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程映虹
中国中新网昨天发表的“别了,骆氏家辉”一文,在海内外掀起了轩然大波。比较中文世界和英文世界对此文的评论,它们最大的区别是:中文世界(主要是中国大陆的网络)聚焦于此文和中国国内政治的纠葛,而英文世界很多则首先提到它的种族主义立场。
笔者见到的唯一一家突出此文的种族主义问题的中文媒体是美国之音的报道。但众所周知,美国之音并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中文世界”的一部分。
美国之音这么说:“中新网发表的署名文章拿骆家辉肤色开涮,称骆家辉是“黄皮白心”;‘黑头发黄皮肤的皮囊’;‘反胃的’‘黑心’‘香蕉’。在美国,针对一个人的肤色、种族或族裔的歧视的行为会构成刑事犯罪,严重的会受到司法部门的控告和起诉。”
很明显,美国之音对此文的评论表现了西方社会对种族问题的敏感,是西方化了(或者至少在种族这个问题上文明化了)的中文媒体。
我看了中新网这篇文章后面数百条严厉的批驳,没有一条指出这篇文章的这个问题。
在我看来,对骆家辉的“政绩”和形象,各个政治派别可以有自己的看法甚至不加掩饰的好恶,哪怕喜笑怒骂尖酸刻薄都可以。但用他的种族特征说事,超出了讨论政治问题的范围,挑战最起码的现代文明的准则。
种族语言是如此自然地融合在这篇完全用来表达政治意识形态的文章中,这让我感到不寒而栗。
为什么呢?因为如果你能对一个世界头号强国的大使用如此赤裸裸的种族语言来攻击,那么,同样的姿态和语言更有可能施于那些世界上的弱国和自己国内的弱族身上--只要你觉得时机成熟,这样的语言就会脱口而出。
中国的种族主义思维自80年代开始,逐步成了新民族主义内在的一部分,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部分。其突出表现之一,就是用生物性的原始性的东西来定义人的身份,例如肤色,发色,眼睛的颜色,和血,心,祖先,土地等等。
骆家辉自被提名时起,“究竟多大程度上他还是中国人”这个莫名其妙的问题就在中文网络世界上让很多人操心。更有很多人提醒说:他早就不是中国人了,是黄皮白心,不要对他有任何幻想。总之,注意力都集中在他“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种族特征上。
现在看来,这些人当初对骆家辉的“幻想”是因为他有中国人的黄皮,现在对骆家辉的憎恶也是因为他还披着中国人的黄皮。
甚至连骆家辉自己也曾经入乡随俗,发表过一篇在大陆流传很广的自传式的文章,题目就是“我的中国心”。这五个字是中国式种族主义的口号,其完整的提法是:不管你生在哪里,只要你“血管中流着中国人的血”,你永永远远都是中国人。这就是所谓的“中国心”。
如果这个题目是骆家辉自己定的,说明他也深知种族观念或者血统论在中国公共话语中的厉害,可以用来政治公关。如果是别人—尤其是中文写手--替他定的,那更说明问题。
我甚至想:对种族问题应该说特别敏感的奥巴马提名骆家辉任驻华大使,就是一个“恶作剧”。因为他知道你们中国人信这个,于是找个华裔来作弄你们一把。
骆家辉走了,但他的华裔身份在中国公共讨论中所凸显的种族话题却不但不会轻易消失,反而会成为中国意识形态中一个值得注意的长期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