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SUPERFAN 于 2014-1-27 17:54 编辑
2天前,李娜成为首个勇夺澳网女单冠军的中国人,她的获奖感言只感谢了她的团队,没有提到国家。以调侃朝鲜著称的微博名人崔成浩写道:“李娜为什么只感谢自己的团队而没有感谢体育局领导呢?这在朝鲜是十分可怕的。”2009年即离开国家队、“单飞”的李娜,不知何时被塑造成反中国体育“举国机制”的个人主义英雄,每当她获得胜利一次,“举国机制”即被公众炮轰一次。即使李娜有时特地回避评价国家的诱导式问题,她和国家也被制造出了“对立”的标签。这种对立背后的根源是什么?
尚在国家队时,李娜就公开炮轰国家队体制
2005年,李娜还在国家队时,已是中国最好的网球运动员之一,但在世界上排名只有30多名。在十运会网球女单半决赛,负于彭帅。比赛结束后,李娜“炮轰”国家队的体制,认为“国家队有很多体制不是很好,如果可以将队员的成绩和奖金挂钩,应该会更好一些”。同时,她再次表示,国家队教练对她的帮助不是很大。
就事论事的批评,被上纲上线为道德问题
客观分析,李娜的这种“炮轰”,其实是就事论事的对国家机制的评价。但随后记者就李娜的言论采访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孙晋芳,她表示,李娜出此言论,是因为她的道德水准和责任感太差,眼睛里只有奖金,以李娜这样的素质,不可能代表中国参加2008年奥运会。
代表国家的孙晋芳的言论,并没有客观的分析李娜的批评,更没有反思国家队体制是否对运动员激励不足,一刀切的教练方案是否适合每一个运动员等问题,她把就事论事的批评上升为一种不可调和的“对立”。
不是个人和国家、是举国体制和职业化的对立
虽然李娜的不满表现的最直接,但对举国体制不满的其实不只李娜。2005年,网球界也出现了广受关注的“彭帅单飞”风波。彭帅方认为,中国女网和其他项目的国家队一样,选手们训练、参赛以及奖金分配,都由项目中心或国家队管理,奖金最后到运动员手里的很少。这种“中国特色的职业化”虽然让“金花”们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却很难让她们成为世界顶尖选手相比于国外以个人为单位,用比赛奖金和商业赞助来平摊训练、参赛费用的方式,“中国特色的职业化”对运动员的激励作用显然有限。
尽管炮轰国家队的一些问题,李娜却承认,对于运动员个人来说,留在国家队会轻松许多。在那里压力更小,因为不管你打得好还是不好都没关系,总能有奖金拿。支付教练、出行费用之类的都不用操心。但这种轻松,更像一种没有生命力的平均主义大锅饭,不会让人走更远,就像多年来一直于低谷徘徊的中国网球。
“感恩”并不代表签署卖身契
李娜的炮轰让国家队一方感到委屈。网球管理中心的一位官员曾给记者算了笔帐:李娜在十五六岁进省队后,在当时物价水平远低于现在的情况下,每年国内外集训、参赛等的费用都高达30万元,基本上都是由湖北队与国家队一同支付;之后在她成绩日益提高、保障更多的情况下更是逐年递增,可以说,在她单飞之前,国家为培养她所投入的费用远不止1000万元之巨。他认为“正是在国家此前巨大投入的基础上,李娜通过努力达到较高的水平,才具备了单飞的条件。”国家队当然对个人有付出,但并不代表运动员一定要言必称国家,一定要将奖金的一大半上缴国家,从精神到物质上牺牲个人来回报国家。
职业化起初更艰难
单飞后的网球运动员,所付成本巨大。媒体曾代她们算过帐:必须自己制订比赛计划,聘请教练、医生以及经纪人。此外,虽然“金花”们上交网管中心的比赛奖金和出席商业活动所得的比例从原先的60%缩减到8%和12%,但要组建一个高质量的团队,并要在全世界不停地比赛,她们的资金并不算充裕
高成本但也高激励
李娜在打入2011年法网半决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她一天的训练支出在1万元到1.5万元人民币。李娜决定单飞时,丈夫姜山曾做过最坏的打算——这个决定很可能会耗尽他们多年的积蓄。虽然成本巨大,但激励机制也很诱人。单飞后的李娜坦言,夺冠目的不是为了国家,而是奖金——这更符合人性,也更符合西方的职业化。虽然2011年的“成本”超过500万元,但在李娜出色的成绩支撑下,年收入过亿,500万元成了一个几乎可以忽略的数字
优秀团队将李娜从优秀运动员打造成网球明星
在当初的国家队,李娜的公众形象是她的炮轰以及场上的不冷静。国家队许多优秀运动员除了体育成绩,也没有良好的公众形象和应对公众舆论的能力。但现在眼中的李娜聪明幽默,她的获奖感言,好评一片,也使她的球迷团快速增长。
这是李娜身后的团队,在公关培训方面所做的努力。李娜在把握媒体问题的时候,经过训练。李娜的背后,是一个高效率的职业团队——新教练莫腾森负责训练,姜山提供心理和后勤支持,德国人阿历克斯负责她的体能,而莎娃的经纪人、IMG的王牌经纪人麦克斯-埃森巴德则对她进行商业统筹——李娜的经济团队一签就是大单
不属于国家队也可以是国家的骄傲
比起近年来李娜和国家队、体育培养的举国体制的对立,双方的矛盾也有所缓和。李娜还是那个李娜,不同的是国家的态度有所变化,也许李娜的成功,也在促使中国体育进行着悄然的反思。
体育总局贺信措辞变化显玄机
李娜缺席了去年的全运会,今年也不会参加亚运会,2016年参加奥运会的可能性也不会太大。这意味着她将不会在传统意义上为国争光,但这次李娜夺冠,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奥委会给她发来了贺信。
不同于3年前李娜在法网夺冠时,中国奥委会贺信内容有了很大变化。3年前,曾遭大量网友吐槽的“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等奥运字样已无踪迹,取而代之的是“为更多的青少年积极进取作出了示范、树立了榜样”
乒乓名将刘国梁对李娜现象的反思
原乒乓名将,现为教练的刘国梁认为李娜是中国体育界的民族英雄。他的这一评价,引起广泛的关注。乒乓运动长期被当作中国为国争光的国球,是运动举国机制的集大成者,刘国梁的反思更具代表意义。他认为:“她是在两种体制之间最成功的运动员,确实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觉,带给我们振奋。”刘国梁认为通过观看李娜的比赛,能够感受到她真正是在享受比赛、享受竞技体育的快乐,“即使她输了大家也会给她同样的掌声,也会为她骄傲。我们感觉她确实对体育的诠释确实比传统运动员更多了一份自由和快乐。”
世界认为李娜是中国的形象大使
不管李娜是否属于国家队,但世界认为李娜属于中国。WTA主席兼CEO斯黛西-阿拉斯特认为,李娜堪称中国的“国家英雄”,已成为中国的“形象大使”,必将在中国掀起新一轮的网球热。此外,李娜打开了世界对中国网球市场的想象空间。2014年中国将历史性地承办5站赛事,一跃成为WTA仅次于美国的办赛大国。李娜热带火了中国网球办赛热,受益者除了网球迷,就是中国的90后网球新锐。从深圳、香港到广州、武汉、中网,中国五站WTA赛事,为新锐们提供了多级别的试练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