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论坛

标题: “华人巴菲特”来函:为金融欺诈辩白 [打印本页]

作者: 唐炜臻    时间: 2018-11-13 10:49
标题: “华人巴菲特”来函:为金融欺诈辩白

经济观察

张勇 申兴

3月17日,加拿大安大略省证券委员会(以下简称安省证委会)发布通告称,加拿大籍华人唐炜臻及其海外华人基金有限合伙公司 (以下简称海外华人基金)因涉嫌违反该省证券投资法而被暂停交易15天。由于涉案金额累计超过7000万美元,随后交易禁令期限至今年9月10日。

此份通告一经发布便在北美华人投资圈内引起轩然大波,这位曾被媒体称为“华人巴菲特”的加拿大私募基金负责人和他宣扬的独特投资理念也很快被舆论烙上“庞氏骗局”的印记。

资料显示,海外华人基金是由唐炜臻及其合伙人共同出资成立的公司型私募基金,唐炜臻负责基金的投资。这只基金的客户数量超过200名,遍及加拿大、美国、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及东南亚等地。

“我是在进行一个伟大目标的实践过程,还是一场骗局?”4月10日,深陷欺诈漩涡的唐炜臻以电邮方式向本报表示,“目前司法已经正在调查,我对此很有信心,因为此时只有我最清楚。”

本报获悉,因唐炜臻投资人的起诉,目前,美国证监会也开始对唐炜臻的公司展开调查,而美加两国证券监管部门都已向当地法院申请冻结唐炜臻的有关账户。

涉嫌金融欺诈

今年二月的最后一个周末,许多投资人的情绪在参加海外华人基金客户大会之后近乎崩溃,因为他们被告知公司账面上的资金只有1450元,这与此前他们所知的数千万公司资产相去甚远,也意味着他们的投资很可能将血本无归。

之后的十多天里,海外华人基金的负责人唐炜臻陆续组织召开了三次客户大会,公布公司资金流向和账目情况,但有客户发现其中1600万元左右的资金去向不明,于是有人开始报警并向证券监管部门反映。

虽然海外华人基金的模式在加拿大当地十分普遍,但数千万美元的规模绝对能够让其成为当地私募基金里的佼佼者,基金负责人唐炜臻也一度被视为投资界的传奇人物。

然而,此次公司账户巨亏及监管部门的调查,让围绕在唐炜臻头顶的光环逐渐散去,其不少客户甚至开始认为所谓独特投资理念和高额回报都是唐炜臻精心设下的一场骗局。

自从私募基金成立以来,唐炜臻几乎每隔几日就通过公司网站发布自己的交易计划和投资思路,例如“昨天的表演太精彩,要赚多少就赚多少”、“我今天趁机买了”等等,每次似乎都显示出他过人的投资眼光,但很少有人看到过他的全盘交易记录。

为打消投资人的顾虑,唐炜臻还通过一系列的公开演讲和社会活动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并邀请名人参加他组织的活动。

就在今年1月17日,由唐炜臻金融集团出资主办的第二届北美华人财富高峰论坛上,他还请来了一直与其有所联系的被国内称为 “民营银行之父”的经济学家徐滇庆出席,徐曾在五年前为唐所著的 《我的巴菲特财富之路》作序。

日前,徐滇庆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迄今为止,我没有介入他的操作,没有给他介绍过一个客户,当然也没有出过一个主意。”徐滇庆还表示,“唐是否为金融诈骗,我无从评论,还是等金融监管机构调查之后再说。”

不过,唐炜臻本人依然坚称自己没有欺诈投资人,他告诉本报,“我觉得可以通过一个事实来帮助大家做出判断,那就是我是否将投资款侵吞为己有。”

但唐却曾在对投资人的公开信中承认,其三年来募集到的新进资金中有3000万被老投资人作为本金取走,另有800万作为承诺的盈利支付给投资人。

同时,唐炜臻也一直没有向本报解释客户所指的1600万元资金的去向,而多伦多当地的一位知情者透露说,由于不断有老投资人在唐尚未达到盈利目标时就已抽离资金,以至于他的公司账面长期以来仅有数十万元资金,也使得唐越来越难以向之后的投资人兑现盈利承诺。

“每周1%盈利”理论

事实上,唐炜臻遭遇欺诈质疑并不是在监管部门介入之后才开始的。

据上述知情者透露,早在2008年底,唐炜臻就在基金的募集上出现瓶颈,因为当时有投资人提出了对唐投资理念的许多质疑。

“他虽然自比巴菲特,但他的操作却不能算是投资,只能算是投机。”一位与唐炜臻有过接触的多伦多华裔投资人一直认为唐的操作缺乏稳定性,“他基本上是一个Day Trader,而投资者通常是长线持有,巴菲特就是如此。”

而唐炜臻对本报表示,“我的巴菲特之路,是一个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过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过程。”“我的1% 持续稳定收益理论和我的风险控制操作系统,是我不言败的基础,是我能偿还投资人投资和我通往巴菲特财富之路的根本。”

根据知情者透露,一开始,唐的计划是募集到足够规模的资金之后,将资金的九成以上放在稳定的资产上,例如公债和公共基金,只用少部分,甚至是1%做短线投机,包括外汇、期货、黄金等产品,通过这1%资金的快进快出实现每周盈利,这也就是唐最初的1%理论。

“这种模式其实还是不错的,甚至许多基金也是这样操作的,只是不像唐用了一个理论来提出,然而问题是唐在资金募集上其实做得不好,更致命的是承诺了客户高额回报,以至于后来动用那九成以上的稳定资产来支付客户的盈利,自然也就让整个基金陷入‘危机’。”

或许,唐炜臻就是在所谓独特理念和无意金融欺诈的一念之间徘徊。

同时,不少人把唐炜臻提出的所谓“每周1%盈利”独特理论仅仅看成是唐用来吸金的口号。上述投资人还表示,“既然是投机,运气几乎就成了决定性的因素,保证每周1%盈利是不可能的,而对不可能的事情作出保证也自然不可靠。”

而对于唐炜臻资金募集的模式,上述投资人也认为存在漏洞,“他的模式是介于国内的委托理财和国外的互惠基金之间,最大的问题在于缺乏有效的资金监管。”

面对诸多的质疑,也为尽快募集到更多的资金,唐开始更加频繁地组织公众活动,甚至在2009年1月26日-30日进行一周的公开操作演示,谁知不仅表演失败,还引发了投资人的挤兑。

虽然在自己的博客中,唐炜臻对此次公演失败做了解释,称“不想找任何理由,只是水平不够,还需努力。”还称 “接到很多支持与鼓励的电话”,但局面已经难以控制。

进入到2月份,由于唐炜臻公演失败导致投资人的不信任,不少客户提出了退出投资的要求,这让本就资金紧张的唐炜臻无法承受,无奈之下向全体投资人承认公司的财务状况,也随之出现2月末的那一幕。

有意思的是,在监管部门正在进行调查之时,在唐炜臻的客户之间出现了明显分歧,由于各自的利益而形成了“保唐派”和“反唐派”。对于所谓保唐派,知情者表示,“他们的真实想法不仅仅是希望唐能通过继续投资换回损失,或许还有一个天真的想法,那就是希望唐能招揽到后续的投资人,从而能够让自己取回本金。”




作者: 唐炜臻    时间: 2018-11-13 10:50
唐炜臻其人

虽然唐炜臻这个大洋彼岸的华裔私募基金负责人从2007年以来也鲜有见诸国内报端,但一个多月来的国内外媒体集中报道,才让其真正在国内名声大噪。

“他现在是我们学校的名人了。”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以下简称中南林)的一位年轻教师近来经常能听到身边同事谈论唐炜臻这个名字,而中南林也是唐炜臻的母校和第一个工作单位。

1978年,20岁的唐小毛考入坐落于湖南株洲的中南林学院林学系,这位出生于湖南衡阳一个小乡村的年轻人个头不高,但人很聪明,学习成绩处于中上流。

“他和我是同一届,我们两个也是当年少数几个留校任教的毕业生。”中南林党委副书记曾思奇回忆说,“唐小毛留校任教后改了名,也就是现在的唐炜臻。”

曾思奇介绍说,“唐炜臻读大学的时候就花很多时间学习英文,他也很早就做了出国的打算。”1987年,在中南林工作五年后,唐炜臻获得公派出国的机会前往美国深造,随后进入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生物系攻读硕士学位,1993年毕业后的三年里分别受聘于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和儿童医院从事人类遗传病蛋白质生物化学研究。

下转20版

上接17版

1993年,唐炜臻首次接触到投资,而当时正遇上克林顿政府启动“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战略而创造的上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繁荣时期,“遍地黄金”的北美证券市场让唐炜臻对投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而据唐炜臻自己的叙述,1995年之后,他开始尝试替同事和朋友理财,并在1997年创立唐炜臻投资与信息咨询公司,彻底进入投资领域。

并没有经过金融领域系统学习的唐炜臻之所以会放弃多年学习的生物专业转向投资,接近唐本人的加拿大当地华人介绍,当时在加拿大华人圈子里炒股风气盛行,唐受这种氛围的影响很深。

同时,加拿大当地不少华人虽然喜欢投资却缺乏时间去打理,也缺乏足够的专业能力,聪明的唐炜臻就在这当中找到了机会,“加拿大本身的资本市场还是比较清淡的,很多华人投资的是美国股市,很多时候都是找人代为投资”。

而在唐炜臻“不盈利不收费”的口号下,的确有不少人选择唐作为投资的代理人,其后各地的华人经过口口相传也逐步认识了唐炜臻。

了解唐炜臻的人士还表示,或许是出于宣传的考虑,唐十分热衷于社会活动,有非常多的社会头衔。由于众多身份,当年的母校——中南林对唐炜臻也十分重视,2008年中南林五十周年校庆的时候也请唐炜臻回国参加庆典,唐也捐赠了五千本自己写的书给学校。

不过,在此次遭到起诉后,唐炜臻也被一些媒体娱乐化,以至于徐滇庆对本报称“我不想(因唐炜臻事件)被卷进娱乐性的操作之中”。

附一:唐炜臻回复本报采访的邮件

您好!首先谢谢您对事件的关注和您求实的职业态度。为帮助中国内地了解事件的原貌,我很愿意向您和他们提供来自于我的第一信息,供大家甄别:

一、我对自己的定位:我是一个走着自己巴菲特之路的华人,是一个行者。而就此把我誉为华人巴菲特,显然是言过其实。但我从来都是把“华人巴菲特”的称号当作是外界对我的一种鞭策与赞誉,它更坚定我带领大家走华人巴菲特财富之路的决心。我的巴菲特之路,是一个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过程,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过程。它的实践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这一实践过程注定会经历无数的挫折与失败。这才是真实的!此时此刻,我正经历着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大家还有什么不信的呢?你们所看到的,是一个活生生的行者,一个为行而跌、为行而起的巴菲特之路行者。你们在见证!

二、因为我的投资人投诉,目前加拿大与美国证监会都对此开展了调查。早在此之前,我就应我的投资人要求,将我的账目交给他们清查了。我没有侵吞大家的投资款,所以我敢于面对大家对我的审查,也不怕面对司法的调查。目前,因为调查的需要,证监会要我先暂停交易活动,冻结有关账户,已使调查有效进行。根据加拿大和美国的法律规定,冻结我的账户需要得到法院的许可,所以证监会需要向法院提出理由,这些理由当然是客户投诉的内容,证监会需要通过调查后去证实。许多人便以此说我已被证监会告到了法院,这是不准确的。证监会也要求我去做说明,即“聆讯”,证监会的律师觉得他还没有准备好,要求将聆讯时间延期,目前与安省证监会协商,聆讯时间定为9月9日。这就是4月1日那次聆讯做出的决定。

至于我是在进行一个伟大目标的实践过程,还是一场骗局,我觉得可以通过一个事实来帮助大家做出判断,那就是我是否将投资款侵吞为己有。对这个问题,目前司法部门正在调查,我对此很有信心,因为此时只有我最清楚。

三、关于投资人对我的信心问题,我认为这取决于我今后的行动。现在好像大家都蒙了,不太愿意相信我了。这是可以理解的,我现在是身处逆境中的人,不可能要求过多,我只有用行动来证明:此时只不过是一个“过程”而已,还远不是一个“结果”。我知道,现实是残酷的,是以成败论英雄的,希望大家拭目以待吧。

四、我的1%持续稳定收益理论和我的风险控制操作系统,是我不言败的基础,是我能偿还投资人投资和我通往巴菲特财富之路的根本。所以,只要稍有条件,我将会逆势崛起。目前,我正在积极创造这种条件。

五、关于我的中国内地客户信息,请原谅我不能透露。这是我们的职业操守。关于投资损失的数字,还是以今后官方调查的为准,现在有关资料都已移交。但我觉得这些数字不是很重要,在金融投资中,这不是一个什么不可思议的数字。

六、徐教授(徐滇庆-编者注)给我的帮助是宏观方面的,对我的一些技术问题也给予过许多教诲。我今天的挫折与徐教授没有任何关系。他赞赏我作为一个行者的实践精神,同意我的一些思路,也提出过他的一些担忧。这在他为我的书写的《序言》中,都是很明确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应搞株连,这不利于学术交流。对于过去给过我支持的各界名流与政府官员,此刻我感到很愧对他们,十分的不安!只有等我重新站起来的那天,再去向他们谢罪。

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唐炜臻

附二:

徐滇庆回复本报采访的两封邮件

一、

海外华人当中认识我的人很多,由于我是加中金融学会的顾问,在金融领域中的人几乎很少有人不认识我。有些人要打我的旗号,我也没有办法。在5年前,唐炜臻写了一本书,请我给写序言。我写了。具体写些什么,大家可以去看那本书。顺便说明一句,我在序言中声明,对微观金融操作我是外行,不敢班门弄斧。迄今为止,我没有介入他的操作,没有给他介绍过一个客户,当然也没有出过一个主意。

我想以上回答可以解释你的问题了。

祝好!

徐滇庆

二、

由于我对微观投资并不熟悉,北美有多少证券连名字都叫不出来,因此,我从来不谈具体投资问题。对于唐的投资策略也从来不加评价。他也从来不问我这方面的问题。料来他也知道,问也问不出来什么。我关注的是宏观金融政策和金融危机防范,在这方面我不停地发表自己的看法。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正在继续恶化,人们必须要高度警惕和防范。

唐是否为金融诈骗,我无从评论,还是等金融监管机构调查之后再说。我不想被卷进娱乐性的操作之中。究竟我和他是什么关系,最有说服力的是我在几年前为他的书所写的序言。我给许多年轻人的书写过序言,大概还很少有像唐书序言这样的。我当初希望他最好不要用我的序言,实话实说。没想到他不仅用了,还非常高兴。还有什么好说的?

祝好!

徐滇庆




欢迎光临 无忧论坛 (https://bbs.51.ca/)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