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查看: 46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0年后中国现代化,将进入世界前40名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3 18:53: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改革开放72年.

加国无忧 51.CA 2008年11月13日 06:45 来源:中新社 [ 加大字体 | 缩小字体 ]
中国现代化整体水平目前世界排名六十位左右,已由一九七八年前的欠发达国家进入到初等发达国家。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研究员近日对中新社记者表示,从发展趋势看,中国现代化将在二○五○年前后进入世界前四十名,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在本世纪末即二一○○年前,中国现代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这位世界上首次提出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的学者分析说,一九七八年之前,由于缺少对现代化实质和世界发展规律的认识,中国现代化更多是一种政治愿望,曾提出“大跃进”、“赶英超美”等激进口号,实际结果却事与愿违;一九七八年后,中国现代化更多是一种自觉行动,提出“三步走”及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等一系列务实战略,国际差距日益缩小。

  世界现代化进程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目前,以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为特征的第一次现代化,中国完成五分之四,预计到二○一五年前后完成第一次现代化;以信息化、生态化、知识化和全球化为特征的第二次现代化,中国当前水平为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预计二○五○年达到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二、二一○○年前与发达国家持平,先后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和发达国家。

  何传启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现代化进程明显加速:国际层面,一是抓住了二十世纪后期以信息化为代表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机遇,二是由独立自主到开放自主,中国全面参与全球化进程,国际话语权逐步扩大,三是中国已基本确立一个负责任和有能力的大国形象;国家层面,经济现代化已建立市场经济体系、进入工业化后期,社会现代化进入城市化中期、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政治现代化基本建立现代法律体系、基层民主建设取得进展,文化、科技、生态等现代化也不断发展;个人层面,则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他提醒说,作为成长的代价,中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亟需解决的诸多问题,包括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扩大,分配公平性下降,社会矛盾突出;职业道德与信誉下滑,假冒伪劣与腐败屡见不鲜;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等。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奠定的良好基础上,中国现代化的未来之路该怎么走?何传启认为,改革开放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改革开放是基本国策,现代化是国家目标,两者可以也应该协同一致。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现代化应对以下六个方面予以重点关注:

  一是进一步拓展中国的国际发展空间,大幅提高国际竞争力,要影响并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同时,告别被动适应时代,以“发展和进取”的国际战略取代以往“生存和防守”的国际战略;

  二是大力推动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三是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由家庭保障向社会保障转型;

  四是加大创新型国家建设力度,提升全民自主创新能力;

  五是加快民主化进程,充分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能动性;

  六是持续推进信息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现代化对世界现代化的意义和影响当然不言而喻。何传启称,“中国现代化的每一个进步,都是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3 19:06:38 | 只看该作者
Fatal error: Call to undefined function gettextareawidth() in /home2/ca51www/public_html/bbs/newthreadall.php on line 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8-11-13 19:56:27 | 只看该作者
发展都是加速的    水平都是提高的

物价都是平稳的    社会都是稳定的

百姓都是欢迎的    英模都是追授的

国家都是强大的    政府都是转型的

政策都是及时的    措施都是有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8-11-13 20:15:41 | 只看该作者

回首往事

回顾中国的最近三十年,任何人都不能否认有巨大的进步。虽然按照人均算,中国依然是“初级阶段”,但是综合国力却是大大的增强。

祝愿越来越好!

民以食为天 改革开放三十年吃出来的新感慨

http://www.dzwww.com/xinwen/xinwenzhuanti/2008/ggkf30zn/dtxw/200811/W020081113340702034373.jpg
1981年,天安门前能喝到两分钱一碗的大碗茶。徐建中摄

http://www.dzwww.com/xinwen/xinwenzhuanti/2008/ggkf30zn/dtxw/200811/W020081113340705314626.jpg
1980年,一群小孩围住北海公园内出售糖葫芦的食品摊。吕全成摄

http://www.dzwww.com/xinwen/xinwenzhuanti/2008/ggkf30zn/dtxw/200811/W020081113340706720017.jpg
在开封的一家小吃店里,厨师正在调配风味小吃。赵永琦摄

http://www.dzwww.com/xinwen/xinwenzhuanti/2008/ggkf30zn/dtxw/200811/W020081113340707346098.jpg
1982年,北京34,000多人参加冬储大白菜的销售。郑书福摄

http://www.dzwww.com/xinwen/xinwenzhuanti/2008/ggkf30zn/dtxw/200811/W020081113340708122329.jpg
21世纪的北京市场蔬菜种类日益繁多。冬季里,崇文门菜市场菜摊上摆满各种新鲜蔬菜。来源:八戒网

http://www.dzwww.com/xinwen/xinwenzhuanti/2008/ggkf30zn/dtxw/200811/W020081113340708915452.jpg
20世纪70年代,人们曾经这样过中秋。来源:新华网

http://www.dzwww.com/xinwen/xinwenzhuanti/2008/ggkf30zn/dtxw/200811/W020081113340709536323.jpg
1982年3月,北京东城区王莹个体水果摊正式营业。徐建中摄

http://www.dzwww.com/xinwen/xinwenzhuanti/2008/ggkf30zn/dtxw/200811/W020081113340710313223.jpg
20世纪60-70年代商品短缺时期,年货也需凭证配给。图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中山服务站的送货车将年货送到居民大院。来源:人民网

http://www.dzwww.com/xinwen/xinwenzhuanti/2008/ggkf30zn/dtxw/200811/W020081113340710949778.jpg
2002年春节前夕,南京中央金城仓储超市别出心裁,在店内办起了“年货大街”,市民可以在此将各种传统年货一站购齐,既经济又方便。来源:人民网

http://www.dzwww.com/xinwen/xinwenzhuanti/2008/ggkf30zn/dtxw/200811/W020081113340711725428.jpg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在饭店里吃年夜饭、摆酒宴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30年来,改变的是吃饭的场所,不变的是热闹喜庆的气氛。图为2007年,郑州市的一家人在酒店设宴为老人贺寿。王蕾摄

http://www.dzwww.com/xinwen/xinwenzhuanti/2008/ggkf30zn/dtxw/200811/W020081113340712505797.jpg
随着改革开放国门打开,洋食品开始进入中国。1987年11月12日,肯德基在北京前门设立了中国第一家分店。来源:央视国际网

那时候经过门口听服务员说“先生您用餐吗?”,觉得挺新鲜。

http://www.dzwww.com/xinwen/xinwenzhuanti/2008/ggkf30zn/dtxw/200811/W020081113340714061622.jpg
1982年,一个寒冷的冬天,人们在上海市中心的国营南市区第72号粮店门口排队买米。排队的人们把冻僵的双手塞进口袋里或缩到袖子里。队伍很长。王文澜摄


  “民以食为天”。30年前,老百姓的这个“天”清冷寂寥,是“贫瘠的天”。改革开放30年,中国老百姓心手接天,为自己造出了一片天,云蒸霞蔚,绚丽多彩,是“富足的天”。   

  曾几何时,中国人见面打招呼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吃了吗”。现在的年轻人也许体会不到这话的含义,但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的人都对此感受颇深。因为,“吃”是那时生活中的头等大事……

  入秋的一天,年逾古稀的李玉珍老人,买来满篮菜蔬,悠闲地坐在北京团结湖公园里晒太阳。当年入秋抢着买大白菜,忙着腌白菜的事她都淡忘了。30年前,每当秋风一刮,她便早早收拾干净大缸,手里捏着几个钱,等着大白菜上市。那时,大米、面粉凭票证限量供应。李老太太说,那年月家家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普通人家一年到头是咸菜,很少吃炒菜。如果谁家炖上二斤肉,那真是香透半条街,大家跟着沾光儿。

  渐渐地,小区里满街的白菜帮子不见了,而那口陪伴她多年的大缸也在搬进楼房后扔掉了。冬季里,大白菜、萝卜和土豆不再当家她的饭桌,超市、菜市场里的新鲜蔬菜任她选购。蔬菜大棚技术兴起,使蔬菜没了“时令”一说,北方的冬季也没了“主打菜”。

。。。。
  吃,这个曾被中国人上升到“民以食为天”高度的恒久话题,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已变得越来越轻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11-13 20:22:59 | 只看该作者

ZT:影像30年①·衣的变迁:穿在身上的历史

人民网记者 吴月辉
2008年11月03日08: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1/41/2008-11/03/04/res01_attpic_brief.jpg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人的衣着清一色灰黑,样式也以大排扣的“中山装”为主。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1/41/2008-11/03/04/res02_attpic_brief.jpg
上世纪70年代末,在清一色粗布衣服的岁月里,“的确良”如一股清风闯进人们的生活,代表着时髦和前卫。“的确良”的流行一直延续到了上世纪80年代。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1/41/2008-11/03/04/res03_attpic_brief.jpg
上世纪80年代初,喇叭裤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谁要是穿一条喇叭裤在街上走的话,那就和现在裸奔的效应一样。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1/41/2008-11/03/04/res04_attpic_brief.jpg
上世纪80年代,健美裤流行了相当长的时间。健美裤一般以黑色为主,带着很大的弹性。后来脚蹬裤的材料变得多种多样,不过基本的特点都没有变:贴身,高弹力,且透风。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1/41/2008-11/03/04/res05_attpic_brief.jpg
上世纪80年代牛仔裤在中国年轻一代中流行开来,至今不衰。图为当年当红影星张瑜穿着牛仔裤给《大众电影〉杂志拍的封面照片。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1/41/2008-11/03/04/res06_attpic_brief.jpg
 内衣外穿。麦当娜使这种风尚行销全球。上世纪90年代后,内衣外穿、无肩装、露脐装在中国出现。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1/41/2008-11/03/04/res07_attpic_brief.jpg
  上世纪80年代末期,比基尼也开始悄悄进入中国的时尚人群中,但还不能为普通大众完全接受。图为1986年模特身穿比基尼。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1/41/2008-11/03/04/res08_attpic_brief.jpg
  上世纪80年代,《街上流行红裙子》大受追捧,一时间,色彩鲜艳的裙子成为大街小巷的女性追求时尚的标志。《街上流行红裙子》剧照。这部拍摄于1984年的电影讲述了纺织厂的女劳模与漂亮裙子之间的故事。
  新华社发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1/41/2008-11/03/04/res09_attpic_brief.jpg
  上世纪80年代,《街上流行红裙子》大受追捧,一时间,色彩鲜艳的裙子成为大街小巷的女性追求时尚的标志。这是1986年,北京街头几位穿着裙装的姑娘在聊天(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1/41/2008-11/03/04/res10_attpic_brief.jpg
  21世纪,混搭风流行开来。不同的服装款式相互交织,从广泛的时期和不同的文化中吸取灵感。这种主观能动性彻底颠覆了“整体着装”的传统概念,为诠释个性风采注入了极大的自由。图为街头混搭潮人。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1/41/2008-11/03/04/res11_attpic_brief.jpg
  21世纪,混搭风流行开来。不同的服装款式相互交织,从广泛的时期和不同的文化中吸取灵感。这种主观能动性彻底颠覆了“整体着装”的传统概念,为诠释个性风采注入了极大的自由。图为街头混搭潮人。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1/41/2008-11/03/04/res12_attpic_brief.jpg
  21世纪,混搭风流行开来。不同的服装款式相互交织,从广泛的时期和不同的文化中吸取灵感。这种主观能动性彻底颠覆了“整体着装”的传统概念,为诠释个性风采注入了极大的自由。图为街头混搭潮人。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res/1/41/2008-11/03/04/res13_attpic_brief.jpg
  21世纪,混搭风流行开来。不同的服装款式相互交织,从广泛的时期和不同的文化中吸取灵感。这种主观能动性彻底颠覆了“整体着装”的传统概念,为诠释个性风采注入了极大的自由。图为街头混搭潮人。

  严肃的中山装,整齐的大排扣,重复的蓝黑灰……这是30年前人们对衣着的印象。每当怀旧情绪来袭,我们总能在发黄的影像当中去追寻和回味这些曾经的生活记忆。

  影像可以定格历史,储藏记忆。今天,当我们在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个年头翻看这些记载服装变革历史的老照片时,看到的应该不仅仅是个人的成长历程,而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时代最为鲜活的形象记录。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它以非文本的方式记录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

  寻觅其间,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就的点点滴滴,都可以透过不同时期人们的穿衣变化来找到最为直接、细微的答案。

  曾几何时,在中国人的衣柜里,蓝、黑、灰等几种颜色的衣服占据了绝对的“统治地位”;“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也一直是其恪守奉行的衣着观念。然而,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国门打开、观念变更,中国人在自我怀疑的目光中重新打量穿着,深埋几十年的爱美之心开始在服饰上得以释放。

  于是,年轻姑娘们穿着碎花的“的确良”裙子,结伴站在栏杆边旁若无人地聊天,随意地摆弄着连衣裙,金色阳光斜照着她们妖娆的身姿,成为了贫瘠年代里唯一的风景。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对外开放,西方文化和港台时尚迅速进入中国,向年轻一代传递着最新的潮流信息。而这样的变化,直接体现到80年代。这个时期也被认为是中国服饰发展春天与中国人时尚观念复苏的真正开始。

  80年代初,银幕上的“红裙子”使得中国女性从单一刻板的服装样式中解放出来、开始追求符合女性自身特点的服装色彩和样式,一个多样化、多色彩的女性服装时代正式到来。大喇叭裤、蝙蝠衫、健美裤、连衣裙等各型各色的服饰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成为所向披靡的时尚……

  90年代,豪华、昂贵、珍稀不再是用来批判专门西方生活方式的专用词,也已成为一些腰包充盈的人们理直气壮追求的生活目标,对名牌的崇拜成为高尚品位的表现。

  21世纪,人们从简单的跟随潮流到引领潮流;从盲目崇拜名牌到DIY个性服装的盛行,无不体现出了时代的更替和进步。这个世纪是张扬个性的时代,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时代,更是“我的地盘我做主”的自由时代。

  ……

  改革开放30年的沧桑巨变,一些渐渐消失的服饰词语,记录着一个个一去不复返的时代。而今当我们重新回忆和审视它们时,除了苦涩、辛酸、亲切、甜蜜,还有不尽的感慨。时代在变,观念在变。服装,这一社会文化的产物,承载着人们深层次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断地进步、创新,透过衣着的变迁,我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开放的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11-13 20:26:12 | 只看该作者

忽略了一点: 一党专政的政府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走得太远

况且中国要实现民主就要舍得丢掉台湾,西藏, 新疆。
所以现在要加紧对西藏新疆的殖民。这样及时公投也是囊中之物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11-13 20:33:20 | 只看该作者

30年娱乐记忆:李谷一遭遇“警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11-13 20:52:56 | 只看该作者
猪吃得再饱,

也还是猪。

墙砌得再漂亮,

也还是猪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11-13 21:06:12 | 只看该作者
猪吃得再饱,

也还是猪。

墙砌得再漂亮,

也还是猪圈。


你觉得你和左边这个长的像吗

1.JPG (7.81 KB, 下载次数: 5)

1.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11-13 21:06:44 | 只看该作者
http://i05.c.aliimg.com/news/upload/9/news/2008/10/15/336x500_11cff9ee4e8.jpg
那个时代没有今天琳琅满目的饮料,在北京前门大街卖大碗茶发家的尹盛喜先生,安排返城知青做这项工作,又解决了就业,又方便了群众。大碗茶,当年二分钱一碗,曾经是北京的街头一景。一九八一年摄于北京故宫午门前。

http://i01.c.aliimg.com/news/upload/9/news/2008/10/15/500x344_11cff9ee505.jpg
戴哈蟆镜,保留镜上作为进口货标志的商标,曾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北京街头和公园里的一道时尚风景。当时的媒体曾加以公开批评。今天看来,它其实是品牌意识的最初觉醒。一九八O年摄于北海公园。

http://i04.c.aliimg.com/news/upload/9/news/2008/10/15/343x500_11cff9ee516.jpg
这张“资产阶级情调”的作品当时受到了批判。一九七七年摄于樱桃沟

http://i02.c.aliimg.com/news/upload/9/news/2008/10/15/500x343_11cff9ee536.jpg
舞禁初开时,对跳摇摆舞的时尚青年还有一种异样的心理,观看的人离得远远的,时而还能听到几句带刺的议论。一九七九年摄于北京颐和园

http://i04.c.aliimg.com/news/upload/9/news/2008/10/15/500x333_11cff9ee559.jpg
由于“文革”禁锢的打开,人们在一些场所开始划拳、行令、放音乐,于是“禁忌”又开始回潮。一九八二年冬摄于颐和园知春亭餐厅。

http://i03.c.aliimg.com/news/upload/9/news/2008/10/15/500x325_11cff9ee577.jpg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羊剪绒帽子、大拉毛围巾、军大衣、进口蛤蟆镜一度是北京时尚青年的最爱。一九八O年三月摄于北海公园

http://i05.c.aliimg.com/news/upload/9/news/2008/10/15/500x332_11cff9ee597.jpg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媒体大谈妇女解放、妇女半边天,那几年街头公园里,男的给女的背包、打伞一度成为亮丽的风景。  
   
http://i02.c.aliimg.com/news/upload/9/news/2008/10/15/345x500_11cff9ee5a4.jpg
八十年代中期,北京及全国女青年终于敢以夏天穿红色裙子、冬天穿红色羽绒服为时尚,曾有一部电影叫“街上流行红裙子”。  
   
http://i05.c.aliimg.com/news/upload/9/news/2008/10/15/320x500_11cff9ee5b9.jpg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年轻人结婚办理结婚证时,可以领取购买一件家具的票证,凭票证领号排一夜的队,就可以买到一件家具。这是一对新婚夫妇买到家具回家的情景。摄于一九八O年夏。

http://i05.c.aliimg.com/news/upload/9/news/2008/10/15/370x500_11cff9ee5ca.jpg
故宫、红旗轿车与初期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初期面对专制与权力羞答答。一九八O年冬,摄于北京故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08-11-14 02:36:08 | 只看该作者

改革开放30年 中国流行全纪录

转来的帖子,有点回味历史的感觉,改革开放30年,看中国的流行,与君共勉了

30年前,也许一件鲜艳一点衣服也代表了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如今,大街上满是花里胡哨的年轻人踏着合拍或不合拍的节奏追逐着时尚的脚步。就让我们一起来重温历史,看看这三十年,中国的种种变化吧!

http://img1n.soufun.com/blog/article/2007_09/01/1188653813295.jpg


1978年:

谈恋爱。
此前整整十年,年轻人公开的约会被视为是可耻和堕落,他们只能用谈工作为由进行地下活动,情书的开头一定要称呼某某同志,结尾也一定是革命的敬礼,但在这一年,爱情开始与阶级感情稍稍分开,恋人们手拉着手逛公园,轧马路。

http://img1n.soufun.com/blog/article/2007_09/01/1188653856618.jpg

当时的结婚证
http://img1n.soufun.com/blog/article/2007_09/01/1188653901155.jpg

《望乡》。
这部原名《山打根八号妓院》的日本电影对国人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反响程度竟达到了北京电视台转播市民代表座谈会实况的地步。有人说:还可以有色情场面更浓厚的镜头。
http://img1n.soufun.com/blog/article/2007_09/01/1188653936956.jpg

德国大众。
德国大众公司在这年开始跟中国政府谈判。那时的中国,大街上除了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只有公共汽车和老气横秋的“上海”、“红旗”。
http://www.cheshi.com.cn/autoMarket/images/5200/5212.jpg


烫个“鸡窝”最时髦。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虽然单调的灰色蓝色衣服仍然是标准的服装,但是妇女开始涌向百货商店,从有限的供应品种种选购衣料。在城市,新时兴的卷发和电烫发型(这些长期以来都被斥为资产阶级和西方的影响)北京排队最长的地方是理发店。

http://img1n.soufun.com/blog/article/2007_09/01/1188653998901.jpg

本年焦点:不良少年引领时尚。
在街头出现寥寥几个外国人就必遭围观的年代,伟大的喇叭裤动摇了这个东方大国数十年的整齐划一和单调乏味。游唱歌手艾敬在她的《艳粉街》里记录了这一幕:有一天一个长头发的大哥哥在艳粉街中走过,他的喇叭裤时髦又特别他因此惹了祸。

http://img1n.soufun.com/blog/article/2007_09/01/1188654051371.jpg

1979年:
首次出现电视商业广告。
我国电视广告事业,由上海率先开始。1979年1月28日,上海电视台宣布“即日起受理广告业务”,并播出了“参桂补酒”广告,这是我国大陆第一条电视广告。中央电视台的第一条广告是:幸福可乐,在三月播出。

http://img1n.soufun.com/blog/article/2007_09/01/1188654108895.jpg

可口可乐。
可口可乐伴随着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建交重新进入中国市场。

http://news.online.sh.cn/news/gb/content/attachement/jpg/site1/20081019/001320492c900a6534562f.jpg

《追捕》。
《追捕》中高仓健凭着硬汉形象把充斥中国荧屏的奶油小生们(以唐国强为代表)打入冷宫。此后经常听见寻找男子汉的呼声:留着披肩长发,穿着皮靴,外表清纯,内心如火的真由美成了中国男青年第一代的梦中情人。
http://img1n.soufun.com/blog/article/2007_09/01/1188654287410.jpg
http://img.hexun.com/2008-07-14/107420969.jpg


《跟我学》。
(FOLLOW ME)掀起了第一次全民学外语的高潮。

http://img1n.soufun.com/blog/article/2007_09/01/1188654325594.jpg

跳舞热。
跳舞从电影中的故事里内蔓延出来,女青年们纷纷涌入涉外餐厅,抱着外国男人准确地踩着舞步,25年来第一代涉外婚姻就此播下了种子。

http://img1n.soufun.com/blog/article/2007_09/01/1188654351100.jpg

首次接触国际级选美小姐。
印度片《奴里》的女主角扮演着普纳姆迪伦是1977年的“印度小姐”。
http://img1n.soufun.com/blog/article/2007_09/01/1188654374937.jpg


一吻定江山。
《大众电影》作为当时唯一一本有彩页的娱乐杂志,在第5期的封底刊登了英国电影《水晶鞋和玫瑰》的接吻剧照,一个读者愤怒的给编辑部写了封信提出抗议:“社会主义中国,当前最重要的是拥抱和接吻吗?”
http://img1n.soufun.com/blog/article/2007_09/01/1188654495980.jpg

  由西安电影制片厂导演滕文骥、吴天明拍摄的《生活的颤音》,出现男女主角意图接吻的镜头。全国人民都疯狂购票,等待激动人心的一刻到来。每一场的上座率都是百分之百,许多地方为了防止意外发生,还临时增派
了消防官兵到影院驻守。

  据说男女主人公接吻时嘴上还贴了层膜,但这丝毫没有减弱接吻镜头让人们窒息的能力。终于,男女主人公的嘴唇贴在了一起。所有人都吃力地注视着他们的嘴唇,想证实一下他们的嘴唇上是否贴着一层薄膜。场内静得可怕,甚至可以听到暖气管内回水的声音。但是很遗憾,男女主人公蜻蜓点水般的接吻刚刚开始,便被破门而入的女方父母打断。电影院里一片失望的哗然。



第一次时装秀。
法国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亲率12名法国姑娘在北京民族文化宫进行了一场时装表演。

http://img1n.soufun.com/blog/article/2007_09/01/1188654561313.jpg

http://news.hsw.cn/images/2008-05/08/xin_070505080428604331020.jpg

北京新机场大楼的壁画《泼水节——— 生命赞歌》出现全裸的女性画像。这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一场争
论,有人说应该把壁画作者当作高级流氓送进监狱。
http://news.hsw.cn/images/2008-05/08/xin_080505080428510166652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