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0°
    温度感觉: 21°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0°
    温度感觉: 20°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3°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2°
    温度感觉: 22°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8°
    温度感觉: 18°
查看: 1399|回复: 2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女孩被从父母身边夺走 送进寄养家庭遭养父强奸

跳转到指定楼层
推荐
发表于 2019-10-29 13:09: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关文章内容摘要

近日,BC省一名男子因 多次性侵自己的养女 ,被法庭判处6年监禁。 根据《温哥华太阳报》的报道,这名姓名简称J.M.的男性被告是BC省北部Smitehrs市的居民,也是个长期的 收养家长(foster parent) 。他和妻子T.M.与 ... [ 查看全文 ]

§ 发表于 2019-10-29
该被起诉的是儿童保护机构!
推荐
发表于 2019-10-29 14:04:53 来自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黑.. 于 2019-10-29 14:07 编辑

儿童保护机构应该有,但不是加拿大这德行。政府有权利制裁监管不尽责的父母,但把孩子带走应该像判死刑一样谨慎,现在搞得有点像邪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推荐
发表于 2019-10-29 13:04:17 来自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女孩被从父母身边夺走 送进寄养家庭遭养父强奸

将孩子从亲生父母身边带走就是“强盗行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9-10-29 13:04:50 | 只看该作者
法庭文件显示,受害的养女很小的时候就被儿童保护机构从她父母身边带走,放进寄养机构。接着她被人收养,但11岁时又被送回,重新回到省政府儿童和家庭厅(Ministry of Children and Family Development)。接下来的年月中,她辗转于几个不同的收养家庭,身世非常漂泊。

儿童保护机构, 这个女孩被保护了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9-10-29 13:09:39 | 只看该作者
這邊很奇怪的制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9-10-29 14:21:02 来自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怎么会有这样可怕的制度,当时制订时就是一群变态的人,因为及个别的案例,以偏概全,其实大多数被机构强行抢走的孩子,一生都被毁了,真不知怎样才能改变过来,加拿大就是这样,一旦制订了错误政策,就会永远的执行下去,就和夏时制,一样糟糕的政策,很多人反对,没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9-10-29 14:26:42 来自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应该追究机构责任,没有把孩子送到安全考核过的地方。玩忽职守,祸害儿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9-10-29 15:21:56 | 只看该作者
兒童保護機構是跟據他們保護了多少名兒童來從政府申請經費的。他們當然保護(從父母身邊搶走)越多孩子就能得到越多的政府經費。華人父母一定要小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9-10-29 15:35:58 | 只看该作者
有人说这是一种很奇怪的制度。只要进入他们内部了解了内幕,就知道一点儿都不奇怪。儿童保护,妇女保护,福利机构,都是一门不错的生意,而且,还是少数人垄断了的生意。这个案子是圈外人发现而揭发出来,从他们内部绝不会暴露出来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9-10-29 15:40:10 | 只看该作者
利益驱动,从亲生父母出想法搞走所谓的儿童保护组织有利益,所以很积极。但对这样的养父母作的恶,他们大概没多少利。所以什么儿童保护组织,保护个屁。就像那些帮新移民找工作的组织一样,在帮他们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9-10-29 15:50:10 来自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伤害这么孤独无助的孩子,才判刑六年吗?在我对加拿大法律的理解中这种罪行应该是无期徒刑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9-10-29 16:39:26 | 只看该作者
在加拿大你有权不让儿童保护机构的人跨进家门一步,可以允许警察进入但是千万不能允许儿童保护机构的人进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9-10-29 18:16:27 | 只看该作者
寄养的儿童越多,这种儿童福利机构从政府纳税人手里拿的钱越多,他们才不在乎是不是割裂原先的家庭,也不在乎寄养儿童将要去的家庭是否合法,有没有犯罪隐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9-10-29 18:28:14 来自客户端 | 只看该作者
寄养家庭每月从政府得到的好处不少。现在加拿大的儿童保护组织养了一大帮烂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9-10-29 18:46:39 | 只看该作者
加拿大儿童保护协会一副早该被撕碎的假面
原创 2016-03-10 鹤面 加拿大第一生活
一天,一个宝宝在家里不小心磕到了头部,年轻妈妈为以防万一,带着宝宝来到医院检查。医生检查时,年轻的妈妈显得很紧张,并且不停的问一个问题:宝宝只是不小心磕到的,不是我虐待他,你不会向CAS举报我吧?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重复,因为在加拿大的家长心中,CAS已经成为了“夺走孩子,破坏家庭”的象征。

加拿大儿童保护协会(Children’s Aid Society,以下简称CAS)于1985年成立,此组织的初衷是保护儿童,为儿童提供福利。

假如一个家庭中出现体罚孩子、性侵、精神虐待、疏于照顾、家长和孩子的沖突等情况时,一经举报,CAS便有权介入调查。必要情况下,他们还可以把孩子带离这个家庭,送到别处。

他们本应成为孩子们的守护天使。但正如所有和世俗沾染上的事物一样,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个曾经的天使正在缓慢的被金钱与权力侵蚀。

去年12月,安省省长韦恩公开发声谴责CAS,表示她宁愿“炸掉”这个“残破不堪”的CAS制度也不愿意继续让更多家庭被破坏。省长发声

可这个新闻却无人关注,原因很简单:那时ISIS风头正劲,人们更害怕恐怖分子,没有人愿意相信自己家门口这个叫“儿童保护协会”的组织会如此可怕。

但当笔者翻阅过庭审案例、政府调查报告、新闻报道,将一块块碎片拼接到一起后,一个庞大的官僚机器终于展现出了它的冰山一角。

并非政府公益机构

首先,我们要谈一谈CAS的基本性质。一个很简单的问题:CAS(儿童保护协会)是一个政府公益机构吗?

在安大略省,CAS共有47个分机构,遍布多伦多,伦敦,滑铁卢等地。2015年,这些机构收到了总计15亿加币的政府资助(比警方预算还多出5亿)。

而这些讯息蒙蔽了所有人:人们误以为CAS由政府组建,由政府管控。但答案是否定的。

CAS其实是一个私人企业似的全国性组织。读者们可以把CAS想象成一个可以加盟的品牌,类似于麦当劳,肯德基等。CAS是一个很响亮的名号,但是在全国各地的分机构其实都是由当地的人员负责,他们之间没有从属关系,各自为王,都只不过是打着CAS的旗号而已。

他们的员工素质也参差不齐。一名前CAS员工就曾被指控性侵,法院要求该员工自首,而该员工则在第二天便畏罪潜逃。


但这个故事也很快的被公众遗忘。而这正是这个组织的可怕之处:一.它的权力之大,甚至高于司法。二.它与政府的关系极为密切,受到政府与警方的庇护。

就算出现重大错误也不会被起诉

CAS的运作过程如下:假如怀疑一个儿童被虐待,那么CAS的员工可以在没有搜查证的情况下进入一个家庭并展开调查;他们可以直接访谈一个儿童而不准这个孩子的家长在场旁听;他们可以强制要求警方对家长进行逮捕;如果家长拒绝配合,那么他们便可以将“拒绝配合”列为罪证,将家长列为“有嫌疑”。

在有些家庭中,父母决定不送孩子去学校接受教育,而是自己在家里教育孩子。就算在这种情况下,CAS员工也有权将孩子带离这个家庭。

2012年的一份第三方调查显示,CAS只有66%的逮捕案例和《儿童和家庭服务法》相契合,也就意味着34%的逮捕案例都是违法的。

显然,很多家庭会奋起反抗,他们可以上法庭据理力争,也可以对CAS员工进行起诉。而这时,CAS的可怕就会体现出来。

法庭的普遍看法是:假如CAS的员工的行为是“出于好意(Act on good faith)”的话,那么就算他们错了,也可以不承担任何责任。在这种情况下,无数CAS员工的错误都被视而不见。

那么究竟如何确定一个CAS的员工的行为是否出于好意?这个在文章后面会提到。

不受隐私法案的监管

CAS凌驾于司法之上的证据不止这一条,下面要提到的,就是他们另一可怕之处:隐私权。

安省有两大隐私法规,分别名为《信息自由与隐私保护法》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nd Protection of Privacy Act (简称FIPPA)和《市级信息自由与隐私保护法》Municipal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nd Protection of Privacy Act (简称MFIPPA)。

这两条法规详细规定了一个组织或公司有哪些隐私权,哪些文件必须公之于众,哪些文件不需要公开。但是当笔者翻阅CAS的手册时,却看到了这一条:安大略省的47家CAS不受FIPPA 和MFIPPA的监督。(Ontario’s 47 CASs are not governed by FIPPA and MFIPPA)

这句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就算出现冤假错案了,就算CAS导致家破人亡了,司法部门也没有权力调查CAS的档案,因为CAS不受隐私法案的控制。

但反过来,CAS却随意窥探一个家庭的隐私,他们可以调查家族成员的病史,甚至可以翻看调查这家人的网站浏览历史。


内部文件泄露

纸包不住火,就算不受隐私法的监管,CAS仍然在2013年的一天,暴露在了公众眼前。

2013年3月14日,CAS高层发给员工的一份内部备忘录遭到泄露。而在该备忘录中,高层管理人员通知员工们不要急于结案,因为这样会导致政府资金的减少。

这番话什么意思?还要从CAS的运作方式说起。

CAS是一个资金充裕的组织,员工年薪普遍在6-7万之间,其主管也被曝光过多次:开名车,住豪宅等等。CAS的资金来源有多种渠道:捐款、基金会。但是他们最大的资金来源,还是政府的赞助,也就是纳税人的钱。

而政府赞助,则是根据CAS监护的儿童数量而来。

举个例子:CAS觉得一个孩子在家里受到了虐待,把这个孩子带走,这个孩子便在CAS的监护下。这个孩子如果最终被返还给了原本的父母,或者被别的家庭领养了,那么这个案子就算了结。

而CAS获得的政府资助,就和他们监护的孩子数量成正比。换言之,他们手上的孩子越多,他们得到的钱就越多,他们当然不想结案。

很多有善心的家庭想要领养这些被虐待的孩子,而他们最终都表示自己受到了CAS的重重阻挠,CAS以各种借口拖延和拒绝,因为CAS不想把孩子交给他们。因为一旦一个孩子被领养了,结案了,那么CAS就要反过来定期给领养的家庭以经济上的支持。

在这种体制下,孩子,便成为了CAS的经济来源。

漏洞百出

如前文所说,CAS是一个地方性的组织,每个分机构的规章制度都参差不齐,冤假错案频发。其中最令人震惊,骇人听闻的,当属去年的多伦多motherisk丑闻以及2013年的养父性侵丑闻。

Motherisk是多伦多Sickkids儿童医院的一个实验室,这个实验室也是CAS长期的合作伙伴。

假如CAS怀疑一个父亲或母亲酗酒或者有毒瘾,那么他们便有权提取这个人的唾液毛发,然后提交给Motherisk实验室让他们进行检测。

如果Motherisk的检测显示毒品测试为阳性,那么就证明此人吸毒,CAS便有权将这个人的孩子带走。


而就在2015年年中,第三方的独立调查报告显示:Motherisk实验室的器具不达标准,极有可能出现错误,而且在重新审查过去的案例时,已经出现了数十例错误。这意味着CAS已经破坏了数十个无辜的家庭。

此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CAS在表示不知情的同时,立刻终止了他们手上的数百例检测,数百名儿童就此滞留。

这数百位儿童的何去何从尚待定夺,但之前那些已经被带离父母身边的孩子们最后去了哪里?

2013年,5名曾经被CAS安置在养父母家庭的孩子联合起诉他们的养父母,称他们都在自己的童年时期遭到了养父母的虐待和性侵,而4名被告中,已经有3名认罪。

这些孩子们在他们原本最纯洁的孩提时期被陌生人带走,他们从未享受过家庭的温暖,而他们不知鼓起多大的勇气才能站在法庭上,和曾经的恶魔对薄公堂。

抗争的声音

那么究竟为什么?为什么这样一个腐败、无情、不负责任的组织居然今天还活跃在每一个角落?为什么曾经正义的CAS会沦落至此?

现在,笔者就会回答之前所有的问题:我们到底怎样才能停止CAS的敛财?我们到底如何确定一个CAS的员工究竟是好意还是恶意?我们如何让CAS重新回到他们应有的岗位?

答案:第三方监管。

从1980年开始,加拿大国会就出现过无数类似的法案: 88号法案、93号法案、 130号法案、 131号法案、 183号法案、 110号法案、42号法案。

这些法案由正义善良的国会议员们提出,而这些法案的目的都只有一个:赋予第三方对CAS进行全面调查的权力。只要这些法案中任何一个通过,那么司法部门都可以对CAS进行档案调查、财政调查、案例调查并最终收集证据,从而达到起诉的目的。

但上述所有的法案都已经失败,它们在其他议员的反对声中消失。

而离我们最近的,便是2013年,由Hamilton的保守党议员Monique Taylor女士提出的42号法案:将监察法案用于儿童保护协会法案(An Act to amend the Ombudsman Act with respect to children’s aid societies)

42号法案也是所有法案中最接近成功的一个,它成功地越过了第一轮和第二轮辩论,但自那以后便无人问津。

Monique Taylor女士是一个慈祥的母亲,在正式提交法案前,她收集到了来自1200个家庭的联名信,但她最终却也没能成功。

在第二轮辩论中,这一法案得到了55票支持与34票反对。

为什么反对者会反对,也许他们有他们的理由。CAS的面具,也许终有一天会被揭开,在我们抗争的同时,也请不要忘记那无数孩子深夜的哭声,那无数永远凑不齐的全家福,无数父母们被击碎的心。

假如要靠所有人的团结才能保护我们的下一代,那么也要有所有人的冷漠才能对孩子们的痛苦视而不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