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俘虏营的那段生活,温纳瑞斯后来回忆说:“我在战俘营度过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在这些日子里,深深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行动、言论所感动。记得到了战俘营后,由于美军实施空中‘绞杀战’封锁志愿军交通运输线,企图阻止中朝军队的反击,这给前线部队和对战俘的物资供应都带来极大的困难,志愿军战士每天都在吃玉米、高粱、咸菜。我们这些吃惯了牛肉、面包、奶酪、巧克力的美国战俘,开始都担心会受罪。然而,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在俘虏营我们生活得非常好。志愿军组织车辆冒着美国飞机的轰炸,从国内运来大米、面粉、肉类为我们改善生活。志愿军还组织我们开展文体活动,为我们建立了俱乐部、图书阅览室,买来萨克斯管、吉他、钢琴等乐器以及国际象棋、篮球和橄榄球等体育用品。每半月都有机动放映组为我们放演中国或朝鲜拍摄的电影。几乎每个星期六,我们都会组织长达两小时的晚会,演出我们自己排练的节目。丰富多彩的生活,让我们淡化了对家乡的思念。” “时间长了,我们和志愿军战士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次,朝鲜群众给看管我们的一位志愿军战士送了一个红苹果,这位战士见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苹果,知道我想吃水果,便把这个苹果送到了我手中。还有一名志愿军战士领到了一支钢笔,他舍不得用,得知我喜欢钢笔时,便送给了我。这支钢笔至今我还保存着。我抽烟很厉害,不少志愿军战士把自己节省下来的烟送给我抽。可以说,我在俘虏营的那段生活,是非常快乐的,我深信这支军队是一支文明的军队,是一支仁慈的军队,是一支得人心的军队。” 1952年11月15日至11月26日,在管理人员的精心安排下,在碧潼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战俘奥运会。选手来自北朝鲜各地战俘营的500多名战俘,他们身着统一的服装,扛着各种旗帜,排着整齐的队伍走进运动场。“奥运圣火”点燃之后,各种比赛激烈角逐。比赛项目很丰富,跨栏、跳高、篮球、排球、足球、拳击、游泳、跳水等一应俱全。在战俘营内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堪称世界战俘史上的奇迹。 从志愿军战俘营成立之日起,就不断有国际知名人士、外国社会团体的领导人和新闻记者前来参观访问。他们亲眼看到,在志愿军战俘营,没有铁丝网,没有狼狗,没有炮楼碉堡,除了战俘营大门口有两个卫兵站岗值勤外,没有大批荷枪实弹的军警到处巡查监视。这里,志愿军对所有战俘均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肤色,不分宗教信仰,一视同仁,平等对待。1952年5月,著名的国际和平人士、斯大林奖金获得者、英国的莫妮卡·费尔顿夫人,在廖承志的陪同下到战俘营考察,并多次同战俘座谈。她感叹地说:“简直是奇迹!这哪里是战俘营,分明是一所国际大学校!”她回国后,著文盛赞我军对战俘的人道主义精神。 “它是我人生的转折点。若没它,我就不可能留在中国” 在战俘营里,中国人民志愿军俘虏管理人员发扬我军优待俘虏的传统工作作风,严格执行《日内瓦战俘公约》,待战俘如兄弟一般。中国人民讲和平、讲人道的博大胸怀感化了包括温纳瑞斯在内的无数战俘,使他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转变。 温纳瑞斯在战俘营待了将近3年,与志愿军朝夕相处。后来谈起战俘营生活,温纳瑞斯对志愿军充满感激和敬佩之情。他说:“我所以由敌人变为中国人民的朋友,我所以要留在中国,首先是由于志愿军。志愿军善待俘虏,把我们当朋友、当兄弟,教我们认识真理,热爱和平。”他回忆道:“1950年志愿军入朝作战,美国依仗他们的空中优势对志愿军进行‘空中绞杀’战,狂轰滥炸交通运输线。中国物资运不上来,河水都结冰了,志愿军还穿不上棉衣,有的穿草鞋打仗。但志愿军却想办法保证战俘穿得暖和,战俘们棉衣、棉帽、棉鞋、棉手套,又新又厚。战俘的伙房与志愿军的伙房离得不远,志愿军在那边吃玉米、高粱窝窝头和炒面,战俘们在这边却吃大米、白面、肉。美国飞机来轰炸,志愿军首先把战俘转到安全的地方,自己在野外站岗放哨。有一天,一辆马车冒着飞机的轰炸向战俘营飞跑,来到战俘营停下了,没人下来。我们跑过去看,只见满车战俘生活物资,赶车的志愿军战士满身是血,倒在车上死了。战俘们哭了,脱下帽子致哀。” 温纳瑞斯还回忆说:“还有一件事我忘不了:一个黑人战俘得了一种病,吃不下东西,瘦得皮包骨头,志愿军给他买来两只山羊供他喝鲜奶。后来这个小伙子恢复了健康。遣返时胖乎乎的,他自己说他比被俘时重了17磅。有的战俘不识字,看见其他战俘写家信就难过得流泪,志愿军就帮他们写家信,教他们英语单词。有的战俘病了,志愿军干部就一次次去看望,医生们也精心治疗。我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对待俘虏,他们说:‘你们拿着武器时是敌人,放下武器就是朋友。你们大部分人是穷苦人出身,是我们的阶级兄弟。’这使我想起另外一件事:被俘前,我们的营房走廊里躺着两个自己的伤员,腿上流着血,呻吟着。我叫军医去看,军医走过去照他们的腿上猛踢,两个伤员疼得嗷嗷叫。我问医生为什么踢他们,他说他们是胆小鬼,不愿上战场,故意把自己的腿打伤。我至今还很同情那两个美国同胞,他们肯定是被逼当兵的。人都有良心,志愿军这样对待我们,我们能不感动吗?志愿军战士都有明确的作战目的,那就是为解放受压迫的人民而战,所以他们比别的军队更伟大、更勇敢。他们在冰天雪地里穿着草鞋打仗,不叫一声苦,对老百姓却是那样爱护。我亲眼看见一个战士把自己的棉袄、棉鞋脱给一个衣不遮体的朝鲜老太太。” 温纳瑞斯就是通过这一件件小事认识了中国军队,认识了中国人民,产生了向往中国的念头。 在战俘营,志愿军对战俘进行政治教育,教他们认识战争是什么、战争给人民带来了什么、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战争等问题,用大量的事实揭露和控诉美帝国主义的战争罪行和侵略本质,宣传中朝人民反对侵略的正义性和取得的辉煌战绩。温纳瑞斯接受教育快,很快成为学习的积极分子。他靠拢志愿军,发言积极,经常做那些思想低沉、情绪不安的俘虏的工作。 美俘反动军官痛恨他,捎信给温纳瑞斯:再与志愿军靠近就杀死你!一个叫“大孩子”的美俘军官直截了当地对温纳瑞斯说:“今后你如果不再和志愿军接触,我们回去给你请功,嘉奖你;如果你再当共党的积极分子,回去后,我们叫军事法庭审判你!”温纳瑞斯横下一条心说:“随你们的便,这里的美国人不会跟你们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不会让你们胡作非为!”他继续当他的积极分子,继续做那些沉闷不安战俘的工作。战俘们有志愿军做后盾,摆脱了美俘反动军官的控制,和温纳瑞斯一起,反对战争,要求和平,情绪一天天高涨起来。 回忆战俘营的这段岁月,温纳瑞斯感慨地说:“那段生活对我来说真是太重要了。它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如果没有那段生活,我就不可能留在中国,也就没有我今天的安定幸福生活。所以,每年的11月28日这一天,我都与家人或朋友喝酒庆贺。这天是我被俘的日子,也是我获得解放的日子。” 毫不动摇地选择留在中国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字。按照协定,双方交换战俘。当志愿军要遣返战俘的时候,战俘营中有22名俘虏拒绝遣返,要求留在中国。事关重大,为使他们慎重地作出选择,志愿军动员他们随遣返战俘先到“三八”线附近的开城,由中国遣返委员会管理。他们在开城从9月一直待到12月31日。 21名美国战俘拒绝遣返,使美国感到大丢面子。美国一方面派牧师和神甫做他们灵魂的工作,一方面放他们父母的录音,还以回国后年薪6万美元相许,引诱他们回美国去。他们甚至还制造谎言和骗局,说温纳瑞斯父亲病逝,日本东京有印度人赠给温纳瑞斯的一大笔存款,等他领取;一家美国公司经理和一个美国女郎寄来聘书和照片,要温回去当副经理,做新郎……但这一切手段和骗局都无济于事,22名战俘态度很坚决,郑重向中国红十字会写出申请,强烈要求留在中国,跟中国人民一起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他们终于留了下来。22名战俘自愿要求留在中国的消息震动了美国朝野,那个在朝鲜战场上输得精光的麦克阿瑟大骂他们是叛徒、变节分子。 22名战俘来到了中国。在中国红十字会的安排下,他们参观了工厂和农村,又在太原学习了一年的政治和中国历史。这一年多的参观、学习,时间虽不长,但他们的感受却很深。中国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改变祖国一穷二白面貌,奋发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风貌深深地感染了他们。温纳瑞斯说:“这时,我开始向往社会主义,真心实意愿意参加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1954年,太原学习结束以后,红十字会给了他们四种选择:(1)去农村;(2)去工厂;(3)上大学;(4)赋闲。 温纳瑞斯是工人家庭出身,对工人有感情,他就毅然选择了工厂,被分到济南造纸厂…… 温纳瑞斯在中国度过了将近半个世纪的人生,先后在工厂当工人达27年,在北京上过人民大学,后来又在山东大学任教多年,几十年来得到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和帮助。无论是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还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都丝毫没有动摇过他扎根中国的信念和信心。他说:“世界上哪个国家能完全没有动乱?几十年来我亲眼看到了中国健康力量的强大,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关系,更看到了社会主义强大的生命力。因此,我更加信赖共产党,更加热爱中国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