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查看: 73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简析加拿大华人新移民群体接纳和认同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09:4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简析加拿大华人新移民群体接纳和认同
http://www.auaac.com/wzlb/2013366.html

  基督教是一个音乐的宗教、歌唱的宗教,近两千年的基督教音乐,在西方称教会音乐或宗教音乐。基督教音乐旋律自然、曲调舒缓、优美淳朴、庄严肃穆。流行于世的60多万首赞美诗、有平咏、启应对唱曲、众赞歌、圣诞曲、康塔塔等多种形式,其中既有巴赫、贝多芬等大师的著作,又包含了世界各国众多曲调优美颇具特色的民歌。圣歌的诵唱也十分广泛,现代音乐的记谱法、和声法、多种调式的形式、音乐理论和音乐学院的建立,都与基督教音乐密切相关,基督教音乐在人类的文化生活中影响深远。

  基督教特别是新教在加拿大社会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其中有350所华人教堂,主要集中在多伦多、温哥华和蒙特利尔等大城市[1]。华人福音训练营(Chinese Campus Evangelical Feallowship)进行的调查显示,经常在华人教堂参加音乐活动的约20万信徒中,超过一半的人是华人新移民[2],这种现象使初到加拿大探亲的笔者产生了困惑,即大多数华人新移民[3]为什么积极参加基督教会的音乐活动?了解中国社会的人都知道,由于多年的无神论教育,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宗教信仰,即使有一些人信教,也多信仰佛教或道教。基督教在中国并不是主流宗教,中国民众甚至对基督教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反感心理,其主要原因是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造成了对中国大众的普遍伤害,因此,对于伴随着西方强权大举进入中国的基督教及其音乐,中国大众普遍有着抵触情绪。

  一、 华人新移民群体接纳和认同基督教音乐文化的原因

  移民在到达新国家后,当下文化语境中的失败感和处在两种文化之间的无助感,使他们非常需要“精神上的寄托”[4]。但让笔者疑惑的是,为什么华人新移民群体更愿意接受基督教而不是佛教等在中国更具有影响力的宗教呢?因为基督教教义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有很大的不同,有些观点甚至是相互对立的。例如,儒家文化宣扬“人之初,性本善”,而基督教则认为每一个人一出生就带着原罪。又如,在音乐的使用动机及情感表达方面,儒家文化认为音乐应该平衡人的内心生活,不是通过对神的敬畏,而是通过倾听音乐来得到内心的平静。所以,音乐是内心平静的施予者。基督教音乐则清楚的表达了神对人的指引,强调人对神的服从等等。笔者根据在多伦多地区对多个华人教堂进行的田野工作,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基督教音乐是加拿大主流文化的象征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2011年统计资料,多数加拿大人认为“基督教是其主要宗教信仰或精神寄托”[5]。换句话说,尽管加拿大社会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但其许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仍建立在基督教哲学基础上,基督教教义仍是加拿大人修身立德的唯一信条。而基督教音乐则完全起着宣教者的作用,包括劝告、安慰与祈祷等。这些宗教音乐作品与其宣扬的教义一样高尚、纯洁、宏伟,其目的是使上帝的话语广为流传,教化了信众们晶莹、虔诚、善良的品德。

  华人新移民选择异国他乡生存,意味着要承受不同的生存时态对个体生命的重构,特别是在文化交汇之初,通常会产生强烈的归属危机。因此,华人新移民愿意与加拿大人一样,选择基督教作为自己的精神信仰,愿意参加教堂音乐活动感受宗教真理、净化心灵,通过音乐表达对真善美的崇敬,以尽快融入加拿大主流社会。

  (二)教堂音乐活动减轻了华人新移民的心理压力

  移民来到新的国家往往会面对许多挑战,如学习新语言、寻找新工作、建立新的社会关系网,有时还得面对各种偏见和歧视。换句话说,你不知与谁为众,情感没有真正的大后方,并永远有旁观他人生活的疑虑和孤立。尽管每个华人新移民在适应和调整度上弹性不同,但苦闷的性质是相同的。一位加拿大华人告诉笔者:“我2000年来到加拿大,开始的日子非常难熬。在国内,我在一家很大的公司工作,有很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但到了这里,由于语言问题,没有人想雇用我,所以我只能成为一名家庭主妇。没有亲戚朋友在我周围,我感到很孤独和苦闷,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后来一个朋友带我到华人教堂参加圣诗班的合唱。在那里,我遇到了许多从中国来的朋友。我们可以说普通话,相似的经历使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逐渐地,我被圣诗音乐中所宣传的教义所吸引,并通过歌唱、祈祷等方式与上帝交流。现在我感到充实多了。”(李玉、46岁、女、居住在多伦多市)

  多伦多地区的华人教堂,每星期日必有(有的有两三次)礼拜,在礼拜中教徒们至少要唱三至四首赞美诗,他们用赞美诗,进行各种的宗教仪式和心中向上帝进行情感交流。对于华人新移民来说,在加拿大除去教会能使普遍信众每星期都能获得合唱的机会外,似乎没有其它地方能给华人新移民提供频繁聚会和集体歌唱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这些音乐都是古典、严肃、使人精神振奋、心灵得到安慰,生活上鼓励追求上进的歌曲,大大减轻了华人新移民在域外生活的苦闷与心理压力。

  (三)教堂音乐活动保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16世纪欧洲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使宗教音乐打破了只用拉丁文演唱圣咏的习俗。他们采用本民族的语言、民间曲调作为素材,来创作和演唱赞美诗,使得赞美诗显得明朗、乐观,注重人内心的情感表露,与传统、庄严、肃穆、神秘的圣咏形成鲜明的对比。1807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来到中国广州,标志着基督教新教传入中国开始,1818年他编译用汉文的《养心神诗》即赞美诗的旧译,开创了以汉文唱赞美诗的历史。19世纪80年代山西霍州人,英国新教内地教会牧师席胜魔创作了一些具有当地民间音乐风格的赞美诗,据考证,这是中国最早的赞美诗曲调创作,比起前人借用民间的曲牌填词前进了一大步。当然,基督教尊重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目的主要是广收教徒,宣扬教义。

  1922年中国的基督教徒提出了“本色教会”的口号,这是“中国基督教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反映了中国教徒争取独立自主,提倡民族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6] 这使得中国基督教音乐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礼拜仪式上唱起了中国人创作的赞美歌。1931年中华基督教会发起编订了一本统一的圣歌集,名为《普天颂赞》,此书赞美词由我国著名的音乐家杨荫浏、周淑安、李抱忱等参与作词作曲等编辑工作。所选550首圣歌中,除欧美各国的新教歌曲外,其中72首是采用了中国的民歌、古曲和新创作的中国音乐。由于参加编辑的音乐家具有较高的中西音乐修养和中外文字造诣,所以赞美诗能够较注意汉语的语言特点,使其与音乐能够完美结合,不仅提高了赞美诗的艺术性,也保持了中国的传统特色。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09:47:1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青草地. 于 2014-5-5 11:10 编辑

简析加拿大华人新移民群体的宗教信仰转变现象
--杜倩萍

100430053657.pdf (134.38 KB, 下载次数: 339)

笔者到达加拿大的初期一直为一种现象所困惑,即许多华人新移民①积极参加基督教会的活动。了解中国社会的人都知道,由于多年的无神论教育,大多数中国人没有什么宗教信仰,即使有一些人信教,也多信仰佛教或道教。基督教在中国并不是主流宗教,中国民众甚至对基督教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反感心理,原因主要有两个:

一是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造成了对中国大众的普遍伤害,因此,对于伴随着西方强权大举进入中国的基督教,中国大众会产生抵触情绪。
二是基督教教义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有很大的不同,有些观点甚至是相互对立的。例如,儒家文化宣扬“人之初,性本善”,而基督教则认为每个人一出生就带着原罪。又如,儒家文化关心现世,积极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基督教则关注神对人的指引,强调人对神的服从,等等。
本文旨在分析为什么加拿大华人新移民群体会选择基督教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基督教会又是如何在华人社区中发挥其社会功能的。


一、华人基督教会在加拿大的发展历程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于“淘金运动”和修筑铁路的需要,大批华人劳工进入加拿大。当时,这些劳工因为种族歧视和其他原因,大多生活在华人圈内,很少有人愿意与基督教会联系,或寻求基督教作为精神寄托。②


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初,少数华人开始走进基督教会。最早关于加拿大华人参加教会活动的记载出现在1859年,牧师埃德华·怀特( EdwardWhite)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有两个中国人出现在星期日学校中。”③ 但是,当时华人参加教会活动往往出于其他目的,如学习语言的需要,而不是因为信仰基督教,他们还往往有意识地回避牧师对其布道宣讲。此外,当时的教堂里几乎没有懂华语的牧师。这种语言的障碍、文化的差异以及某些教职人员偶尔表现出的家长式作风,使大多数华人和基督教会之间存在着距离。


尽管如此,到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还是出现了少数专门针对华人的教会,如华人基督教联合会(Chinese United Church)和华人基督教长老会(Chinese Presbyterian Church) 。其间,传教士们发现以整个家庭为单位来进行传道更为有效,因此,他们在继续“教育”单身成年男性的基础上,也把传教重点放在了妇女和儿童身上。这样做不仅有效地扩大了传教的对象,而且培养了华人基督徒的后备力量。于是,华人妇女和儿童的信众人数逐年上升。20世纪30年代中期,一小部分华人学生进入神学院学习。不久后,部分教堂开始由华裔牧师主持,他们具有双语能力,熟悉两种文化,可同时向华人和加拿大本地人布道。同时,华人群体融入加拿大主流文化的呼声日益强烈,教会开



文中所说的华人新移民是指从中国大陆移居加拿大不到10年的移民群体。
③ JeffreyM. Burns, Ellen Skerrett, and Joseph M. White, Keeping Faith: European and Asian Catholic Imm igrants, Maryknoll, NY:
Orbis Books, 2000, pp. 229 - 230.

始在华人社区与加拿大主流社会之间扮演重要的桥梁角色。①
教会为华人提供的另一项重要服务是医疗救助。在当时加拿大普遍歧视有色人种的背景下, 华人享受不到最基本的公民权利,当然也就没有基本的医疗保障和服务。教会是第一批为华人提供医疗救助的团体之一。1918年,为了应对当时爆发的流行性感冒,两位圣灵姐妹会( Sisters of the
Immaculate Concep tion)的修女与华人社区的领导人一起募集资金筹建一所医院。1923年,由于这两位修女和她们所属组织的努力,温哥华第一所服务于华人的医院终于落成了,这就是圣约翰东方医院( St. Joseph’s Hosp ital for Orientals) ,由加拿大华人总会———最早的一个华人组织———负责管
理。② 当时几乎整个加拿大西部华人社区的医疗服务都依靠这所医院。1947年,加拿大政府废除了《排华法》,华人移民的人数迅速增加,华人教会也随之增多并扩展到加拿大全境。③ 据华福会(Hua Fu Hui)统计,截至2000年3月,加拿大境内共有350所华人教堂,主要集中在多伦多、温哥华和蒙特利尔等大城市。④ 华人福音训练营( Chinese Campus Evangelical Fellowship)进行的调查显示,经常在华人教堂活动的约20万信徒中,超过一半的人是华
人新移民。⑤


二、华人新移民群体为什么选择基督教?


虽然很多学者指出,移民在到达新国家后会感到“更需要精神上的寄托”, ⑥但让笔者疑惑的是,为什么华人新移民群体更愿意接受基督教而不是佛教等在中国更有影响力的宗教呢? 笔者根据在多伦多地区对多个华人教堂进行的田野工作,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基督教是加拿大主流文化的象征


基督教特别是新教在加拿大社会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据加拿大统计局2001年的统计资料,多数加拿大人认为基督教是其主要宗教信仰或精神寄托。⑦ 换句话说,尽管加拿大社会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但其许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理念仍建立在基督教哲学的基础上。因此,一些少数民族的成员(包括华人移民在内)愿意选择基督教作为精神信仰,以尽快融入加拿大主流社会。此外,对许多华人新移民来说,基督教徒代表了“白人”中产阶级的形象,也是较成功的加拿大人的形象。⑧ 这种形象对于初到加拿大的华人新移民而言,显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二)减少心理压力


移民来到新的国家往往会面对许多挑战,如学习新语言、找寻新工作、建立新的社会关系网,有时还不得不面对各种偏见和歧视。这时,移民往往会本能地寻求各种组织或群体的支持、保护。虽然加拿大有很多世俗的华人组织或其他政府及非政府组织可提供帮助,但华人新移民在到达加拿大之初,往往没有足够的信息来源,不知道去哪里寻求帮助,而教会的人往往会主动、热情地与华人新移民联络,并为他们提供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
一位加拿大华人告诉笔者:“我1999年来到加拿大,开始的日子非常难熬。在国内,我在一家很大的公司工作,有很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 但到了这里,由于语言问题,没有人想雇用我,所以我只能成为一名家庭主妇。没有亲戚朋友在我周围,我感到很孤独,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后来一个朋友带我到教堂,参加《圣经》学习班。在那里,我遇到了许多从中国来的朋友。我们可以说普通话,相似的经历使我们有很多共同话题。逐渐地,我被《圣经》里宣传的教义所吸引,并通过祈祷等方式与上帝交流。现在我感到充实多了。”(海伦, 46岁,女,居住在多伦多市)
此外,一些老年人跟随自己的孩子移民到加拿大,其中不少人告诉笔者,他们“很喜欢教堂的活动”。虽然他们一般与孩子住在一起,但孩子们通常忙于自己的工作、生活,不能抽出很多时间来陪伴他们。相较年轻人而言,老年人在加拿大能得到的支持资源更少,而在基督教会他们可以找到有相似背景的同伴,所以老年人往往更积极地参与教会的活动。


(三)保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许多华人新移民视教会为文化载体,能帮助他们保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一位华人牧师曾指出:“近二三十年移居加拿大的华人移民大多具有儒学思想的教育和文化背景。他们来到教堂的另一个目的是寻求道德上的提升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团结。”①虽然基督教教义和儒家思想有明显差异,但华人教会却努力寻找二者的共同点。华人教会主张,儒家思想是规范人们道德价值的哲学体系,而基督教则是引领人类社会、超越人类社会的精神体系。②
在笔者做田野调查的几所华人教堂中,神职人员都尽量在布道中使用汉语、宣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华人教堂的活动虽然经常使用英文,但是使用汉语的服务吸引了大批华人新移民,华人新移民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可以通过周末在教堂的学习,掌握一些汉语知识。


(四)帮助华人新移民融入加拿大主流社会


华人教堂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帮助华人新移民尽快融入加拿大主流社会。华人教堂提供免费的英语课程,鼓励华人新移民群体中各年龄层的人来上课,还组织志愿者对华人新移民家庭的孩子进行“一对一”的语言辅导, 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加拿大的学校生活,有些华人教堂甚至安排了加
拿大入籍考试的指导课程。华人教堂也是华人与其他族群成员进行交流的场所。加拿大伦敦市的北部公园社区教堂(North Park Community Church of London)每个月都会举办与其他教堂的联谊活动,有几位华人新移民告诉笔者,他们交的第一个非华人朋友就是在这类活动中认识的。
华人新移民在教堂中还可以获得各类有效信息,并建立一定的社会关系网。一位华人新移民曾告诉笔者:“出国前,我是一名会计师。到加拿大后,我不得不参加加拿大会计师资格考试。老实说, 刚开始我都不知道如何参加考试。在我所去的教堂,有一个专门帮助新移民职业选择的小组, 叫做‘知音’。这个小组里有几名注册会计师。他们送给我一些有关资格考试的书籍资料,并告诉我在哪里能找到更多的信息。他们的帮助使我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我非常感谢他们的帮助。”(杰夫, 33岁,男,居住在伦敦市)
更重要的是,华人教会常常提醒信众不仅要接受帮助,还要学会帮助别人,鼓励信众积极从事志愿活动,从而有效地回报社会。

三、华人教会对加拿大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


华人教会对加拿大华人社区和主流社会的影响日益增强。这表现在各个方面,本文仅从政治领域来阐述。过去,由于加拿大曾长期对华人及其他有色人种实行一系列歧视和限制的政策,再加上早期华人移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华人很少参与加拿大社会事务尤其是政治事务。当然,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对华人的参政态度也有很大影响。中庸之道主张人们尽量以中立、调和的态度来解决问题。现在,随着华人在加拿大经济、社会地位的提高,华人社区加强政治参与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教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媒介。前几年,加拿大自由党政府在讨论同性恋合法化、大麻合法化以及堕胎等问题时,华人教会出人意料地站出来,发出了强烈的反对声音,并在温哥华等城市组织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整个加拿大社会都感到吃惊。有些政治人物甚至惊呼,华人开始向加拿大政治
领域大步迈进。①
此外,教会的政治倾向性往往会影响信众的选票投向。例如,在2006年加拿大大选中,右翼保守党获得了胜利,其中大量选票来自于华人。笔者所接触的华人大多数投票支持保守党。保守党在对华关系上远不如自由党实际、友善、平和,而且保守党内有少数种族主义者,他们曾多次发表反对移民、反对有色人种的讲话,虽然某些人事后有道歉,但造成的后果和伤害是巨大的。为什么身为有色人种的华人会支持保守党? 华人教会在其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首先,保守党一向与华人教会保持着比较密切的关系,两者对待一些社会问题,如前所述的同性恋问题和大麻问题等,观念一致; 其次,保守党提倡的所谓“回归加拿大传统道德价值观”的观点受到了华人教会和华人社区的推崇。华人支持保守党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自由党政府执政太久了,他们曾在政治、经济等方
面犯了很多错误,却一直没有改正,使人民普遍产生了寻求变革的心理; 而且自由党执政期间,一直未能就历史上加拿大政府对华人的迫害进行官方正式道歉,反而是保守党在竞选中承诺,一旦当选,将对华人过去受到的伤害进行正式道歉,并在当选后履行了这一诺言,从而赢得了华人的心。
一般来说,宗教对政治有强大的影响力,但在加拿大这样的民主国家里,宗教不能直接干预政治,因此教会对政治的影响往往是隐性的。2006年加拿大大选期间,笔者在一家华人教会参加活动。一天,牧师谈到了大选,虽然他没有直接呼吁信众投票,但他说:“自由党政府在处理某些问题上太过分了,也许现在应该是改变的时代了。”由此可见,华人教会对华人信众难免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由于篇幅所限,本文很难就加拿大华人新移民群体以及华人基督教教会的论题做出深入探讨,仅描述了华人新移民接纳和认同基督教教会的心路历程,以及华人教会对华人的帮助和社会影响力。有些学者认为,华人新移民群体的这种宗教或文化的转变仅仅是适应主流社会的策略,是不会长久的。但笔者认为,对此不能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还需要研究者们长期的后续观察和探讨。
目前,笔者更愿意把这种转变视为华人新移民群体建立身份认同或族群认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


(杜倩萍,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北京, 100081)

http://www.ims.sdu.edu.cn/cms/attachment/100430053657.pd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5-5 12:36:45 | 只看该作者
简析加拿大华人新移民群体接纳和认同
()

  基督教是一个音乐的宗教、歌唱的宗教,近两千年的基督教音乐,在西方称教会音乐或宗教音乐。基督教音乐旋律自然、曲调舒缓、优美淳朴、庄严肃穆。流行于世的60多万首赞美诗、有平咏、启应对唱曲、众赞歌、圣诞曲、康塔塔等多种形式,其中既有巴赫、贝多芬等大师的著作,又包含了世界各国众多曲调优美颇具特色的民歌。圣歌的诵唱也十分广泛,现代音乐的记谱法、和声法、多种调式的形式、音乐理论和音乐学院的建立,都与基督教音乐密切相关,基督教音乐在人类的文化生活中影响深远。

  基督教特别是新教在加拿大社会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其中有350所华人教堂,主要集中在多伦多、温哥华和蒙特利尔等大城市[1]。华人福音训练营(Chinese Campus Evangelical Feallowship)进行的调查显示,经常在华人教堂参加音乐活动的约20万信徒中,超过一半的人是华人新移民[2],这种现象使初到加拿大探亲的笔者产生了困惑,即大多数华人新移民[3]为什么积极参加基督教会的音乐活动?了解中国社会的人都知道,由于多年的无神论教育,大多数人没有什么宗教信仰,即使有一些人信教,也多信仰佛教或道教。基督教在中国并不是主流宗教,中国民众甚至对基督教存在着某种程度上的反感心理,其主要原因是鸦片战争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造成了对中国大众的普遍伤害,因此,对于伴随着西方强权大举进入中国的基督教及其音乐,中国大众普遍有着抵触情绪。

  一、 华人新移民群体接纳和认同基督教音乐文化的原因

  移民在到达新国家后,当下文化语境中的失败感和处在两种文化之间的无助感,使他们非常需要“精神上的寄托”[4]。但让笔者疑惑的是,为什么华人新移民群体更愿意接受基督教而不是佛教等在中国更具有影响力的宗教呢?因为基督教教义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有很大的不同,有些观点甚至是相互对立的。例如,儒家文化宣扬“人之初,性本善”,而基督教则认为每一个人一出生就带着原罪。又如,在音乐的使用动机及情感表达方面,儒家文化认为音乐应该平衡人的内心生活,不是通过对神的敬畏,而是通过倾听音乐来得到内心的平静。所以,音乐是内心平静的施予者。基督教音乐则清楚的表达了神对人的指引,强调人对神的服从等等。笔者根据在多伦多地区对多个华人教堂进行的田野工作,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基督教音乐是加拿大主流文化的象征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2011年统计资料,多数加拿大人认为“基督教是其主要宗教信仰或精神寄托”[5]。换句话说,尽管加拿大社会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但其许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仍建立在基督教哲学基础上,基督教教义仍是加拿大人修身立德的唯一信条。而基督教音乐则完全起着宣教者的作用,包括劝告、安慰与祈祷等。这些宗教音乐作品与其宣扬的教义一样高尚、纯洁、宏伟,其目的是使上帝的话语广为流传,教化了信众们晶莹、虔诚、善良的品德。

  华人新移民选择异国他乡生存,意味着要承受不同的生存时态对个体生命的重构,特别是在文化交汇之初,通常会产生强烈的归属危机。因此,华人新移民愿意与加拿大人一样,选择基督教作为自己的精神信仰,愿意参加教堂音乐活动感受宗教真理、净化心灵,通过音乐表达对真善美的崇敬,以尽快融入加拿大主流社会。

  (二)教堂音乐活动减轻了华人新移民的心理压力

  移民来到新的国家往往会面对许多挑战,如学习新语言、寻找新工作、建立新的社会关系网,有时还得面对各种偏见和歧视。换句话说,你不知与谁为众,情感没有真正的大后方,并永远有旁观他人生活的疑虑和孤立。尽管每个华人新移民在适应和调整度上弹性不同,但苦闷的性质是相同的。一位加拿大华人告诉笔者:“我2000年来到加拿大,开始的日子非常难熬。在国内,我在一家很大的公司工作,有很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但到了这里,由于语言问题,没有人想雇用我,所以我只能成为一名家庭主妇。没有亲戚朋友在我周围,我感到很孤独和苦闷,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后来一个朋友带我到华人教堂参加圣诗班的合唱。在那里,我遇到了许多从中国来的朋友。我们可以说普通话,相似的经历使我们有很多共同的话题。逐渐地,我被圣诗音乐中所宣传的教义所吸引,并通过歌唱、祈祷等方式与上帝交流。现在我感到充实多了。”(李玉、46岁、女、居住在多伦多市)

  多伦多地区的华人教堂,每星期日必有(有的有两三次)礼拜,在礼拜中教徒们至少要唱三至四首赞美诗,他们用赞美诗,进行各种的宗教仪式和心中向上帝进行情感交流。对于华人新移民来说,在加拿大除去教会能使普遍信众每星期都能获得合唱的机会外,似乎没有其它地方能给华人新移民提供频繁聚会和集体歌唱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这些音乐都是古典、严肃、使人精神振奋、心灵得到安慰,生活上鼓励追求上进的歌曲,大大减轻了华人新移民在域外生活的苦闷与心理压力。

  (三)教堂音乐活动保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联系

  16世纪欧洲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使宗教音乐打破了只用拉丁文演唱圣咏的习俗。他们采用本民族的语言、民间曲调作为素材,来创作和演唱赞美诗,使得赞美诗显得明朗、乐观,注重人内心的情感表露,与传统、庄严、肃穆、神秘的圣咏形成鲜明的对比。1807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来到中国广州,标志着基督教新教传入中国开始,1818年他编译用汉文的《养心神诗》即赞美诗的旧译,开创了以汉文唱赞美诗的历史。19世纪80年代山西霍州人,英国新教内地教会牧师席胜魔创作了一些具有当地民间音乐风格的赞美诗,据考证,这是中国最早的赞美诗曲调创作,比起前人借用民间的曲牌填词前进了一大步。当然,基督教尊重各民族音乐文化的目的主要是广收教徒,宣扬教义。

  1922年中国的基督教徒提出了“本色教会”的口号,这是“中国基督教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反映了中国教徒争取独立自主,提倡民族传统文化的强烈愿望。”[6] 这使得中国基督教音乐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礼拜仪式上唱起了中国人创作的赞美歌。1931年中华基督教会发起编订了一本统一的圣歌集,名为《普天颂赞》,此书赞美词由我国著名的音乐家杨荫浏、周淑安、李抱忱等参与作词作曲等编辑工作。所选550首圣歌中,除欧美各国的新教歌曲外,其中72首是采用了中国的民歌、古曲和新创作的中国音乐。由于参加编辑的音乐家具有较高的中西音乐修养和中外文字造诣,所以赞美诗能够较注意汉语的语言特点,使其与音乐能够完美结合,不仅提高了赞美诗的艺术性,也保持了中国的传统特色。
青草地. 发表于 2014-5-5 10:45


基督能够团结华人,那个就好,就怕又是基督又是我佛还有马列和轮功的,把华人彻底分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5-5 13:11:10 | 只看该作者
基督能够团结华人,那个就好,就怕又是基督又是我佛还有马列和轮功的,把华人彻底分化了。
从来没有救世主 发表于 2014-5-5 13:36

从版过虑了。网上观点有碰撞,但实际生活中基督徒与非基督徒相处融洽。
以我在加拿大工作生活十几年(97年移加)的经历看,与基督徒更容易相处。信主后我更容易赞赏同事。

连中国政府也意识到,“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江澤民更是说过:“我希望我的國家成為基督教的國家
前時代週刊特派員大衛.艾克曼(David Aikman)於2002年訪問前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問到他對中國未來的願景,他的回答震驚了艾克曼與全世界。
他說:『我希望我的國家成為基督教的國家。』
當問及『為什麼』時,江澤民的回答有著奇妙的啟示


他解釋中國有一群學者花了二十年研究為何中國持續在科學、工業與文化上落後西方世界
聽了每一位學者的說明後,他們總結是西方的宗教遺產使其達到如此顛峰
這些中國學者的陳述是:

我們受邀做的一件事就是調查成功的原因;事實上,西方的卓越成就眾所皆知。
我們竭盡所能從歷史、政治、經濟與文化觀點來研究。
一開始,我們以為是因為強大的軍事力量
後來我們以為是因為最好的政治制度。
接下來我們聚焦在你們的經濟制度上


但在過去二十年我們才意識到,你們的文化核心是宗教
基督教,這即是西方為何會強大的原因。
基督教在社會與文化生活的道德根基使資本主義出頭
後來又成功轉型為民主政治。
對此我們毫不懷疑。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2b07720100nfxo.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