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查看: 1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妈机场掌掴事件大反转:疑点重重的“新闻”,我们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8-3 12:55:4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大妈在美国扇店员耳光”,到“免税店犯罪团伙专骗中国人”,不过两三天,我们就看到了一个热点新闻事及其惊天大反转。然而,不论是反转前的“新闻”还是反转后的“新闻”,可信度到底有多高?

别忘了,在这个时代,当我们遇到非常吸引眼球的文章时,首先要做的都是理性怀疑:这是真的吗?它是用什么资料来源来证实的?它的来龙去脉到底是怎样的?

1.


前两天,“中国大妈免税店扇店员耳光”的新闻传遍了中国人的微信朋友圈,各大公众号、微博号和网站也迅速转发。因为戳到了“中国人素质低”的新闻G点,这个消息立马成为了头条,无论是海外华人还是国内网民,对此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些公众号和网文把事件讲得头头是道:说是有个中国大妈在美国机场里一言不合就打人,被攻击罪逮捕关押,并会被起诉。


于是,一场关于“中国人素质真低”的批判会就此展开,对涉事大妈更是骂声不绝。微博上#中国游客美国机场打人#的话题,瞬间引发了全民热议。大家的态度几乎是一边倒地谴责“没有素质”的中国大妈:有说她活该的,有说她是在国内肯定趾高气扬惯了的,有说她这样的人就该被美国收拾一下,顺便到美国监狱里学习一下英语……看一下网络评论区,仿佛中国大妈简直就是罪孽深重,简直就该让美国好好治治。


剧情本来到这里,差不多就该在评论区网民的自我优越感中结束了。可是没想到,今天突然又来了个惊天大反转:新闻变成了“美国加拿大澳洲免税店犯罪团伙,专挑中国人下手”!说海外机场免税店专门偷盗中国旅客的信用卡盗刷!







艾玛,又一个新闻G点被戳中了:“中国人在外被污蔑欺侮”!于是,这大反转新闻也立马被大肆转发,评论区里变成了“外国奸商专门欺负中国人”“美分被打脸了!”“是中国人就抵制机场免税店!”……


2.

然而,在群情激愤的评论背后,这次事件前后的两条新闻,真实性和准确性都禁不起推敲。仔细看一下,它们简直可以成为分析朋友圈文章可信度的绝好材料。


我们先从第一条新闻说起。当你在朋友圈看到“中国大妈机场掌掴女店员,中国人低素质令人震惊”这类吸引眼球的标题时,首先应该想什么?


首先该想的,是在看到所有朋友圈新闻时都应该想的第一个问题: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吗?如果真的发生了,文章对其的夸张程度有多大?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用来证实这个时间的信息来源和资料。


那么在这则新闻中,这些微信公众号引用了什么资料呢?第一处材料来源,是一张照片:



可是,在这个时代,一张照片本身,到底能证实什么?还记得之前那条关于黄渤在机场海关被扣交税的“新闻”吗?事实上不过是几张老照片再加上标题党,却被传得绘声绘色,最后还得靠黄影帝自己出来辟谣。



所以,现在这张不知道来源是哪里的微博背影照片本身就是可疑的。而且,即使我们退一万步,假设这张照片是真实情景,那么它能说明什么?在这张照片上,只能看到一个身穿条纹衣服的黑发女性被拷住了,身边有几个警察。这张照片根本不能说明有没有发生“掌掴”,根本就无法证实这条微博所宣称的耳光事件。






而第二处资料,是所谓的洛杉矶机场的警方通报:






可奇怪的是,至今没有在什么微信和网络文章中看到过这条显得头头是道的警方通报的英文版。在洛杉矶机场警方的网站上,也没有找到任何关于这个事件的英文通报。



当然,我们不排除警方网站上的英文版有可能后来被删了,但是传播大妈掌掴事件的这些新闻文章在引用一条美国机场的警方通报时,却只有中文,不附加任何英文来源的网址或者截图,让这条材料的说服力大大降低。这并不是说这个材料一定是假的,但起码它有让人怀疑的充分理由。


除了这两处资料之外,这些新闻中引用的,就都是化名的X先生Y小姐说……,这意味着这些来源完全没法让人真正去证实或者证伪。






所以,只要这样稍微拷问一下内容来源,就会发现这新闻中并没有什么靠谱的信息来源,能比较可信地证明发生了“大妈掌掴事件”。要知道,在这个时代,哪怕是权威新闻机构的消息,都要怀疑一下,这样无权威性、无一手信息来源、无直接证明图片的“三无”公众号消息,怎么就能瞬间传得尽人皆知?


原因只有一个,它戳中了太多人的新闻G点。它让人们看到标题之后就立即兴奋起来,忘了要进行最起码的第一步:理性怀疑


新闻里说的可能是真、可能是假,但是在无法确定的时候,我们能不能先不要被标题勾引得动情绪、先不要为几句没有依据的话而帮虚实不定的公众号增加转发量呢?再退一万万步讲,就算这位游客的确发生了掌掴事件,她又凭什么就能代表中国旅客的素质问题?


3.


那么作为第一条新闻的大反转,今天开始热传的第二波新闻“澳美加免税店犯罪团伙,盗刷中国人信用卡”、“美国、澳洲等机场摊上大事:噤声封杀!专挑中国人下手!肆意欺诈,华人务必警惕!”等等的内容……又有多少的可信度?


同样地,请在看了标题和内容后,理性地分析一下这些文章试图用来证实这个新闻的信息材料来源。


首先,这些公众号文章在《中国侨网》上截了这样一张图:






如果你去侨网网站上看一看,会发现侨网引用的是美国《星岛日报》的内容(原文可见http://www.chinaqw.com/hqhr/2016/08-02/97464.shtml)。相比于微信公众号来说,这些传统老牌报纸的可信度要高不少。那么《星岛日报》的报道到底说了什么?

点开上面网址,其实里面说主要事件简单明了:当事人梁琪委托了律师邓洪处理后续事件,而邓洪则给《星岛日报》提供了从梁琪的角度来讲述的该事件经过。大意是梁琪在免税店买东西把信用卡给了店员,但后来店员却说梁琪的银联卡不在店内。情急下梁琪借手机打回上海的银行挂失,这时店员改口说银联卡找到,就塞在刷卡机下面。梁琪因此气急败坏而动手,之后即遭机场警察逮捕。


可是,这样一条平铺直叙的新闻,却显然不够一些公众号力求“吸引眼球”的标准。于是,在公众号文章中,又有一些没有名字的“现场目击者”来“还原真相了”:







然后,机场免税店店员的背后,突然就出现了一个来源不明的“犯罪团伙”;再然后,这事件就变成了“严重欺压侮辱中国人的事件”,并且“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愤怒了”……




这些公众号构建了这样一个故事“机场免税店背后的犯罪团伙,趁中国游客购物后、赶飞机之前,偷盗他们的信用卡。由于游客上飞机到落地中国后有十多个小时的时差,所以免税店店员就有机会在这段时间里把偷来的信用卡盗刷一空。而等游客发现自己的卡被刷爆了之后,不但卡里的钱追不回来,还要飞回那些免税店的所在国家打官司,最终他们可能就只能无奈认栽,自吃哑巴亏。”

可是这个逻辑真的说得通吗?比如,信用卡被盗刷后,必须要回到被盗刷地的国家打官司?信用卡公司有这样的规定?按照常理来说,盗刷之后只需要告知自己的发卡银行;如果你能证明卡被盗刷的时候,你人在飞机上(机票和航程信息就可以证明),就足以说明卡是被别人盗用,从而要求银行撤销被盗刷的金额。因为银行只需要知道,伪冒交易发生时,客户并不在伪冒交易发生地,就能确认卡被盗刷了。没有任何理由要你“飞回免税店所在国家打官司”的吧……


还有的公众号更是发挥到了另一个境界:什么警察和免税店勾结,封杀该事件的真实过程……哇,好大一个阴谋!而任何事情一旦扯上阴谋论,你就根本没法和它继续讨论证据了,因为人家只要用一个“阴谋”就可以回答你:阴谋嘛,怎么能让你找到证据?






这些文章中,唯一可信度较高的信息来源,只有《星岛日报》采访的有名有姓的律师邓洪。可以比较确定,的确有这么个律师说了这样的话。但律师,显然是要站在自己的委托人角度来发言的,所以我们虽然可以比较确定这个律师说了这样的话,却并不能确定这个律师说的就是客观、完整的事实真相。


而至于最吸引眼球的“盗卡犯罪团伙”、“警察和机场免税店狼狈为奸封锁消息”、“专门欺侮中国人”之类的发挥,都没有任何可信的来源能够证实


4.


“大妈掌掴事件”,以及之后的“大反转”,本身恐怕只是机场免税店里一件商户和顾客的普通纠纷而已。类似的纠纷,在全世界各种各样的商场里经常都会发生。然而,就根据这几条蛛丝马迹,然后凭借着精湛的炒煎蒸煮的功夫,这点事硬是被一些公众号网媒弄出了一道“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G点大餐。






也许,

是有个中国大妈在免税店打了人,

但这并不能说明事件原因是在于这个大妈趾高气扬,

更不能代表“中国人”的素质低;

也许,

是有个机场免税店店员想要偷信用卡,

但是,这完全不能说明“免税店犯罪团伙”的存在,

更不能说明免税店针对中国人下手、欺侮中国人


如果我们不想生活在一个由虚假、夸张和负面情绪所营造的世界的话,那么在下一次看到这样吸引眼球、引发情绪的新闻时,请先冷静地问一问“是否真的发生了这件事情?”“如果发生了的话,它的前因后果是什么?”


因为理性的怀疑和批判性思维,

能帮助我们揭穿妄语。

而且,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用自己的朋友圈,

去为那些虚言无凭、华而不实的“新闻”赚取流量。



代表海外华人;坚持独立思考;
心怀全球中国梦的年轻媒体。

龙脉传媒每天推送原创优质前沿资讯
还没关注你就OUT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