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查看: 1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就这样被征服:印第安人的苦难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16 14:0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就这样被征服:印第安人的苦难
[size=1.1em][size=1.1em]郑佳节


作者: 谢韬 郑佳节


美国文明的诞生也处处伴随着暴力,它的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几乎都有流血的代价。美利坚合众国是欧洲文明的延伸,欧洲文明的扩张甚至没有因为美国的诞生而减慢。相反,欧洲文明的扩张、连同为它催生的暴力都被新生的美国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无论是欧洲移民,还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公民,在攫取印第安人土地的过程中大多不择手段,在对印第安人使用暴力时从不手软,使用暴力者总不乏堂而皇之的理由。
夺走印第安人的土地

既然要夺取印第安人的土地,就需要一定的理由,理由不够充分或理屈词穷的时候又需要某种借口。在欧洲人的眼里,印第安人是一个绝对落后的民族,其生活方式仍然停留在未开化的阶段。欧洲的文明不仅有权利而且有义务对其进行改造和征服。美国人对待印第安人的方法总结起来,不外软硬兼施、巧取豪夺。巧取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在于主权。英国开始向北美移民的时候,根本就无视美洲原住民的存在,伊丽莎白女王、詹姆斯一世和查理一世相继借花献佛,把本来不属于自己的土地赏赐给自己的臣属。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英国人就从印第安人手里“购买”或夺取了相当于英国本土面积的土地。

美国在建国之初也是一个农业国,除了大西洋沿岸为数不多的几个城市有薄弱的工业之外,绝大多数的人口居住在农村,从事农耕。在一百多年里,美国农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耕种面积的增长。这种需要,随着源源不断的欧洲移民有增无减。来自欧洲的移民,十有八九是在母国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穷人,他们为了逃避天灾人祸,漂洋过海来到美洲这块陌生的土地上谋生。他们渴求土地,对于他们,土地不仅是财富,而且是社会地位的象征甚至是自由的保证。新生的美国人少地多,边疆亟待开拓,它张开双臂欢迎这些身心疲惫而又充满希望的人们。对源源涌入边境的美国人来说,模糊的国界另一边那些尚属印第安人的土地对他们具有强烈的诱惑力;对美国的政府来说,印第安人的土地意味着帝国的光荣与前途。

美国建国初期与不少印第安部落签订了边界条约,这些条约——如1795年的《格林维尔条约(Treaty of Greenville)》——一方面使美国获得大片印第安土地,另一方面又承认了印第安部落的领土主权,造成暂时两下相安无事的局面。在另外的一些情况下,美国政府干脆绕过北美土地的真正主人,通过与欧洲国家的交易来摄取领土。1783年美英之间的《巴黎和约》、1803年美国与法国之间进行的路易斯安那转让以及1819年的佛罗里达割让就是这类买卖。这些名义上属于欧洲国家的土地统统是欧洲人在美洲巧取豪夺的结果,而美国通过这些条约获取了原本属于印第安人的领土的主权,在18~19世纪的国际政治舞台上,游戏规则完全是白人制定的。像印第安人这样弱小的种族则面临“逆其者亡,顺其者也亡”的无助境地。

欧洲移民与印第安人最初的关系也许是和平的,他们之间的交易是自愿的。一种至今仍很流行的看法是,印第安人虽然祖祖辈辈生活在美洲大陆,但是他们并不拥有这里的土地,因为他们的原始公社生活还没有私有财产的现实和概念。所以欧洲人从印第安人手里买来土地不管价格如何,都是公平交易。姑不论这种解释在伦理上是否站得住脚,欧洲移民对土地的永无餍足的攫取毕竟把印第安人逼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为了生存,印第安人被迫采取以攻为守的策略,企图通过暴力行动来解除反客为主的欧洲人对他们家园的威胁。但是,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印第安人一次又一次地反抗,一次又一次地失败,每一次抗争的结果只是更为深重的灾难和失去更多的土地,最后几乎招致种族绝灭的下场。白人方面有的是借口,但是没有任何正义可言。

屠杀印第安人

1774年,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兰开斯特县近年发生的暴力纪实》(A Narrative of the Late Massacres in Lancaster County,1774)记载了这样一场骇人听闻的屠杀事件。费城外有一个名叫科纳斯托噶(Conestoga)的小印第安部落,欧洲移民初来乍到时,该部落张开双臂欢迎白人。双方签订条约,保证友谊与日月共存。1763年,该部落遭到附近的帕克斯顿村的白人的袭击,因为那里的几家白人被来路不明的印第安人杀害。12月14日,57名荷枪实弹的白人武装对科纳斯托噶部落发起进攻,部落的大部分丁壮在外未归,寨子里只有三男两女和一个孩子。白人把他们抓起来,全部杀死之后,将他们的村寨付之一炬。消息传到附近的白人定居点兰开斯特(Lancaster),镇上的白人为之震惊。他们找到了幸存的印第安人,邀请他们到镇上躲避,并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然而过了两个星期,帕克斯顿的暴徒如入无人之境地闯进了兰开斯特,来到印第安人栖身的地方,把几十个印第安人抓起来,不顾后者跪在地上苦苦求饶,将他们不分男女老幼统统用斧头砍死。第二年2月,帕克斯顿的白人暴徒听说费城里住着大量皈依基督教的印第安人,马上又起兵讨伐。费城的居民一片惊慌。富兰克林和镇上一些长老经过艰苦的谈判,才把帕克斯顿的暴徒打发回去。后来,虽然富兰克林等人企图主持公道,惩治杀害印第安人的凶手,但到头来科纳斯托噶惨案还是不了了之,因为当地社会的头面人物不敢、也不愿意为了印第安人的流血惩治自己的族类,人们不是常说“血浓于水”吗?

在外人看来分明是明火执仗的勾当,美国人却似乎真正相信它的正义性。关键在于,自16世纪以来,世界上的公理正义的标准大部分是欧洲人制定的,当西班牙人在西半球建立他们血腥的殖民统治的时候,使用的是所向无敌的毛瑟枪,打的是替天主行道的旗号。工业革命和启蒙运动以后,英国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暴力又加上了进步、工业、科学、民主和法制等装潢。在这样的旗号下,对印第安人的所有文治武功就统统成了“善意的征服”。

豪夺印第安财产本来没有什么理由,强盗只需凭借武力。可是赤裸裸的强盗行为与美国人一向宣扬的自由平等之类的原则相去太远,于是他们做了坏事后便想方设法去掩人耳目,和欺骗自己的良心。这里最便当的办法是将对手打入文明世界的“另册”。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美国一些政客和白人种族主义者把印第安人描绘成茹毛饮血的野蛮人,在他们眼里,印第安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即使有些古朴的魅力,也断然不符合时代的潮流,欧洲文明有权利、也有必要用自己的模式来改造印第安文化。印第安人自愿归顺固然好,印第安人抵抗就更为白人使用武力提供了借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