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泽东时代已经过去近四十年了,对于这个时代,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从焦裕禄事迹这个视角来观察毛泽东时代共产党人的真实风貌,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焦裕禄的感人事迹经过近五十年的风风雨雨,它的真实性已得到了公认。又因为焦裕禄在兰考的那段发出最后灿烂光辉的时期恰恰发生在毛泽东时代,考察焦裕禄在兰考的470天里的一言一行,就可以看到毛泽东时代共产党人的真实风貌。
焦裕禄事迹中最感人的,无过于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人民公仆精神了。
焦裕禄从来到兰考那一天起,就把自己的生命与改变兰考面貌、为兰考人民谋幸福的事业融为一体了。他到兰考不久,就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主持制定了《关于治沙、治碱和治水三、五年的初步设想(草案)》这个改变兰考面貌的蓝图。他在上报这个规划时向党和人民写下了庄严的誓言:“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面对着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死不瞑目。”
焦裕禄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焦裕禄在兰考只有短短的470天,但他却跑遍了全县一百四十九个大队中的一百二十多个。他无时无刻不在考虑怎样改变兰考的贫穷面貌、怎样改善兰考人民的生活。在他积劳成疾,病情非常严重的时候仍然舍不得离开兰考,提出“在兰考一面治疗,一面工作”。在他病重期间,他人在医院,心系兰考。面对来看望他的干部和群众,他首先问的是兰考的工作生产情况。在他弥留时,两次向党讲述了自己的临终遗言:“我死后只有一个要求,要求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他将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兰考大地,哺育着兰考的一草一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精神感动了兰考县千千万万的干部和群众,也感动了全国千千万万的老百姓。
焦裕禄去世后的近五十年漫长的岁月里,兰考的人民群众始终没有忘记焦裕禄,始终对他怀着深厚的感情。原因就在于,焦裕禄关心群众,爱护群众,与人民群众存在着血肉联系。焦裕禄生前作过大量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的感人事情,但与现在的某些领导的作秀不同,他的这些事迹在当时并没有被很多人所了解。直到他去世一年多后,在记者穆青等的采访时,这些感人的事迹才一桩桩一件件地被挖掘出来。这些事迹中,有风雪天看望贫穷孤寡老人的事迹,有生死线上救活病危儿童的事迹,有帮助一个‘妻子坐月子连一斤红糖都买不起’的贫苦群众的事迹……..特别令人感慨的是,焦裕禄63年秋冒雨抢救被房屋倒塌砸伤的老人的事迹,竟然是在近三十年后才从一位当事人的聊天中被发现的。
焦裕禄帮助过的人中,大部分都是无权无势的普通干部群众,焦裕禄从他们身上谋取不到任何私利,焦裕禄帮助他们完全是出自内心的对人民群众的深厚的感情,这就充分说明了焦裕禄无私奉献,心系群众,甘当人民公仆的崇高精神。
在焦裕禄生活的那个时代,象焦裕禄这样的共产党人并不是孤立的。就在焦裕禄工作过的兰考县,就在焦裕禄周围,就存在着一个立党为公,一心为民的共产党人群体。
当时的兰考县委副书记张钦礼,是焦裕禄的亲密战友和得力助手,那个改变兰考面貌的蓝图,关于除三害的著名规划,就是张钦礼亲自起草的。焦裕禄让张钦礼主管“除三害”这个关乎兰考前途命运的关键工作,使兰考“除三害”取得重大进展。焦裕禄逝世后,张钦礼积极热情地宣传焦裕禄的事迹,最终促成了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问世,轰动了全国。
张钦礼和焦裕禄一样,忠实地践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被他帮助过的群众不计其数,他同样与兰考人民群众存在着血肉联系。在张钦礼去世后回兰考下葬那天,兰考群众自发前去路上祭奠张钦礼的竟有十万之众!在他的墓地上陆陆续续出现了六十多座石碑,大都是兰考的干部群众自发为他立的。
卓兴隆,兰考县“除三害”办公室主任,是焦裕禄的又一得力助手,为改变兰考县的贫穷面貌做过不容忽略的贡献。后来卓调往杞县并于1991年去世。但兰考的广大干部和群众仍然十分怀念这位曾为他们脱贫翻身流过汗吃过苦的焦裕禄的忠诚战友。他们乘坐6辆大客车去杞县参加卓兴隆的追悼会。这说明,一个干部,一个共产党员,只要他为人民做过好事,人民是永远不会忘记他的。
焦裕禄生前树立的先进典型,韩村、秦寨、赵垛楼和双杨树这四面红旗大队,每一个大队的党支部书记都是一心为人民谋利益的好带头人。他们带领群众,团结一心,与大自然作斗争,依靠集体的力量战胜了灾荒。
如果仔细阅读当年有关焦裕禄的报道,不但感受到焦裕禄的崇高精神,而且还会感受到到围绕焦裕禄身边的干部群众的精神风貌。比如那位年过六旬,仍坚持“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老县长张奇,比如那位身患重感冒仍坚持在基层大队蹲点的县委副书记孟照芝,还有那嫉恶如仇、心快口直的县监委书记潘子春,还有那不要国家救济,靠自己动手养活自己度过灾荒的韩村群众,等等,这些事实,由于都是属于报道焦裕禄事迹时的背景材料,所以才显得十分真实。
有人说:毛泽东时代热衷于搞政治运动,不重视生产建设,不关心人民的生活。
但是焦裕禄的上述事迹却告诉我们,事实并不是那样的。在毛泽东时代,确确实实存在着以焦裕禄为代表的一大批立党为公,一心为民的真正共产党人。他们牢记党的宗旨,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战胜灾荒,从而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戴。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才使得党与人民群众保持了血肉联系,才使得人民群众在党最困难的时候仍然相信党、拥护党,在党的领导下度过了难关,并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在五十年后的今天,如果当年的大灾荒再次降临,人民还会不会象毛泽东时代那样仍然拥护我们的党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