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4°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5°
    温度感觉: 15°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8°
    温度感觉: 1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7°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0°
    温度感觉: 19°
查看: 110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享]大观楼的对联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2-2-22 11:31: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进入大观公园,行至近花浦门楼前,可以看到一副对联:

曾经沧海难为水
欲上高楼且泊舟

上联出自唐代持诗人元稹的《离思》一诗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两句,这首诗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之作。表达了作者对亡妻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其深广和美好是世间无与伦比的,以至于世上除亡妻外再没有能使作者动情的女子了。下联出自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诗中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此,对联的作者引用其意,劝诱游客:若要观赏五百里滇池的壮阔气势,就请君在此泊舟登楼,尽情观赏吧。
大观楼正面临水,背靠花园,楼高三层,气势雄伟。行至可看到清嘉庆进士,在云南永昌等州做知府的广东嘉应人(今梅州市),宋湘写的一副对联:

千秋怀抱三杯酒,
万里云山一水楼

这幅对联对孙髯翁的 180 字长联作了高度概况,上联对孙髯翁的“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的无限感慨用了精辟的揭示,它表明:历晚那些显赫一时的风云人物及他们的“伟烈丰功”都只不过是过眼烟云,这一切都尽在举杯叹息之中了,下联告诉人们:在这空旷寂寥的天地间唯有这滇池、大观楼依然存在。
登上大观楼,凭窗远眺,风景如画。清晨登大观楼,望山在云中,水在雾中,就像一副清秀的山水画,气韵无穷。中午登大观楼,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群山叠翠、碧波万顷,明媚多姿。黄昏登大观楼,晚霞尽染,水天一色,金光闪闪,看白帆点点,听渔歌声声,洋溢着诗情画意。
大观楼三楼悬挂着郭沫若先生一九六一年一月游览大观楼时亲笔写的五律诗句:

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
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
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橡。
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

郭沫若先生诗中所写的“睡佛”,就是西山睡美人,从三楼窗口眺望滇池对面的西山,恰似一少女仰卧在湖畔,长长的秀发飘逸在水面上。
下楼后,迂回到大观楼正面,即可看到闻名遐迩的“海内第一长联”大观楼长联。毛泽东也曾称是“从古未有,别创一格”。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手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上联描写了滇池壮阔气势和秀丽风光,下联概述了云南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表达了作者对过去那些封建统治者们“费尽移山心力”而创下的“伟烈丰功”“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落得“一枕清霜”的悲凉结局的感叹,也流露出对一切封建王朝的永久性的怀疑。作者孙髯(约 1700-1773 年),字髯翁,号颐庵,昆明人(祖籍陕西三原)。据说他从小“博学多识”,“喜习诗、古文”。他曾到过大理一带,写有《金沙诗草》(已失),懂水利、擅绘画。参与编写过《云南县志》还编过《国朝诗采》。晚年穷困寓居螺蜂咒蛟台下(今圆通寺内),靠卖卜为生。后因生活窘迫,到广西州(今文山、红河一带)依靠儿子生活。途中经过弥勒县又曾在苗家坐馆教书,不久去世,葬于弥勒新瓦房村。
在大观楼前面有一泓池水,池中有三个石刻戎葫芦塔,这是四十年代从昆明原状元楼处移到这里的,由于这一景色颇象杭州西湖的“三潭印月”,所以人们也把它比作昆明的“三潭印月”。
沙发
发表于 2002-3-19 02:46:08 | 只看该作者
呵呵。豆子 GG 好雅兴呢。我转个别人的东东来捧场。
古城苏州拙政园是江南古典著名园林的代表作。它是以文学艺术和建筑浑为一体的综合艺术的结晶;也是华夏文化奇珍异宝之缩影
   园中那些榭、厅、堂、亭、台、阁间还保留着众多名人书法和楹联,读后使人从楹联诗韵意境中得到一种高尚情趣与艺术享受,令人回味无穷。
   拙政园联:蝉嗓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此联系明代画家文徵明所作,现挂雪香云蔚亭南柱。一联十字,言简意赅,点出了园林幽静境界,林中蝉声更显静谧,入山之深,闻鸟鸣似得山林幽静,一静一动,境界更秒。
        得真亭联:松柏在本性,金石见盟心
   联为隶书,清康有为所撰,联意咏景又写志。歌颂苍松翠柏,清秀挺拔,坚贞不屈的本性,不畏严风学霰,像松柏那样,盟约牢如金石,永不变心。
   静深亭联:相与观所尚,时还读我书。
   这是明代诗画家祝枝山大作。诗意高雅,脱俗,与老友相聚吟诗作画,相互交流,观摩,情深意长。
   别有洞天联:唤我开门对晓月,送人何啸秋风。
   此联乃是清初画家查士标书。描写金风送爽,晓风吹拂,残月横斜,谈笑风生,执手送友,忽听长啸歌吟,未知在何方?
   与谁同坐轩联: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下款:“猿(原字是虫字旁加一爰,我这个输入法不能打,各位见谅!:)叟书吴门”。清诗人何绍基号猿(原字是虫字旁加一爰)叟。
   轩依水而作,构作扇型,小巧精雅。联意描绘江山多娇,人间天堂无限好,期待游人小憩其中尽情观赏园林风光。
   绣猗亭联:露香红玉树,风绽紫蟠桃。
  
   ——转自《姑苏晚报》 2/2
板凳
发表于 2002-3-19 11:29:28 | 只看该作者

[一家之言]《沁园春·雪》乃抄袭之作

     ·湘 蜀·

  1945年,毛泽东到重庆和蒋介石谈判。碰上柳亚子,柳问他要诗。毛就以
1936年二月写的《沁园春·雪》相赠。当时在重庆的知识分子为了在蒋介石面
前耍嗲,故意仰毛抑蒋,把这个词炒得很热。结果,居然想不到的是,这首诗词后
来被作为毛泽东的代表作,以及压轴之作来对待。更多的所谓名家,先进文人不作
研究,附会牵强,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结果把毛泽东本人推到了一个很尴尬的地
位。毛泽东当时实际上是想和柳亚子辈开个玩笑,因为他从来就看不起那种“乏走
狗”式的文人。柳亚子本人,后来也以此为向毛泽东耍嗲的本钱,伸手问老毛要他
的老家富春江的房地产。结果被老毛一顿挖苦,要他去昆明湖呆着钓鱼去。

  本文这里所要说明的是:
  第一,这首词不是毛泽东的代表作或所谓的镇山之作
  第二,这首词可能是随便抄来玩的,或是别人代写的,水平较一般毛泽东的词
要低很多
  第三,即使老毛抄袭,但并不否认他仍是一个杰出的诗人

  下面我们开始分析。说实话,本词的上半阙是口水话。而且不压韵。像“千里
冰封,万里雪飘”这样的话,连用两个“里”字,非常蹩足,而且意思绝对重叠。
不像老毛的平常风格。我们在上半阙不值得费时间。下半阙很雄得起。特别他讲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惧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这几句就是所谓的精华。国民党的报纸说,老毛要想当皇帝。共产党说毛主席
是雄才大略。在文化大革命中,没有其它的书读的时候,中国的小孩子都把这首词
读得倒背如流了。从那个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毛泽东只讲到元朝以前就打住了
呢?记得当时有人也问过这个问题。但有北京的大知识分子讲,后面的明朝和清朝
太小了。我就信以为真了。但当长大后,我知道,明朝是更有传奇的朝代。北京的
景山就是明朝建的,有一颗什么树,就是朱老幺吊死的地方,我本人还在树下照了
相作纪念的。明太祖朱元璋和军师刘伯温的故事更生动传奇。老朱从一个放牛娃变
为黄帝,打败13路起义军。并且把第一个统治中华民族的外族王朝赶出去。当然
比宋朝更伟大。讲到清朝,尤其伟大。它虽是外族,但主动被我们同化。而且,在
清皇帝的领导下,中华帝国的版图变为从未有过的巨大。这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最
大的。而且它的祖师爷努尔哈赤,智勇双全,驰骋风云。再讲康熙,雍正和乾隆等
帝,书香翰墨再加武艺超群,既有帝王之风,又不乏儿女痴情。其潇洒程度,就是
令我们现代人也望尘莫及。中国后来的落伍,其实怎么也与他们无关,都怪我们汉
人自己的知识分子没有脊梁,连第二个谭嗣同都没有出过。他们是既能射大雕又能
卖风骚的人物。那么到底为什么毛泽东没有把他们写进他的词里呢?这不是使这首
伟大的词有所欠缺吗?我为此进行了较深刻的研究。凭我精深的中共党史知识,我
知道,毛泽东在30年代后期基本上是没有时间的。首先,红军刚到延安,被国民
党包围。再者,党内的绝对地位也不稳定。他需要花最大的精力和时间和党内外的
敌人斗争。他既没有功夫,更重要的是,他不可能在那个时候突发当帝王的诗兴。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毛泽东在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上被确认为中共
中央红军的实际军事领导人。但要记住两个重要的事实:一,中央红军实际上才不
到两万人,比要想夺权的张国涛领导的四方面军少几倍的人。老毛仍有余悸。二,
中共的中央最高领导权还不在老毛的手上。再加一个余悸。从发表过的《毛泽东诗
词》来看,他在35年写了四首诗词,代表作是35年二月写的《亿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此词是在遵
义会议以后,而且是第二度越过川黔交界的娄山关所作。从词中可以体会到毛泽东
当时是触景生情,心叙沉重。“从头越”就是指要在我的领导下认真来它一次的意
思。我一定要卧薪尝胆,谨慎为之,韬光养晦,不要翻船。从军事历史的角度来讲
,遵义会议后的四渡赤水,再下遵义,东渡乌江,兵临贵阳,调动昆明,直到北进
川西,拜拜国涛,整个战略是泥鳅战术,这也就如他本人所讲的,成功地跳出了国
民党的重重包围。讲实话,这是历史上少见的36计,走为上的典范。打这种战术
的人,是非常实际的,一般十年内不会有想当皇帝的痴心,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些诗
词专家看不懂这点。毛泽东当时是任重道远,不敢怠慢和骄傲的。1935年十月
,红军到达陕北,毛泽东写了《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和《清平乐·六
盘山》。这几首词都写得不错,但丝毫看不到毛泽东认为可以有希望当皇帝的迹象
。有关这一点我后面还要阐述。看官请注意:从35年十月到1949年四月,毛
泽东只有一首词发表,这就是我们见到的《沁园春·雪》。我们不是说在这个期间
,他没有写过诗词,而是讲,诗词是反映诗人的意境的产物。人说“国家不幸诗人
幸”,讲的是那写与斗争局势无关的局外诗人。毛泽东不是。他是要想发展,还没
有发展,要想打赢,还没有打赢的诗人。他很忙,没有雅兴。因为在1935年十
二月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上,毛泽东宣布了很多大事要办。要和党内的投降主义斗,
和急躁主义斗,和蒋介石斗,和张国涛斗,要建立广大的统一战线,和日本人打持
久战等等。他可能还是有时间写诗,但他怎么有时间,有精力,有雅兴去写一首“
想当皇帝”的诗去表示自己。这就是为什么他在十几年间没有一首可以供发表的诗
的缘故。另一个事实是,在中共领导人和他的警卫,以及他的女人里面,没有任何
一个人回忆过老毛曾经在延安,在1936年写过这样一首诗。这些证据告诉我们
,仅有的可能就是,这首词是别人代写的或是抄的。我的调查和研究最后揭示,它
是抄袭的。而且不是在1936年抄的,应该是在1945年临去重庆谈判之前抄
的。是抄一个名叫孙髯翁的。

  在我们大西南的云南省首都昆明附近,有一个滇池,非常漂亮。在滇池上有一
个大观楼,建于清朝。在那个楼上,有一幅对联,长为180字,号称海内第一联
,为清朝布衣寒士孙髯翁所作。它的下联一部分是这样写的:

    数千年往事涌上心头,
    把酒临虚,
    叹滚滚英雄何在?
    想:汉习楼船,唐镖铁拄,宋挥玉斧,元垮革囊。
    丰功伟烈费尽移山心力,
    尽珠帘画栋。
    卷不尽幕雨朝云。
    便断碣残碑,
    都付与苍烟落照。
    只赢得,
    几杵疏钟,半江鱼火,两行秋燕,一枕清霜。

  老孙的对联也在元朝就打住了。理由如下:因为他是清朝人,不能写本朝。而
明朝是被清朝消灭的,好多汉人还在口头上讨论要恢复它,清政府当然是不容许的
。所以孙翁有顾虑,他也不能提明朝。如果老毛不写民国也没有什么关系的,但是
,非常重要的是,老毛可以写清朝,还可以写明朝,他没有任何理由和老孙有一样
的顾虑。如果老毛不是抄老孙的,他就可以而且应该写上明与清,因为作为皇帝来
说,中国历史上只有唐太宗可以和康熙比。

  1945年要去重庆了,用什么去向那里的知识分子表示我毛泽东也是文化中
人呢,时间紧张,就干脆找几个人临时抄一下算了。就算那边的几个以耍嗲为生的
文人发现,也无所谓。中国革命的胜利不在乎他们。

  另外一个重要的根据是,老毛两次到成都开会,一下飞机就到武侯祠和杜甫草
堂。他对古诗词很感兴趣。有一天还专门要人调来了孙髯翁的长联偷偷欣赏,但却
至死不到昆明。一般来说,任何中央大官到了成都,都要再飞一下到昆明。周恩来
不说了,到处乱跑。我们的老郭,就到大观楼去了多次,乱写了若干首打油诗。

  毛泽东不去大观楼,就是怕人们去发联想。因为他的《沁园春·雪》的确是抄
的。为此,他真的一辈子都不去昆明!真的没有去过!You can not 
believe that!

  一般来说,诗词嘛,都是大家抄来抄去的。但是这种抄,如属在圈内合法的话
,应是限于字和单词。比如,老毛的词里爱用一个“卷”字,像“头上高山,风卷
红旗过大关”,“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等等。这个字,有几个才女爱
用。比如,史湘云的“岂是秀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薛宝钗的“白玉堂前春解
舞,东风卷得均匀”,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等。你能说老毛是
抄谁的嘛?因为只是一个字,就不算抄了。但是,如果是整个意思都抄,就算是抄
袭了。

  再当然,抄袭整个意思,充其量算文风不正,也到底不算什么。然而,抄了孙
翁的东西,还一辈子不去和他的坟墓见一面。到了门口都不去瞻仰一下,就太不对
了。但还是那句老话,即使算不对,毛泽东仍然是一个杰出的诗人。他的出发点无
非是要戏弄那帮想做奴隶还没有做稳的文人。说来也巧,他还真办成这件事了。

□ 寄自美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