:仁字是旧社会有面子、有地位的人物,义字旗是有钱的绅士商家,礼字旗是小手工业劳动无产者。有几句概括特征的口头语:“仁字讲顶子,义字讲银子,礼字讲刀子”。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口头语:“仁字旗士庶绅商,义字旗贾卖客商,礼字旗耍枪”。至于智、信两堂的人,都是旧社会中“最低级”的体力劳动者,不过其组织办法中,有些莫名其妙的规定。如旧社会被认为操下等职业的娼妓、烧水烟、修足匠、搽背、理发、男艺人演女角等类人,都规定不能参加袍哥,还有搞盗窃的,妻子乱搞男女关系的,母亲再嫁的,也都遭到鄙视,不能参加袍哥。但是抢劫财货的土匪流氓,却又可以参加(他们自圆其说是“抢劫对象是贪官污吏,那些是浑水袍哥干的”)。

  每一个公口(堂口)的组成份子为十排:头排首脑人物称为“大爷”(又叫“舵把子”,如行船掌舵之人)。大爷中除了“龙头大爷”或“坐堂大爷”之外,还有专司赏罚的“执法大爷”,另处还有些不管事的“闲大爷”。二排是一个人,称为“圣贤二爷”,这是大家推举出来的人正直,重义守信的人,隐誉为桃园结义的 “关圣人”,但这个人一般在码头上不起作用的老好人(“圣贤”与“剩闲”谐音)。三排中有一位“当家三爷”,专管内部人事和财务收支,尤其在开香堂时,负责安排规划各类事务,这是一个全码头的重心人物。五排称“管事五爷”,分“内管事”、“红旗管事”、“帮办管事”、“闲管事”。“内管事”即“黑旗管事 ”,必须熟悉袍哥中的规模礼节、江湖术语,办会时,由他掌管礼仪,唱名排坐,和传达舵把子的吩咐。“红旗管事”专管外交,负责接待三山五岳,南北哥弟,在联络交往中,要做到来有接,去有送,任务相当复杂。袍哥中有两句流行口语:“内事不明问当家,外事不明问管事”。五排以下,还有六排的“巡风六爷”,在办会期间或开设“香堂”时,他便专司放哨巡风,侦查官府动静,负通风报信的专责,八排九排的人,平时专给码头上各位拜兄跑腿办杂事,一到开设香堂的会期,他们最为忙碌,听从当家三爷的支配提调,全码头就靠这些人上下跑跳,十排又称“老幺”,老幺还要分“大老幺”、“小老幺”(大爷、三爷的儿子,又称“凤尾老幺”)从一排起到十排止,总称为“一条龙”。在成都,一般码头都称“公”和“社”,社还要分“总社”和“分社”。

  各地袍哥都不设“四排”和“七排”,据说其中有一段故事,康熙年间,郑成功派部将陈近南在四川雅州开山立堂时,有四排方良宾背盟叛约,暗向建昌镇告密,镇台马赓庚率兵围捕,陈近南改装逃走。后来又有胡四、李七背弃盟约,密告官府,出卖弟兄,被本山头派人暗中诛杀。他们这种叛卖行为,一直为袍哥所不容,从此便没有人操四排和七排了。

  五

  哥老会虽是以“讲豪侠、重义气、解放推食、急人之急”相号召,又以旧礼教的“五伦八德”为信条,但是由于封建意识恶性膨胀,一部份人的逐渐变质,结果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袍哥,即所谓“清水”和“浑水”。

  在清水袍哥中,又要分“金带皮”和“下九流”。金带皮的含义是:金代表有钱,皮是面子,即有面子的有钱人,叫金带皮袍哥。他利用自己的权势,能够“一步登天当大爷”。至于那些测字、算命、跑堂、道士、兵卒等被人视为是下贱行业的人,只能被列在“智”、“信”两堂。浑水袍哥的组织和清水袍哥一样,只是称谓上有些不同,清水袍哥的头头称“舵把子”或“社长 ”,浑水袍哥习惯叫头头为“老摇”(摇舵的),比老摇低一级的叫“边棚老板”、“管事”。普通都称浑水袍哥为“跳滩匠”。

  六

  袍哥每年有几次会期,最郑重的一次就是农历五月十三的“单刀会”,相传是三国时关云长单刀赴会的日子,这一天,大小码头、公口都要隆重举办盛会,张灯结彩,大排香案,欢宴会众,广纳宾朋,初次参加袍哥的人,必须具备“身家清、己事明”两个条件,才由引进拜兄引入会场,参见恩拜四兄(恩兄、承兄、保举、引进),接受“栽培”,确定“排行”,然后才可以称兄道弟,成了正式的袍哥。原先的袍哥,也要在这次的会上论功行赏,办理“提升”。其他的集会,如正月办“春台酒”,腊月要办“团年会”,还有不定期的“迎宾会”。在会期中,除了互相拜望,大吃大喝,大赌大抽(鸦片)之外,还要借此机会解决仇怨纠纷,由头面人物站出来“捞梁子”。

  在重庆,袍哥的码头绝大多数是在茶馆里(有些茶馆就是码头开设的)。有的茶馆前正式挂出XX公或XX社的招牌,茶馆为袍哥的活动中心和联络站,经常由红旗大管事坐堂负责。

  袍哥还规定有十八条罪行,如不孝父母罪、不敬长上罪、殴打亲属罪、调戏妇女罪等等,犯了以后要受到“剽刀”、“碰钉”、“三刀六个眼”,“自己挖坑自己埋”、“挂黑牌”、“连根拔”和“降级”等等惩处。其他在袍哥的经典《海底》中还规定有“十条 ”、“十款”、“十要”、“十禁”、“五伦”、“八德”、“九章”,文字通俗,真伪莫辨,实际上所有这些规定条款,在成都地区的袍哥组织中,都很少执行过。

  七

  关于袍哥组织的经济来源,据范绍增在全国文史资料第84集写的《回忆我在四川袍哥中的组织活动》一文中说:“…钱的来源,主要的有以下几个:一是嗨袍哥时缴的基金或有钱袍哥的投资,二是拜码头、开茶馆的收入,三是大摆赌博、抽头吃利,四是经营烟毒、囤积粮食油脂等不正当收入,五是贩卖枪支弹药武器等。后来还产生一种“保烟帮”专门为到山区购办鸦片烟土的帮伙保镖,安全通过关卡,到达目的地后,收到取百分之二十或三十的保镖费。范绍增所述均系一般来源,各地区袍哥组织情况不同,手段千奇百怪,无法详述。但有的组织或明或暗接受特务机构、军队、政府津贴或挂出军、政某部门招牌,公开收税催捐,中饱私囊,则是显而易见的。

  八

  重庆袍哥大小公口(码头),十几年来在千个以上,除了“孙、吴、丁、张”和“马、袁、江、汤”之外,更为出名的有能通长江一带青红两帮的冷开泰,有名震川南的邓叔才,有北路总关火的马昆山,有倒插鸡翎子的龚谓德,有八方搁平的陈俊珊……这些人的作用和毒气,确也不亚干范绍增、陈兰亭、石肇武之流。

  内部等级:

  袍哥组织的内部排行分五个等级,分别称为头排、三排、五排、六排、十排。
  * 头排:头排大哥即舵头,也称舵把子、社长。另有闲位大哥,亦如一般社会组织的名誉理事,多为有声望的人,也有绅、商依靠袍哥关系便于在社会上活动的,他们挂个名,赞助若干钱取得“大爷”资格,俗称绅夹皮。
  * 三排:又称三哥、钱粮。掌管一社经济及经营的商业(如茶馆、赌场、栈房)。
  * 五排:又称五哥、管事、红旗大管事行交际、执法等职,在袍哥中最有社会力量,不少为职业袍哥,也有绅夹皮五哥、闲五。
  * 六排:副六也可称五哥,是一般成员。绿林则称蓝旗,是负责巡风探事的小头领。
  * 十排:统称老么,有凤尾老么、执法老么、跑腿老立之分。凤尾老么是有家资的年轻后生,可“一步登天海大哥”。执法老么多为流氓凶神,袍哥传堂把守辕门,制裁叛徒充当杀手就是此辈。跑腿老么如茶堂馆、赌场杂务均是。一般老么则是新人组织者。
  排行中无二、四、七、八、九。二是不敢僭越关羽(关羽民间称为关二爷)。四是桃园结义如有赵子龙在当为四弟,故虚此席。七据说是叛徒,瓦岗寨的罗成,行七。八、九忌杨家将八姐九妹之称。

  四川袍哥秘事

  袍哥是解放前西南地区特有的民间组织,源于清末民初的哥老会。后借用《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的诗句改称为“袍哥”,提倡“汗衫打伙穿,婆娘打伙睡。”的所谓袍哥义气。袍哥首领称为“舵把子”,副首领称“三爷”,“二爷”这个位子是留给关公关二爷的。也没有“四爷”,因为杨四郎是个叛徒。袍哥人家从不拉稀摆带,对于不讲义气的叛徒惩罚很严厉,通常是“三刀六个洞”,要他死得很难看的。

  在民国初年,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社会急剧动荡。袍哥乘势而起,壮大组织,成为地方上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话说川东渠县有个三汇镇,号称“小重庆”。有巴河、洲河在此汇入渠江,故名“三汇”,是个人气极旺的水陆码头。此地由于商贾云集、物流繁杂、油水甚丰,自然成为三教九流及各派政治势力争夺的地盘,龙头老大雍熙文依仗天时、地利、人和(雍姓是当地大姓)应运而生崛起于此。下面我要讲的就是渠县袍哥大爷雍熙文的故事。

  一、南北党争 渔人得利
  在一九四X年国民党政府选举县参议员(今人大代表)时期,雍熙文为首的南派和以伪县长为首的北派发生尖锐冲突,各不相让。渠县中共地下党对于伪县长早就恨之入骨,在此时也乘机支持南派搞垮北派。地下党发动民众、集会演讲、在报刊上发表揭露伪县长贪污腐化、欺男霸女的种种劣行。地下党还派人帮助雍熙文出谋划策,制定打击伪县长的方略。结果堂堂的国民党伪县长连个县参议员都没当上,颜面尽失,最后只好灰溜溜的离开了渠县。渠县民主进步活动日益高涨,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1948年,当时的国民党四川省主席王陵基率大队人马来渠县视察工作。此王陵基是四川地方老牌军阀,名噪一时的刘湘即出自其门下。王因信算命先生之说,认为自己脸上有一股晦气,为辟邪他经常戴一付墨式眼镜,就是在面见蒋委员长时也不肯摘下。这付大墨镜还曾经引起了美国驻华特使马歇尔注意。在重庆某次宴会上,马歇尔发现王始终戴一墨镜,以为他是何方神圣,竟摆谱如此,好奇一打听,才知道王仅是一名中将军人而已。

  话说王陵基来渠县视察工作,当地头面人物列队欢迎。当王走到渠县来仪中学校长李绍文面前时,竟一反常态摘下墨镜,审视李许久,最后说了句:“哦!你就李某人呀。“,说完就走了。此事引起地下党的警觉,因李系当地进步人士,共产党的积极追随者,为安全计决定李连夜出逃。事情的发展果不出地下党意料之外,第二天国民党军警就包围了来仪中学,扬言要抓捕所谓“华蓥山土匪暴动头子”李绍文。岂知此时李早已在地下党组织和袍哥的掩护之下,远遁到千里之外的成都去了。

  二、集资兴学 创办来仪

  袍哥大爷雍熙文很有头脑,他知道要使雍家的财势长盛不衰就必须培养下一代接班人。于是雍集资兴办了私立来仪中学。规定雍氏族人按各家财力情况摊派学米(有钱出钱,无钱出米,无钱无米就出劳力。),并聘请渠县有名教育家李绍文任校长一职,同时封李为袍哥五排(相当于师爷)。李绍文出身贫苦农家,自幼聪颖好学,是重庆大学毕业生,年仅30余岁就已成为渠县教育界远近闻名的人物。

  李自组建来仪中学后,就十分注意延揽人才,学校教员中进步人士居多,还有几名中共地下党员。久而久之,来仪中学竟成为地下党的联络站和活动中心,(史载民盟达州地区第一个县支部即在此地成立)后李也因此被牵连,差点送命。李绍文治学有方,学校培养出了不少人才,有几名热血青年还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此是后话,先按下不表。

  三、起义投诚 终老林泉

  1950年刘邓大军挟摧枯拉朽之势雷霆万钧之力挥师挺进大西南,打得国民党蒋介石军队闻风丧胆,兵败如山倒。二野部队迅速攻占重庆并进军附近县城。此时此刻雍熙文不识时务,竟打算凭借手中百十来号人枪和解放军一较高下。地下党组织闻讯立即和解放军先头部队取得联系并派人向雍熙文陈说厉害得失,劝其起义投诚,切勿自不量力,以卵击石,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在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军事政治攻势下,雍放下武器率部起义投诚,成为一名光荣的起义部队将领。

  此后,雍熙文洗心革面从新做人,拥护共产党、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曾当过县政协委员。后得寿终正寝,终老于渠县三汇镇。

  有诗赞曰:

  三江汇流 风云翻卷
  笑谈古今 恍然如梦
  熙文飞天 亢龙有悔
  绍文入地 潜龙勿用
  望 滚滚长江东逝水
  思 何处寻问英雄泪

2678215020090611212112023_640.jpg (220.41 KB, 下载次数: 9)

2678215020090611212112023_64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9-29 22:32:40 | 只看该作者

袍哥会是什么?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514334.html

(最佳答案)

袍哥会是清末民国时期四川(包括现在的重庆,以下相同)盛行的一种民间帮会组织名称,在其他地区被称为哥老会。袍哥会发源于晚清,盛行于民国时期,与青帮、洪门为当时的三大民间帮会组织。袍哥会在清代的四川曾经是少部分人的秘密组织,在辛亥革命之后,它长期成为四川大多数成年男性都直接加入或间接受其控制的公开性组织。袍哥会对四川社会各方面都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甚至在今天也能看到它的很多痕迹。这一特点,是中国其他任何地区都从未有过的。

在四川的哥老会成员被称为袍哥,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取《诗经·无衣》:"与子同袍"之义,表示是同一袍色之哥弟;另一说是袍与胞谐音,表示有如同胞之哥弟。两种解释大致相同。

产生

清朝乾隆以后在四川社会中出现的以劫夺谋生的异姓结拜团体,被称为啯噜,其成员被称为啯噜子。他们具有分散性,各群之间没有联系,并在陕南、湘鄂西、贵州、云南等地活动。这些游民团伙平时在各州县场市,或偏僻的道路地区、或在江、河、湖上,带刀抢掠民间财物,并从事赌博、杀人、放火、强奸等各种犯罪活动。啯噜并无严密组织、章程,也无明确政治目标和信仰。

嘉庆年间,四川、湖北等地白莲教起义时,大批啯噜子加入,有的还成为主力和首领。随着白莲教起义的失败,啯噜子在各地都遭到镇压,但仍然在各地活动,还有不少人渗入到清军与衙役之中。为了加强他们内部的组织联系,提高其生存、发展和与官府对抗的能力,他们逐步大量吸收了早已流传入川的天地会的组织形式与联络办法,或直接与天地会徒融为一家,在道光年间发展成为帮会组织哥老会。

哥老会成立的标志的开山堂,即一个哥老会独立组织的成立仪式。最早在四川的开山堂一般被认为是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永宁(今叙永)郭永泰开荩忠山,始有山水香堂,以延平郡王招讨大将军印信相号召。据后来袍哥首领人物的记述:"会盟者即达四千余人,不久荩忠山哥弟遍及各省,而开山立堂者尤以四川为最。"

哥老会产生之后,在各地迅速发展,南方所有省份和北方部分省份都有它的组织,从总的来看,哥老会的发展有三个特点:1、四川数量最多,力量最大。2、在湘军等军营中发展极快。3、哥老会虽然分布面广,但仍有很强烈的反清情绪,咸丰年间爆发的历时6年、以四川为主战场的李永和、蓝朝鼎李蓝农民起义的基本力量就是哥老会。以后的历次以反洋教为中心的反清教案的主力也是哥老会,如"一绅二粮三袍哥",就是四川最大教案大足教案的主力。

成员

最初的袍哥会成员大多是社会底层人员,太平天国运动与李蓝起义失败之后,社会更加动荡,无钱无势者当袍哥袍哥为了求得结援互助,有钱有势者当袍哥是为了控制地方,培植羽翼,也积极加入袍哥队伍。在这种风潮之下,不入袍哥会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五堂

由于参加人数越来越多,袍哥会在四川的各山堂逐渐形成五个有高低之分的堂口,即仁、义、礼、智、信五个班辈,参加仁字堂者以士绅为多;义字堂以商人为主;礼字堂则较多匪盗、地痞和士兵;智字堂多为贫苦农民、手工业者、船夫、车夫;信字堂人数不多,是下九流者,如卖唱、搓澡之流。

分类

袍哥一般都不以此为职,但也有少数组织者或骨干以此为职业。还有一部份乡镇山区的袍哥会完全就是绿林作风,占山为王,以抢劫为生,这一类被称为浑水袍哥,另外那些不搞盗、抢等以武力掠夺他人财物的袍哥被称为清水袍哥。从人数上说清水袍哥占大多数。

规模

从清朝中期开始哥老会在四川开山立堂开始,清朝政府都把它视作反清、反社会团体,严加打击,因此人员并不是是很多,到了清朝末期,因社会动荡且政府对底层的控制力日渐减弱,袍哥会人员迅速增加,最后到了半公开的地步。民国时期,因袍哥会在四川保路运动发挥了积极作用,再加上民国初期,时局混乱,袍哥完全成了公开组织。发展到最后的四十年代末,据估计全川成年男子有30-50%参加了袍哥会(也有人估计70-80%)。

称呼:

袍哥会的最初的联络的聚点为山头或香堂,成立一个袍哥会组织就叫开山立堂,山头和香堂的名称就作为袍哥会一个组织的称呼,如莲花山富贵堂、峨眉山顺德堂。后来随着参加人员的逐步增多,聚会场所的变化,袍哥会的组织又改称为码头、公口、社等。

地位:

袍哥会没有全国性的组织,甚至没有地区性的组织,每一个袍哥会组织都是独立存在的,没有依存、隶属关系,但会经常有人员联系。因此袍哥会的数量众多,一般一个乡或城市的一条街道就有一个,甚至还更多,如1949年成都有公口(包括分社、支社)1000多个,重庆有公口300多个。

到了民国后期曾经有些实力较大的袍哥试图进行合并,达到地区性的统一,如曾由国民政府社会部出面支持,重庆袍哥各界成立了国民自强社,成都相仿成立了国民互助社,但都是只有名义而已,实际仍是独立存在、活动的。

U149P4T8D1736643F107DT20090616171720.jpg (79.3 KB, 下载次数: 6)

U149P4T8D1736643F107DT2009061617172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