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真真真真 于 2013-5-21 19:36 编辑
《红楼梦》 中的 “通灵宝玉” 原是阜新玛瑙
“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绕。”这是曹雪芹笔下对“通灵宝玉”的描述。到底是什么材质给了曹雪芹灵感,让他创造出“通灵宝玉”呢?这一直是玉雕界人士争论的话题。近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曹志涛及我市红学爱好者经过多方求证,认为“通灵宝玉”应为阜新玛瑙。
一次博览会引来“通灵宝玉”质地的争论
11月2日,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博览会在上海举行,全国各地的玉雕大师、专家学者纷纷到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鲁志涛也参加了此次活动。在曹志涛的展位前,众多业内人士纷纷被精美的玛瑙作品所吸引。有一位来自南京的奇石爱好者对曹志涛说:“你们阜新的玛瑙很漂亮,我们南京的雨花石也很精美,贾宝玉所含的那块‘通灵宝玉’就是我们南京的雨花石。”一句话引来一场关于“通灵宝玉”是雨花石还是玛瑙的争论。
曹志涛告诉记者,南京的朋友拿出的依据就是“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绕。”他认为这几句话说的就是南京的雨花石。曹志涛反驳他:“大如雀卵,灿若明霞,五色花纹缠绕”三句的确符合雨花石的特点,但雨花石不通透,不符合莹润如酥的特点。再者,雨花石是一种石头,它不符合《红楼梦》中金玉良缘的设计。它不算珍贵,称不上《红楼梦》书中‘真乃奇物’的说法。”几句话让对方哑口无言。
关于“通灵宝玉”是何材质的争论,玉雕界一直有四种说法,一说是玛瑙,二说是和田玉,三说是翡翠,四说是雨花石。“关于这四种材质,我曾经研究了很久,觉得还是阜新玛瑙最为恰当。”曹志涛说。曹志涛认为,和田玉是中国玉石中的极品,是因其莹润如酥,备受达官显贵的青睐,但和田玉中很少有红色,所以与“通灵宝玉”的灿若云霞不符。另外,和田玉是玉中至尊,在清朝礼制十分严格的时代,在曹雪芹的笔下,贾宝玉就是“通灵宝玉”,如果是和田玉,就会有冲撞皇权之嫌,所以说不能是和田玉。翡翠也是玉中上品,业界又有红为翡,绿为翠之说。从质地与颜色上看,翡翠与通灵宝玉有相近之处,但翡翠被国人喜爱是在曹雪芹逝世之后,时间上不符。雨花石也不符合莹润如酥的特点。
“通灵宝玉”是玛瑙,根据在哪里 为什么说“通灵宝玉”的材质是玛瑙呢?除了玛瑙符合“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绕”的特点之外,还有其他的证据吗? 我市的红学爱好者华得宝为记者找到了证据。华得宝告诉记者,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喜欢《红楼梦》,就是现在,他都要将《红楼梦》读上两到三遍,每次读完都会有新的发现。他认为“通灵宝玉”应该是玛瑙,依据有几个――
玛瑙是“炼”出来的。玛瑙是火山熔融喷发后,液体渗透入空穴、裂隙之中成胶质状存在,经历千万年的压力、热力凝炼,才最终成型。民间对玛瑙就有“火石”的称谓。《红楼梦》书中说女娲氏在大荒山无稽崖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这突出了一个“炼”字,这些石头都应当有高温过后留下的痕迹。在目前知道的石料中,只有玛瑙等少数玉材的“皮子”有火灼印迹,是大自然“炼”出来的。
玛瑙是玉与石。玛瑙雕琢前为石,雕琢后为玉,属天然玉石类。完全符合《红楼梦》中前为补天之石,后为“通灵宝玉”的描述。使贾宝玉既符合与薛宝钗的“金玉良缘”,也符合与林黛玉的“木石前盟”。
玛瑙是珍贵且罕见的。在古代,玛瑙是价值相当高的罕见之物,人们常以“珍珠玛瑙”表示宝物。在通部《红楼梦》中,曹雪芹共三次提到玛瑙。
第一次在第28回:“蒋玉函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说的是贾元春给贾府送的“端午的节儿礼”中,独“老太太多着一个玛瑙枕。”一个贵妃送给祖母的是“玛瑙枕”,连老爷太太都没有,足见其珍贵。
第二次是在第31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中。晴雯失手将扇子跌坏,宝玉责怪她,晴雯说道:“……先时候儿什么玻璃缸,玛瑙碗,不知弄坏了多少,也没见个大气儿,这会儿一把扇子就这么着……”晴雯也是在拿玻璃和玛瑙这些当时的稀罕珍贵物来减轻自己的责任。第三次是在第37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院夜拟菊花题”中提到玛瑙。袭人发现槅子上“缠丝白玛瑙碟子”不见了,忙问其他丫头玛瑙碟子哪去了。丫环们没当回事,还说另外还有“一对联珠瓶还没收回来呢”,你干吗小题大做。袭人厉声说:“少轻狂罢!你们谁取了碟子来是正经”。这都说明玛瑙在当时的宝贵。
玛瑙和佛道有关。《法华经》说,金、银、琉璃、车磲、玛瑙、珍珠、玫瑰为佛家七宝。通灵宝玉是由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点化“携入红尘,引登彼岸”的,他们是要这顽石“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书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那里去走一遭”,基于这种想法,茫茫大士和渺渺真人应当在他们熟悉的七宝中选择一个,而玛瑙是这七宝中唯一的“玉”。
在民间玛瑙被看做幸运的象征。玛瑙在民间一直被看做是幸运石,是避邪之物。最典型的说法是出于《拾遗记·高辛》记载:“丹丘之野多鬼血,化为丹石,则玛瑙也”。意思是说,诛杀恶鬼,流出的血凝结成玛瑙,再用它制成玉佩类饰件挂在胸前避邪。还有玛瑙有能“维持婚姻生活的幸福和热情,减轻生产的痛苦”等说法。曹雪芹正是通过把这“避邪”、“幸运”的玉石赋予了贾家,通过衔玉、观玉、摔玉,最后弃玉等一系列故事描写,来说明即使是“通灵宝玉”也不能挽救封建世家衰败的命运。
求证“通灵宝玉”是阜新玛瑙 中国的玛瑙产地有很多,为什么说“通灵宝玉”是阜新玛瑙呢?曹志涛告诉记者,这一说法最早提出的人是中国玉雕界的宋世义大师,他也是北京业余红学研究会的成员。 在阜新玛瑙王出山前后,宋世义曾两次来到阜新,并且说了相同的话:《红楼梦》中的“通灵宝玉”很可能是阜新的玛瑙。宋世义的这句话引起两个人的注意,一是红学爱好者华得宝,一是阜新电视台记者陈晶。 为了求证“通灵宝玉”是阜新玛瑙,陈晶找到曹志涛,两人一同来到北京求证,宋世义告诉他们,他说的那句话源自于李一之先生的一本论著。李一之先生是原北京漆雕厂的厂长,红学研究家。 在李一之著的《红楼梦艺术与奇珍》一书中,有很大一段是写玛瑙的,其中有“比如玉器,南北均有,可是在明末清初,东北辽宁的锦州、阜新、凌源、沈阳的玉器生产制造极为昌盛繁荣。”最后他得出结论,“通灵宝玉”是典型的大凌河流域生产的,该区域能出产玛瑙的只有阜新。 曹志涛非常赞同这一论断,因为早在《清实录》中就有记载,阜新“开挖窑洞十六,窑工千人,南部设有商邑”。可见,“通灵宝玉”就是阜新产的五色花纹缠绕的红玛瑙是成立的。 为了进一步求证,曹志涛与陈晶驱车来到曹雪芹的老家辽阳。 “曹雪芹是辽阳人,作者出生地与当时玛瑙产地阜新非常近,玛瑙有可能影响到他的创作意识。”曹志涛说。 华得宝说,一提到白胡子老头,人们就联想到圣诞老人,但玛瑙在人们脑子里是什么呢?没有一个形象的符号,如果“通灵宝玉”就是玛瑙,那么玛瑙就有了符号。 陈晶则认为,阜新玛瑙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更有众多的玛瑙雕刻大师及全国玛瑙批发大市场,唯独缺少了一点儿生动的东西,如果宋世义的话得到验证,那么阜新玛瑙就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