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3°
    温度感觉: 12°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9°
    温度感觉: 19°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1°
    温度感觉: 20°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4°
    温度感觉: 14°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9°
    温度感觉: 18°
查看: 13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窥探“习大大周边商品”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17 13:14:2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此图片来自新闻画面。
常委杯、国宾伞……这些与习近平总书记同款样式的相关物品,最近出现在淘宝的学习粉丝团网店。网店由微博学习粉丝团账号运营者开设,主打习大大同款,售卖“习大大周边商品”,声称满足广大粉丝愿望,根据领导人新闻画面中的物品样式自制,并将推出其他相关商品。
将公众对领导人的崇拜心理转化为经济利益,“学习粉丝团”的商业眼光不可谓不精准,而这个账号所代表的网络政治粉丝群体也越来越活跃,其走红和生存之道,是观察当下中国政治生态的重要窗口。
“习大大周边商品”开卖
领导人同款,这个噱头经常在网店中出现,之前有人兜售过领导人同款眼镜,前些天APEC会议在我国召开,多家网店开售APEC领导人同款礼服,一家网店店主表示,“习大大穿的这款衣服一定会火”。
而以习大大同款为关键词搜索时,淘宝会显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无法显示'习大大同款'的相关宝贝”。
学习粉丝团是微博上一个知名账号,自2012年起,一直发布关于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的新闻信息,由于其发布信息较为及时,照片也很多,引发网友猜测和关注,目前已经拥有268万粉丝。近期,该账号依然高频率发布领导人的活动信息,同时在不少微博后面附有一个网店的网址链接。
点进去是一个淘宝店铺,醒目位置写着学习粉丝团网店,还附有“满足广大粉丝愿望,全网独家销售习大大周边小商品”。旁边还附有“关注学习粉丝团认证微博”字样,显示着这家店铺是学习粉丝团微博运营者开设的。
该店铺目前发售的商品主要是喝水杯和雨伞。其中雨伞叫国宾伞,网页上附有一张国家领导人拿着样式相近的雨伞参加国事活动的照片。后面注释称国宾伞又叫气场伞,“大大同款,赠大大照”。这把黑色的伞标价128元。
杯子分为常委杯和马克杯两种,陶瓷的常委杯分青松画面、兰花画面、牡丹画面三种,统一标价138元。马克杯杯身印着领导人活动照片,单杯为38元,情侣杯为48元。
从网店的成交记录等情况来看,网店新开不久,因此产品也不算多。11月8日,店主收到从厂家定做的样品,表示拍照上架后网友就可以下单,下单之后,车间开始做新货,没有库存或旧货。第二天,学习粉丝团微店上线。
店主表示,只是习大大同款,都按照出现在新闻画面里的杯子样式自制的。而买家每购买一件商品,就会赠送一张习大大签名照片,照片多为习近平和夫人的合照,店主表示,照片上的签名为“抠出来去冲印的”。
“习大大周边商品”违法吗?
在西方国家,每逢大选,就不乏商人借用候选人人气发一笔财。在美国,就曾有出版商给总统送书,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借机宣传发财的。1992年2月,布什总统和夫人访华,天津自行车厂将飞鸽牌自行车作为礼物送给布什夫妇,使飞鸽自行车名扬世界。
不过,世界各国对利用政治人物进行广告推广的法律规定不尽相同,因此要特别注意规避法律的风险。
西方国家,尽管领导人肖像并没有商用的禁令,但也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相关周边商品,也多由其竞选班底获得授权后组建官方纪念品商店进行经营,比如2008年奥巴马竞选总统时,官方纪念品商店就推出了奥巴马扑克牌、奥巴马小酒杯、奥巴马辣椒酱,甚至印有奥巴马头像和签名的女性内衣裤。
中国的政治体制不同,基本上不存在政治人物的官方纪念品商店。中国《广告法》第七条第二款也规定“不得使用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发布广告”。
2004年,厦门同安一中老年用品店擅自在电子医疗器械广告中使用多名国家领导人肖像,就被工商部门查处;2012年4月,电商凡客诚品推出“仰望星空”系列T恤,并借用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照片进行广告宣传,也被工商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习大大周边商品”的创意虽好,但是,却可能涉及违法侵权的问题。比如,它涉嫌违反《广告法》第七条第二款的规定。而且,该类商品并非出自官方纪念品商店,自然也就没有获得授权。
此外,“习大大周边商品”都是根据领导人新闻画面中的物品样式“自制”的。
所谓的“自制”,实质上是仿制。如果原版产品已经申请设计、外观专利,仿制品以“自制”之名进行销售,毫无疑问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理应被追究法律责任。
轻则,会被原产品商家要求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的民事责任;重则,可能被以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罪追究刑事责任。
“学习粉丝团”因何走红?
“学习粉丝团”的走红可以追溯到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落幕后,这个微博账户凭借发布习近平总书记的近距离独家照片和比官媒更快的最新活动迅速走红。这个粉丝群体追的不是娱乐明星,也非电影电视剧本,而是国家最高领导人。
他们称习近平为“习大大”、“平平”,彭丽媛为“彭麻麻”,并配有俏皮调侃的语言叙述。而这个账号的博主,两个多月就拥有百万粉丝的肄业大学生、打工者张洪铭成了微博上的“头号粉丝”。
随着‘‘第一夫人”彭丽媛陪同主席出访的亮相,彭丽緩的民间粉丝团“习太太粉丝团”、“丽媛粉丝团”也在微博上雨后春舞般生长,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的粉丝微博“向李学习”、“强强粉丝团”等也相继现身。
在习近平的粉丝团之前,胡锦涛和温家宝的政治粉丝团“什锦八宝饭”也曾引起不小关注。“什锦八宝FUNS圈”是官方承认的政治粉丝交流圈,由人民网时政频道专门打造。
浙江小广告商杨运合于2008年9月创办了“中国官员粉丝网”,这里面有十几个省市“一把手”领导的“粉丝团”。
他认为粉丝是政治偶像的支持者,也是忠告者,可以说改写了粉丝定义。“什锦八宝饭”和“中国官员粉丝网”虽引起大众和学者关注,但由于传播媒体是各大论坛和网站,当时还没有微博这一自媒体传播平台,故没有“学习粉丝团”的影响广泛巨大。
“政治粉丝”走红的另一条路径,便是写歌。网络歌曲《习大大爱着彭麻麻》的词曲作者无疑是这两天风头正劲的人物。这段歌曲时长3分21秒,MV视频上线6天,光在某视频网站的点击播放量就已超过4500万次。
歌曲的主创团队表示:“有彩铃公司和我们联系,想把这首歌做成彩铃。还有一些电视台联系我们做访谈。”、“如果能上春晚就太好了。”
而今年初被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的习近平排队买包子新闻发酵后,一首以“习主席排队买包子”为主题的歌《包子铺》随即被送往了各大电视台的春晚节目组,一时炙手可热。
而能够写出正能量文章的“政治粉丝”,也有获得高度关注的机会。在10月15日由习近平主持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出现了周小平和花千芳这两位年轻的草根网络作家代表。两人均因为发表多篇知名的“正能量”博文和小说而进入官方视野。
会议开罢的网络空间里,几乎可用“炸锅”来形容他俩“暴得大名”后获得的种种关注。
“政治粉丝”走红背后
领导人粉丝团在西方一些国家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在国内,这一趋势随着政治文明和媒介的发展而发展。
“小平您好”在1984年国庆游行队伍中甫一亮相,就被引为经典瞬间。这一含有强烈平等意识和亲切感的表达,使领导人的形象更加丰富与亲切。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电视机开始走进千家万户,研究者们视1992年为分水岭:国家领导人在电视上的曝光率逐渐增加,其形象从扁平符号逐渐变得立体可感。
网络缩小了距离感。新世纪网络获知信息的便捷性和沟通的即时性,让普通民众有机会通过碎片化信息的整合,成为领导人形象的再塑造者。
在过去,公众往往只能通过公开的媒体资源来获知领导人相关信息,媒体对领导人的报道,严肃正经,形式单一呆板,缺乏俯视民生的情怀,导致国家领导人在公众心中一直是拘谨严肃的刻板印象,这好比在国家领导人和人民之间树立了一道墙。
如今的中国面对着深刻而复杂的改革转型,各种矛盾和问题频出,在这种大背景下,公众需要一种偶像的精神寄托,公众期待政治偶像“人性”的复归。公众希望更多更公开透明地了解真实值得信赖的国家领导人。
习近平上台后刮起了一股“亲民务实”风,出行视察没有封路的严苟要求,也见不到随行之人的浩浩荡荡,所见所闻皆是与人民零距离交流,拍照谈话墟寒问暖。赢得了全国上下一致的支持和赞扬。
当领导人开始以真实的血肉之躯走向人民,体现了执政者意识和态度的改变,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人民对政治偶像自下而上仰望式的“崇拜”,变为平等友好的爱戴。“学习粉丝团”对习近平“袪魅”式细节的曝料让更多网友看到了偶像作为普通人的一面,自然吸引了众多眼球。
“学习粉丝团”们的走红,使得公众能自主获取、阅读并自发传播领导人信息,由“被动接受”到"互动阅读”,并对信息加以评论和验证。
这种获取方式因为加入了大众体验,原初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得到修正和补充,避免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失真,其实是让公众对领导人的认知需求和情感需求得到满足,得到了一个真实可感的领导人形象。
而政治粉丝的活跃显然也得到了官方的默许甚至首肯。“学习粉丝团”博主张洪铭在接受美联社记者釆访时表示,自己曾担心粉丝团会受到很多阻力,也不知道习大大是否赞成自己的做法,但从始至终没有相关政府人员或警方因开博的事找过他。这无疑是我们的政治生态和领导人越来越开放的信号。
在多元化的民主社会里,选择与表达是人的基本权利。中国新一代最高领导人在新媒体时代对网络能量的理解与重视,同时善于利用互联网展示自身和政府新形象。这种宽容的态度缩小了与民众沟通的距离,这种开明的行为也于无形中进一步消解了隔阂。
“粉丝”的不成熟也显而易见
在“习大大”、“彭麻麻”这种亲昵随意的称呼背后,是粉丝对具有个人魅力领袖的认同和隐秘向往。
无论是“学习粉丝团”还是“习大大”歌曲创作者,其表达的内容和形式虽然丰富多元,但总体上“粉丝”们关注的仍是领导干部的性格和外在形象等表面,局限于个人情感的宣达,还未有提高到政治理念表达的层次,缺乏建设性的新“东西”。
邓小平说“领导就是服务”,这才是真正科学领导的应有之义。在权力崇拜的大背景下,若像“学习粉丝团”一样,普通官员也有自己的粉丝团,很难保证官员不自我陶醉,不滋生明星意识。
而在走红的政治粉丝们身上,除了对政治偶像的崇敬话语之外,我们也可以看到一种消费偶像的话语。这种话语类似于对偶像的善意的玩笑和调侃。“大大,广州人民喊你回来吃晚饭”、“好想吃大大亲手炒的菜喔,厨艺可好了!”
这些博文内容家常亲切,使得高高在上的领导人形象被从神坛拉回人间,这不能不说是中国公众政治素养的进步,但这种玩笑和调侃背后是对政治的游戏化理解,仍算不上是成熟的公民文化,更谈不上是政治文明进步的动力。
政府和传统媒体都值得思考
对政府而言,如何打造更真实、更动人的官员形象以增加社会凝聚力,尤其是在各种矛盾凸显的社会转型期,是目前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现在各级政府和官员的实名认证微博有近10万个,但真正有影响力的却相对有限。
同时,对主流媒体而言,自媒体的快速发展既带来压力也带来启发。在自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要更好地引导舆论,推动社会进步,传达官方精神,必须进行整体全面的改变。
而从人民日报、新闻联播在报道方式和内容上的调整,人们欣喜地看到,这样的改变已经开始发生。这说明在自媒体时代,一个媒体要有引导力和话语权,首先需具备影响力。
过去影响力大部分靠官方赋予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只有真正扎根于群众,贴近群众生活,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报道,才能为影响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可以预见,随着未来国内改革的进一步推进,随着政府工作作风的不断改进,领导人应该、也将会以更有亲和力、更真实的形象出现在公众视线中。
沙发
发表于 2015-7-17 13:44:34 | 只看该作者
没说庆丰包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7-17 13:56:44 | 只看该作者
庆丰包子铺创建于1948年,当时位于西单路口东南角,坐南朝北,初名“万兴居”,是一家普通的小饭馆,经营包子、小吃、米饭、炒菜等等。由于该饭馆出售的包子选料及制作考究,口味地道,故生意红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