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3°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6°
    温度感觉: 15°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6°
    温度感觉: 15°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5°
    温度感觉: 25°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8°
    温度感觉: 18°
查看: 2720|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口伪劣蜂蜜充斥加拿大市场 本土蜂蜜遭殃

跳转到指定楼层
推荐
发表于 2017-3-13 08:24: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关文章内容摘要

近年来,进口的劣质蜂蜜正在悄然占据加拿大人的餐桌。在人们的健康受到侵害的同时,本土蜂蜜产业也受到冲击,一些养蜂公司面临破产边缘。 据本地英文媒体CBC报道,来自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指,在过去的几年里,加拿大 ... [ 查看全文 ]

§ 发表于 2017-3-12
再假也假不过绿蜂胶
推荐
发表于 2017-3-13 13:06:21 | 只看该作者

目前,我国市场上充斥着大量所谓澳大利亚、新西兰进口蜂胶。而中国蜂产品协会经过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有关专家交流后发现,上述两国其实基本上不生产蜂胶,也不允许包括蜂胶在内的任何蜂产品原料和产品出口。因此可以断定,不管是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销售的蜂胶,还是在中国销售的所谓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蜂胶产品,其实并非产自澳、新两国。

    中国蜂产品协会代表团还专门从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带回了12份蜂胶样品,交给浙江大学检测,结果8份是假蜂胶,并且质量远低于中国蜂胶。尽管如此,每年仍有约一两百万名中国消费者或在当地旅游时购买,或通过海外代购的方式购买所谓的澳大利亚、新西兰蜂胶。

    这不禁让人想起洋奶粉。自从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洋奶粉开始在中国市场上大肆扩张并逐渐取得主导地位。近年来,尽管洋奶粉也频频被媒体曝出存在质量问题,尽管国家相关部门甚至是国务院常务会议都在研究如何“拯救”国货,但是,洋奶粉依然紧紧扼住中国市场命门,甚至很多各种国外品牌的蜂蜜其实原料产自中国,贴个牌或出口转内销就“摇身一变”成了洋品牌,从此便在中国市场大行其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2 23:43:05 | 只看该作者

进口伪劣蜂蜜充斥加拿大市场 本土蜂蜜遭殃

本帖最后由 严禁回复我 于 2017-3-12 23:50 编辑

从哪国进口的?


《进口VS国产:蜂蜜市场大打心理战》
日期:2014-01-03  作者:范丽敏  来源:中国贸易报

     中国是传统的养蜂国家,是世界蜂产品生产大国,也是数一数二的蜂蜜出口大国——这些成就一直为中国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两年前,中央电视台曝出:国内部分蜂蜜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赚取利润,在售价较高的蜜种中掺入价格低廉的油菜花蜜等,有些企业甚至为了提高产量并且通过检测,在蜂蜜中勾兑用陈大米加工而成的果糖

    一时间,国内蜂蜜行业遭遇空前的信任危机。与此同时,进口蜂蜜长驱直入,迅速抢占中国高端市场,并开始向中端市场渗透。

    进口蜂蜜量大幅攀升

    最近,在中国生活多年的希腊商人雅尼很忙。

    雅尼做了一辈子石材进出口贸易,可谓顺风顺水,不过最近两年却转了行,不仅琢磨起橄榄油生意,还心血来潮打起了希腊蜂蜜的主意。
    “目前,我们从希腊运过来的第一批蜂蜜还在茫茫大海上,预计将于12月23日抵达中国厦门。”雅尼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是他第一次试单,重量只有1吨左右,蜜种包括栗子蜜、松花蜜、百花蜜和萨索斯蜂蜜4种,将主要销往厦门、重庆和郑州等地。

    说是心血来潮,其实并不准确。“我的家乡萨索斯岛(Thassos)在爱琴海北端,是希腊北部一座富饶的岛屿,盛产橄榄油和蜂蜜。在了解到中国市场的庞大需求后,我决定把家乡的蜂蜜推销到中国。”雅尼说,中国人对蜂蜜的养生功效有非常深刻的认识,但是中国国产蜂蜜的品质似乎不那么尽如人意,这也是他想要引入希腊蜂蜜的主要原因,希望带给中国人口感更好、更绿色健康的食品。

    更为重要的是,雅尼在决定将希腊蜂蜜引入中国之前,曾到各大超市对比过中国蜂蜜和进口蜂蜜的价格、品质等,同时把希腊蜂蜜样品拿给一些客户品尝,收到了良好的反馈,很多客户都问什么时候能喝上希腊蜂蜜,所以他才决定第一次试单。

    “如果这次试单效果不错,那当然最好了;可如果不成功,我还是会引入一定数量的蜂蜜,与包括橄榄油在内的希腊绿色食品一起销售,以丰富我在华销售产品的种类。”雅尼说。

    和雅尼一样,国际蜂蜜厂商越来越重视庞大的中国市场,这使中国进口蜂蜜数量快速增长。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进口蜂蜜数量达到3300吨,较2011年增长36.6%;而到了今年上半年,蜂产品进口量和进口额分别为2261吨和243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66.07%和74.35%,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

    “随着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人越来越重视以保养、保健为基础的健康生活。纯天然、有‘绿色食品之冠’之称的蜂产品,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成为人们保健食品的首选,其需求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资深有机农业专家、武汉天惠集团董事长唐宏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国内部分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惜制造假蜂蜜、经营劣质蜂蜜,这导致蜂产品内销市场呈现混乱状态,消费者对国产蜂蜜的真假和品质等产生了习惯性的质疑,不得已逐渐把眼光投向了进口蜂产品。

    “可以说,混乱的内销市场给了进口蜂蜜‘可趁之机’。”唐宏泉说。

     洋蜂蜜价格高得惊人

    为了对比中外蜂蜜价格,本报记者日前走访了北京的华联超市(双井乐城店)、华润万家(双子座店)、家乐福(广渠门店)和乐天玛特(国瑞城店)等几大超市,发现国产蜂蜜品类主要有洋槐蜂蜜、枣花蜂蜜、紫云英蜂蜜等,每500克的价格集中在15元至40元之间;而进口蜂蜜主要来自德国、新西兰、泰国、澳大利亚等,品类则包括桉树花蜂蜜、龙眼蜂蜜、洋槐花蜂蜜、向日葵蜂蜜等,每500克的价格集中在80元至300元之间,有的甚至高达一两千元,在华销售价格远远高于世界蜂蜜出口平均价。

    “不仅是零售终端的进口蜂蜜价格高企,事实上,从通关开始,进口蜂蜜价格已经‘高高在上’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与中国主要出口蜂蜜原料不同,进口蜂蜜以成品小包装为主,其产地国拥有完善的生产支持体系、雄厚的财政补贴政策,以及比较完善的机械化、信息化配套设施。

    连做蜂蜜生意的雅尼都承认,在中国,进口蜂蜜价格确实偏高。但他认为,这主要是由于进口蜂蜜的成本高,除了蜂蜜本身的成本,海运费、税收、报关费、检验检疫费、陆运费和仓储费等层层环节的费用都要算进内。

    对于进口蜂蜜本身的成本,进口商一致认为,与国产蜂蜜大多是浓缩蜜、加工蜜不同,进口蜂蜜大部分都是纯天然成熟蜂蜜,因此价格较高
    据了解,成熟蜜是指蜜蜂采集花朵上的花蜜,在蜂巢中由工蜂加入其唾液(即转化酶),经过反复充分酿造、脱水,使含水量降至20%以下,并使双糖充分转化为单糖后,挥发掉蜂蜜中多余的水分,成熟封盖后采收的自然成熟的蜂蜜。这个过程一般需要7天时间,所以成熟蜜产量少、成本高。这种蜂蜜长久存放不变质、不添加任何物质且可直接食用。

    而未成熟蜜则是采回不久的花蜜未经充分酿造,大多是一两天取蜜,许多营养物质不全面、不充足、不稳定。未成熟蜜一般在销售时,还要经过机械脱水浓缩,一般称之为浓缩蜜、加工蜜。

    “在我们国家的标准中,只要是经过蜜蜂的‘充分酿造’就可称为天然蜂蜜,因此非成熟蜜也可以称为天然蜂蜜;而德国、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对蜂蜜的定义则完全不同:不可以向其中添加任何物质,也不允许从其中移去任何物质(包括水分),否则就不能称为天然蜂蜜。”唐宏泉告诉记者,鉴于此,国产蜂蜜与部分洋蜂蜜确实存在成本差异。

    但唐宏泉认为,进口蜂产品的天价与其实际品质并不匹配。进口蜂产品与国产蜂产品的战争实际上是一场投机战和心理战。

    “国外厂商正是抓住了中国国内蜂产品市场暂时混乱的契机,投机炒作,抬高进口产品价格,获得了丰厚的利润。国内商家也利用了消费者对国产蜂蜜品质的质疑,在进口蜂蜜上大做文章。”唐宏泉说。

      进口蜂蜜抢占高端市场

    “我基本上不喝普通超市里的国产蜂蜜,而只喝从新西兰进口的纯天然蜂蜜。”在华联超市(双井乐城店),一位在北京国贸地区工作的白领王小姐告诉本报记者,她每年单买蜂蜜就要花六七千元,但她认为这是“投资健康,非常值得”。

    当记者提及国产蜂蜜时,王小姐摇了摇头说:“国产蜂蜜掺假那么厉害,哪敢喝呀?”

    不只是王小姐,她身边的同事和朋友都已经不喝国产蜂蜜了,而是转向价格较高的进口蜂蜜。

    华联超市(双井乐城店)、华润万家(双子座店)等店内销售人员均告诉本报记者,进口蜂蜜销量非常不错,顾客都是消费水平比较高的人。线下如此,进口蜂蜜在线上的销售同样火爆。

    记者在淘宝网输入“蜂蜜”一词后发现,进口蜂蜜品牌可谓五花八门、数不胜数,但看起来销量都不错。记者随意点开一家专卖进口蜂蜜的直销店,发现其1个月内已卖出2151件纯天然蜂蜜。

    而在京东商城、1号店等网上超市,进口蜂蜜亦是进口食品中的热销品类。

    “进口蜂蜜一般都具备高档的外包装,并且营销积极、品牌识别力强,因此吸引了不少国人的眼球,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热衷追求洋品牌的年轻人,还有一些有特殊需求的人宁可花费比国产蜂蜜高几倍的价钱去购买。”武汉康思农蜂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石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进口蜂蜜已迅速抢占国内高端市场,并开始向中端市场渗透。

    相比之下,国内蜂企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

    来自农业部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蜂蜜原料产量高于上年同期,价格涨跌互现,蜂王浆产量基本持平,价格大幅下跌,油菜蜂王浆价格低于去年同期10元/千克至20元/千克;进入5月,洋槐蜂王浆的价格同比下降28%。

    上述报告认为,由于营销渠道受阻、食品和保健品市场监管力度加大等原因,蜂蜜企业整体效益下滑。

    对此,赵石涛分析说,目前,国内蜂企竞争激烈,还没有真正形成龙头企业和叫得响的品牌,而这正是国外蜂企的优势。他们有真正负责的行业协会,还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规模化的企业。

    “根据消费者需求的不同,中外蜂产品销售模式呈现两极化:洋蜂蜜在中国主打高端市场,有逐渐抢夺中国蜂企‘饭碗’的趋势;而本土品牌主打低端市场,其实也有广阔的市场需求。”赵石涛说。
  
      洋蜂蜜莫步洋奶粉后尘

    最近,进口蜂产品也曝出了负面新闻。

    山东青岛检验检疫局在对一批新西兰进口蜂蜜实施检验时发现,该款标注为野花蜂蜜的产品被检出成分掺糖,不符合我国相关的标准规定,409箱不合格蜂蜜被依法“遣返”。

    另有多家境外媒体报道,新西兰每年大约只出产1500吨左右的麦卢卡蜂蜜,但每年全球却售出了1万多吨标注有“麦卢卡”的蜂蜜。显然,相当部分标着“麦卢卡”的蜂蜜其实只是普通蜂蜜甚至掺进了糖浆,却以高出普通蜂蜜几十倍的价格销售。这其中,有多少流入中国市场,不得而知。

    再以蜂胶为例。

    目前,我国市场上充斥着大量所谓澳大利亚、新西兰进口蜂胶。而中国蜂产品协会经过与澳大利亚、新西兰有关专家交流后发现,上述两国其实基本上不生产蜂胶,也不允许包括蜂胶在内的任何蜂产品原料和产品出口。因此可以断定,不管是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销售的蜂胶,还是在中国销售的所谓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蜂胶产品,其实并非产自澳、新两国。

    中国蜂产品协会代表团还专门从澳大利亚、新西兰两国带回了12份蜂胶样品,交给浙江大学检测,结果8份是假蜂胶,并且质量远低于中国蜂胶。尽管如此,每年仍有约一两百万名中国消费者或在当地旅游时购买,或通过海外代购的方式购买所谓的澳大利亚、新西兰蜂胶。

    这不禁让人想起洋奶粉。自从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洋奶粉开始在中国市场上大肆扩张并逐渐取得主导地位。近年来,尽管洋奶粉也频频被媒体曝出存在质量问题,尽管国家相关部门甚至是国务院常务会议都在研究如何“拯救”国货,但是,洋奶粉依然紧紧扼住中国市场命门,甚至很多各种国外品牌的蜂蜜其实原料产自中国,贴个牌或出口转内销就“摇身一变”成了洋品牌,从此便在中国市场大行其道。

    点评:
    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对进口劣质蜂产品施以重拳的同时,提高国产蜂产品质量与品质才是当务之急。近年来,由于国内零售市场趋于饱和,企业竞争激烈,确实存在个别蜂农生产不成熟蜜和极少数企业将蜜种混配、掺入各种糖浆及添加物等现象,这影响了消费者对国产蜂产品的信任与认可。国产蜂蜜的消费者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他们更看重价格,致使国产蜂蜜做假有了可趁之机。

    为此,卫生部公布的GB14963-201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简称蜂蜜新国标)于2011年10月正式实施。然而,到了2012年6月,实施还不到一年的蜂蜜新国标即被卫生部列入需要修订的国家标准,暂停实施。

    在业内人士看来,蜂蜜新国标虽然规定蜂蜜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蜂蜜以外的物质,如淀粉类、糖类、代糖类物质以及防腐剂、增稠剂、澄清剂等,但对近年来日益泛滥的用大米糖浆掺兑蜂蜜的行为却未提及,被业界讥为一部“打真保假”的国标。好在为了重塑消费者对国产蜂蜜的信心,养蜂人、蜂企、经销商和行业协会都在进行不懈的努力。


    事实上,业内一致认为,每个国家和地区出产的蜂蜜各有功效特色,口感也不一样,只有成本的差别,没有孰好孰坏之分。而真正的国产原蜜质量总体是不错的,大部分蜂蜜均为合格产品,其品质与进口蜂蜜并无较大差距。

    业内同样承认,一些国外较好的特色蜜种,其功效确实较好,并深受中国消费者喜爱;国产蜂蜜在产品品质、农药残留、自然生态方面与某些洋蜂蜜相比,确实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更为重要的是,洋蜂蜜在包装设计、包装材料、加工技术、品牌塑造和营销等方面则要远远好于国产蜂蜜,这是中外蜂产品的真正差距。

    师夷长技以自强

    国家应制订更加优惠的政策,从源头上鼓励蜂农的养蜂积极性,制订更加符合国情和市场规范的质量标准,优选蜂种,扩大蜂群规模,优化生态环境,提高加工水平,严打伪劣掺假行为,提升国内蜂蜜品质和品牌的信誉度;同时,企业应致力于优质产品的开发和蜂业文化的宣传,消除消费者对蜂产品的神秘感,努力生产消费者放心的产品。

    显然,国产蜂蜜想要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3-12 23:50:53 | 只看该作者


《蜂蜜市场造假严重》
2014年07月08日 来源: 京华时报

  蜂蜜是颇受青睐的养生保健食品,然而,近日业内人士曝出:国内部分蜂蜜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赚取利润,在售价较高的蜜种中掺入价格低廉的油菜花蜜等,有些企业甚至为了提高产量且通过检测,在蜂蜜中勾兑用陈大米加工而成的果糖。
  一时间,国内蜂蜜行业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

  调查篇

  果糖葡萄糖含量标注不清

  7月3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不少商场、超市和一些蜂蜜专卖店销售的蜂蜜产品标注仍含糊不清,多以“天然”、“野生”、“纯正”等关键词作为卖点,却没标明蜂蜜具体成分,不少经过加工的蜂蜜产品仍以“蜂蜜”自称,令消费者真假难辨。
  在北苑一家超市内,在售的蜂蜜种类众多,有枣花、洋槐、荔枝蜜、龙眼蜜、百花蜜、山花蜜等多种,除了传统的蜂蜜外,还有益母草蜜、玫瑰蜜等,500克装的蜂蜜价格多在19元至上百元不等,销售人员称这些都是纯正的蜂蜜,没有添加任何其他成分。
  记者发现,价格较为便宜的蜂蜜外包装上多写着“调配蜜汁”、“蜂蜜含量≥50%”等字样,工作人员表示,这些也都是正宗的好蜂蜜,只是添加了一些食品添加剂而已。
  走访中记者还发现,虽然市面上不少“蜂蜜”的外包装上都标示着“天然”、“原生态”等字样,但仔细查看产品配料表却发现,其中不乏葡萄糖、果葡糖浆等成分。而纯正的蜂蜜产品自身含有这些物质,但不允许加入这些物质,在配料表上也只标注蜂蜜,而不会出现葡萄糖、果葡糖浆等成分。专家指出,配料表上出现葡萄糖、果葡糖浆这些成分,即表明是后期添加。
  同时,记者还看到,在售的蜂蜜绝大多数都未标明蜂蜜的具体成分及含量。
  “我买蜂蜜一般就是看价格、花种和色泽而已。”采访中,正在挑选蜂蜜的市民刘女士表示。事实上,蜂蜜标签不仅让消费者雾里看花,当记者问到如何挑选品质较好的蜂蜜时,不少超市蜂蜜专柜的导购人员都从蜂蜜产地、“野生纯天然”以及不同种类花蜜不同的功效等方面入手向顾客推介,而当问及关于果糖、葡萄糖的具体含量时,他们却含糊其词。


  蜂蜜掺假手段多样

  事实上,蜂蜜掺假现象长期存在,每年相关部门抽查后都会曝光问题产品。此前中国香港消委会的一项蜂蜜检测发现:55款蜂蜜样本中有14款掺杂了糖分,被检出掺杂糖分的产品中有12款竟然还声称是天然或纯正蜂蜜。
  2013年8月,北京市食品办责令11种不合格食品全市下架停售。
  其中6种是“冠有阁”蜂蜜,不合格原因是“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不足,也就是喝起来很甜,却没有蜂蜜特有的香醇味儿。
  按照规定,蜂蜜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应为60%。朝阳食品协会副会长鲍新春表示,“果糖和葡萄糖”指标虽然不涉及食品安全,但却是蜂蜜的重要质量指标。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过低,表明产品可能掺入了其他糖类物质,也会造成蜂蜜口感和营养价值的降低。
  资深蜂蜜专家王先生透露,不仅农贸市场出售有假蜂蜜,在许多大型超市也有假蜂蜜。
  据介绍,蜂蜜造假由来已久,手法多样而且不断翻新。截至目前已知的造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在蜂蜜生产期间用白糖或者糖浆直接喂养蜜蜂;二是往蜂蜜里大量掺入糖浆等较低成本的糖类;三是往蜂蜜里加入防腐剂、澄清剂、增稠剂等添加剂,用“蜂蜜制品”伪造“蜂蜜”;四是在同为真蜂蜜的情况下把价格低的掺入到价格高的当中,以次充好。
  业内人士透露,使用糖浆制造假蜂蜜,其成本要明显低于真蜂蜜。用果葡糖浆生产“蜂蜜”,每吨大约4000元。而蜂蜜价格因产地各异,一般每吨在2万到4万元之间,因而假蜂蜜的利润相当可观。此前曾被曝光的某蜂业公司掺假方式就十分隐蔽,在洋槐蜂蜜中至少掺了60%油菜花蜂蜜。“这样下来,既不容易被发现掺杂现象,也大大压缩了蜂蜜的生产成本,企业就可获取更高额的利润。”业内人士表示。
  而由于假蜂蜜的泛滥,真蜂蜜受到冲击,不但销售不畅,价格也难以回归到蜂蜜价值,有时候甚至低到白糖的价格,严重挫伤了部分蜂农的养蜂积极性,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市场上“假蜜驱逐真蜜”的现象出现。


  掺假不绝在于标准“缺陷”

  这些年检测技术不断进步,可是为何蜂蜜产品的掺假情况未得到根本性的扭转?鲍新春指出,现有的国家标准不够完善以及监管的缺失,是假蜂蜜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
  蜂蜜主要是由果糖和葡萄糖组成的,国内的标准允许有少量蔗糖,国外一般强调无添加、无提取。根据蜂蜜的新国标《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蜂蜜GB14963-2011》的规定,蜂蜜只能是“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与自身分泌物混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其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至少要达到60%,蔗糖含量不得超过10%。尽管蔗糖的含量不多,这一规定却无疑承认了加糖的合法性,形成了一种负面的效应。
  而在2011年的蜂蜜国标实施前,蜂蜜的旧标(GB18796-2005)在真实性方面有着明确的规定: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淀粉类、糖类、代糖类物质;不得添加或混入任何防腐剂、澄清剂、增稠剂等异物;如果在蜂蜜中添加其他矿物、生物或其提取物、分泌物、工业生产物质,不应以“蜂蜜”或“蜜”作为产品名称或名称主词。
  鲍新春还表示,蜂蜜虽然是进入市场较早的农产品,但其在市场运作上并不规范,“在散装蜂蜜这一块质量上很难得到保障,比如对于养蜂散户私自兜售假蜂蜜的行为,政府监管是比较缺失的,通常只有工商部门会监管”。


  进口蜜高价圈市场

  混乱的内销市场给了进口蜂蜜“可乘之机”。根据《中国蜂蜜产业现状与发展(白皮书)》指出,国际蜂蜜厂商以高价位迅速抢占我国蜂蜜产品的高端市场,使我国蜂蜜进口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2年我国进口蜂蜜数量较2011年增长36.6%。
  记者走访市场发现,进口蜂蜜主要来自德国、新西兰、泰国、澳大利亚等,品类则包括桉树花蜂蜜、龙眼蜂蜜、洋槐花蜂蜜、向日葵蜂蜜等,每500克的价格集中在80元至300元之间,有的甚至高达一两千元,市场零售价格一般要比国产蜂蜜高3至10倍,有些甚至更高。同样是蜂蜜产品,为何国外的蜂蜜价格远远高于国产蜂蜜?
  “在我们国家的标准中,只要是经过蜜蜂的‘充分酿造’就可称为天然蜂蜜,而德国、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对蜂蜜的定义则完全不同:不可以向其中添加任何物质,也不允许从其中移去任何物质(包括水分),否则就不能称为天然蜂蜜。”鲍新春告诉记者,鉴于此,国产蜂蜜与部分洋蜂蜜确实存在成本差异。
  不过,北京百花蜂业科技发展股份公司总经理郭利军表示,进口蜂产品的天价与其实际品质并不匹配。在中国,进口蜂蜜价格明显偏高。在他看来,除了蜂蜜本身的成本,海运费、税收、报关费、检验检疫费、陆运费和仓储费等层层环节的费用都要算在里边,进口蜜价格比国产蜜高几倍甚至数十倍,更多是属于暴利。“无论是进口蜂蜜、国产品牌蜂蜜还是土产蜂蜜,按照国家发布的食物营养成分表,其主要营养成分是果葡糖浆,以单糖为主,营养成分基本相同。国外厂商正是抓住了中国国内蜂产品市场暂时混乱的契机,投机炒作,抬高价格。一些国内商家也利用消费者对国产蜂蜜品质的质疑,在进口蜂蜜上大做文章。”


  服务篇

  专家教您挑选真蜂蜜

  市场上琳琅满目的蜂蜜产品,到底哪种蜂蜜好?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巩宏斌提示,消费者在选购瓶装蜜时,要注意标签上有无厂名、厂址、卫生许可证号、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质量代号等相关内容。此外,还有一些小诀窍可供消费者参考。


  区分“蜂蜜”和“蜂蜜制品”

  2011年4月,卫生部发布蜂蜜新国标。记者查阅新国标发现,与蜂蜜旧国标相比,新国标规定了蜂蜜的含义,即“蜜蜂采集植物的花蜜、分泌物或蜜露,与自身分泌物融合后,经充分酿造而成的天然甜物质”。由此可知,蜂蜜是天然物质,而经过化学工艺加工或添加其他物质的只能称为“蜂蜜制品”,不能称为“蜂蜜”。新国标适用于“蜂蜜”,而不是“蜂蜜制品”。
  新国标对蜂蜜的感官要求进行了规定。规定称,蜂蜜应具有特有的滋味、气味,无异味,常温呈黏稠流体状,或部分及全部结晶,不得含有蜜蜂肢体、幼虫、蜡屑及正常视力可见杂质(含蜡屑巢蜜除外)。
  新国标还明确指出,100克蜂蜜中至少应含有60克果糖和葡萄糖。桉树花蜂蜜、柑橘蜂蜜、紫苜蓿蜂蜜、荔枝蜂蜜和野桂花蜜的蔗糖含量要小于或等于10克/100克,其他蜂蜜则要求小于或等于5克/100克。


  五招识别真假蜂蜜

  一看光泽及颜色:蜂蜜中因含有一些蛋白质、矿物质和花粉等成分,所以看起来不是很清亮,呈淡黄色或琥珀色,以浅淡色为佳。假蜂蜜是用白糖熬成或用糖浆冒充,色泽鲜艳,一般呈浅黄或深黄色。另外,蜂蜜的颜色是因为蜂蜜中含有不同花粉而造成的,所以说深色蜜要比浅色蜜营养丰富,但深色蜜往往也含有比较浓重的气味,如荞麦蜜;浅色蜜一般气味清香,如洋槐蜂蜜。
  二闻气味:真蜂蜜气味纯正、自然,有淡淡的花香,而假蜂蜜闻起来有刺鼻异味。
  三是结晶鉴别:假蜂蜜是不结晶的,但有的假蜂蜜中加入了白糖,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析出,在瓶底形成沉淀。真蜂蜜结晶较为松软,放在手指上很容易捻化,有细腻感。而假蜂蜜析出的白糖沉淀较为致密,放在手指上捻时,有沙砾感。
  四是含水鉴别:蜂蜜滴于白纸上,纯正蜂蜜成珠状,不会渗开,而掺水蜂蜜则会渐渐渗开,渗开速度越快,掺的水分越多。
  五是口感鉴别:真蜂蜜香甜可口,有轻微淡酸味,结晶块入齿即酥,含之即化。假蜂蜜有苦涩味,结晶块咀嚼如砂糖,声脆响亮。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3-12 23:53: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严禁回复我 于 2017-3-12 23:55 编辑

加拿大从中国进口的蜂蜜一年猛增1700%
作者 吴薇
星期三 6 五月, 2015 ,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有关数据,在2013-2014这一年间,加拿大从中国进口的蜂蜜增加了1700%。中国成为加拿大的主要蜂蜜来源国之一。

加拿大广播公司记者布吕奈(Claude Brunet)报道说,加拿大本国生产的蜂蜜其实完全可以自给自足,之所以从中国和南美国家大量进口,主要是因为价格。进口蜂蜜比本地蜂蜜便宜得多,而且颜色比较深,味道比较明显,可以减少用量而获得同样的口感,因此很受食品加工业的欢迎。

进口量激增后也直接进入消费者的厨房

最近一两年,加拿大各地商店的货架上也能看到来自中国的蜂蜜了。主要的经销公司是加拿大麦考米克公司(McCormick Canada),牌子是“Natural Honey Farms“。布吕奈说,蜂蜜瓶的正面标签上的“Canada No.1”字样只是用来表明产品质量,而不是瓶内蜂蜜的产地。这个牌子实际上是一种以中国蜂蜜为主的混合产品。

麦考米克公司占据了加拿大一半蜂蜜市场。商店里常见的Billy Bee和Doyon两个牌子的蜂蜜也是出自该公司。

曾被查出氯霉素残留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2002年曾在从中国进口的蜂蜜中检查出氯霉素残留。这种抗生素在加拿大已经被禁用,但中国养蜂业用它来防止蜂群的幼虫腐烂病。那一年,该部门不仅撤下了加拿大各地商店里的所有中国蜂蜜,而且还召回了加过中国蜂蜜的面包、饼干等数十种食品。当时Labonté公司生产的苜蓿花蜜,因为掺了中国蜂蜜,也被下架。

此后几年,每一批从中国进口的蜂蜜都受到加拿大食品安全部门的仔细检验,实验室的数据不到就不放货物出关。自2010年起,中国蜂蜜被认为完全合乎加拿大质量标准,大量进入加拿大市场。

最高兴的是食品加工业

生产各种面食和甜点的厂家是使用中国蜂蜜的大户。尽管中国蜂蜜被抗生素残留影响了声誉,但还是非常受加拿大的食品加工业欢迎。加拿大农学家尼古拉.唐布雷 (Nicholas Tremblay) 说,主要还是因为价格。中国蜂蜜和南美蜂蜜的价格甚至低于加拿大养蜂场的生产成本。
他介绍说,食品检验部门对中国蜂蜜的主要担忧还是抗生素,因为一些在中国合法使用的抗生素在加拿大是被禁止的。另一个担忧是环境污染。蜜蜂如果从被污染的地方采回花粉,蜂蜜中就可能含有重金属等污染物。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对进口食品定期进行随机抽样检查,一旦发现问题既下令召回。

进口到加拿大的中国蜂蜜都是高度过滤的。唐布雷说,有时候这是加拿大买家的要求,因为高度过滤后的蜂蜜没有花粉痕迹,不容易查出蜂蜜的来源地,厂家生产混合蜂蜜时就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大量使用进口蜂蜜 。

布吕奈说,从中国进口到加拿大的蜂蜜主要用于食品加工。一种蛋糕或饼干里的蜂蜜来自何处是不会写在成分表里的,消费者自然无从知晓。但瓶装的纯蜂蜜如果是混合的,通常会在瓶子背面的标签上用小字标明。
关税之战:美国版本的蜂蜜故事

《纽约时报》报道说,美国的海关边境保护局属下有一个实验室,负责检验进口农产品的成分和来源地。2001年,美国商业部大幅度提高中国蜂蜜的进口关税。自那时起,来自其他国家的蜂蜜进口迅速增加。但奇怪的是这些国家过去并不是知名的蜂蜜产地,例如马来西亚。美国蜂蜜生产商协会说,马来西亚全国蜂蜜年产量不过4万5千磅,但是却在一年时间里向美国出口3700万磅。

实验室的化学家们通过检测蜂蜜中的抗生素、铁、铜等物质的残留来判断土质,从而查出蜂蜜的真正来源地。2008年,他们查出从泰国、菲律宾和俄国进口的蜂蜜有90%来自中国。两家美国进口贸易公司被指控用这种方法少交了1亿8千万美元的关税。

据曾经担任该实验室负责人的卡森.瓦茨(Carson  Watts)说,中国养蜂业停止使用氯霉素还是他们的功劳。最早实验室完全靠查氯霉素残留来确定进口蜂蜜是否来自中国。“消息一传出去,他们很快就停止使用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7-3-12 23:57:41 | 只看该作者
《加拿大禁止中国蜂蜜及其制品》

2002-05-05 讯】加拿大政府宣布,禁止进口中国蜂蜜及其制品,因为在中国的蜂蜜中含有一种有害的药物成分。加拿大全国正在紧急回收近百种用中国蜂蜜制成的食品。

据美国之音5月4日报道﹐ 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在四月底到五月初的一个多星期里,连续两次发出紧急警告,告诫民众不要食用近百种用中国蜂蜜制作的食品。因为这些食品中含有一种叫作氯霉素的药物成分。这种氯霉素可能会导致人体血液系统紊乱,情况严重的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这些食品主要包括:英式松饼、面包圈、饼干等。加拿大的各个食品店和超级市场正在回收这些售出的食品。加拿大卫生部的血液专家奈德尔特介绍说,加拿大自从1985年,就已经基本停止临床使用氯霉素。奈德尔特说,除了极其特殊的病例之,我们已不再使用氯霉素。原因是它的副作用太大,而且有三万分之一的死亡危险。

他认为,中国蜂蜜中的氯霉素成分,可能是为对付生病的蜜蜂所使用的氯霉素残留在了蜂蜜中。【加通社】报导,在加拿大食品检验局的两次警告发出之后,加拿大联邦卫生部下令,禁止进口中国蜂蜜。同时,严格监查从其他亚洲国家进口的蜂蜜。

卫生部的发言人柯克帕特里克女士表示,虽然这项禁令会引起中国官方的不满,但加拿大政府必须要对加拿大人的安全负责。

柯克帕特里克说,这是出于谨慎而采取的措施,我们认为最好是公众都能够平安,而不希望出了意外再道歉。在此之前,欧盟已经禁止进口中国蜂蜜。中国方面公开指责欧盟的作法是贸易保护主义。加拿大食品检验局还透露,在从中国进口的一些以虾为原料的制品中,发现了氯霉素的成分。加方现在正在作进一步的化验,如果化验结果得到确认,也将会发出正式警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来自客户端 |  发表于 2017-3-13 05:06:22
所以我现在就不吃蜂蜜了。
7#
 楼主| 发表于 2017-3-13 08:44:42 | 只看该作者
小小灵通 发表于 2017-3-13 08:24
再假也假不过绿蜂胶

是吗?还真不了解,求证据或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7-3-13 10:49:15 | 只看该作者
这个, 应该管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7-3-13 15:14:29 | 只看该作者
不晓得costco的kirkland蜂蜜是不是也有问题,很容易结晶?billy bee倒是不结晶,但是已经被报道出问题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