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8°
    温度感觉: 18°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1°
    温度感觉: 10°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8°
    温度感觉: 1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1°
    温度感觉: 10°
查看: 509|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崇拜西医的快来看看日本人拿的诺贝尔医学奖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6:38: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骨科医生到诺贝尔奖-山中伸弥的研究历程 http://blog.sciencenet.cn/static/image/blog/recommendico.gif精选

已有 24730 次阅读 2012-10-14 14:18 |个人分类:科普集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关键词:山中伸弥,Shinya Yamanka,诺贝尔奖,iPS,干细胞,细胞疗法,科学史,科研思路


引言

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获得诺奖已经有几天了,虽然两年前在听完他的讲座后我兴致很高地写了两篇博客,这些天我却没有多少动力再写一篇完整的文章来介绍他的工作。

我一直对中国现在还盛行的规划性科研,应用导向型科研耿耿于怀。而公众,包括相当一部分科研人员也并不了解科研的自身规律,总是一再地问做基础研究有什么用。Shinya Yamanaka的成功是典型的小实验室自由探索的成功。他的成功再一次提示,有相当多的科学突破是不可预测的。如果中国有大批优质的小实验室得到稳定的资助,那么类似的科学突破就会随机但是必然地产生。从这种意义上讲,展示Shinya Yamanaka在研究过程中的这种随机性和必然性,向公众科普科研活动是如何进行的,是值得我花一点时间的。

解析Shinya Yamanaka发现诱导干细胞(iPS)的来龙去脉比较简单,就是跟踪他顺次研究的基因: ApoBEC1-Nat1-Fbx15,最后发现iPS。有趣的是他在顺次研究这些基因的时候转了两次方向:ApoB是血脂蛋白,研究它的编辑酶ApoBEC1是为了调节血脂,但是却发现ApoBEC1过表达的小鼠得了肝癌;为了研究致癌机理,他找到ApoBEC1的下游蛋白Nat1Nat1的敲除导致小鼠在胚胎期死亡,以及胚胎干细胞在体外无法分化;于是他又开始研究起胚胎干细胞,找到许多胚胎干细胞特异表达的基因,其中之一是Fbx15,最后用Fbx15敲除鼠建立assay(筛选方法/系统),幸运地筛选出了iPS

骨科医生到博士阶段

Shinya Yamanka念高中时迷上柔道,因为受伤经常上医院,他在爸爸的建议下随后考入国立神户大学医学部,准备以后做一名骨科医生。大学毕业做临床实习期间,他发现自己对手术其实没有什么天分,别人做20分钟的手术他两个小时也未必完成;并且他觉得做医生再优秀也只能帮助少数的病人,而医学研究有成果的话通常可以帮助更多的病人,所以他的兴趣转向基础医学研究。在大阪市立大学博士期间,Shinya的主要工作是研究血压调节的分子机理[1, 2]。在研究过程中,Shinya对小鼠基因敲除和转基因技术感到震惊,于是他在申请博士后位置的时候联系的都是利用这些技术的实验室。

博士后阶段-ApoBEC1

这位失败的骨科医生最后被加州Gladstone Institute的Thomas Innerarity纳入门下(图一)。Thomas实验室研究的是血脂调节,跟Shinya博士期间的工作有点关系。Shinya的新课题是研究ApoB mRNA的编辑蛋白ApoBEC1

ApoB是低密度脂蛋白的主要构成成分。ApoB mRNA可以被编辑酶ApoBEC1脱氨提前终止翻译,形成两种不同大小的蛋白:全长的ApoB100和大约一半长的ApoB48。经过编辑的ApoB48在血浆中会被迅速清除。Thomas预测,如果在肝脏中过表达ApoBEC1,那么血脂就可能降低;如果这个模型可行的话,也许未来通过基因疗法可以帮助一些肥胖病人降低血脂。

Shinya一周七天地勤奋工作,花了六个月做成了转基因鼠。有一天早上,帮他维护小鼠的技术员告诉他:Shinya,你的许多小鼠都怀孕了,可是小鼠是公的。Shinya说你不是跟我开玩笑吧。他到老鼠房一看,果真有很多公鼠看起来怀孕了。他杀了其中几只,发现原来是小鼠得了肝癌,肝脏肿大撑大了肚皮。

ApoBEC1过表达后低密度脂蛋白是降低了,但是高密度脂蛋白却升高了,同时还得了肝癌,这买卖不合算啊[3]。Shinya在一次讲座中总结了其中的经验教训:其一,科学是不可预测的;其二,不要尝试在病人身上做新基因的治疗;其三,也许最重要的是,不要相信导师的假说。

Thomas对结果不能符合预期很失望,但是这个预想之外的结果却引起了Shinya的好奇:究竟是什么机理使小鼠得肿瘤的呢?好在Thomas足够开明,他允许Shinya偏离实验室的主要方向,继续探索ApoBEC1的致癌机理。可以想见,ApoBEC1过表达以后也可能会编辑ApoB之外的其它mRNA,找到这些mRNA也许可以解释ApoBEC1为什么能致癌。

由于已知ApoBEC1需识别底物mRNA的特异序列才能编辑,Shinya据此设计引物扩增,找到了ApoBEC1的一个新底物-抑制蛋白翻译的基因Nat1。ApoBEC1过表达后,Nat1蛋白消失[4]。从逻辑上讲,如果编辑Nat1是导致ApoBEC1致癌的重要分子,那么Nat1敲除的小鼠也会长癌。


http://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210/14/144515fcs54nczo4bzcsiq.jpg



图一:忆往昔青涩头发稠。Shinya Yamanaka和他的导师Thomas Innerarity

Gladstone Institute实验室 [15]





基因敲除比起转基因要更加复杂,需要把构建的质粒原位整合到体外培养的胚胎干细胞中。基因敲除技术不就是Shinya博士阶段做梦都想学的技术吗?于是Shinya找到所里做基因敲除的专家,当时还是助理教授的Robert Farese,从他的助手Heather Myers那里学了这项技术的每个细节,并成功地获得了Nat1敲除的杂合鼠。Heather MyersShinya的终生好友;Shinya发现iPS以后,也公开表达了对Heather Myers的感激,因为是她告诉Shinya,胚胎干细胞不仅仅是做敲除小鼠的手段,其本身也可以是非常有趣的研究对象。

在Shinya兴致勃勃地继续追问Nat1的功能时,他的妻子带着女儿离开他回到了日本。半年后他决定中断研究带着三只珍贵的Nat1杂合鼠,也跟随家人回国。

大阪的毛毛虫阶段-Nat1

凭借他在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四篇高质量的一作论文,1996 Shinya在母校大阪市立大学找到了助理教授的职位,继续他的Nat1研究。

再一次地与预测出现偏差:Nat1敲除后,纯合子小鼠在胚胎发育早期就死了,根本无法观察到成鼠是否得肿瘤。Shinya进一步研究发现,敲除Nat1的胚胎干细胞在体外根本不能像正常干细胞一样分化[5]。此时他想起了Heather Myers的话:胚胎干细胞不仅是研究的工具,它本身也可以是非常有趣的研究对象。他的关注点开始转移到胚胎干细胞上来。

在刚回大阪的头几年,Shinya由于刚起步,只能得到少量的研究资助,他不得不自己一个人养几百只小鼠,日子过得非常艰苦。同时大阪市立大学医学院的基础研究很薄弱,周围的人不理解Shinya研究Nat1在胚胎干细胞中的功能有什么意义,总是劝说Shinya做一些更靠近医药临床方面的研究。而Nat1的研究论文提交给杂志后一直被拒稿。种种压力与不得志,Shinya因之得了一种病叫PADPost America Depression,离开美国后的抑郁症;自创的玩笑话),几乎要放弃科研回锅做骨科医生。

在他最低谷的时候,有两件事情把他从PAD中挽救了回来。其一是James Thomson(俞君英的导师,2007年几乎与Shinya同时宣布做出了人的iPS 在1998年宣布从人的囊胚中采集并建立了胚胎干细胞系:这些干细胞在体外培养几个月后还可以分化成不同胚层的细胞,比如肠上皮细胞,软骨细胞,神经上皮细胞等[6]。这给了Shinya巨大的鼓舞,他开始更加坚信胚胎干细胞研究是有意义的,将来必然有一天会用于临床。第二件事是条件更加优越的 奈良先端科学技术研究生院看上了他的特长,招聘他去建立一个做基因敲除小鼠的facility(中心?设施?),并给他提供了副教授的职位。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6:38:42 | 只看该作者

奈良的成蛹阶段-Fbx15

千辛万苦脱了几层皮后,Shinya终于拥有了自己独立的实验室。第一次可以招帮手,好爽啊。但是问题又来了:研究生的生源是有限的,学生会倾向于选择资历更老条件更好的实验室,而不一定会选择刚起步的实验室;你想招但人家不来啊。为了吸引学生到他实验室,Shinya冥思苦想了好一阵,提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声称实验室的远景目标是研究怎么从终末分化的成体细胞变回多能的干细胞。

当时科学界的主流是研究怎么把胚胎多能干细胞分化成各种不同组织的细胞,以期用这些分化的功能细胞取代受损的或者有疾病的组织细胞。Shinya认为自己的实验室没有实力跟这些大牛竞争,那不如反其道而行之,研究怎么从分化的细胞逆转为多能干细胞。

当时科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哺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分化是单向的,就像是时间不可逆转。这个观点也并非没有破绽,比如植物组织就具有多能性,一些植物的茎插入土壤会重新长出一棵植株,也即已经分化的茎细胞可以改变命运分化出新的根茎叶细胞。而早在1962年,也即Shinya出生的那一年,英国的John Gurdon爵士(与Shinya共享诺贝尔奖)报道了他的惊人发现:把蝌蚪的肠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蛙卵中,新细胞可以发育成蝌蚪[7]如果把杂合细胞发育到囊胚期,用囊胚期的细胞核再做一次核移植,那么就可以发育出可生育传代的成蛙[8]。进一步地,为了说服人们接受终末分化的细胞核也具有多能性,他把成蛙不同组织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发现核移植后来源不同的杂合细胞都可以发育到蝌蚪阶段[9]。1997年,Ian WilmutKeith Campbell基于同样的原理,把羊的乳腺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羊卵中,成功地培育出了克隆羊多莉[10]。2001年,科学家发现,通过与 干细胞融合,胸腺细胞核获得了很大程度的重编程[11]

Shinya计划的第一步是找到尽可能多的,类似于Nat1参与维持干细胞功能的因子(维持因子的意思是这些因子是胚胎干细胞在体外培养维持多能性所必需的)。他大胆推测,如果过表达这些维持因子也许可以让终末分化的细胞变回多能干细胞。一旦成功,诱导的多能干细胞会有着胚胎干细胞所不具备的优势:它不仅可以绕开胚胎干细胞引起的伦理问题,病人本身的诱导干细胞改造后重新植入病人时,由于是自身的细胞,将不会有免疫排斥的难题。

在这个远大前景的感召下,Shinya果然忽悠了三个学生加入他实验室。很快地,他们鉴定出一系列的在胚胎干细胞特异表达的基因。其中一个基因就是Fbx15。Shinya的学生Yoshimi Tokuzawa发现Fbx15除了特异表达于胚胎干细胞外,它还能被另外两个胚胎干细胞维持因子Oct3/4Sox2直接调控。ShinyaYoshimi说:Fbx15应该参与维持干细胞多能性和胚胎的发育,我猜你没有办法得到Fbx15敲除的纯合鼠。Yoshimi构建质粒做了基因敲除小鼠,把染色体上的Fbx15基因通过同源重组替换成抗G418药物的基因neo

复杂的生命又一次愚弄了ShinyaFbx15敲除的纯合鼠活得很健康,没有显见的表型。Shinya又挑战他的学生说:好吧,Fbx15也许不是小鼠胚胎发育所必需的,但是它应该是维持体外胚胎干细胞所必需的,我打赌你没有办法在胚胎干细胞中彻底敲除这个基因。勤快的Yoshimi于是用较高浓度的G418从干细胞中筛到了纯合的敲除株,还是活得好好的,没有表型[12]。Shinya后来在回忆的时候打趣道:小鼠很happy,细胞也很happy,唯一不happy的就是可怜的学生Yoshimi了。

但是花这么多精力做的敲除小鼠不能就这么算了吧。Shinya又一次开动脑筋,想要废物利用。他发现由于Fbx15只在胚胎干细胞表达,Fbx15 promoter操控的抗药基因neo在成体的成纤维细胞里不表达,所以细胞对药物 G418敏感;而敲除鼠里得到的胚胎干细胞却可以在很高浓度的 G418中生长。如果终末分化的成纤维细胞能诱导成胚胎干细胞,那么它就会产生对G418的 抗药性。即便成纤维细胞只是获得了部分胚胎干细胞的特性,那么它也应该能抗低浓度的 G418 (图。Fbx15敲除鼠实际上提供了很好的筛选诱导干细胞的系统!

京都大学的化蛹成蝶阶段-iPS

凭借他鉴定胚胎干细胞维持因子的出色工作,2004Shinya在名气更大的京都大学找到新的职位。除了Fbx15敲除鼠的筛选系统,Shinya还积累了他鉴定的加上文献报道的24个维持因子。Shinya跃跃欲试,他准备破壳而出,拍翅成蝶了!

Shinya的另一位学生Kazutoshi Takahashi此前已经发表了一篇关于干细胞致癌性的Nature文章。Shinya决意让他来承担最大胆的课题-逆分化成体细胞,因为他知道,有一篇Nature文章保底,即便接下来的几年一无所获,他的学生也能承受得了。



http://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210/14/141853dewtw5036bwdbwm5.jpg


筛选iPS系统。Fbx15敲除鼠基因组,Fbx15  基因被bgeo基因(β-galactosidase neo的融合基因)取代。成鼠角形的成纤维细胞中,内源的Fbx15  promoter关闭,bgeo不能表达,细胞在G418药物处理下会死亡;在圆形的多能干细胞中,Fbx15  promoter会启动bgeo,细胞能在G418中生长。如果成纤维细胞感染携带干细胞维持因子的逆转录病毒,并能够被逆分化成干细胞,那么它就能逃过G418的选择压力,增殖形成细胞克隆[13]


即便有很好的筛选系统,这个课题在当初看来也是非常冒险甚至是不可行的。当时的人们普遍认为成体细胞失去了多能性,也许成体细胞本身就是不可逆转的,你做什么也没有用。即便通过转核技术实现了成体细胞核命运的逆转,那也只是细胞核,不是整个细胞。胚胎细胞和成体细胞的染色体是一样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尚可理解。而且要实现细胞核的逆转还需要转到卵细胞,让卵细胞质帮助它重编程,而卵细胞质中的蛋白不计其数。如果要实现整个细胞命运的逆转需要细胞质中所有蛋白重新洗牌。即便细胞可以重新编程,那也应该是很多蛋白共同参与的。Shinya当年在手上的仅仅是24个因子。也许有另外几百几千种因子被遗漏,缺少其中一种都无法实现重编程。用这24个因子异想天开要实现细胞重编程,根据已有的知识逻辑上讲可能性几乎为零。

Kazutoshi这个愣头青不管这些,他给成纤维细胞一一感染过表达这些因子的病毒,结果当然没有筛选到任何抗 G418的细胞。Shinya知道如何保持学生的斗志,他故作镇定地说:你看,这说明我们的筛选系统很好啊,没有出现任何假阳性。

在试了一遍无果后,Kazutoshi大胆提出想把24个病毒混合起来同时感染细胞。Shinya觉得这是很愚蠢的想法:没人这么干过啊同学,不过死马当作活马医,你不嫌累的话就去试吧。

等了几天,奇迹竟然发生了。培养板上稀稀疏疏地竟然出现了十几个抗 G418的细胞克隆!一个划时代的发现诞生了。

关键实验取得突破以后,其后的事情就按部就班了。Kazutoshi每次去掉一个病毒,把剩下的23个病毒混合感染成体细胞,看能长多少克隆,以此来鉴别出哪一些因子是诱导干细胞所必需的。最后他鉴定出了四个明星因子:Oct3/4, Sox2, c-Myc,Klf4。这四个因子在成纤维细胞中过表达,就足以把它逆转为多能干细胞

那抗 G418的细胞克隆就一定是多能干细胞吗?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指标,比如基因表达谱,分化潜能等,发现这些细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胚胎干细胞相似。

2006Shinya报道了小鼠诱导干细胞,引起科学界轰动[13];2007年,他在人的细胞中同样实现了细胞命运的逆转,科学界沸腾了[14]

展望

回过头来,种种不可能,Shinya怎么就幸运地成功了呢?现在通过更多的研究,我们知道,干细胞特性的维持是由一个基因网络来共同作用的,通过上调某些关键基因就可以重建这个网络,逆转细胞的命运;山中伸弥最后鉴定的四个因子也不是必须的,用24个因子以外的其它因子进行组合可以达到同样的目的。这好比是一张大网,你只要能撑起其中的几个支点,就可以把整张网撑起来。

iPS的发现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首先,它更新了人们的观念,从此之后人们不再认为细胞的命运不可逆转,不单可以逆转,细胞其实还可以实现不同组织间的转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
。其次,iPS细胞绕过了胚胎干细胞的伦理困境,很多实验室都可以重复这个简单的实验得到iPS,开展能干细胞的研究。其三,iPS细胞具有很多胚胎干细胞所没有的优势:来自于病人自身的iPS细胞体外操作后重新植入病人体内,免疫反应将大大减少;如果将病人的体细胞逆转为ips细胞,在体外分化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就可以实现在培养皿里某种程度上模拟疾病的发生;疾病特异的iPS在体外扩增和分化以后,还可以用于筛选治疗该疾病的药物,或者对药物的毒性进行检测(图三)



http://image.sciencenet.cn/album/201210/14/141853i545hi4mk5dshmiz.jpg


iPS细胞的潜在用途。采自病人的少量成体细胞被逆分化成iPS细胞后,能够在体外增殖,改造,分化成组织特异性的功能细胞。这些功能细胞重新植入人体可以帮助/取代受损的或者得病的器官/组织。iPS或者这些功能细胞也可以作为疾病模型用于一些药物的筛选和毒性测试(图片来自诺贝尔奖网站)。




但是这仅仅是新的开始,生命科学如此复杂和不可预测,要把这些愿景变成现实,让iPS真正造福人类,这其中还有重重的困难。Shinya Yamanka,这位科学的宠儿,怀着最初帮助更多病人的理想,无畏地踏上了新的征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6:39:55 | 只看该作者
看看人家, 都讲科学啊, 真的是头头是脑, 中医医生肯定是望尘莫及喽!
诺贝尔奖是什么奖, 是科学的最高荣誉! 那就是科学圣人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7:03: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 飞 于 2015-1-21 17:30 编辑

日本东京大学研究员森口尚史因学术造假解雇处分
已有 1374 次阅读 2012-10-20 14:18 |个人分类:学术不端|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大学 因 日本东京 学术造假 研究员


东京大学研究员造假遭解雇

        日本东京大学19日宣布,对谎称实施了世界首例iPS细胞临床应用的东大医学部研究员森口尚史予以惩戒解雇的处分。东京大学称,森口尚史的行为“严重伤害了东京大学的名誉和信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7:32: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 飞 于 2015-1-21 17:36 编辑

写得天花乱坠的, 我还真以为是多神圣的科学呢, 结果是假的, 居然还能被医学解释得头头是道.。。看样子这个医学理论也不可信啊。居然能把一个伪命题证明如些好, 连诺贝尔奖评委都给忽悠了. 牛! :thumb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5-1-21 17:46:26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天花乱坠的, 我还真以为是多神圣的科学呢, 结果是假的, 居然还能被医学解释得头头是道.。。看样子这个医学理论也不可信啊。居然能把一个伪命题证明如些好, 连诺贝尔奖评委都给忽悠了. 牛!
克 飞 发表于 2015-1-21 17:32


忽发奇想,如果有那么多设备,人力和精力去研究中医某个课题,是不是能搞出点新东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7:55:3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 飞 于 2015-1-21 17:56 编辑
忽发奇想,如果有那么多设备,人力和精力去研究中医某个课题,是不是能搞出点新东西。
Sanssouci 发表于 2015-1-21 17:46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中医基本上不是一个产业, 利润很少的, 糊口而已。 不象西医, 在美国是一个最大的产业. IT业全加起来也比不地它的啊!

且中西医的主要哲学思想不一样, 西医认为人是死的, 要靠药物来对付。。。中医认为人有足够的能力抵抗大部分的疾病, 只是帮助一下病人来调动这个能力而已. 所以中医越看病人越少, 那来的生意和产业.。。西医副作用多, 病人越看越多, 生意兴旺, 不可同日而语.:laug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1-21 18:04:32 | 只看该作者
写得天花乱坠的, 我还真以为是多神圣的科学呢, 结果是假的, 居然还能被医学解释得头头是道.。。看样子这个医学理论也不可信啊。居然能把一个伪命题证明如些好, 连诺贝尔奖评委都给忽悠了. 牛!
克 飞 发表于 2015-1-21 17:32


:thinking:

忽悠了诺贝尔奖评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8:22:2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 飞 于 2015-1-21 18:28 编辑
谁忽悠了诺贝尔奖评委?
打一地名 发表于 2015-1-21 18:04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上面这二个人都是搞IPS的.

日本的STPA计划是一个每年800亿日元的政府计划, 他们是有关联的, 再给你看一个新闻!



日本离诺贝尔奖最近的科学家为何自杀

作者简介日本媒体评论员桥本隆则 搜狐博客


分享到:[url=]
[/url][url=]
[/url][url=]
[/url][url=]
[/url][url=]
[/url]


  搜狐教育《教育专栏》独家约稿,严禁转载!

  被誉为日本离诺贝尔奖最近的科学家——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副中心长笹井芳树突然自杀,引发了日本全国的一片惋惜声。笹井芳树出生在日本兵库县,1987年毕业于著名的京都大学医学部。1998年他就任京都大学再生医学研究所的教授,成了这个研究所的中心人物。2003年,他又被日本最大的国家级科研机构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请去,成为实际上的领导人副中心长。

  笹井芳树与去年获得诺贝尔奖的山中伸弥教授,都是英国著名科学家乔治卡顿的再传弟子。在这期间,笹井芳树创造出用单个细胞来创造出组织的构想,也就是从胚性干细胞(ES细胞)成长为立体的脑或者眼睛等组织。并且在2013年,被指定为使用胚性干细胞(ES细胞)以及人工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治疗疾病的项目领导人。但笹井芳树教授又与京都大学山中伸弥教授有瑜亮情结。当笹井芳树教授离开京大后,随后到来的山中伸弥教授利用他打下的基础,发展了自己的人工多功能干细胞(IPS细胞)学说,最终获得诺贝尔奖,这也是让笹井芳树教授痛心不已的地方。

  为了弥补自己的遗憾,笹井芳树教授开始成为新型万能细胞(STAP细胞)研究者,并成为深陷论文丑闻的小保方晴子的指导者,想利用她所发现的成果,获得世界瞩目,以便为自己没有的获得诺贝尔奖挽回一点面子。但是当今年1月小保方晴子研究员在理化学研究所发表后,遭到了各方的质疑与批评,就算这样笹井芳树教授还是坚持细胞是存在的观点。

  而近日突然传来小保方晴子的上级、论文的共同研究以及直接指导者笹井芳树教授自杀的消息,日本网民都对这个敏感的事件表达了各自的看法。其中认为是日本媒体杀害了笹井芳树教授的观点占上风。其中7月27日日本广播公司播出的有关新型万能细胞(STAP细胞)纪录片《调查报告STAP细胞不正的深层》,对于笹井芳树教授的打击最大。

  笔者也是在第一时间观看这部纪录片,在节目中,日本广播公司(NHK)特地请来了各位专家,对小保方研究员的论文进行论证与调查,在片中明确指出,笹井芳树教授是这篇论文的直接领导与参与者,甚至还断定小保方晴子偷偷地更换试验老鼠的"老鼠事件",他也是知情者。

  那么是不是NHK的调查影片使得笹井教授自杀呢?这个不一定。因为关于更换试验用老鼠的内容,其他媒体早就有报道,并且内容还要详细与清晰。在4月份笹井教授的记者招待会上,关于这个问题他还被记者提问,最后他坚决否认。如果说相隔4个月自杀是因为这个问题,未免有点太牵强。

  如果不是电视调查节目造成他自杀的话,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周刊一直在报道笹井教授与小保方研究员的不正常关系。有个周刊媒体甚至从4月论文伪造被揭露开始,一直就在报道两个人的不正常关系。内容就是有人目击到两个人从酒店一起出来的情景,还有熟悉他们的人发现,他们一起在三宫车站附近公园接头,然后去吃饭、再去旅馆。最后得出结论,因为笹井教授对小保方研究员产生了感情,有了恋爱观,才放松了对她的指导与审查,最后导致研究中造假的发生。

  这个周刊杂志甚至还去笹井教授同学处调查,得出一个惊人的内幕新闻:因为在大学时笹井教授与山中教授共同追过一个女生,形成三角恋爱关系,而笹井教授最后输掉了这场恋爱游戏,才有了对山中教授的恨。

  这种日本周刊杂志经常报道的男女作风问题内容,是其他国家媒体不能比拟的。这种报道或许是对错过诺贝尔奖的笹井教授的一种重大伤害,至于到底会不会使笹井教授自杀值得商榷。

  在日本大学也是,研究所上下级的关系是被严格限定在一个范围中。作为上级对下级的指导如果被认为是出轨那么就是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在上面提到的NHK调查中,曾经引用了笹井教授与小保方研究员之间的邮件,从中也让外界有个错觉,似乎两个人的感情世界很融洽。

  如果这些媒体报道都不是决定笹井教授自杀的理由的话,那么是什么促使这位日本离诺贝尔奖最近的科学家自杀呢?大阪某大学的教授认为,原来在今年4月时,笹井教授还确信新型万能细胞(STAP细胞)是肯定存在的,但是最近不知什么原因让他原来的自信没有了。如果再次试验后确认新型万能细胞(STAP细胞)不存在的话,他将更难面对舆论以及媒体。恐惧之下,才选择了自杀。

  更有大阪某报纸的记者这样推测,他现在与小保方晴子之间遇到了信任危机,笹井教授不得不与小保方研究员断绝关系。但或许他知道自己将被投诉性骚扰造成会名誉扫地,最后也只能选择自杀。

  更有日本某报的编辑这样说:就算是日本媒体的报道使他自杀,我们觉得也是应该。谁让他们造假了,日本每年投资800多亿日元(约50亿人民币)让他们研究,到最后搞一个假东西,还拿到世界上去发表,丢死人了。有造假就要追究,不管是谁,一定要追究到底。笹井教授虽然被称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人,但当自己的论文存在造假甚至还有男女关系时,就要彻查,这是是不能改变的。或许这个编辑的话也代表了大多数日本人的心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1-21 18:57:55 | 只看该作者
上面这二个人都是搞IPS的.

日本的STPA计划是一个每年800亿日元的政府计划, 他们是有关联的, 再给你看一个新闻!



日本离诺贝尔奖最近的科学家为何自杀作者简介日本媒体评论员桥本隆则 就算这样笹井芳树教授还是坚持细胞是存在的观点。  而近日突然传来小保方晴子的上级、论文的共同研究以及直接指导者笹井芳树教授自杀的消息,日本网民都对这个敏感的事件表达了各自的看法。其中认为是日本媒体杀害了笹井芳树教授的观点占上风。其中7月27日日本广播公司播出的有关新型万能细胞(STAP细胞)纪录片《调查报告STAP细胞不正的深层》,对于笹井芳树教授的打击最大。  笔者也是在第一时间观看这部纪录片,在节目中,日本广播公司(NHK)特地请来了各位专家,对小保方研究员的论文进行论证与调查,在片中明确指出,笹井芳树教授是这篇论文的直接领导与参与者,甚至还断定小保方晴子偷偷地更换试验老鼠的"老鼠事件",他也是知情者。  那么是不是NHK的调查影片使得笹井教授自杀呢?这个不一定。因为关于更换试验用老鼠的内容,其他媒体早就有报道,并且内容还要详细与清晰。在4月份笹井教授的记者招待会上,关于这个问题他还被记者提问,最后他坚决否认。如果说相隔4个月自杀是因为这个问题,未免有点太牵强。  如果不是电视调查节目造成他自杀的话,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周刊一直在报道笹井教授与小保方研究员的不正常关系。有个周刊媒体甚至从4月论文伪造被揭露开始,一直就在报道两个人的不正常关系。内容就是有人目击到两个人从酒店一起出来的情景,还有熟悉他们的人发现,他们一起在三宫车站附近公园接头,然后去吃饭、再去旅馆。最后得出结论,因为笹井教授对小保方研究员产生了感情,有了恋爱观,才放松了对她的指导与审查,最后导致研究中造假的发生。  这个周刊杂志甚至还去笹井教授同学处调查,得出一个惊人的内幕新闻:因为在大学时笹井教授与山中教授共同追过一个女生,形成三角恋爱关系,而笹井教授最后输掉了这场恋爱游戏,才有了对山中教授的恨。  这种日本周刊杂志经常报道的男女作风问题内容,是其他国家媒体不能比拟的。这种报道或许是对错过诺贝尔奖的笹井教授的一种重大伤害,至于到底会不会使笹井教授自杀值得商榷。  在日本大学也是,研究所上下级的关系是被严格限定在一个范围中。作为上级对下级的指导如果被认为是出轨那么就是一个要注意的地方。在上面提到的NHK调查中,曾经引用了笹井教授与小保方研究员之间的邮件,从中也让外界有个错觉,似乎两个人的感情世界很融洽。  如果这些媒体报道都不是决定笹井教授自杀的理由的话,那么是什么促使这位日本离诺贝尔奖最近的科学家自杀呢?大阪某大学的教授认为,原来在今年4月时,笹井教授还确信新型万能细胞(STAP细胞)是肯定存在的,但是最近不知什么原因让他原来的自信没有了。如果再次试验后确认新型万能细胞(STAP细胞)不存在的话,他将更难面对舆论以及媒体。恐惧之下,才选择了自杀。  更有大阪某报纸的记者这样推测,他现在与小保方晴子之间遇到了信任危机,笹井教授不得不与小保方研究员断绝关系。但或许他知道自己将被投诉性骚扰造成会名誉扫地,最后也只能选择自杀。  更有日本某报的编辑这样说:就算是日本媒体的报道使他自杀,我们觉得也是应该。谁让他们造假了,日本每年投资800多亿日元(约50亿人民币)让他们研究,到最后搞一个假东西,还拿到世界上去发表,丢死人了。有造假就要追究,不管是谁,一定要追究到底。笹井教授虽然被称为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人,但当自己的论文存在造假甚至还有男女关系时,就要彻查,这是是不能改变的。或许这个编辑的话也代表了大多数日本人的心情。
克 飞 发表于 2015-1-21 18:22

谁忽悠了诺贝尔奖评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9:03:42 | 只看该作者
日本:高血压研究造假已辜负患者,干细胞诺奖伪科将震动全球 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2013-07-24 15:22:12)[url=]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转载[/url]

标签: 中国科学 丑闻 医学研究 报告 研究论文分类: 学术反腐

日本:高血压研究造假已辜负患者,干细胞诺奖伪科将震动全球

【实按:日本鬼子的一些伪科行为开始曝光了,但这还只是雪崩的开始。因为山中伸弥的iPS细胞研究靠造假骗诺奖得丑闻将震动全球!】

高血压实验“辜负”患者
日本“京都心脏研究”项目存在数据篡改行为


http://news.sciencenet.cn/upload/news/images/2013/7/201372452092440.jpg

图片来源:KYODO/NEWSCOM

近日,一则丑闻迅速波及日本生物学研究领域。位于京都的一所大学承认,在那里进行的一个高血压药物——缬沙坦临床试验中存在数据操作行为。日本媒体则将这段“插曲”转变成一个轰动一时的公案。该国最大的报纸之一《读卖新闻》将其描述成对患者的“严重辜负”。

该丑闻所带来的余波不仅影响了缬沙坦(瑞士制药巨头诺华公司推出,商标名为代文)的销售情 况。“这一事件还致使日本研究在国际上遭受致命的信心丧失,同时也使日本患者对该疗法表示怀疑。”京都大学医学博士Yoshiki Yui说。日本卫生大臣Norihisa Tamura已任命一个委员会,以提出措施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

缬沙坦被销往世界各地,2000年批准进入日本,并成为该国最畅销的药品之一。一份分析报 告称,去年该药的销售额约为10亿美元。一项临床试验也表示,缬沙坦能够缓解心绞痛并降低中风风险,这促进了该药在日本的流行。但是随着公众开始广泛关注 研究人员和制药公司间存在的密切关系,该研究土崩瓦解。

处于丑闻风暴中心的是京都心脏研究所得出的数据。由京都府立医科大学心脏病学家 Hiroaki Matsubara领衔的京都心脏研究启动于2003年,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目的是研究对于日本血压未控制的高危高血压患者,在常规降 压药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这个历时4年的研究跟踪调查了约3000名患者,这些患者服用缬沙坦或其他替代药物。其主 要成果于2009年8月31日发表在了《欧洲心脏病学杂志》上,研究结果显示,缬沙坦能够通过阻塞激素血管紧缩素受体来降低血压,并且与通过其他机制降低 血压的药物相比,它能在高风险患者中,“避免更多的心血管事件”。

在2011年年底,有许多博客提出Matsubara的论文中存在所谓的图像处理问题。然 后,在2012年4月一封给《柳叶刀》的信中,Yui表达了对京都心脏研究的统计学和结论的关注。Yui还写道,在其他类缬沙坦药物试验和临床实践中,并 未发现该药能够有效防止心绞痛。

应学术期刊的要求,京都府立医科大学启动了相关调查。《欧洲心脏病学杂志》因“一些数据存在问题”,而撤销该研究论文后,Hiroaki Matsubara于今年2月从京都府立医科大学辞职。

“数据曾被篡改。”京都府立医科大学校长Toshikazu Yoshikawa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坦言。

根据该高校的调查报告,在京都心脏研究中,临床医学记录和用于分析的数据集之间存在34处不符,这些夸张了未使用缬沙坦一组患者中的恶性心血管事件,并掩盖了缬沙坦使用组的相关事件。

该报告还指出,一旦异常数据被修正,Matsubara论文提到的缬沙坦可降低诸如心绞痛和中风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约有一半“未被支持”。Matsubara发表的8篇论文均被撤销。

在发给《科学》杂志的一封电子邮件中,Matsubara写道,对于数据分析,他“没有参与,也没有给予任何指示”,他说这是一名诺华公司职员的责任。

位于巴塞尔的诺华公司总部拒绝对京都府立医科大学的调查结果发表意见,并在一封致《科学》 杂志的邮件中声称,“我们并不熟悉该高校是如何进行其审查工作的”。不过该公司也证实,其日本子公司的员工参与了京都心脏研究,以及其他日本研究机构进行 的类似研究,但在最后的论文中并没有提及他们的参与。在7月12日张贴于其网站的一份声明中,诺华公司提到,“预防和补救措施已被实施” 。

该研究成果的崩溃也引出了有关日本研究监督的令人不安的一系列问题。京都府立医科大学行政人员表示,他们将不会再进行更深入的调查,不会调查到底是谁篡改了数据,因为他们不能强迫诺华公司员工与其合作。

东京大学内科医生、致力于制药监管问题研究的Tetsuya Tanimoto指出,日本的大学没有权利问询其机构以外的人员。“日本需要一个类似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的机构。”他说。

另外,日本的医学研究机构应该接受更加广泛的详细审查。京都府立医科大学则证实,自 2008年起,Matsubara为其研究接受了诺华公司约140万美元的资助。Tanimoto表示,给予临床试验研究人员此类资助并非不同寻常,但是 这凸显了对于日本临床试验不适当的公共支持。

这些被揭露的事件也可能侵蚀公众对于重组医疗研究的新兴计划的支持。该计划试图建立一个类似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机构。紧随丑闻而来的是,日本公众可能会质疑,经费是否被正确使用,以及研究结构是否可信。(张章)

《中国科学报》 (2013-07-24 第3版 国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5-1-21 20:25:5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1# 克 飞

为什么小日本出那么多事,看来压力实在太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20:53: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 飞 于 2015-1-21 20:55 编辑
回复  克 飞

为什么小日本出那么多事,看来压力实在太大。
Sanssouci 发表于 2015-1-21 20:25 http://bbs.51.ca/images/common/back.gif


是日本首相把日本振兴的宝压在生化上了.。。每年给800亿日元.。。在金钱与压力, 人就变得浮躁了. 不过这些事, 日本想领先, 美国也不高兴啊。否则, 医学作假, 撑个七八年没有问题啊。。。那个不作假.。。。美国不作假, 那才是奇迹呢? 药厂不作价? 可能一个都逃不掉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5-1-21 20:57:48 | 只看该作者
是日本首相把日本振兴的宝压在生化上了.。。每年给800亿日元.。。在金钱与压力, 人就变得浮躁了. 不过这些事, 日本想领先, 美国也不高兴啊。否则, 医学作假, 撑个七八年没有问题啊。。。那个不作假.。。。美国不作假, 那才是奇迹呢? 药厂不作价? 可能一个都逃不掉吧。
克 飞 发表于 2015-1-21 20:53


谁忽悠了诺贝尔奖评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5-1-21 21:32:41 | 只看该作者
我以为克飞发现了啥奇迹呢?
闹了半天,就是一个鬼子造了假。
这能证明克飞崇拜的中医比西医高明吗?
当然不能,中医从一开始的黄帝内经开始就在造假,然后徒子徒孙们不断地再这个基础上造假。
中医主要不是医学,而是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为原理的玄学;它的主要作用不是治病,而是故弄玄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