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查看: 52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鱼塘突现大坑 漩涡20分钟吸光千尾鱼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7 22:08: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关文章内容摘要

5日凌晨5时许,伴随着两声巨响,老陈的鱼塘,惊现一个深约4米的天坑。天坑一出现,面积3亩的鱼塘,水连同鱼儿,一道被吸光。 不过,昨日,老陈跟记者坦言,出现天坑,他早就有了心理准备。近年来,这个村子已经出现 ... [ 查看全文 ]

§ 发表于 2012-7-7
“近年来,这个村子已经出现了近十个类似‘天坑’”——那还养鱼?不长脑子!
沙发
发表于 2012-7-8 02:04:31 | 只看该作者
地面塌陷(天坑)的主要原因是地下水位的明显下降。但在中国, 这可不是‘天灾’,基本是‘人祸’。看看下面这篇报道:

《新闻分析:所谓“天坑”频发传递了什么讯号?》
2010-06-26 10:32    来源:新华网
   
  4日,南昌市昌南大道与迎宾北大道交叉口附近路面突然发生塌陷,一辆过路小轿车被卡在洞口处。

  新华网北京6月25日电(记者 王立彬)中国地质调查局25日发布的调查结果表明,近来媒体陆续报道的我国南方省区频繁出现的“天坑”属于一种地质灾害,不是误传的所谓地震前兆,对此社会不必恐慌。然而作为一种短期内集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地质灾害,“天坑”却值得国土、地质、防汛、交通运输和城建部门高度关注。

  作为地质灾害的“天坑”,近期集中出现,主要原因首先是极端气象条件,特别是我国南方地区前旱后涝的极端气象形势。这表明今年汛期,南方地区以及干旱少雨、地质疏松的西北地区,地质灾害形势严峻。去冬今春,我国南方长时间干旱,致使地下水水位大幅度降低。

今年入汛以来,南方又连续出现8次大范围强降雨过程,广西大部、湖南南部、广东、福建、江西、广东北部等地局部出现强暴雨,降水量比往年多五成以上。在岩溶分布区,持续干旱造成上覆表土层及砂石层变得异常疏松,甚至出现干裂。强降雨使松散表层土层和沙砾层充分饱水,变得松软。下面岩溶地下水暴涨暴落产生推拉作用,极易使地下溶洞埋藏较浅、顶部结构较破碎的位置出现地面塌陷。特别是前期干旱的西南地区,成井质量不高的民井,常年抽采地下水。

今春的干旱,更加大了地下水开采量,使红土层和卵砾石层的细颗粒沉积物一同抽排出来,地层形成架空结构。春耕插秧以来,伴随灌溉水不断入渗,在地下水位变化及土层自重作用,极易发生塌陷,值得当地居民及施工者高度警惕。

  “天坑”近期集中出现,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工程施工的影响。

中国地质调查局实地调查的8处地面塌陷,都有工程活动的影响。

四川长宁县硐底镇岩溶塌陷区,上有正在修筑公路的大型重型设备碾压,下有煤矿在灰岩地层中挖掘运输坑道排水。

湖南军营村和大成桥地面塌陷区均有煤矿采煤、抽取地下水,形成了地下水漏斗。

广西来宾吉利村塌陷区附近机井抽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

浙江黄衢南高速塌陷,有高密度车辆重压影响。

四川大邑县新场镇及崇州市怀远镇地面塌陷均与长年抽采地下水有关。

汛期既是我国极端天气集中时期,又是从南到北工程施工最为集中的时段,特别是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推出一系列基础设施工程,2010年进入施工最高峰,使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形势格外严峻。

  国土资源部统计显示,今年前5个月,因地质灾害死亡、失踪人数同比明显增加,5、6月则呈现出迅速增加趋势。

“天坑”频现虽然与地震无关,但对地质灾害防治却是一个强烈警讯。

当前,对“天坑”多发地区,要加强调查,开展岩溶塌陷地质灾害专项调查,圈定岩溶塌陷危害区。对岩溶塌陷严重地区开展详细勘查,提出防治方案。对易造成危害的重点地区和重点地段,要开展群专结合的监测工作,及时分析预测塌陷的危害和发展趋势。必要情况下及时发出预警,制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特别是南方地区交通运输及工民建施工,必须把地质灾害勘测预警,放到至关重要的突出位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