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查看: 836|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为吸引人才,上海市率先松动户籍制度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2-12 14:27: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关文章内容摘要

上海浦东允许居住证转办户籍,标志中国户籍制度因社会经济发展开始出现松动。 中国媒体引述上海黄浦区区长周伟的话说,此番户籍新政是谋求搭建一个从居住证向上海户口过渡的平台,只要符合这些条件,都能拥有上海户 ... [ 查看全文 ]

§ 发表于 2009-2-12
好!
沙发
发表于 2009-2-12 14:41:01 | 只看该作者
把某个本就属于你的权利强行夺走几十年,然后施舍般地还一点点给你(还是一小部分人),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2-12 15:02:25 | 只看该作者

几千年了!

把某个本就属于你的权利强行夺走几十年,然后施舍般地还一点点给你(还是一小部分人),好吗??



中国比较严密的户籍制度建於春秋战国时期。秦统一六国後,随着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实行,户籍制度也更加严密。汉王五年诏“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实际上是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清理与整顿户籍。从吕后《二年律令.户律》和县乡定户籍与郡国上计的关系看,汉代户籍应是一年一定。汉代户籍的主要内容是吏民家口名年,不包括赀产。据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奏谳书》、居延新简《甘露二年御史书》与三国吴简可知,汉代奴婢入籍。奴婢在法律上首先还是“人”,因此奴婢登入户籍、手实与户口帐,而畜产等资财不在其列。奴婢仅仅对於其主而言是财产,故奴婢又登入主人的赀产簿。二者并行不悖。因为奴婢只是“贱人”,所以奴婢虽然有“名数”,但不算编户齐民。

古代户籍管理制度 户籍是登记居民户口的册簿。始编于秦献公十年(前375年)。商鞅变法中的编制户籍,实行五家为伍,二伍为什,有罪连坐;把乡聚合并设县,由国家直接派官吏治理。以后历代相沿,定期分类审编。户籍按人口、姓名、年龄、职业、财产、住址等项内容逐户详细登记,严禁隐匿或擅自迁徙,以作为分授土地、征课赋税、调派劳役的依据。至唐代渐臻完备。唐代户籍据民户手实编造,登载本户应受、已受、未受田数及园宅地段亩数、四至,并记有民户户口变动情况。户籍由州县官府三年编造一次。誊写三份,分存县、州、户部。清雍正时将丁税摊入田赋,户籍不再作为征调赋税的依据。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遂停止编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9-2-12 15:16: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几千年了!

中国比较严密的户籍制度建於春秋战国时期。秦统一六国後,随着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的全面实行,户籍制度也更加严密。汉王五年诏“民前或相聚保山泽,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实际上是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清理与整顿户籍。从吕后《二年律令.户律》和县乡定户籍与郡国上计的关系看,汉代户籍应是一年一定。汉代户籍的主要内容是吏民家口名年,不包括赀产。据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奏谳书》、居延新简《甘露二年御史书》与三国吴简可知,汉代奴婢入籍。奴婢在法律上首先还是“人”,因此奴婢登入户籍、手实与户口帐,而畜产等资财不在其列。奴婢仅仅对於其主而言是财产,故奴婢又登入主人的赀产簿。二者并行不悖。因为奴婢只是“贱人”,所以奴婢虽然有“名数”,但不算编户齐民。

古代户籍管理制度 户籍是登记居民户口的册簿。始编于秦献公十年(前375年)。商鞅变法中的编制户籍,实行五家为伍,二伍为什,有罪连坐;把乡聚合并设县,由国家直接派官吏治理。以后历代相沿,定期分类审编。户籍按人口、姓名、年龄、职业、财产、住址等项内容逐户详细登记,严禁隐匿或擅自迁徙,以作为分授土地、征课赋税、调派劳役的依据。至唐代渐臻完备。唐代户籍据民户手实编造,登载本户应受、已受、未受田数及园宅地段亩数、四至,并记有民户户口变动情况。户籍由州县官府三年编造一次。誊写三份,分存县、州、户部。清雍正时将丁税摊入田赋,户籍不再作为征调赋税的依据。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遂停止编修。


请注明出处


http://www.cqvip.com/qk/84175X/200701/24042928.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2-12 15:40: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回复:几千年了!

俺不是从这里转的,It's from Yahoo  

http://ks.cn.yahoo.com/question/1590003275830.html

最佳答案 - 由投票者2008-06-07 02:49:51选出
中国古代户籍管理制度 户籍是登记居民户口的册簿。始编于秦献公十年(前375年)。商鞅变法中的编制户籍,实行五家为伍,二伍为什,有罪连坐;把乡聚合并设县,由国家直接派官吏治理。以后历代相沿,定期分类审编。户籍按人口、姓名、年龄、职业、财产、住址等项内容逐户详细登记,严禁隐匿或擅自迁徙,以作为分授土地、征课赋税、调派劳役的依据。至唐代渐臻完备。唐代户籍据民户手实编造,登载本户应受、已受、未受田数及园宅地段亩数、四至,并记有民户户口变动情况。户籍由州县官府三年编造一次。誊写三份,分存县、州、户部。清雍正时将丁税摊入田赋,户籍不再作为征调赋税的依据。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遂停止编修。



中国早期的户籍管理制度

中国古代对居住人口实行明确的户籍管理制度,大约是在战国时期。当时各国情况并不一致,登记方式及管理措施也受条件限制,存在种种疏漏,无法形成严密的组织网络。这在许多历史人物的活动中均有反应。
著名的墨家领袖墨翟,虽然是鲁国人,却长期居住在宋国。他身边拥有数目庞大的门徒,义无反顾地与他一道实践“非攻”的博爱主张。当他听说楚国正在机械制造大师鲁班的协助下制造攻城云梯,准备征服弱小的宋国,他立刻从鲁国首都曲阜(山东曲阜)出发,狂奔十昼夜赶往楚国京城郢都(湖北江陵)。曲阜到江陵航空距离七百公里,途中山河阻隔,盘旋弯曲,陆上交通即以1.5倍计算,也是1100百公里。墨翟衣衫褴褛,全靠徒步,于拼命奔跑中还要穿越鲁、宋、陈、楚四国边境,他居然只用了十天时间。这种惊人的速度固然是他狂奔所致,但也说明当时出入国境无须申请签证办理护照,否则与政府机构交涉的漫长等待,将使墨翟赶到楚国时,楚国兵团早已肩扛云梯鸣号出发了。
而且据史料来看,战国时期对人口的控制似乎也十分疏漏。
名将吴起原系卫国人,为求教于孔门弟子曾参,他可以到鲁国留学。为施展抱负,他一生漂泊,先是在鲁国“杀妻求将”,担任将军。继之去魏国任西河地区军政长官,后遭陷害,又投奔楚国官至令尹(丞相)。
另一位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搅动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辩士苏秦,平民出身,因为不甘心在东周首都洛阳的乡下务农,入齐国投身纵横家鬼谷先生门下读书。学成后无事可做,大困而返,为兄弟、妻嫂耻笑。遂再发愤攻研《周书》,一年后自以为辩才大增,于是进洛阳鼓动周显王姬扁,不被理睬。乃西至秦国游说秦惠王,遭到拒绝。又东走赵国,赵国丞相奉阳君厌恶苏秦的学说,又离赵入燕,厚着脸皮等了一年多,才被燕文侯接见。
纵横家张仪的遭遇也大体如此。他与苏秦是同窗学友,从魏国跑到齐国求学,又跑到楚国求官。在丞相家喝酒时,碰巧人家丢了一只玉璧,食客中又数他最穷,大家便一致公认他是小偷,不分清红皂白将他暴打一顿。幸亏命大,竟让他活了下来。妻子怨他卖弄口舌,活该遭此横祸。张仪却大张嘴巴,问妻子说:“你看我舌头还在不?”妻子觉得这人真是毛病,忍不住笑出声来,说:“在呀。”张仪说:“这就够了。”由于舌头没被打烂,说话声音仍然宏亮,他又跑到赵国去找苏秦,结果饱受一顿羞辱。气愤之下,决定奔走秦国寻找出路。这一去果然拜相,在秦惠王手下将瓦解六国联盟的连横政策演出得有声有色。直到秦惠王死,武王即位,下自大臣上自国王,都很讨厌张仪活泼乱动的舌头,他才悻悻然离开秦国,又跑到魏国做了一年丞相。
我们不得不惊诧于这种自由开放的现象,你只能说战国时期的中国大地,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人才交流市场。甚至七雄并峙时国际间的激烈对抗,也未改变人才可以随意流动的宽松环境。足见当时的户籍管理制度,远不及后来的网眼细密。
事实上想细密也很难办到。战国时期名扬天下的四君子──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谁的门下不是食客数千? 其中孟尝君甚至在他的封地薛(山东滕县)招揽收容“任侠奸人”六万余家,以每家三口计算,就达二十余万居民。这些食客来去自由,一事不遂,即可抬腿走人。平原君赵胜因讥讽信陵君滥交小贩、赌徒,门下食客“闻之半去”,“天下士复往归公子(信陵君)”,转而投身到信陵君门下充当食客,并引发一场流动大潮,大路上到处可见匆忙赶路的知识分子。谁也不认为这是在叛变祖国,也无须买通“蛇头”冒险偷渡国境。像苏秦早年在国际间窜来窜去,就从来不因护照问题被遣送回国,也未被世人目为国际叛徒。
不过战国时期确已正在着手建立户籍制度,其中尤以商鞅变法较为彻底。
商鞅是祖籍卫国的法家学派巨子,有满脑袋的刑罚思想。但他富于创造的治国方略,在弱小的卫国不能得到发挥,于是选择魏国作为发展,在丞相公叔痤门下做事。公叔痤善于识人,临死前把他推荐给魏惠王魏莹,并警告说:“这是一个治国奇才,如大王不能用他,最好杀之以绝后患。千万不要让他离开魏国!”魏莹只当是公叔痤病势沉重,说了一通胡话,因而既不重用商鞅,也不打算捕杀。商鞅感到绝望,恰逢听说秦孝公嬴渠梁在国内发布求贤文告,欢迎能使秦国富强的知识分子光临秦国。在那个时代,各国都在争相延揽政治人才,犹如二十世纪延揽科学家一样风靡。商鞅于是离开魏国,投入嬴渠梁怀抱。秦国当时还处在半野蛮状态,对于民众的管制也很松散,落后、贫困、闭塞是它的最大财产。嬴渠梁迫切希望强大,商鞅经过几番面谈,最终以强国之术深得嬴渠梁欢心,把变法大权交与商鞅。
一场深刻的改革自此拉开序幕,也由此奠定秦王朝立国后影响深远的户籍管理制度。
改革以法令形式下达,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令民为什伍”。建立社会基层组织,五家为保,十家相连。鼓励互相监督,一家犯法,其余九家有检举义务,不检举则十家连坐。凡告发犯罪与斩杀敌军首级一样重赏;不告发者腰斩。藏匿犯人跟投降敌国一样重罚,要诛杀其身抄没其家。
二、“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强迫成年男子分家独居,否则征收双倍赋税。
三、作战有功者赏以爵位;私人之间进行决斗,无论有罪无罪,一律按情节轻重处以刑罚。
四、凡耕田织布多的,免除他的赋税劳役;游手好闲经商亏本而堕入贫困的,连同其妻子儿女,一律收入官府充当奴婢。
五、强迫国民实行最低程度的礼仪。父子兄弟姐妹,不得同睡在一个炕上(秦人旧俗,冬天寒冷,一家老小全睡在一个炕上取暖),必须分室而居。
六、建立地方政府机构。“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全国统一规划设置为四十一县,以县令为行政长官,县丞分管民政。
七、严禁议论国家法令。法令刚颁布时,“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商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凡议论便遭流放,开封建社会言论有罪之先河。
上述法令内容,其中有相当部分就属于户籍制度。还在商鞅执政期间,这种制度对于控制管理人口,便已发生特殊效力。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嬴渠梁死,曾经犯法受到处罚的太子嬴驷继位,以谋反罪下令逮捕商鞅。商鞅惶恐出逃,来到一家客舍,已是夜暮时分,打算小住一宿再逃。店家不知来者就是大名鼎鼎的丞相商鞅,向他索要证件,商鞅吃惊地说:“住店还要证件?”店家说:“这是商君制定的法令,收留没有通行证件的人住宿旅店,店主要连带处罚。”商鞅不由大发感叹:“嗟乎,为法之弊,一至此哉!”据此可知,在商鞅变法前,客宿旅店是无须任何手续的。否则以商鞅的仕宦经历,由卫国而魏国,又由魏国而秦国,他不会不明白这种规定。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可以将皇帝想要推行的政令,一贯到底。这为户籍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比战国分裂时期要容易运作的基础,使之能无所阻碍地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严密的户籍制度。并由此加强对全体国民的有效监视和严格管制。
户籍作为登记居民身份、记载每户家庭人口情况的簿册,其作用一是为国家征收赋税、派兵役徭役提供依据。二是为统计人口资料建立档案,层层汇总上报,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参考。三是便于管制居民,镇压反抗,用户籍把民众强行束缚在土地上,不得随意迁徙。如有脱籍或犯罪逃亡,可依据户籍记录的资料进行搜捕。
户籍管理实行每年一次的定期检查制度。每年的八月,以乡为单位召集全体居民聚会,由主管官吏察阅户口,核实生死人数,验证人口年龄、身体状况及面貌特征。如果基层官吏指使某人隐匿躲避聚会,就构成“匿户罪”;如果本人逃离聚会,就构成“逋事罪”。这种集会人�
��必须参加,故称“头会”。
秦代继续实行商鞅限制私人经营客店的“废逆旅令”,只许官府在各地设立驿站,有官府证件才能住宿。商鞅倡导重农抑商,认为“废逆旅则奸伪、躁心、私交、疑农之民不行。逆旅之民无所于食,则必农”。取消民间客店,让人外出无处食宿,逼其返乡务农,也少惹事生非。这一思想为秦王朝所保留而禁网更密。
然而,即便如此严密的控制,也不能挽救暴政的灭亡。陈涉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而从实际发生的情形来看,历史却又在反复重演,这才有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二十五史”。可见历史这面镜子,效力也就有限,这是很耐人寻味的。即以我国早期的户籍管理来说,战国时期应该是比较宽松的。就在墨翟们那样跑来跑去的自由流动中,一个仅靠竹简和书帛记录文字,毫无印刷技术和像样传媒的时代,居然创造了我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其后二千余年的漫长岁月,这种允许各抒己见的环境再也无法重现。原因固然是多方多面的,但倘若仔细想来,其中与越来越强化的户籍管理制度,大约是有一定关系的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2-12 16:15: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回复:回复:几千年了!

最佳答案 - 由投票者2008-06-07 02:49:51选出
中国古代户籍管理制度 户籍是登记居民户口的册簿。始编于秦献公十年(前375年)。商鞅变法中的编制户籍,实行五家为伍,二伍为什,有罪连坐;把乡聚合并设县,由国家直接派官吏治理。以后历代相沿,定期分类审编。户籍按人口、姓名、年龄、职业、财产、住址等项内容逐户详细登记,严禁隐匿或擅自迁徙,以作为分授土地、征课赋税、调派劳役的依据。至唐代渐臻完备。唐代户籍据民户手实编造,登载本户应受、已受、未受田数及园宅地段亩数、四至,并记有民户户口变动情况。户籍由州县官府三年编造一次。誊写三份,分存县、州、户部。清雍正时将丁税摊入田赋,户籍不再作为征调赋税的依据。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遂停止编修。



中国早期的户籍管理制度

中国古代对居住人口实行明确的户籍管理制度,大约是在战国时期。当时各国情况并不一致,登记方式及管理措施也受条件限制,存在种种疏漏,无法形成严密的组织网络。这在许多历史人物的活动中均有反应。
著名的墨家领袖墨翟,虽然是鲁国人,却长期居住在宋国。他身边拥有数目庞大的门徒,义无反顾地与他一道实践“非攻”的博爱主张。当他听说楚国正在机械制造大师鲁班的协助下制造攻城云梯,准备征服弱小的宋国,他立刻从鲁国首都曲阜(山东曲阜)出发,狂奔十昼夜赶往楚国京城郢都(湖北江陵)。曲阜到江陵航空距离七百公里,途中山河阻隔,盘旋弯曲,陆上交通即以1.5倍计算,也是1100百公里。墨翟衣衫褴褛,全靠徒步,于拼命奔跑中还要穿越鲁、宋、陈、楚四国边境,他居然只用了十天时间。这种惊人的速度固然是他狂奔所致,但也说明当时出入国境无须申请签证办理护照,否则与政府机构交涉的漫长等待,将使墨翟赶到楚国时,楚国兵团早已肩扛云梯鸣号出发了。
而且据史料来看,战国时期对人口的控制似乎也十分疏漏。
名将吴起原系卫国人,为求教于孔门弟子曾参,他可以到鲁国留学。为施展抱负,他一生漂泊,先是在鲁国“杀妻求将”,担任将军。继之去魏国任西河地区军政长官,后遭陷害,又投奔楚国官至令尹(丞相)。
另一位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搅动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辩士苏秦,平民出身,因为不甘心在东周首都洛阳的乡下务农,入齐国投身纵横家鬼谷先生门下读书。学成后无事可做,大困而返,为兄弟、妻嫂耻笑。遂再发愤攻研《周书》,一年后自以为辩才大增,于是进洛阳鼓动周显王姬扁,不被理睬。乃西至秦国游说秦惠王,遭到拒绝。又东走赵国,赵国丞相奉阳君厌恶苏秦的学说,又离赵入燕,厚着脸皮等了一年多,才被燕文侯接见。
纵横家张仪的遭遇也大体如此。他与苏秦是同窗学友,从魏国跑到齐国求学,又跑到楚国求官。在丞相家喝酒时,碰巧人家丢了一只玉璧,食客中又数他最穷,大家便一致公认他是小偷,不分清红皂白将他暴打一顿。幸亏命大,竟让他活了下来。妻子怨他卖弄口舌,活该遭此横祸。张仪却大张嘴巴,问妻子说:“你看我舌头还在不?”妻子觉得这人真是毛病,忍不住笑出声来,说:“在呀。”张仪说:“这就够了。”由于舌头没被打烂,说话声音仍然宏亮,他又跑到赵国去找苏秦,结果饱受一顿羞辱。气愤之下,决定奔走秦国寻找出路。这一去果然拜相,在秦惠王手下将瓦解六国联盟的连横政策演出得有声有色。直到秦惠王死,武王即位,下自大臣上自国王,都很讨厌张仪活泼乱动的舌头,他才悻悻然离开秦国,又跑到魏国做了一年丞相。
我们不得不惊诧于这种自由开放的现象,你只能说战国时期的中国大地,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人才交流市场。甚至七雄并峙时国际间的激烈对抗,也未改变人才可以随意流动的宽松环境。足见当时的户籍管理制度,远不及后来的网眼细密。
事实上想细密也很难办到。战国时期名扬天下的四君子──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楚国的春申君,谁的门下不是食客数千? 其中孟尝君甚至在他的封地薛(山东滕县)招揽收容“任侠奸人”六万余家,以每家三口计算,就达二十余万居民。这些食客来去自由,一事不遂,即可抬腿走人。平原君赵胜因讥讽信陵君滥交小贩、赌徒,门下食客“闻之半去”,“天下士复往归公子(信陵君)”,转而投身到信陵君门下充当食客,并引发一场流动大潮,大路上到处可见匆忙赶路的知识分子。谁也不认为这是在叛变祖国,也无须买通“蛇头”冒险偷渡国境。像苏秦早年在国际间窜来窜去,就从来不因护照问题被遣送回国,也未被世人目为国际叛徒。
不过战国时期确已正在着手建立户籍制度,其中尤以商鞅变法较为彻底。
商鞅是祖籍卫国的法家学派巨子,有满脑袋的刑罚思想。但他富于创造的治国方略,在弱小的卫国不能得到发挥,于是选择魏国作为发展,在丞相公叔痤门下做事。公叔痤善于识人,临死前把他推荐给魏惠王魏莹,并警告说:“这是一个治国奇才,如大王不能用他,最好杀之以绝后患。千万不要让他离开魏国!”魏莹只当是公叔痤病势沉重,说了一通胡话,因而既不重用商鞅,也不打算捕杀。商鞅感到绝望,恰逢听说秦孝公嬴渠梁在国内发布求贤文告,欢迎能使秦国富强的知识分子光临秦国。在那个时代,各国都在争相延揽政治人才,犹如二十世纪延揽科学家一样风靡。商鞅于是离开魏国,投入嬴渠梁怀抱。秦国当时还处在半野蛮状态,对于民众的管制也很松散,落后、贫困、闭塞是它的最大财产。嬴渠梁迫切希望强大,商鞅经过几番面谈,最终以强国之术深得嬴渠梁欢心,把变法大权交与商鞅。
一场深刻的改革自此拉开序幕,也由此奠定秦王朝立国后影响深远的户籍管理制度。
改革以法令形式下达,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令民为什伍”。建立社会基层组织,五家为保,十家相连。鼓励互相监督,一家犯法,其余九家有检举义务,不检举则十家连坐。凡告发犯罪与斩杀敌军首级一样重赏;不告发者腰斩。藏匿犯人跟投降敌国一样重罚,要诛杀其身抄没其家。
二、“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强迫成年男子分家独居,否则征收双倍赋税。
三、作战有功者赏以爵位;私人之间进行决斗,无论有罪无罪,一律按情节轻重处以刑罚。
四、凡耕田织布多的,免除他的赋税劳役;游手好闲经商亏本而堕入贫困的,连同其妻子儿女,一律收入官府充当奴婢。
五、强迫国民实行最低程度的礼仪。父子兄弟姐妹,不得同睡在一个炕上(秦人旧俗,冬天寒冷,一家老小全睡在一个炕上取暖),必须分室而居。
六、建立地方政府机构。“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全国统一规划设置为四十一县,以县令为行政长官,县丞分管民政。
七、严禁议论国家法令。法令刚颁布时,“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商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凡议论便遭流放,开封建社会言论有罪之先河。
上述法令内容,其中有相当部分就属于户籍制度。还在商鞅执政期间,这种制度对于控制管理人口,便已发生特殊效力。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嬴渠梁死,曾经犯法受到处罚的太子嬴驷继位,以谋反罪下令逮捕商鞅。商鞅惶恐出逃,来到一家客舍,已是夜暮时分,打算小住一宿再逃。店家不知来者就是大名鼎鼎的丞相商鞅,向他索要证件,商鞅吃惊地说:“住店还要证件?”店家说:“这是商君制定的法令,收留没有通行证件的人住宿旅店,店主要连带处罚。”商鞅不由大发感叹:“嗟乎,为法之弊,一至此哉!”据此可知,在商鞅变法前,客宿旅店是无须任何手续的。否则以商鞅的仕宦经历,由卫国而魏国,又由魏国而秦国,他不会不明白这种规定。
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可以将皇帝想要推行的政令,一贯到底。这为户籍制度的实施,提供了比战国分裂时期要容易运作的基础,使之能无所阻碍地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严密的户籍制度。并由此加强对全体国民的有效监视和严格管制。
户籍作为登记居民身份、记载每户家庭人口情况的簿册,其作用一是为国家征收赋税、派兵役徭役提供依据。二是为统计人口资料建立档案,层层汇总上报,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参考。三是便于管制居民,镇压反抗,用户籍把民众强行束缚在土地上,不得随意迁徙。如有脱籍或犯罪逃亡,可依据户籍记录的资料进行搜捕。
户籍管理实行每年一次的定期检查制度。每年的八月,以乡为单位召集全体居民聚会,由主管官吏察阅户口,核实生死人数,验证人口年龄、身体状况及面貌特征。如果基层官吏指使某人隐匿躲避聚会,就构成“匿户罪”;如果本人逃离聚会,就构成“逋事罪”。这种集会人�
��必须参加,故称“头会”。
秦代继续实行商鞅限制私人经营客店的“废逆旅令”,只许官府在各地设立驿站,有官府证件才能住宿。商鞅倡导重农抑商,认为“废逆旅则奸伪、躁心、私交、疑农之民不行。逆旅之民无所于食,则必农”。取消民间客店,让人外出无处食宿,逼其返乡务农,也少惹事生非。这一思想为秦王朝所保留而禁网更密。
然而,即便如此严密的控制,也不能挽救暴政的灭亡。陈涉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而从实际发生的情形来看,历史却又在反复重演,这才有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二十五史”。可见历史这面镜子,效力也就有限,这是很耐人寻味的。即以我国早期的户籍管理来说,战国时期应该是比较宽松的。就在墨翟们那样跑来跑去的自由流动中,一个仅靠竹简和书帛记录文字,毫无印刷技术和像样传媒的时代,居然创造了我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环境。其后二千余年的漫长岁月,这种允许各抒己见的环境再也无法重现。原因固然是多方多面的,但倘若仔细想来,其中与越来越强化的户籍管理制度,大约是有一定关系的吧。


你帖子中的第二段可能是从这里转载的。但第一段不是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9-2-12 16:25:2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回复:回复:回复:几千年了!

你帖子中的第二段可能是从这里转载的。但第一段不是的。


诚然,不过第一段到处都是哈。第二段最后把户籍与舆论自由的联系有点搞,所以没有贴出来。你一实事求是的追究,才跟贴了一把。

西方社会没有户籍,管理的经验值得推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2-12 16:32:2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回复:回复:回复:回复:几千年了!

诚然,不过第一段到处都是哈。第二段最后把户籍与舆论自由的联系有点搞,所以没有贴出来。你一实事求是的追究,才跟贴了一把。

西方社会没有户籍,管理的经验值得推敲


我看你老是严格要求别人,要求别人告知转贴的出处。心想你咋能自己搞特殊化呢?所以也就对你严格了一把。不要往心里去。

西方社会的管理经验是否值得学习,俺们说了不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9-2-12 16:36:0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回复:回复:回复:回复:回复:几千年了!

我看你老是严格要求别人,要求别人告知转贴的出处。心想你咋能自己搞特殊化呢?所以也就对你严格了一把。不要往心里去。

西方社会的管理经验是否值得学习,俺们说了不算。


有理!
http://www.mooncn.net/forum/image.php?u=7088&dateline=113042433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