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查看: 2164|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抗战真相之——日本档案及“蒋介石中正神社”戳穿汉奸的无耻谎言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8 13:2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诬蔑毛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游而不击”是蒋炒过的冷饭。
                                                                                                        
                                                                                                                                                    
  诬蔑毛泽东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游而不击”,这本来是蒋介石上个世纪40年代炒过的冷饭。从战争年代过来的人,都明白这是站在政敌的角度攻击对手的一种策略手段。奇怪的是,现在的一些“精英”们,连日本鬼子都没见过,也跟着大肆宣传这些陈词滥调。

  


  笔者《蒋介石消极抗日的“底线”——关于抗日战争的对话》一文在网上贴出后,绝大多数网友拍手叫好。但也触动了某些极右诽毛反共人士的敏感神经。这篇文章就像挖了他们家的祖坟,在如丧考妣的哀嚎声中,纷纷对笔者大加挞伐。他们除了极尽污蔑谩骂之外,还恶毒捏造臭名昭著的“三大观点”:中共消极抗战,游而不击,借抗日之名保存实力;蒋介石是抗日英雄,中国的抗战是在蒋介石领导下取得胜利的,根本不存在消极抗战的说法”;抗战期间,国民党200多名将官阵亡,共产党方面只死了一个高级领导人左权。
  针对极右分子的无耻谰言,笔者曾以《驳斥“中共不抗战”的有力证据》为题,通过毛领导下的大量高级将领和干部牺牲在抗日战场的活生生历史事实,对那些极右分子的造谣污蔑进行反击。该文在网上贴出后,立即被多家网路媒体转载,受到正义人士的支持和好评。
  诬蔑毛领导下的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游而不击”,这本来是蒋介石上个世纪40年代炒过的冷饭。从战争年代过来的人,都明白这是站在政敌的角度攻击对手的一种策略手段,也是国民党政府宣传的需要。奇怪的是,现在的一些“精英”们,连日本鬼子是什么样的都没见过,也跟着大肆宣传这些陈词滥调。还有那些受到迷惑或接受“洗脑”的人,也人云亦云地跟着摇旗呐喊。在他们的心目中,只要是大陆宣传的东西,都是假的。为了揭穿“精英”们造谣污蔑的丑恶嘴脸,也让那些接受“洗脑”的人心服口服,我在这里引用两则日伪当年公开发表的历史资料,看看那些一贯巧舌如簧的“精英”们还有什么话可说。
  先摘录日本国内报刊公开发表的一则电讯——
  敌西部《朝日新闻》 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五日 电:华北军发表昭和十八年(1943年)度综合战果,充分说明了过去以重庆军为对手的华北军,在今天已完全转变为以扫共战为中心的事实……敌大半为中共军……交战回数一万五千次,与中共党军的作战占七成五,交战的二百万敌兵力中,半数以上都是中共党军,我方收容的十万九千具敌遗尸中,中共党军约占半数。而七万四千的俘虏中,中共党军所占的比率,则只有三成五。这一方面暴露了重庆军的劣弱性,同时也说明了中共党军交战意识的昂扬……
  大家看清楚没有,《朝日新闻》报道的这则消息,内容和数据均来自日本华北方面军的年度工作总结。被蒋介石污蔑的“游而不击”的军队,一年作战次数竟占一万五千次的七成五!而且与日寇交战的军队占半数以上,战死的遗体中,中共军队也占半数。更能说明问题的是落入敌寇之手的俘虏人数。比国民党军队交战次数多、参战人员多的八路军,落入日寇之手的俘虏却比国民党军队少了接近一半。连日本鬼子自己都承认:“这一方面暴露了重庆军的劣弱性,同时也说明了中共党军交战意识的昂扬……”。笔者在这里要问一句:一个“劣弱”的军队能称为抗战的主力吗?一个交战意识“昂扬”的军队能说他们是“游而不击”吗?
  我们再看看叛国投敌的伪军自己是如何说的——
  《新民报》(笔者注:北平伪政府办的报纸)一九四三年十二月四日 载中华社(笔者注:北京伪新闻社)讯:中共军……潜行于地下,发动正规军二十万,配之以六十万之农民游击队,与组织突破二百万之农民自卫团。……吾人对解决大东亚战争之关键之中国事迹之终局,乃在解决中共军,此当再加确认者也。
  看到没有,在日伪军眼里,消灭八路军已经上升到结束“大东亚圣战”的战略高度。自诩“武运长久”的大日本“皇军”已经不把国民党军队看在眼里,而把“游而不击”的八路军作为主要的作战对象。那些对自己国家没有好感的“精英”们,不相信大陆中国共产党的宣传,总得相信日本人自己说的话吧,总得相信日本人自己的年度总结报告吧!其实,当年投降日本皇军的“二鬼子”们对这场战争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们是日本人的炮灰,打仗冲在头里。他们是见过真枪实弹的,也多次领教过八路军的厉害,所以感受深,说话也比现在的“精英”们实在。
  中国“精英”们看了上面的两段文字后,还有脸说八路军“游而不击”吗?再看下面七个部分——  一、蒋的“抗日”语录
  1.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1931年9月)
  2.ZF现在既已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国民ZF《告全国民众书》(1931年9月)
  3.如果日本能担保中国本土十八行省的完整,则国民ZF可同意与日本协商,或可在不损我国尊严之前提下让出东北。——国民ZF密使许世英赴日本谈判转述蒋的口信(1931年10月)
  4.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GCD,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蒋介石在南昌的讲话(1931年8月22日)
  5.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辱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决。——蒋介石在南京国民党党员大会上的讲话(1933年9月23日)
  6.我们要以专心一致剿匪,要为国家长治久安之大计,为革命立根深蒂固之基础,皆不能不消灭这个心腹之患,如果在这个时候只是好高骛远,奢言抗日,而不实事求是,除灭匪患,那就是投机取巧……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谤毁,我们总是以先清内匪,为唯一要务,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本末倒置,先后倒置。——蒋介石对剿共高级将领训词(1933年4月7日)
  7.外寇不足为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蒋介石对围剿红军将领训话(1933年4月10日)
  8.日本终究不能作我们敌人,我们中国亦究竟有须与日本携手之必要。——蒋介石文《敌乎?友乎?中日关系之检讨》(1934年12月)
  9.奢言抗日者,杀无赦。——蒋介石在中日签定《何梅协定》后的讲话(1935年底)  二、抗战前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
  1933年3月,日军占领热河,并大举进攻长城各口,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因蒋介石国民党破坏而失败。5月31日国民党ZF派熊斌与日本代表冈村宁次在塘沽签订停战协定。规定中国军队撤至延庆、通州、宝坻、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以上地区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为武装区,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对东北、热河的占领,同时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从而为日军进一步侵占华北敞开了大门。
  塘沽协定内容:
  关东军司令官元帅武滕信义,于昭和8年5月25日,在密云接受国民ZF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所派军使、该分会参谋徐燕谋所提出的正式停战提议。依此,关东军司令官元帅武滕信义,关于停战协定,委任全权于该军代表关东军参谋副长少将冈村宁次,在塘沽与国民ZF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所委任的停战协定全权、华北中国军代表、北平分会总参议、陆军中将熊斌,签订停战协定于下:
  一、中国军队一律迅速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口、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尔后,不得越过该线,又不作一切挑战扰乱之行为;
  二、日本军为证实第一项的实行情形,随时用飞机及其他方法进行监察,中国方面对此应加保护,并给予各种便利;
  三、日本军如证实中国军业已遵守第一项规定时,不再越过上述中国军的撤退线继续进行追击,并自动回到大致大城一线;
  四、长城线以南,及第一项所示之线以北、以东地区内的治安维持,由中国方面警察机关担任之,上述警察机关,不可利用刺激日军感情的武力团体;
  五、本协定盖印后,即发生效力。
  作为以上证据,两代表于此签名盖樱

  昭和八年五月三十一
  关东军代表冈村宁
  华北中国军代表熊
  (选自《中外约章汇要1689—1949》,592页—593页,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年1月版)  三、蒋介石“抗战到底”的“底”界
  蒋中正在1937年8月7日国防联席会议上讲话:“许多人说冀察问题、华北问题,如果能予解决,中国能安全五十年”。“有人说将满洲、冀察明白的划个疆界,使(日本)不致再肆侵赂。划定疆界可以,如果能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的资源,日本不得有丝毫侵占之行为,这我敢做。可以以长城为疆界。”——国防联席会议记录(1937年8月7日)
  1939年1月,蒋中正在中国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阐述“抗战到底”的“底”界说,正式提出“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的方针。他说:“抗战到底的‘底’在哪里?是否日本亡了或者中国亡了才算到底,必须有一个界说”。“在卢沟桥事变前现状未恢复,平津未恢复以前不能与日本开外交谈判。”“我们不恢复‘七七’事变前原状就是灭亡,恢复了就是胜利。”——中国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会议记录(1939年1月)
  蒋中正就这样把“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说成是“抗战到底”的“底”界。他对内:试图以“恢复了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就是胜利”界说,来统一全国对抗战的认识;对外:“以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作为对日议和的交涉条件。
  1937年11月5日,蒋中正对德国大使陶德曼说:“假如日本不愿恢复战前状态,中国不能接受日本的任何要求。”中国在华北的主权和行政权不得改变。——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至德国外交部(1937年11月5日)
  日本ZF不理睬蒋中正的条件。他们用行动回答:攻占上海、南京;1938年1月11日御前会议决定:“对中国现中央ZF,帝国采取的政策是设法使其崩溃”;终止“陶德曼调停”;近卫首相于1月16日发表“今后不以国民ZF为对手”的声明。
  1939年3月,蒋介石亲自指挥复兴社的杜石山、柳云龙与日本宣野长知、小川平吉在香港谈判。3月17日,柳云龙向宣野提出和平条件;必须“恢复卢沟桥事变前的状态”。“关于满洲,另行协定”。“小川、宣野对蒋的条件根本不予置理。日本ZF于9月13日发表声明,决定扶植汪精卫成立中央ZF。香港日蒋谈判告吹。——《小川平吉关系文书》卷2,东京1973年版,614页。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8 13:24:36 | 只看该作者
四、抗战期间卖国反共的《和平意见》

  据日本档案《桐工作圆桌会议的经过概要》(1940年3月)、《今井武夫回忆录》收录的双方“对答记录”和中国方面3月10 日提出书面的《和平意见》记载,重庆代表在交涉中对日本方面作了大幅度的让步:

  (一)“满洲国的独立是既成事实”,蒋委员长“对此表示承认毫无异议”。目前,中国方面主张中日“缔结特别协定,两国共同将其作为保护国”。(注:《今井武夫回忆录》第134、136、341页。)

  (二)原则上同意“缔结防共协定及使内蒙地区特殊化”;万一“在国防上有必要时,可推迟一部分撤兵”。(注:《今井武夫回忆录》第137、 340页。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桐工作圆桌会议的经过概要》的表述是:“中国方面提出,当撤兵之际,在具体方法上,日本军可在必要地点,相当长期地延 缓撤兵。”)

  (三)中国放弃抗日容共政策“乃和平协定后中国所取之必然步骤”。(注:《和平意见》第二条;《今井武夫回忆录》第139页。)重庆代表、最高 国防会议秘书主任章友三强调:“自然停止抗日”;“中国正在努力剿共,所以防共问题可交给中国好了。”(注:《今井武夫回忆录》第132—133页。)

  (四)可以把华北、长江下游地区作为“经济合作”地带。(注:《今井武夫回忆》第133页。)“绝对同意”给日本臣民以在中国内地的居住、营业自由。(注:《和平意见》第五条;《今井武夫回忆》第139页。)

  (五)中国招聘日本的军事、经济顾问。(注:《和平意见》第六条;《今井武夫回忆》,第139页。)
  五、蒋介石投敌卖国“档案”揭秘

  1938—1940年秋中日有过三次议和,档案材料显示,蒋中正的国民ZF一方,以苟安性质的“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作为“底线”,对日谋 求妥协。而天皇制日本的权力机构则明确决定要设法使中国现中央ZF崩溃。1938年7月,五相会议决定的《适应时局的对中国的谋略》规定,日本ZF的方针 是“推翻中国现中央ZF,使蒋中正垮台”,这就是明证。在双方“底线”有天壤之别的交涉中,日本方面的条件一步步升级,变本加厉,而且对重庆寸步不让。蒋 中正及其代理人却一味地单方面让步,答应诸如对“满洲国加派公使或大使”;缔结特别协定,认可伪满作为日本、中国的“保护国”,同意“讨共”,“用密约办 理”;重庆放弃“抗日容共”政策,划内蒙为“特殊地区”;可以华北和长江下游作为“经济合作”地带;承认共同开发中国资源、接受日本顾问“都是好事情”等 等。——《抗日战争研究》2000年第3期:《抗日战争前期蒋介石对日议和问题再探讨》

  直到1940年秋,蒋中正才中止以“恢复七七事变以前的原状”为条件的对日言和,搁置他原来已经同意亲自与日军总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将举行的“长沙会谈”。蒋介石转而决定采纳“苦撑”的方针,寄希望于国际形势发生变化。

  这些事情发生在七七事变以后,但在蒋中正的心目中,东北是可以放弃的。虽然在七七事变以前,蒋中正没有明确表示,但一个人的指导思想总是会在其政策中透露出来的,比如1934年签订的《塘沽协定》,认可长城线是与伪满的政治分界线,默认了“满洲国”的存在。

  日本外相广田弘毅在1935年10月对中国驻日大使提出的所谓“对华三原则”,其内容是:一、中国取缔一切抗日运动,放弃依赖英美的政策;二、 中国承认伪“满洲国”,树立中日“满”经济合作;三、中日共同防共。11月至12月间,中日双方就“广田三原则”多次进行谈判。1936年1月,国民党 ZF外交部发表声明,说“国民ZF既非全部承认三原则,亦非全然不承认”。

  1936年11月间,蒋中正的代表张群曾和日本驻华大使川樾茂进行秘密谈判(高宗武参与其事),谈判达成的条件之一就是承认“满洲国”。

  ——钱昌照:《纵横》民国八十八年年第1期

3032d8923a66ef57a2ceab26b9840bfa.png



  为蒋招魂的无良人士,把蒋美好成抗日英雄,太无耻!


  六、蒋介石集团与侵华战犯关系暧昧

  一、放弃战争赔偿的《中日和约》

  1987年11日30日,日本政府公布了《中日和约》的外交档案。日本报纸《朝日新闻》第二天(12月1日)还以头版头条的位置进行处理。《中日和约》的揭秘,让蒋介石集团的卖国嘴脸彻底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蒋介石集团与日本于1952年4月28日签订的《中日和约》第十条明确规定:“中华民国国民应认为包括依照中华民国在台湾及澎湖所已施行或将来 可能施行之法律规章而具有中国国籍之一切台湾及澎湖居民及前属台湾及澎湖之居民及其后裔;中华民国法人应认为包括依照中华民国在台湾及澎湖所已施行或将来 可能施行之法律规章所登记之一切法人。”又在“照会第一号”中明定:“本约各条款关于中华民国之一方,应适用于现在中华民国政府控制下或将来在其控制下之 全部领土。”

  其实,条文中的关键字就是那个“或”字。照蒋介石的原案,用“或”字则表示他没有控制中国大陆领土的含义,应该用“及”字。但是日本不肯。早在 头一年,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冈崎胜男就对董显光说过:“我国固极敬重贵国政府,所惜者目前领土仅台湾耳!”如今签约之际,蒋介石自己以“仅台湾耳”的台面, 却要日本签下“含大陆也”的条款,日本人当然不肯。事实上,日本根本就不愿同“仅台湾耳”的蒋介石签约,日本的原意是附和英国的提议,“邀中共参加对日议 和”。苏联也有这种想法。美国不在乎苏联,却在乎英国。因此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赶赴英国,于1951年6月15日,把结果告诉“中华民国”驻美“大使”顾维 钧说:“此次在英与英外相等商议对日和约,余对英主张邀中共参加坚决反对;而英对美主张中华民国政府参加签字,亦反对甚力。最后,余提折中方案——即由若 干国家与日签订多边条约;另由日本自主决定与何方国家商订大致相同之双边和约,英国已表同意。此虽未能满足贵国希望,然十之九成当如贵国之意。”杜勒斯并 以严守秘密为嘱,对顾维钧保证:“余知日本政府对贵国态度甚好,必愿与贵国签约,而反对与中共成立关系。”就这样,1951年9月4日,对日媾和会议在旧 金山歌剧院开幕了,“中华民国”根本不在邀请之列,签订的《金山和约》自然也和它完全无关。蒋介石脸上无光,只好等日本单独和他签约。所以第二年日本在美 国压力下,跟“中华民国”做签约谈判时候,蒋介石就亟思不惜代价,挽回面子了。

  日本派来的代表是曾任藏相(财政部长)的河田烈,这个鬼子是台湾通。他在二次大战时任“台湾拓植株式会社”董事长,是搞亚洲经济侵略的能手。他 被派出来同蒋介石政府谈判,早把蒋介石的处境与心态摸得一清二楚。他在台北演的是白脸,黑脸留给东京那边演。谈判过程中,东京那边作弄蒋介石的小动作,一 直此起彼落,一会儿说台湾是地方政府非中央政府,一会儿又说中共如肯他们就同中共签约,一会儿又推翻前议说有了新训令,一会儿又要把“中华民国”的秘密约 本公布……反反复复,把蒋介石弄得团团转。前后闹了70天(日本在对美国等国签约时服服帖帖,只用四天时间),最后战胜国的蒋介石对战败国的日本乖乖就 范。

  所签文字中,最醒目的是《议定书》中如下文字:“为对日本人民表示宽大与友好之意起见,中华民国自动放弃根据金山和约第十四条甲项第一款日本国 所应供应之服务之利益。”这意思就是说,关于战败国赔偿问题,战胜国“中华民国”将《金山和约》第十四条所规定的“服务赔偿”予以自动放弃。也就是什么赔 偿都免啦!整个的条约中没有提到赔偿条款,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

  此中屈辱,请看叶公超对日本代表说的一段话:

  金山和约对战败国之宽大已属史无前例,而我方约稿甚至放弃服务赔偿,是较之金山和约不及则有之,绝无过分之处,有何令贵国难于接受者?自贵我两 国开始谈判以来,贵方所提异议者均属金山和约之条文,换言之:贵方所要求者无一而非更改金山条约之提议,是诚有令人难于索解者。

  蒋介石在抗战胜利时不同任何中国人商量,单独决定“以德报怨”。在退守台湾后,又屈膝求全“放弃赔偿”。根据《中日和约》谈判时日本首席随员木 村四郎七回忆,最初“中华民国”提出的条件,只要日本承认他们是“正统政府”等三项,根本就没提出赔偿问题。后来加入这一问题,乃是作为谈判筹码的换取条 件,换到手后,赔偿都可以不要。

  二、蒋介石力保侵华战犯冈村宁次

  事实上,蒋介石在死要面子的同时,对日本总是奴颜婢膝。仅以他对日本头号战犯——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的态度为例,就可看出蒋介石的媚骨和奴才 相!冈村宁次以侵略中国总司令之尊,怎么可以被判无罪呢?可是蒋介石硬要判他无罪!不但要判他无罪,甚至在受降典礼前,把降书内容先给他过目,还“打招 呼”叫他不必当场献出军刀。另外还特别召见他,问他“贵官健康如何?生活上如有不便之处,希勿客气的告诉我或何总司令”。最后,当蒋介石兵败下野,李宗仁 接班,下令逮捕冈村宁次时,冈村宁次还得到蒋介石之荫命,快速潜归日本。

  与蒋介石媚骨相伯仲的,是他的私心。……蒋廷黻后来论断说:“个人尽管爱国,但一旦加入政权的争夺,免不了只顾目的,不择手段……这样的争夺, 久延下去,国家将卖尽了。”蒋介石从“以德报怨”到“放弃赔偿”,一再丧权辱国而不惜,除了对日本的媚骨外,保住他政权的私心也是主要原因。尽管蒋介石一 身媚骨,却时常被日本人出卖。1972年9月,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承认中共时表示:“《中日和约》已失去了它的意义,业已终了。”消息传来,蒋介石感到灰 头土脸,无地自容。最具讽刺意味的是,蒋介石死后,日本人又公布了《中日和约》的秘密文件,再次出了蒋介石的洋相。

  《中日和约》签订之前,张群对日本代表谈话时说:“在中日战争之前,我们竭力消弭战祸,惜无所成。在日本投降、战争结束之后,我们但有悲哀警惕 之怀,从未以战胜国自居。”这番话真把中国人的脸都丢尽了!抗战前“竭力消弭战祸”,战胜后却“从未以战胜国自居”,这还是人说的话吗?(台湾外交文档: 《中日和约签订后各国之反应》,一九五二年五月十日)

  三、侵华战犯极力颂扬蒋介石集团

  日本投降以后,冈村宁次的运气极好,因为他碰到蒋介石的“以德报怨”;运气更好的是蒋介石派何应钦去受降,何应钦一直是对日本军人矮半截的人物,从《何梅协定》时代到南京受降时代,腰弯得一直比日本人还多。冈村宁次后来回忆投降时情景说:

  我面临这空前的投降,虽感不安,但极力保持沉着冷静,默诵白隐禅师夜船闲话语句,并以将上断头台的心愿处之。我仅凝视会场的一点,时常转视何应钦将军的动作,因向中国友人中最亲近的何应钦投降,颇有安全感。(转引自吴相湘《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下册,页一一九二)

  冈村宁次无罪回到日本后,何应钦在一九五六年去日本看他。同年四月号的《文艺春秋》上,登出这样的对话:

  冈村:久违久违,您好么?

  何:托福托福,我初次见到冈村先生,好像是一九三三年,在北平谈判塘沽停战协定的时候。

  冈村:是的。在士官学校我比您高好几班,所以没见过您。在九一八事变时代,我们才首次见面。当时我是关东军副参谋长,您是中国军总司令官,不 过,互相并没有敌对的感觉。那时候我时常到北平去见您,而到现在仍然未能忘怀当时您所讲的一句话:“日本应该就此罢手了,如果仍继续向中国本土挥兵侵略, 则必使中国共产党回益坐大,结果,也必使日本吃个大苦头。”经过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在东京聚首,回忆起来,不幸得很,当年您所讲的这句话,到今天变成事 实了。

  何:是的么!当时我一直忧虑日本的一般军人想要侵略我国,可是,碰到冈村大将——

  冈村:当时还是少将。

  何:碰到少将,一谈起来,才认识您是一位值得敬佩的人,您认为中日两国非携手友好不可。总而言之,中国和日本是同文同种,从历史上、地理上或从文化方面来说,都必须携手合作。关于这一点,先生和我们看来很像是同志,这是我得到的第一个印象。

  冈村:其后我们再度见面,是在一九三五年十一月我在任职参谋本部第二部长的时候,适值排日运动最激烈之时,空气紧张,我在南京宿了一夜,当然无 法访问中国官厅,只好到领事馆找现在国会议员的须磨弥吉郎君。可是,您来了电话,要我到您使馆去吃饭,并约定不做任何有关政治的谈话,这使我高兴极了。那 时候我记得您是参谋总长。

  何:不,是军政部长。

  冈村:您在重庆的时候,常常受到很厉害的轰炸吧?

  何:时常有轰炸,就是日本的疲劳轰炸较为讨厌,你们叫做什么?

  冈村:日本叫做神经轰炸。

  何:一连轰炸一整天,教人无法工作。

  冈村:都是我的部属干的。

  何:多谢多谢!(笑)

  冈村:可是那里的气候很坏,真使飞机师吃不消。

  何:冬天一直看不到太阳,有“蜀犬吠日”之说。

  冈村:府上受过炸么?

  何:我住的地方炸中了两三次。

  冈村:不是有防空洞么?

  何:但若中了一千磅重的炸弹,就是避在防空洞,人也会晃动。这种情形前后有过三次。

  冈村:真抱歉,如果您先在公馆屋顶上做一个记号,我可以叫他们不来炸呢!(笑)

  冈村:还有一件事,应该向您深深感谢:就是我们打了“败仗”,却没有一个人变成“俘虏”,这是您的鼎助所赐。照国际上的惯例,战败的军队应被缴 械,分别拘集军官与士兵,并分开受战俘待遇,一般情形都是如此,苏俄、中共均是,但是我们却不同。我们所受的称呼,不是俘虏而是“徒手官兵”,就是说,没 有武装的军人,在签字投降次日,九月十日清晨您召我去,当我去见您的时候,您一开口就说:“日本已经没有军队了,现在我们两国可以不受任何阻碍而真正携手 合作。”您鼓励我:“我们一同努力做吧。”那时您并曾把中国政府的派令递交给我,把日本全军及侨民的遣回事务委任我来办理,那张派令是怎么写的?

  何:中国战区日本官兵善后联络部长官。那个派令,曾使您正正堂堂地发布命令。我们为遣返贵国人民,曾调配船舶三十万吨,这占当时中国船运力的百分之八十。

  冈村:中国也曾给我们增配火车。因而,自一九四五年十一月起至一九四六年七月止,在短短十个月期内二百万人终获全部遣返完毕,然而,看到四五年 前中共遣侨回国的情形,令我不胜其愤慨。中共在酷使日人后,感觉不需要时,便任意遣回。如果以他们遣侨的速度来计算,我们自中国大陆回来,必须要四十二三 年的时间。

  何:若按这种苏俄式的速度来说,是需要四十多年。

  冈村:你们当时因把整个运输力量集中到扬子江沿岸,致未能接济东北的军队,从而影响到国军败于共产党,实使我们感觉抱歉!

  何:不,事情已经过去了。

  冈村:关于这一点,根据我所听到的,美国顾问团也不好,我相信是美国贻误了远东的局面。它妄图国军开往东北,但拥有美式装备的精锐部队,多为南 方人,中国自黄河以北没有水田,北方人吃稀饭、吃馒头,而南部多是水田,南北情形完全不同,必须吃米的精锐部队开往东北,而为遣返日侨,大米不能运往接 济,结果在内战上招致了不利的条件。也可以说,为了尽速遣返二百多万的日侨,结果受到很大的牺牲。

  何:战争结束的时候,斯大林曾扬言以此报复了日俄战争的宿仇。但是当时蒋总统却声明“以德报怨”。

  冈村:我最佩服的是您总不懊丧诉苦,您也许更谦虚地说你们本身有致败的原因。当时美国报刊等对于何应钦先生和接收上海的汤恩伯先生,颇有酷评,说你们过于“袒护日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8 13:25:08 | 只看该作者
何:不,日本军队的复员,还是由于冈村先生的决心坚强,在战后混乱时代未得日本陆军部任何命令及日本复员局的援助,卒以自己力量完成了二百万军队的复员,这是世界上史无前例的。

  冈村:我所以能摆脱战犯,亦多亏了您派来的律师帮助。这虽然是件私事,我是应该向您致谢的。现在我又想起来的一件事,就是您认为我过去打仗的对 手是中国,所以您叫我批判中国军队。我答应,如果对外不发表,我可以做,因其内容一经发麦,我必被杀害。于是我以鏖战了八年的中国军为对象,以其缺点为 主,写了一篇《从敌阵看到的中国军》。
  七、另外再看国军将领投敌变伪军的史实

  一、蒋介石差点成为“汪精卫”

  国民党内地位仅次于蒋介石的副总裁汪精卫投靠日本人,在南京组织傀儡政府,令中国抗战大局出现超级震荡。其实,熟悉历史的人都明白,大量历史资料表明,如果不是汪精卫捷足先登,蒋介石就会成为叛国投敌的汪精卫。

  整个抗战期间,国民党部队不断出现成建制地向日军投降,转成伪军,使尾随日军作战的伪军(仅指正规部队)达到100多万以上。电影中“报告连 长,来了一百多鬼子,二百多伪军”的台词长期成为笑谈。100多万国军成建制投降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场中国战场上的奇观。这样的“光彩事”,蒋介石本人不 会提,蒋家余孽是更不会提的!

  那些极右人士不是恶毒攻击共产党人吗?可是,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的高级领导者无一人向日本投降,八路军、新四军也没有任何一支部队 投降日本人去当伪军。有很多别有用心的人面对这些无法否认的历史事实,竟然恬不知耻地替蒋介石招魂甚至打抱不平。我感到非常好笑,难道这些非毛反共的极右 人士,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羞耻”两个字?

  二、国民党“降官如毛,降将如潮”

  自抗战开始至1943年8月,国民党文武官员及作战部队投降日军者数量非常可观。其中国民党副总裁以下中央委员20人,旅长以上将领58人;直 接投日的正规国军达到50多万人,占全部伪军的一大半,在中国的土地上,出现“降官如毛,降将如潮”的可悲局面。1943年8月13日,《解放日报》公布 《两年来国民党五十八个叛国将领概观》,把这些“汉奸”永远钉在耻辱柱上。他们分别是:庞炳勋、孙良诚、孙殿英、毕戴宇、金亦吾、李长江、王劲哉、吴化 文、赵瑞、杨诚、荣子恒、杨仲华、吴漱泉、刘月亭、王清瀚、赵云祥、陈光然、黄贞泰、郭峻峰、丁树本、夏维礼、孙玉田、赵星彩、李震汾、侯如墉、于光辉、 杨汝贤、冯春田、杨克尤、王遂庆、王廷英、王瑞亭、赵天时、任兰圃、薛豪平、潘胜富、苏景华、张海平、苏振东、李德兴、丁聚堂、颜秀五、陈才福、秦庆霖、 范杰、于怀安、宁春霖、厉文礼、齐子修、邱吉胜、刘景良、李其实、张良才、徐继泰、韩子乾、景顺扬、李志希、陈孝强。

  《解放日报》的社论说:“当前人们传唱一首民谣:‘新兵新枪,老兵老枪,内战内行,外战外行’,鞭挞国民党以优良装备扩编嫡系部队,排挤非嫡系部队,妥协投降,挑动内战的倒行逆施,提醒全国人民警惕和深思。”

  三、国民党高级军事将领投敌“大盘点”

  下面这些败类都是国名党的军事将领,不包括这些投敌叛国的党政要员。(注:这些数字与《解放日报》上公布的有出入,这属于当时统计原因造成的遗漏。)

  1.1939年,何行健,国民党忠义救国军副总指挥,在苏南率部50000人投敌;

  2.1939年,蔡雄飞,晋绥军副师长,在晋西北率部投敌;

  3.1941年2月,李长江,苏鲁战区游击纵队副总指挥,率所部8个支队投敌;

  4.1941年2月,丁丛堂,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一纵队司令,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5.1941年2月,顾秀五,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二纵队司令,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6.1941年2月,陈才初,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六纵队司令,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7.1941年2月,秦庆霖,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七纵队司令,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8.1941年2月,范杰,苏鲁战区游击纵队第十一纵队司令,随副总指挥李长江投敌;

  9.1941年2月,杨仲华,国民党江苏保安第八旅旅长,率所部全部投敌;

  10.1941年2月,刘月亭,新编第5军副军长,率所部全部投敌;

  11.1941年5月,公秉藩,国民党第30师师长,率该师及第3、第9、第17、第80、第93各军之一部共22000人投敌;

  12.1941年6月,毕泽宇,国民党第69军军长,率所部投敌;

  13.1942年2月,赵瑞,国民党骑兵第1军第1师师长,率所部在晋西投敌;

  13.1942年2月杨诚国民党骑兵第1军第5师师长,率所部在晋西投敌;

  15.1942年4月,孙良诚,第39集团军副总司令,在鲁西率69军、暂3旅、特务旅全部投敌;

  16.1942年4月,王清浣,新编第6师师长,随孙良诚投敌;

  17.1942年4月,赵云祥,新编第30师师长;随孙良诚投敌;

  18.1942年4月,陈光然,新编第181师师长,随孙良诚投敌;

  19.1942年4月,黄贞泰,新编第13旅旅长,随孙良诚投敌;

  20.1942年4月,郭俊峰,特务旅旅长,随孙良诚投敌;

  21.1942年4月,丁树本,冀察战区游击第1纵队司令,随孙良诚投敌;

  1942年4月,夏维礼,冀察战区游击第2纵队司令,随孙良诚投敌;

  22.1942年4月,孙玉田,警备处长,随孙良诚投敌;

  23.1942年6月,徐继泰,苏北四县游击总指挥,率所部投敌;

  24.1942年6月,景顺阳,第3战区游击支队司令,率所部投敌;

  25.1943年1月,吴化文,国民党山东新编第4师师长,率所部于怀安投敌;

  26.1943年1月,于怀安,国民党山东新编第4师副师长,率所部随吴化文投敌;

  27.1943年1月,宁春林,山东保安司令部参谋长,率所部随吴化文投敌;

  28.1943年1月,吕其赓,苏北游击纵队第1纵队司令,率所部随吴化文投敌;

  29.1943年2月,厉文礼,山东游击队第2纵队司令,本人被俘投敌;

  30.1943年2月,王劲哉,国民党第128师师长,率8个将官及所部投敌;

  31.1943年2月,赵天时,国民党第381旅旅长,随王劲哉投敌;

  32.1943年2月,任兰圃,国民党第382旅旅长,随王劲哉投敌

  33.1943年2月,薛豪平,国民党第383旅旅长,随王劲哉投敌;

  34.1943年2月,潘胜富,国民党独立第1旅旅长,随王劲哉投敌;

  35.1943年2月,苏景华,国民党独立第2旅旅长随王劲哉投敌;

  36.1943年2月张海平国民党独立第3旅旅长,随王劲哉投敌;

  37.1943年2月,苏振东,国民党独立第5旅旅长,随王劲哉投敌;

  38.1943年2月,李德兴,国民党独立第128师参谋长,随王劲哉投敌;

  39.1943年2月,吴漱泉,国民党第351旅旅长,被俘投敌;

  40.1943年2月,韩子乾,国民党第113师师长,被俘投敌;

  41.1943年3月,金亦吾,第6战区挺进总司令兼第2纵队司令,率所部投敌;

  42.1943年4月,孙殿英,新编第5军军长,率所部投敌;

  43.1943年4月,张良才,苏北游击纵队第2支队司令,率所部投敌;

  44.1943年5月,庞炳勋,冀察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24集团军总司令,与孙殿英联名通电,判国投敌;

  45.1943年5月,赵星彩,第24集团军参谋长,随庞孙投敌;

  46.1943年5月,李震汾,第24集团军第106师师长,随庞孙投敌;

  47.1943年5月,侯如墉,冀察战区挺进第4纵队司令随庞孙投敌;

  48.1943年5月,于光辉,冀察战区挺进第4纵队副司令,随庞孙投敌;

  49.1943年5月,杨志稀,冀察战区挺进第4纵队参谋长,随庞孙投敌;

  50.1943年5月杨汝贤(杨明清)新编第5军副军长,随庞孙投敌;

  51.1943年5月,冯养田,新编第5军参谋长,随庞孙投敌;

  52.1943年5月,杨克友,暂编第3师师长,随庞孙投敌;

  53.1943年5月,王瑞庆,暂编第3师副师长,随庞孙投敌;

  54.1943年5月,王廷英,暂编第4师师长,随庞孙投敌;

  55.1943年5月,王瑞亭,暂编第4师副师长,随庞孙投敌;

  56.1943年5月,齐子修,山东保安第5师师长,被俘投敌;

  57.1943年5月,邱吉胜,山东保安第8旅旅长,被俘投敌;

  58.1943年6月,荣子恒,苏鲁战区鲁南112师副师长兼334旅旅长,率所部全部投敌;

  59.1943年6月,刘景良,山东保安第4师师长,率所部全部投敌;

  60.1943年7月,陈孝强,国民党预备第8师师长,率所部全部投敌;

  61.1944年9月,贺凯宪,新军所属第2旅旅长,率所部4个团12000人于河南投敌;

  …………

  日前,博友在笔者《驳斥“中共不抗战”的有力证据》后面跟帖,并引录一篇题为《共产党与国民党谁领导了抗日战争?》的文章。笔者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很好,遂将该文附在后面,以供广大读者和博友们阅读参考。
  
附:共产党与国民党谁领导了抗日战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8 13:25:42 | 只看该作者
 本来抗战是中国人民的胜利,可是有人却歪曲历史事实,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吹嘘国民党蒋介石领导的300万军队处在正面抗日战场,是国民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战的胜利。由此挑起了毛领导下的共产党与国民党到底谁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争论!

  什么是领导呢?领导就是行动上率领,理论上指导。

  首先,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由什么理论指导的呢?是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理论,指导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连蒋介石及其国民党的高 级将领都不否认,抗日战争既不能速胜,也不是亡国,而是经过战略防御、相持和进攻三个阶段。美国军事专家李海说,即使美国不投原子弹,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 和日本侵略战争的失败都是肯定的,只是稍晚一些,中国人民的牺牲要更多一些。我们要问一句,国民党蒋介石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抗战理论呢?

  其次,中国人民是谁在行动上率领进行的抗战呢?

  一、国民党尽管有多于日本侵略者的军队,处在正面战场,也进行了抵抗,有的甚至是顽强的抵抗,可是并没有阻止住日本侵略者的前进,从东北开始节 节败退,助长了侵略者的战争野心,连首都南京都丢了。而共产党不仅没有败退,而且主动到抗日前线去,到敌人的后方心脏去打击敌人。共产党与国民党一进一 退,是谁在行动上率领中国人民抗战呢?大家心里都是很明白的。

  二、日本侵略中国初期,真共党在江西瑞金就对日宣战,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而国民党蒋介石硬是要消灭这支抗战的队伍,致使这支抗战队伍 在达到抗战前线华北时,由30万人削弱为3万人。国民党蒋介石则把东北军从抗日前线撤出。一个开往抗日前线,一个从抗日前线撤出,是谁在行动上率领抗战还 不清楚吗?

  三、在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华北之时,国民党蒋介石对共产党仅剩的3万抗日武装力量,还在进行“围剿”,必欲除之而后快。国民党军队不但不抗日, 而且把重点放在消灭抗日人民武装上,在行动上帮助了日本侵略者,这样的军队能说是领导抗战吗?直到出现了人心所向、军心所向的“西安事变”,国民党蒋介石 才被迫停止剿灭共产党抗日武装的军事行动。一个主动抗日,一个被迫抗日,是谁在行动上率领中国人民抗战呢?难道通过兵谏才被迫抗日的国民党蒋介石是中国人 民抗日的行动率领者吗?

  四、就在抗日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到前线去,到敌人的后方去,如果没有广大的敌后抗战,国民党正面战场能够进入相持状态吗? 而国民党的军队大批的投降日本侵略者成了伪军,甚至国民党的高级领导汪精卫都成了汉奸,共产党在敌人心脏,不但要抗击日军,还要抗击大量的伪军。一个坚决 抗战,一个大批投降,是谁在行动上率领中国人民抗战呢?

  五、在抗战的关键时刻,共产党及其抗日武装在前线奋力抗战,自称抗战总指挥的蒋介石,公然破坏抗日统一战线,断绝抗日武装八路军、新四军的粮 食、衣服、武器、药品的供应,同日本鬼子一样封锁抗日根据地,迫使八路军不得不抽调部队进行“大生产”,坚持抗战。一个在坚持抗战,一个在军事经济上封锁 抗日根据地,是谁在行动上率领中国人民抗战呢?

  六是,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候,国民党蒋介石嫌军事、经济封锁抗日根据地还不够,直接动用军队围剿共产党抗日武装,仅“皖南事变”就使开赴抗日前线 的新四军牺牲近万人,做了日本侵略者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一个向抗日前线开进,一个消灭开进抗日前线的队伍,是谁在行动率领中国人民抗战呢?难道消灭向抗 日战场开进的抗日武装是在领导中国人民抗战吗?

  确实国民党许多将领士兵为抗战做出了重大牺牲,如张学良、杨虎诚、张治中、上海的800壮士、台儿庄牺牲的勇士等等,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是中 国抗日战争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国民党的高层,蒋介石尽管在名义上是抗战总指挥,但在基本的方面不但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而且在行动上是被迫的消 极的抗日,有时甚至是直接帮助日本侵略者,消灭抗日武装,破坏抗日。

  正因为毛领导下的共产党在抗战中有正确理论指导,在行动上率领中国人民抗战,建立广泛的包括蒋介石的抗日统一战线,其行动率领理论指导,形成事 实上领导作用,得到了全国人民更大的支持,大批的青年投奔延安和解放区,人民自愿地送子参加八路军新四军等,到抗战结束时共产党抗日武装发展到120万 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和根据地在抗战中发展壮大,就是共产党领导抗战最有力的证据。

  国民党与共产党一方面都对抗日战争做出了牺牲和贡献,谁都承认。但是在抗战中他们是有重大差别的,一个不怕牺牲向抗日前线开进,坚决抗战,在 《论持久战》理论指导下,建立统一战线,建立抗日根据地,到敌人后方去开展人民战争。一个从抗日前线撤出,消灭抗日武装,被迫抗战,大量投降敌人,破坏抗 日统一战线,在军事经济上封锁抗日根据地。谁是抗日的中流砥柱,在理论上指导行动上率领——领导中国人民抗战,难道还有疑问吗?
  附文:蒋介石消极抗日的“底线”——关于抗日战争的对话

  古彭万俟轩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4周年前夕,我在网上发了多篇关于抗日战争的帖子,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和评论。昨天( 2009年8月18日 )上午,一位网友就帖子内容与我进行讨论。我觉得我们之间讨论的话题,实际上也是社会上长期以来争论的焦点和热点,所以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评价历史不能感情用事



  网友:有关抗日战争这一历史课题的研究和讨论,目前有很多争论,你对这些争论都是什么态度呢?

  古彭万俟轩:我个人认为,关于抗日战争的研究和结论,目前还存在很大分歧,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国际上的。主要是侵略国家日本与受害国家之间的分歧,以中国为主,还有朝鲜、韩国以及部分东南亚国家。日本右翼政客始终坚持以下观点:1. 日本不是侵略国家,他们也是受害者;2.日本没有在中国搞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中国虚构的;3.战争的责任在中方,是中方的挑衅致使战争的进一步扩 大;4.日本进入中国是对中国的帮助,促进了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这些观点都是日本右翼分子反复强调的。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国内也有人附和日本 关于“进入中国是对中国的帮助,促进了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的论调。

  二是中国国内。主要围绕国共两党之间的抗日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一共有如下几点:1.国共两党究竟谁在真正抗日,谁在利用抗日谋取私利、借以 发展壮大自己;2.抗日战争中的国共摩擦责任在谁?3.中国抗战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目前国内争论的焦点主要围绕前两点。我们今天讨论的主 要是第一点。

  我一直坚持,研究历史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必须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评价历史绝不能感情意气用事,更不能想当然或先入为主。对待历史必须以理性的 思维和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辨和考证,应严格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不能粉饰历史,更不能以个人好恶作为评价历史的标准。我赞成研究历史的人都能够客观、公正地 对历史思考诠释,不能同意那种毫无根据地谩骂式的行为出现在历史研究领域。唯心的评价历史是不科学的,不道德的,也是不负责任的。


  历史最终会恢复它原来面目



  网友:我觉得你对抗日战争的历史研究,总是站在中国大陆多年来的主流立场上,这与你的个人感情有关系吗?

  古彭万俟轩:站在什么立场上,与个人感情无关。我所得出的结论都是在大量事实依据的基础上作出的判断。关于抗日战争,我和一些人的认识的确有差 距。我所说的“一些人”包括两部分,一是某些不负责任(也可以说别有用心)的学者专家,二是一些不明真相的网友读者。其实,这些网友和读者,大多是因为最 近几十年来他们看到的都是某些研究专家和学者对毛泽东、对共产党、对抗日战争、对抗美援朝的妖魔化,由于这些东西看得太多,所以影响也太深。

  有一位作家朋友,她正准备写一部关于抗日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我们两人的观点就大不一样。比如在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到底谁在真正的抗日,他们 在抗战中的具体表现,我们之间的观点就截然不同。当然,按照她的观点来写,属于现在“主流精英”思路,可能很好出版,也会引起轰动效应和“好评”。但是, 历史是无法改变的,最终还会恢复它原来的面目。我曾经提醒她,如果你故意这样写咱们没什么好说的。如果是无意的,你将后悔终生,而且无法用忏悔来改变你所 造成的影响。


  不能否认国民党抗战功绩



  网友:按照你的观点,国民党是不抗日的吗?

  古彭万俟轩:不,我从来没有否认国民党抗战的功绩。从“九一八”之后,国民党军队的抗日行动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是,国民党军队的抗日活动基本都 是集中在正面战场上,比如卢沟桥、上海、南京、徐州、武汉、长沙、常德、衡阳、腾冲等地。这些战斗或战役都给日本侵略者以极大的杀伤,大大迟滞了日本军国 主义企图灭亡中国的步伐,是应该充分肯定的。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期间功不可没,任何贬低或抹杀都是错误的,也是不尊重事实的。

  但是,我们必须把国民党、国民党军队的大部分坚决抗日的人与国民党、国民党军队内少数动摇派、投降派加以区分。值得提出的是,动摇派、投降派虽 然是少数人,却是国民政府、国民党军队的领导核心,这就决定了国民政府、国民党军队的抗日是保守的,是有局限的,而且也是消极的。我这里所说的少数人,为 首的就是国民党军事委员长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所以我的结论是:国民党的绝大多数人是抗日的,但蒋介石的抗日是有条件的。


  蒋介石的抗战是消极的



  网友:我们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你能具体谈谈吗?

  古彭万俟轩:具体地说,在抗日问题上蒋介石有他的底线,即只要不触及他的根本统治利益,他就不会和日本人真刀实枪地干。这一点,是有事实依据 的。一直存在争论的东北三省沦陷责任问题,有人说是张学良自作主张干的,有人说是蒋介石下令张学良撤退的,至今没有公论。但是,山东省主席韩复渠丢掉一个 济南就被蒋介石借故不抗日杀掉了,而张学良丢掉东北三省不仅没有丢掉性命,而且还一直当着国民革命军的副总司令。直到张学良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蒋介石抗日, 蒋介石才把张学良关起来。这起码可以说明一个问题:放弃抗日、丢掉东北三省的张学良政治和仕途都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而兵谏抗日却不仅让他丢了官,而且还失 去了终身自由。

  不少人可能已经了解到,东北沦陷后,成千上万东北流亡学生多次到南京请愿,要求国民政府抗日。但是,作为执掌兵权的委员长蒋介石究竟做了些什么 呢?东北三省在日寇铁蹄蹂躏下度过六年,蒋介石最多只发表了几次空洞的宣言,没有一次实质性的行动。蒋介石认为日本人并没有威胁到他的统治,所以他也就安 心地任凭日本人在东北横行霸道,他逍遥自在地在南京做他的“皇帝”,“收复国土”只能是千百万草民的无助呐喊。

  东北三省丢失之后,日本人步步进逼,一直打到北京城下,这时的蒋介石仍然没有动心,因为日本人距离他的首府南京还远着呢。面对日本人的猖狂挑 衅,他不为所动,任凭宋哲元的大刀队血溅卢沟桥。其实,当时如果倾全国之力在北京城下与日寇决一死战,日本人后来也不会肆无忌惮、得寸进尺,继续蚕食中 国。

  为了说明蒋介石是否真心抗日的问题,我这里引用一份半个世纪之前的材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8 13:26:19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可能都知道,抗战初期有个韩复渠,是个出名的贪生怕死鬼和投降派,因为不抗战丢掉济南被蒋介石枪毙了。其实这里面有些内幕大家可能不知情。

  梁漱溟 先生在他的《忆往谈旧录》长篇回忆中,有一节《七七事变前后的韩复榘》,专门就此做了介绍:

  抗日战争爆发前后的所谓“山东问题”,几乎成为一个谜。“山东问题”的中心人物自然是当时掌山东军政大权的韩复榘。要了解“山东问题”,必先了解韩复榘。

  我当时在山东搞乡村工作,为推动抗日自卫,曾参加许多有关活动,因此在此期间与韩有频繁接触。一九三五年十月中旬我在南京,听到华北局势恶化, 随即赶回山东,探明韩复榘对抗日态度。自十月下旬至十二月初,先后与韩谈话多次。据我了解,韩复渠最早是拒绝敌人胁迫的。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有意在华北利 用宋哲元、韩复榘、阎锡山三人当他们的傀儡,搞“五省三市自治”,与南京国民政府分离。当时日本关东军的一个参谋几度乘飞机到济南,胁迫韩同赴平津开会, 韩始终拒绝未去。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我到济南,韩复榘给蒋介石写了一信,要我顺便带去庐山。信内大致说韩部下将领在庐山受训的,要求尽快回来,以做好应战准 备。 七月三十日 韩复榘应蒋介石之召去南京, 八月二日下午四时 由南京回到济南省政府。我问他去南京的情况,他说,去南京之前,他于七月二十八、二十 九日一连两个电报,要求蒋各路同时出击,蒋回电说,他自有主张,自有办法。待三十日到南京向蒋请示机宜,蒋还是不谈什么。临走时蒋向我说:“我的意思,你 完全明白。”韩无可奈何地告诉我:“我哪里明白他的意思呢?我是糊里糊涂去南京,又糊里糊涂回济南的。我看蒋介石并无抗日决心。”

  蒋本人对日本在卢沟桥点起战火之后,是战是和犹豫不决,又不与韩复渠讲明,使韩不得要领。此后韩对抗日态度发生变化,而且放弃济南,除了想保存自己的实力外,可以肯定与蒋介石的态度有关系。

  从梁漱溟 先生的回忆中,我们可以看出,蒋介石在抗日问题上至少是消极的。 梁漱溟 先生是当事人,他的回忆是可靠的,也具有史学研究价值。


  蒋介石的抗战“底线”



  网友:按照你的观点,国民党军队的多次浴血抗战又是如何发生的呢?

  古彭万俟轩:蒋介石的退让和纵容并没有阻止日本侵略者的脚步。卢沟桥事变不久,日本人就攻占了平津, 8月13日 又在吴淞口登陆进攻上海。可 以说,淞沪会战是蒋介石开始抗战的转折点。这次,蒋介石急眼了,因为上海距离南京只有200多公里,日本鬼子奔他的老巢来了。直到这时,他才调集大批军队 在上海地区与日本决一死战。但是,战机已失,士气大挫,结果最终以10:1的伤亡代价丢掉了上海。后面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接着就是南京失守,就是惨无人 道的南京大屠杀。蒋介石无奈,仓皇中把国民政府迁到重庆。这时他之所以开始抗战,是切实感到日本人不是跟他闹着玩的,而是要消灭他。所以南京失守后,他又 下了在徐州与日本人会战的决心。

  蒋介石最早的算盘是放弃东北三省,以保中华民国的生存。等到日本人入关攻占北平天津后,他的如意算盘是以黄河为界,只要日军不过黄河,他就不准 备与日本人真干。这也是韩复渠丢掉济南、放日本人过黄河被蒋介石枪毙的主要原因。南京失守后,蒋介石企图以皖南山区作为屏障,拦截日本人进攻武汉。济南失 陷后,蒋介石又企图把日本人拦在徐州以北。结果他的如意算盘次次打错,卢沟桥事变过去还不到一周年,1938年的 5月19日 徐州就沦陷了。

  徐州沦陷后,日本人并没有停止进攻,随即攻占了开封,接着举兵西进,准备攻占郑州,南下直取武汉。为保卫武汉,赌红眼的蒋介石竟出损招,在郑州 花园口的黄河大堤上炸堤放水,说是“淹死日本人”。结果日本人没淹死多少,1000多万老百姓却大受其害,几十个县过水受灾,成为黄泛区。黄河炸堤放水成 为近代战争史上的一桩丑闻,百万无辜死亡的老百姓成了蒋介石消极“抗战”的牺牲品。日本人西进受阻,改变路线从大别山借道进攻武汉,很快就兵临城下。以后 的形势急转直下,武汉失守,蒋介石又实行焦土政策,策划了丧尽天良的“长沙大火”。

  武汉失守后,蒋介石是真的不能再退了,因为再退就没有地方了。到这个时候,他才决心指挥军队与日本人真刀实枪地干。随后发生的常德保卫战、衡阳 保卫战,其目的就是保住山城重庆。包括蒋介石派孙立人率部远征,也是出于保护重庆这一目的。有些人喜欢谈论国民党军队的腾冲战役,说国军抗战如何英勇,如 何壮烈,其实大家打开中国地图就明白了,日本人之所以占领缅甸、印度,其实最终还是冲着中国来的。因为,日本人的目的是攻占重庆,消灭蒋介石的国民党政 权,既然从东面再也打不进去,就只好从西南方向开辟第二通道,抄蒋介石的后路。蒋介石并不傻,其他的都能让,现在是实在不能让了。再让他的“老窝”都没 了,所以他要确保西南大后方的安全。


  蒋介石与日本人秘密谈判



  网友:有证据表明蒋介石与日本人存在某种联系吗?

  古彭万俟轩:通过上述介绍,相信大家基本上应该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轮廓:蒋介石的抗日有一个底线,只要不触及这个底线,他就不会真心抗日。通过已 经揭秘的档案我们知道,从东北沦陷开始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蒋介石始终没有间断与日本人的秘密谈判,日本人也始终没有间断对蒋介石政府的诱降。直到汪精 卫叛变投敌组建南京伪政府,日本人才认为蒋介石已经失去诱降价值,所以停止谈判,大举进兵“两湖两广”,企图以合围之势,消灭重庆的国民党蒋介石政府。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判断,如果汪精卫不叛变投敌当汉奸,日本人对蒋介石的诱降就不会停止,国民党和日本人的秘密谈判还会继续进行下去,蒋介石能否变成汪精卫第二也是很难说的。

  1940年,蒋介石在同日本人的谈判中曾答应过日本政府,只要日本人不再进攻,国民党政府准备承认日本人在 1937年7月7日 之前的在华利 益。也就是说,国民政府放弃华北以及东北三省(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辽宁、吉林,华北包括察哈尔、热河、内蒙古以及河北的部分地区)的领土主权。这都是有 档案可查的,但有些人就是视而不见,坚持说蒋介石是抗日英雄。我们可以想见,如果按照蒋介石的既定政策,中国的领土现在至少要减少100多万平方公里,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上,那个高昂的“鸡头”就会永远消失不见了。


  国民党军队没有打进攻战



  网友:怎么去看待国民党军队的抗战功绩呢?

  古彭万俟轩:我的结论是,国民党、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功绩是巨大的,不然无法解释如何有那么多的国民党官兵死在抗日战场上。但是,作为国民政 府的最高领袖和国民党军队的总司令蒋介石,他的指导思想决定了他的军队抗日是消极的,也是被动的。我们可以看到,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国民党打的每一次战役 都是领土保卫战,我曾查阅抗战史的全过程,国民党军队甚至没有打过一次进攻战,一直都是被动的防守和退却。大家可以认真查看,8年抗战,哪一场进攻战斗是 国民党军队打的呢?在卢沟桥事变中,在淞沪会战中,在徐州会战中,在武汉保卫战中,在常德保卫战中,在衡阳保卫战中,在腾冲战役中……国民党军队的确打得 英勇顽强,打得悲壮惨烈,但是,他们都是为了保卫领土而战,没有为收复领土而战,惨烈尽管惨烈,悲壮尽管悲壮,却令人憋气和失望。

  历史惊人的相似,蒋介石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与900年前偏安一隅的南宋王朝别无二致,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卖国主义政策。不同的是,南宋 借着这一投降政策得以苟延残喘,而蒋介石却差点连“老窝”都給端了。如果不是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占区牵制日军的大部兵力,恐怕抗战的历史都要改写。


  共产党在敌占区发展壮大



  网友:不少人认为抗日战争客观上帮助了中国共产党,八路军和新四军正是借日本人与国民党军队拼杀的空当发展壮大起来的。

  古彭万俟轩:这种说法不仅不科学,而且违反历史事实。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活动范围都在敌后,这些地方大部分是国民党军队战败撤 退后丢给日本人的。也就是说,八年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在敌占区发展壮大起来的,打下的地盘也都是从日本人手里夺回来的,没有从国民党占据 的区域里抢过一寸土地。新四军所在的位置在皖南地区,这里是抗日前沿的拉锯地带,有国民党的军队存在。所以蒋介石多次命令新四军撤到长江以北,说穿了就是 要把新四军全部赶到日本人的敌占区,严禁新四军在他们驻守的地区活动。后来的“皖南事变”就是新四军在撤退途中发生的。


  “苏联帮助中共”是误解



  网友:有人说,抗战胜利后,苏联红军帮了中国共产党的大忙,把东北的地盘全部交给了共产党和八路军,而且移交了大批武器装备。

  古彭万俟轩:这完全是误解。有人以为苏联是共产党领导的政府,他们就一定会帮助中国共产党。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苏联和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一直 都是有外交关系的,苏联的政策是希望国共两党建立联合政府,在此国策基础上,苏联是不会冒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关系破裂的风险,明确支持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 的。当然,我不否认苏联共产党有同情中国共产党的某些因素,但仅仅是同情而已。得罪国民党政府不符合苏联利益,他们是非常明智的,国家利益是底线,不管到 什么时候都不会超越。苏联红军攻占东北后,除了将大量机械装备运回苏联外,其他的都如数交给了国民政府。

  据已经解密的档案记载,苏联出兵前夕,蒋介石派蒋经国、宋子文到苏联与斯大林谈判,国民党政府在斯大林的压力下屈服,以外蒙古的独立和苏联在远 东的利益(中长铁路租用、租用太平洋出海口旅大港等)换取东北的领土和战利品。当时国民党势力比共产党大得多,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能否取得政权始终表示怀 疑,所以极力劝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建立联合政府。直到1949年春天,国共大势已定的情况下,斯大林还坚持国共两党划江而治,不同意推翻国民党政权。在 这种政策的主导下,他们一直保持与国民政府的关系,直到南京解放,苏联的大使馆还陪国民党政府一起搬到广州。这也是此后多年毛泽东与苏联领导人存在意见分 歧的根本原因之一。


  蒋介石是抗战的最大受益者



  网友:究竟谁是抗日战争的最大受益者呢?

  古彭万俟轩: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的军队号称八百万,其实这些部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伪军就地改编的,这些被改编的伪军至少有150万人。各 地游击队和土匪性质的组织为享受抗战成果,也积极向国民政府靠拢,大都在抗战后摇身一变成了“国军”。档案资料还表明,抗战结束后,至少有20万日军编入 国民党部队,帮助国民党打内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蒋介石与共产党打内战的本钱差不多有三分之一以上是日本人留下的。说共产党依靠抗战发展壮大有一定道 理,但抗战后得到的实际利益,国民党要比共产党大得多。


  蒋介石的目的是“消灭中共”



  网友:到底是谁限制谁的发展呢?

  古彭万俟轩:抗战胜利时,蒋介石的部队基本上都在大西南内地。抗战胜利后,为抢占有利军事地位,蒋介石一面命令八路军、新四军原地待命,一面命 令国民党部队火速开进,并命各地驻守日军和伪军一律接受国民党政府和军队的改编,不得向共产党的八路军、新四军缴械投降。由于他的大部分部队都在大西南, 所以他才要求与毛泽东谈判,企图实施缓兵之计,以利调兵遣将打内战。在谈判的日子里,蒋介石通过各种交通工具(飞机、轮船、火车)向东北和各大战场运输军 队数百万人。准备工作刚一结束,和平协定就被撕毁,内战也就随之开始了,究竟是谁在抗战中得到了实际利益,明白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4-12-29 11:16:53 | 只看该作者
难得楼主这么辛苦为真相。可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4-12-29 12:09:13 | 只看该作者
当时抗日差不多是共产党在敌占区, 川军在第一线, 蒋军在后方.。。在敌占区能生存就很不错, 但八路军还是经常主动出击的.。。打大战役不是死定了?  没有老百姓的配合, 饭都没得吃, 连后勤供应线都没有的啊!没有老百姓的配合, 早给消灭了, 这是在日本的势力范围里啊!

蒋介石还是很有私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4-12-29 12:15:4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克 飞 于 2014-12-29 12:23 编辑

中共是寻找机会主动出击, 蒋方大部分是被动还击.。。所以这个百分比就是正常的, 虽然蒋军的军事实力其实比共军要大得多. 如果要赞的话, 得赞川军, 他们战斗在第一线, 啥脏活、累活、危险活都是顶在最前方。可惜的是, 蒋军在他们有危险时, 不但不予兵力支援, 有时连后勤也没法保证, 到是共军, 能在危难时伸出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12:46:36 | 只看该作者
当时抗日差不多是共产党在敌占区, 川军在第一线, 蒋军在后方.。。在敌占区能生存就很不错, 但八路军还是经常主动出击的.。。打大战役不是死定了?  没有老百姓的配合, 饭都没得吃, 连后勤供应线都没有的啊!没有老百姓的配合, 早给消灭了, 这是在日本的势力范围里啊!

蒋介石还是很有私心的!
克 飞 发表于 2014-12-29 12:09



    没错

八路军新四军占领敌占区,日军怎可罢休,一定拼命围剿。说共军能打仗,不实战锻炼怎么可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4-12-29 16:32: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骑马海 于 2014-12-31 01:18 编辑
诬蔑毛领导下的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游而不击”,这本来是蒋介石上个世纪40年代炒过的冷饭。从战争年代过来的人,都明白这是站在政敌的角度攻击对手的一种策略手段,也是国民党政府宣传的需要。奇怪的是,现在的一些“精英”们,连日本鬼子是什么样的都没见过,也跟着大肆宣传这些陈词滥调。……先摘录日本国内报刊公开发表的一则电讯——
  敌西部《朝日新闻》 一九四四年一月十五日 电:华北军发表昭和十八年(1943年)度综合战果,充分说明了过去以重庆军为对手的华北军,在今天已完全转变为以扫共战为中心的事实……敌大半为中共军……交战回数一万五千次,与中共党军的作战占七成五,交战的二百万敌兵力中,半数以上都是中共党军,我方收容的十万九千具敌遗尸中,中共党军约占半数。而七万四千的俘虏中,中共党军所占的比率,则只有三成五。这一方面暴露了重庆军的劣弱性,同时也说明了中共党军交战意识的昂扬……
三达 发表于 2014-12-28 13:23

毛领导下的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中“游而不击”被改革开放之后的人揭穿了,五毛们当然拚命反击,可是却无证无据!中共党军在一万五千次交战中,占七成五?可除了百团大战和平型关打了个锱输队外,却说不出大战的名称!吴相湘 .《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下 :综合月刊社 ,1974年 :第983-985页所写的:
  
豫中会战:是日军投降前一年垂死挣扎倾全力打通大陆交通线的1号作战(中方称豫湘桂会战)计划的一部分,日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冈村宁次指挥14.8万日军、坦克装甲车691辆(内坦克225辆)[2] ,击溃了中国第一战区蒋鼎文、汤恩伯部8个集团军约30万军队[3] ,占领了河南大部。其中“许昌保卫战”成了当时这场战役最为惨烈的战斗之一[4] 。而国民党军队在三个最精锐的军被调派去缅甸作战时与日本军交锋中的最后一次惨败。

豫中会战仅30余天,日军即打通了平汉路南段,并占领了沿线各要点及古城洛阳,击溃了第一战区的主力部队,实现了战役企图。第一战区的军队损失严重,第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在撤退中牺牲。据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抗日战史》记载,第一战区在此次战役中伤亡官佐817员、士兵18327人,日军伤亡4000人;据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统计,日军伤亡3350人,中国军队阵亡32290人,被俘7800人。第一战区在战役结束后所作《会战之检讨》中说:“此次中原会战,挫师失地,罪戾难辞。”确是事实。为此,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和副司令长官汤恩伯均被撤职。

占了抗战七成五的中共军队哪里去了?

第三次长沙会战(日语:第二次长沙作戦,1941.12.24-1942.1.16),日本第11军司令阿南惟几所统率的30个大队共约6万人,为策应向香港进军的日军,向薛岳统帅的30个师30万中国军队发动的牵制性攻击。由于前期进展顺利,阿南惟几头脑发热,独断决心进攻长沙,在进攻长沙不克的情况下,又不肯立即退兵,结果遭到合围,弹尽粮绝,靠空投补给和中国军的合围不严密才突围而出。薛岳将军负责的第9战区一线兵团依托各阵地逐次抵抗,给日军相当的损耗和迟滞[1] 。此次战役是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盟军与日军交战的首场战役胜利。因此又被中国方面称为“长沙大捷”。

长沙会战五年间共打了四次,都是薛岳打的,第四次还大败了!共军又哪去了?难道薛岳是中共将领?至於何应钦和岡村宁次的对话,只是报复毛泽东多谢日本侵略中囯的丑史捏造而已,不值一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4-12-29 17:01:20 | 只看该作者
古彭万俟轩:这种说法不仅不科学,而且违反历史事实。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和新四军的活动范围都在敌后,这些地方大部分是国民党军队战败撤 退后丢给日本人的。也就是说,八年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在敌占区发展壮大起来的,打下的地盘也都是从日本人手里夺回来的,没有从国民党占据 的区域里抢过一寸土地。新四军所在的位置在皖南地区,这里是抗日前沿的拉锯地带,有国民党的军队存在。所以蒋介石多次命令新四军撤到长江以北,说穿了就是 要把新四军全部赶到日本人的敌占区,严禁新四军在他们驻守的地区活动。后来的“皖南事变”就是新四军在撤退途中发生的。三达 发表于 2014-12-28 13:26

看看这个五毛的大话自相矛盾:他说“八年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在敌占区发展壮大起来的,打下的地盘也都是从日本人手里夺回来的,没有从国民党占据 的区域里抢过一寸土地。”却跟着说:[蒋介石多次命令新四军撤到长江以北,要把新四军全部赶到日本人的敌占区,严禁新四军在他们驻守的地区活动。后来的“皖南事变”就是新四军在撤退途中发生的。]

既然是在敌占区壮大的,没占据国民党一寸土地,不知道跑去国民党驻守地区活动什么?还要被国军痛击才肯退?自掴嘴巴,是五毛的绝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4-12-31 00:57:5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骑马海 于 2014-12-31 01:02 编辑

1944年,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形势恶化,运输船队遭美国猎杀使战争物资紧缺:为了取得东南亚地区的物资自救,必需打通中国的铁路线,于是日军倾全力发起了豫中会战(豫湘桂会战)。日本华北方面军击溃汤恩伯在河南省的大军,打通了平汉线之河南至武汉段。之后,华中日军乘胜追击,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中击败薛岳,一路追击至湖南南部重镇衡阳。最终城破。两军更联手发起桂柳战役,一路占领广西,打通湘桂铁路,最后打到贵州独山,震动重庆;另一路则从衡阳南下与广州北上的日军打通了粤汉铁路。中共则在潘汉年通知下即早获知豫湘桂会战情报,几乎未遭受损失。此役日军事先精心准备,兵力也经过大大补充;中国守军一方面因为长期的相持局面而放松了警惕,另一方面精锐部队被史迪威调往西南战场,导致豫湘桂会战的大溃败。但在豫湘桂溃败的同时,中国远征军和中国驻印军发动了滇西缅北大反攻。1944年5月,由卫立煌将军指挥的中华民国远征军强渡怒江,发起滇西反攻,先后攻克日军坚固防守的松山、腾冲、龙陵,抢通中印公路。

为什么豫中会战国军大败而中共军秋毫无损呢?是靠一位中共的伟大汉奸之功的。各位观众只要在维基百科打上“潘汉年”三个字,就可以看到一部份毛贼通奸卖国的罪证:[潘汉年(1906年1月18日-1977年4月14日),江苏宜兴归径乡陆平村人,中共著名特工,作家,在抗战期间奉命代表中国共产党与日军取得互不侵犯的默契,战后却蒙冤而死,是一个传奇人物。]:
后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4-12-31 01:08:16 | 只看该作者
潘汉年解放后先后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社会部部长和统战部部长、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和第三书记、上海市人民政府第一副市长(1949年5月至1955年)。
  
潘汉年是饶漱石根据毛泽东的命令派去和日军与汪精卫谈判的代表,而胡均鹤则是前日占区和汪精卫的谈判代表。”王明,中共五十年,东方出版社,2004年3月,190-192

  
“日本都甲大佐说,清乡的目的是为了强化治安。日本方面目前最关心的是津浦线南段的运输安全。只要新四军不破坏这一段的铁路交通,日方则希望和新四军有一个缓卫地带。潘汉年说,新四军的发展很快,目前正在稳步地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也无意立即占领铁路交通线和其他交通据点。日军要给新四军一定生存条件,否则游击队就会随时破坏铁路交通的。”《潘汉年的情报生涯》,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版,161页,ISBN

凤凰网:作为中共情报工作的领导人,潘汉年的工作绝不仅限于幕后,往往要亲入龙潭。李士群是汪伪政权的警政部长和江苏省长,同时牢牢控制着“76号”特工总部。潘汉年认为,应该利用汉奸内部的矛盾,利用李士群想留条退路的投机心理,加强对他的争取和策反工作。这对中共在上海的情报工作以及地下党的活动安全都是有利的。

为此,1942年初,潘汉年亲赴愚园路李士群公馆。他的策反工作是成功的,李士群表示:中共和新四军方面有什么需要他帮助的,他将尽力。他还有意识地向潘汉年透露了下一步“清乡”行动的某些计划,并告知日伪军即将在苏北地区进行“扫荡”,希望新四军及其他地方政权能够有所准备。双方还商定:今后他们之间的联系,潘汉年仍将通过袁殊,李士群则委派他的助手,时任特工总部副厅长的胡均鹤负责。

1955年3月15日潘汉年赴京参加中央会议,4月2日向陈毅谈了当年会见汪精卫一事,4月3日遭毛泽东下令秘密逮捕。1963年2月3日送往北京市公安局团河劳改农场,1963年6月因“内奸”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1967年3月关回监狱。1975年5月送往湖南省第三劳改农场。1976年1月,正式宣判“无期徒刑”后死于肝癌。

1982年8月23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了《关于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红头文件,为其公开恢复名誉。

兔死狗烹,知人秘密者死!潘汉年身负毛贼卖国秘密 ,如不是透露给陈毅听,已被秘密处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1 11:04:17 | 只看该作者
“潘汉年解放后先后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社会部部长和统战部部长、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和第三书记、上海市人民政府第一副市长(1949年5月至1955年)。
  
潘汉年是饶漱石根据毛泽东的命令派去和日军与汪精卫谈判的代表,而胡均鹤则是前日占区和汪精卫的谈判代表。”王明,中共五十年,东方出版社,2004年3月,190-192
  
“日本都甲大佐说,清乡的目的是为了强化治安。日本方面目前最关心的是津浦线南段的运输安全。只要新四军不破坏这一段的铁路交通,日方则希望和新四军有一个缓卫地带。潘汉年说,新四军的发展很快,目前正在稳步地巩固和扩大农村根据地,也无意立即占领铁路交通线和其他交通据点。日军要给新四军一定生存条件,否则游击队就会随时破坏铁路交通的。”《潘汉年的情报生涯》,人民出版社1996年9月版,161页,ISBN

凤凰网:作为中共情报工作的领导人,潘汉年的工作绝不仅限于幕后,往往要亲入龙潭。李士群是汪伪政权的警政部长和江苏省长,同时牢牢控制着“76号”特工总部。潘汉年认为,应该利用汉奸内部的矛盾,利用李士群想留条退路的投机心理,加强对他的争取和策反工作。这对中共在上海的情报工作以及地下党的活动安全都是有利的。

为此,1942年初,潘汉年亲赴愚园路李士群公馆。他的策反工作是成功的,李士群表示:中共和新四军方面有什么需要他帮助的,他将尽力。他还有意识地向潘汉年透露了下一步“清乡”行动的某些计划,并告知日伪军即将在苏北地区进行“扫荡”,希望新四军及其他地方政权能够有所准备。双方还商定:今后他们之间的联系,潘汉年仍将通过袁殊,李士群则委派他的助手,时任特工总部副厅长的胡均鹤负责。

1955年3月15日潘汉年赴京参加中央会议,4月2日向陈毅谈了当年会见汪精卫一事,4月3日遭毛泽东下令秘密逮捕。1963年2月3日送往北京市公安局团河劳改农场,1963年6月因“内奸”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1967年3月关回监狱。1975年5月送往湖南省第三劳改农场。1976年1月,正式宣判“无期徒刑”后死于肝癌。

1982年8月23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出了《关于为潘汉年同志平反昭雪恢复名誉的通知》红头文件,为其公开恢复名誉。

兔死狗烹,知人秘密者死!潘汉年身负毛贼卖国秘密 ,如不是透露给陈毅听,已被秘密处死了!
骑马海 发表于 2014-12-31 01:08


那个缅甸抗日英雄孙将军是什么下场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5-1-1 19:47: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骑马海 于 2015-1-1 20:10 编辑

据我意见,孙立人是被美囯所害。



   1,功高震主,孙立人在美训练,获得美国军方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是中华民国二战中最优秀、最具国际观的将领。但也因此遭到蒋介石怀疑他挟美国以自重。
  
   21949211日,美国麦克阿瑟将军派一名中将特使到台湾,邀请孙立人到东京会谈。麦克阿瑟告诉孙立人,美国希望孙承担防卫台湾的责任,美国将给予他全力支持,但孙立人表明他支持蒋介石。孙立人去回均经陈诚向蒋报告此事。但令蒋起介心。
  

31950320日,美国中情局一份机密报告称,受过美国教育、现负责台湾防务的孙立人,正计划发动政变,俾使蒋介石成为有名无实的领袖。4月下旬国军部队撤离海口后,美国驻华武官巴瑞特向国务院发了一通极机密电报,引述孙立人的话说:蒋介石及其党羽已到了“混乱与绝望”的状态,孙建议采取“剧烈的行动以挽回狂澜”。巴瑞特1950427日会见孙立人时,孙主动提出“蒋介石问题”。腊斯克于51日见到此电,两天后的 53日,国务院政策计划处官员尼兹在一次秘密会议中正式提出了由孙立人发动兵变以倒蒋的方案。方案说,政变目的乃是“彻底铲除国民党的所有重要官员,由孙立人掌控全部军权”,这些工作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完成。政变后的政治真空则由美国调集官员去填补,三天之后,美国派出一批最能干的官员到台湾充任政府的顾问。195053日腊斯克呈交艾奇逊一份演示文稿,指出美国已在台湾部署秘密行动,以武装支持岛上的领袖,他建议告知蒋介石,嘱其离开台湾。以胡适替代蒋。但在6韩战爆发后,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第七舰队巡弋台湾海峡。美国国务院内部转而支持蒋介石,假想方案并未实施。但情报后来可能为蒋察觉。

  

4,孙立人对于曾留学苏联而时任国防部总政治作战部主任的蒋经国以政工制度(保护蒋介石的特工组织)破坏现代军事体制有不满之意,对当时主管警备总部的彭孟缉也不假辞色,因此也与蒋经国的政工系统埋下冲突之因。蒋经国向蒋中正进言,认为孙立人希望借由反攻大陆计划,获得更多军事力量,会威胁到蒋中正的权力,主张拔除他所有军权。

  

5,当时孙立人仍受蒋重用。19515月,孙立人晋升陆军二级上将。美军顾问团(MAAG)在台北正式成立,美援的条件是中华民国政府建立起一套美国认可的国防军事预算与监督机制。7月,一份代号为“三七五”的反攻总计划,拟定以闽南与海南岛作为反攻登陆地点,此后数月里,美方不断向台北推销反攻海南岛的方案,孙立人极力想说服蒋同意这个方案,同时希望取得反攻大陆全盘之军事指挥权,甚至以辞职要胁。结果被蒋批评为“自不量力,只想藉美国之势力揽权。”[10]

  

6,由1952年至1955,孙立人仍屡屡主张反攻大陆,卒于1955525日被亲蒋势力诬陷在屏东实弹兵谏及郭廷亮匪谍案为由,被蒋解除职务。820日,孙立人兵变事件公开化,政府以“纵容”部属武装叛乱,“窝藏共匪”,“密谋犯上”等罪名,公开革除孙总统府参军长职务。被判处“长期拘禁”在台中市向上路寓所。自孙立人被拘禁后,其亲信部属一一被调离军职查办,前后有300多人因与本案有牵连而被捕入狱,包括当时担任英文秘书的黄正以及担任女青年工作大队中校组长的姊姊黄玨等人。

  

但监院调查结果,认为郭廷亮等确系主张军事改革,但绝无兴兵叛乱之情节。所谓遭人检举,乃属国军内部派系构陷,不足为凭。孙立人对此应毫无责任。

  

200118日,监察院通过决议,经调查已确定为一项被阴谋设局构陷的冤屈案。

  

20147月,台湾监察机构承认郭廷亮当年遭刑求被迫写下自白书,“假藉长官名义为匪工作”,其实他不是匪谍;这项调查间接为孙立人平反。[2]

   

中华民国前陆军上将、寓居在香港的张发奎,在《张发奎口述自传》文中评论孙立人:“恃才傲物是孙立人失势的主要原因,美国人想扶植他反而害了他。

  

七十年前,接受美援的亲美政府首领一失势或不听话,美国就搞政变捧其他人替代。蒋介石吃过美国不少苦头,也是最不听话的硬汉,在抗战时已和美高级统帅史迪威斗得“晒冷”,史迪威屡欲联共倒蒋,但最后罗斯福把史调职,蒋胜一局。至国共和谈,史的拍档马遏尔出卖蒋,斩断一切援助,令蒋败退台湾,替史报了一箭之仇。当时美国实有捧孙倒蒋之意。虽然孙无意反蒋,亦难怪蒋先发制人

  

你只一句话,我翻了半天资料,下不为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