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楼主 |
发表于 2013-8-30 10:26:20
|
只看该作者
转自台湾的网站: http://www.mdc.idv.tw/mdc/nbc/b/bw.htm
生物武器概論(Biological Weapon)
生物武器是以殺傷生命體和植物的各種生物戰劑與載具的總稱,也亦稱細菌武器,微生物在軍事上的應用已有相當久的歷史,自從人類開始與疾病搏鬥的那一天起,人類就對生物殺手產生了一種敬畏感,人類在經歷了許多的戰鬥之後,已經逐漸學會了降服某些生物惡魔並使它們造福於人類,有時這種來之不易的勝利竟是以犧牲同伴的生命為代價的,西元前600年,亞述人用黑麥麥角菌來污染敵人的水源,西元1346年,韃靼人圍攻黑海附近的卡法城時,曾把自己軍隊中死於腺鼠疫的士兵屍體投進敵人要塞內,使鼠疫在城中傳播開來,卡法城便不攻自破,這可能是生物戰的最早記載,西元1422年,在克羅斯丁戰役中患有鼠疫的士兵屍體和滿滿2000車糞便被扔進敵軍陣營,1736年英國殖民者侵入美洲,當地的印第安人英勇抵抗,突然有一天印第安人首領收到了英國人表示友好的禮物,這是一部分被子和手帕,印第安人首領很高興,認為他們把英國人打怕了,現在上門求和,可是沒想到這些禮物害了他們,沒多久印第安人首領及其部下紛紛病倒,一個個發起高燒,渾身出滿皮疹和膿瘡,痛癢難忍,一些人在痛苦中死去,沒死也喪失了戰鬥力,英國人輕而易舉地戰勝了印第安人,原來英國人的這份禮物就是一種生物武器,他們知道天花病人用過的衣服等物品可以傳染天花,於是便把天花病人用過的被子和手帕送給印第安人,他們接受到禮物,也就等於接受了天花的傳染源。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法兩國從中東地區進口4500頭騾子,用來運送武器,德國間謀得知這一消息後,於是做了手腳,他們利用鼻疽菌使騾子得了鼻疽病,結果使得英法聯軍的騾子大批病倒,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和日本也投入很多心力研究生物武器,尤其是日本,在1940至1944年,日本的細菌武器曾在中國湖南常德、浙江、寧波等地造成鼠疫流行,在東北沿海一帶造成了霍亂流行,侵華日軍的哈爾濱731細菌部隊,長春100細菌部隊、廣州波字8604細菌部隊、南京榮字1644細菌部隊都對中國人民做出了人神共憤的暴行,1942年美國也開始研製生物武器,1943年在馬里蘭州載特瑞克堡建立了陸軍生物戰研究所,作為美軍生物武器的研製中心,1952年韓戰中美國在朝鮮北部和中國東北地區使用生物武器將近達3000次,使得大批的人和家畜生病以至死亡,它們使用飛機投撒大量的帶菌蒼蠅、老鼠和雜物,所帶細菌有鼠疫桿菌、炭疽桿菌、霍亂弧菌和傷寒桿菌等,企圖造成疫區,使敵人後方陷入癱瘓狀態。
到了20世紀初生物學和軍事技術的發展,為研製生物武器提供了基礎條件,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首先研製並使用了生物武器,日本侵華期間,日軍731部隊在哈爾濱地區等地研發和製造生物戰劑,多次在浙江、湖南、山東、內蒙等地用生物武器攻擊中國百姓,美國在60到70年代初,有鑒於生物武器聲名狼藉,備受國際輿論譴責,1969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聲明美國政府放棄攻擊性生物武器的開發,生物武器的研製風潮曾一度減退,1973年發明了去氧核糖核酸,也就是DNA重組技術,為生物戰劑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道路,美國軍方的研究報告指出,基因技術能夠按軍方的要求研發新式的生物戰劑,使敵軍士兵患病以至死亡,而本國軍隊則可通過接種疫苗而獲得免疫力,生物武器擁有以下特點:
致病力強,傳染性大:生物戰劑多數是高致病性微生物,少量即可使人生病,它的傳染性大,在缺乏防護、人員密集、平時衛生條件差的情況下,很容易傳播、蔓延,因而引起傳染病流行。
殺傷面積大、危害時間長:直接噴灑的生物戰劑氣溶膠,可隨風飄到較遠的地區,殺傷範圍可達數千甚到數萬平方公里,在適當條件下,有些生物戰劑存活的時間很長,不易偵察發現。
傳染途徑多:生物戰劑可通過多種途徑使人感染如從口食入,經由呼吸道吸入,昆蟲叮咬,傷口感染、接觸皮膚、黏膜感染等等,生物戰劑氣溶膠無色、無味,又大多在黃昏、夜間、清晨、多霧時秘密施放,投放帶菌的昆蟲、動物也易和當地原有的種類相混,不易發現。
生產容易、成本低:這也是為何生物武器被稱為窮國的原子彈,以現今快速發展的生物科技,既可生產各種抗生素和疫苗,又可生產任何一種病原體,造價遠比核子武器還不知便宜到那去。
但生物武器也有它的局限性,受氣象、地形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烈日、雨雪、大風都會影響生物武器的危害作用,而且使用時不易控制,使用不當的話會危害已方部隊,生物戰劑進入人體到發病均有一段潛伏期,短的幾小時,長的數天以上,不能立即讓人員戰力消失,如果在這期間內可察覺並採取措施,可減輕其危害,此外預防注射,平時衛生狀況保持良好,都可減輕或防止生物武器所造成的傷害。
生物武器的發展可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到結束,這個階段所研製的生物戰劑僅是幾種人畜共患的致病細菌,其生產規模小,施放方法簡單,主要由特工去秘密污染敵方水源、食物或飼料,例如德國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用馬鼻疽桿菌感染敵國的幾千頭牲畜。
第二階段是從30年代至70年代,這個階段生物武器發展的特點是戰劑種類增多、生產規模擴大,主要施放方式是用飛機佈灑帶有戰劑的媒介物,擴大攻擊的範圍,這一時期是歷史上使用生物武器最多的年代,30年代,日軍在中國東北建立生物武器生產中心,對中國軍民進行慘無人道的細菌生物戰,50年代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隊在北韓和中國東北使用生物武器,同時像英國、德國等國也開始研製生物武器及其防護措施,在研製試驗中不斷地發生事故。
第三階段是始於70年代中期,其特徵是生物科技迅速發展,特別是DNA重組技術的廣泛應用,不但有利於生物戰劑的大量生產,而且可依照生物戰的需求開發新戰劑,使生物武器進入基因武器的階段,進而再次引起國際間的重視。
生物武器的使用,早期主要是利用飛機投彈,施放帶菌或昆蟲或動物,但隨著軍事技術的進步,生物戰劑可裝填於炮彈、航空炸彈、火箭和飛彈上,使用時形成生物戰劑氣溶膠污染環境,生物戰劑既可使大批人畜受染發病以至死亡之外,也可大規模毀傷農作物,從而削弱敵方人員戰力,破壞一國的社會穩定,關於禁止在戰場上使用細菌等微生物作為武器,國際公約早有明文規定,禁止交戰雙方在任何戰爭狀態下使用生物和化學武器,1925年6月17日,英、法、美、日、德、義等38個國家在日內瓦簽定了【日內瓦議定書】,宣佈締約國接受在戰爭中禁止使用毒氣或類似毒物的原則,並同意將禁用範圍擴大到不得使用細菌武器作戰,中國於1929年8月7日加入本議定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審核了該議定書,於1952年7月13日予以承認,並聲明在各國互相遵守的原則下,予以嚴格執行,但其中各國有沒有秘密研製,可就不得而知了,對筆者而言,此條約並不完全,因為它只規定不得使用,並沒有說不得擁有,只要一國擁有它,就有使用的可能。
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完全的防範生物攻擊,在2001年6月美國秘密進行一次代號為黑暗冬季的生物戰演習,演習報告讓美國國會議員們聽了之後不寒而慄:美國在防禦生物攻擊方面沒有作出準備,如果恐怖分子現在向美國發動生物戰,美國將損失慘重,一向自認為天下第一的美國,竟然敗給了那些看不見的微生物(指天花,這種生物是筆者的最愛)。
《禁止細菌(生物)武器公約》全名為《禁止發展、生產和儲存細菌(生物)武器和毒素武器,並銷毀此類武器公約》,它是在1972年4月10日在倫敦、莫斯科、華盛頓開放簽署於1975年3月26日生效的一個有關禁止細菌(生物)武器的條約,共有100多個國家簽署了該條約,它主要的內容是:禁止發展、生產、儲存和取得非和平用途的生物或毒素戰劑,禁止在戰爭中使用為此類生物戰劑或毒素而設計的武器、設備或載具,由於該條約沒有明確地規定履約與核查方面的種種措施,因此有意發展生物武器的國家並未受到限制,只是戰敗的國家才不得不接受國際的有關檢查,因此該條約很難說已得到有效地履行,像是在1975年聯合國再次通過決議“禁止使用生物和化學武器”,但美國私底下仍然拼命發展新的生物武器,有資料顯示1971年到1979年間,美國每年用於研究生物戰劑的經費在1000萬美元以上,現今美國和俄羅斯等國也從海洋有毒生物中分離出多種毒素,其中某些低分子生物毒素,比現有的神經毒劑要強幾十倍至幾百倍。除超強毒致死劑以外,還有失能性生物戰劑,它作用於人和動物的神經系統,導致思考維障礙或軀體功能失調,使人喪失戰鬥力,人若接觸到這類失能性生物戰劑就會產生噁心、嘔吐、失去平衡或昏昏欲睡等症狀,但不會致死,一段時間過去後便可恢復正常。
美國研究人員追查炭疽桿菌的源頭
利用基因重組技術和基因工程,也可以研製出新的生物戰劑,這就是所謂的基因武器,也稱基因工程武器或稱人種武器,是一種處於探索階段的新型生物武器,在以前,生物武器的擁有者可不敢輕易使用這隻雙刃刀,因為戰劑的擴散無法控制,攻擊者也可能會自食惡果,然而人類基因組圖譜的繪製成功,為生物武器的開發提供了機會,它正是把具有的遺傳工程技術,用類似工程設計的辦法,按人們的需要,通過基因即DNA重組,在一些致病細菌或病毒中,接入能對抗普通疫苗或藥物的基因,產生具有顯著抗藥性的致病菌,這種致病菌特別是對遺傳型的人種有致病作用,以達到對某些人種進行殺傷目的,或者在一些本來不會致病的微生物體內接入致病基因,而製造出新的生物戰劑,利用DNA重組技術改變病原體基因,使無害的生物成為生物殺手,可用疫苗或藥物預防和救治的疾病,變得難以或是無法預防和治療,利用基因工程,還能以特定的種族、性別或具有某種遺傳傾向的部分人群作為攻擊目標,研製出具有人種特徵的生物戰劑,製成人種武器,蘇聯曾研發專攻擊成年男性的炭疽桿菌,基因工程為研製新的生物戰劑提供了新的方式,也為合成、生產新的生物戰劑提供了新的方法,以前難以大量生產的病原體或其生物毒素等,利用基因工程後,就可大量生產,基因武器可說是超級生物武器。
使用最新的生物科技也能使得原本的病原體變得更致命,在2001年澳洲的科學家無意中製造出一種罕見而且致命的鼠痘病毒變種,研究人員特別提到,如果對人類天花病毒進行類似的基因處理,可能會使這種生物殺手更加危險,基因專家曾警告說,其他許多致命的微生物也能進行基因改良,以作為毀滅性的生物武器,例如炭疽桿菌已是世界上最為致命的病原體之一,可使用抗生素治療,英國的一名生物戰專家說,基因改良可使炭疽桿菌產生抗藥性,當科學家完成越來越多病原體的基因藍圖,並將這些資料發表後,將使得改良疾病基因的工作更為容易,肺結核和霍亂的基因序列也已被發表,英國政府轄下的化學及生物防疫中心的科學家們正運用基因工程技術做深入研究,就發展基因殺人蟲(Gmsupergerms)的可能性進行試驗,雖然英國政府對於基因殺人蟲的研究秘而不談,但英國報章指政府秘密進行這項研究至少已有5年的時間。
生物武器因其威力大、成本低、製造技術要求不高,因此受到很多第三世界國家的青睞,90年代中期,美國情報部門估計全球至少有17個國家擁有研製生物武器的能力,其中有伊拉克、伊朗、利比亞、北韓、南韓、中共和俄羅斯,現任美國總統布希曾說“生物武器是世界上最危險的武器,保護美國公民免遭生物恐怖攻擊是政府的當務之急”,無論是恐怖組織還是回教國家,要生產這種武器很容易,與其他武器相比,既便宜、又簡單,生產地也容易隱蔽,例如可以偽裝成製藥廠,對外聲稱只生產藥品,正因如此,恐怖分子製造或購買病原體並不難,話雖那麼說,但擁有病菌並不代表可將它武器化,恐怖分子可能還沒那種技術,像日本的奧姆真理教雖製造出肉毒桿菌毒素,但因技術不足而導致攻擊失敗,像很多人所擔心的第四級危險生物,以伊波拉來說,它不易培養,對培養基很講究,更不用說將它武器化所需要的技術,那沒幾個國家做得到。
俄羅斯的情報人員認為,世界上約有10至15個國家已經制定或正在制定基因與生物戰爭計畫,其中一些國家被懷疑實行恐怖主義,在聯合國武檢人員1998年被迫離開伊拉克的時候,世界各國對伊拉克的生物戰力還不是很瞭解,更談不上完全摧毀其生物戰的能力,俄羅斯被認為是世界上擁有最大的生物及化學武器儲備,也是全球核子武器儲備最多的國家,根據蘇聯生物戰機構的叛逃者肯·阿里貝可夫說,俄羅斯目前有4個從事基因生物武器研究的主要試驗室,俄羅斯也早已著手研究眼鏡蛇毒素基因與流感病毒基因的結合,試圖培育出具有眼鏡蛇毒素的流感病毒,它能使人既出現流感症狀,又出現蛇毒中毒症狀,導致患者癱瘓和死亡,戈巴契夫曾下令在從1985年開始的五年計畫期間大力研製生物武器,另外戈巴契夫還命令戰略火箭軍將裝有病原體的彈頭裝在洲際彈道飛彈上,而攻擊目標是美國的各大城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