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1-5-26 21:38:01
|
只看该作者
清华只是卖身成瘾的大学之一
暨南大学“富力教学大楼”
清华失身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以清华为例,2006年4月7日,清华大学新闻学院院馆正式命名为“宏盟楼”,宏盟集团是全球最大的广告传媒集团。今年3月10日,清华大学医学楼举行奠基,该楼命名“郑裕彤医学楼”。郑裕彤是香港著名企业家。清华还有伟伦楼和伍舜德楼蒙民伟楼、逸夫技术科技楼等。
而据清华教育基金会官网公布的信息,有20个院所、实验室、基金等筹款项目也给出了“冠名费”,金额超8亿元。其实2003年,台湾裕元集团捐助清华最大的教学楼——六教的建设,第六教学楼也叫“裕元楼”。…【详细】
其实资本也早早入侵了大学校园
其实不独清华,北大也将已建造好的第二教学楼冠名为李兆基楼、法学院被冠名为陈明楼、政府管理学院大楼被冠名为廖凯原楼,光华管理学院还有阿里巴巴报告厅。…【详细】
这后面跟着一长串的名单:中国人民大学也有以捐款者黄如论命名的如论讲堂,北师大也有田家炳教育楼,暨南大学的 “富力教学大楼”,华东师范大学的“宋山木楼”,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新华金融保险学院等一系列的命名事件如同一曲独特的低吟浅唱,清华的真维斯楼成为这首另类曲子的高潮。当商业突然以这种形式呈现在众人面前,人们才恍然资本已经在学校安营扎寨很长时间了。
变了味的冠名权
一名学生在“真维斯楼”前拍照
国外大学如何冠名的
近年来,凡遇大学学院冠名、教学楼、图书馆冠名,都会遭遇争议。质疑者认为,此举太过商业化,败坏大学精神。其实,大学学院或者校园建筑物冠以捐赠企业的民称或人名,与大学精神并无多大关系。这种做法,反倒有助于大学精神的推行。大学精神的本质是独立,而一所大学要获得独立办学空间,财政独立是至关重要的,对公立大学来说更是如此。举目各国大学,都在想办法拓宽办学资源,增加自筹经费在整体办学经费中的比重,以摆脱办学过于倚重国家投资和学生学费的情况。其中一种做法,就是让渡出学院和楼宇的冠名权,由此能获得不菲的捐赠投入。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麻省理工大学斯隆(Sloan)商学院,是以捐赠者Alfred Sloan的名字命名;沃顿商学院以费城企业家约瑟夫·沃顿的名字命名;牛津大学赛义德(Said)商学院,以捐赠者沙特阿拉伯亿万富翁瓦菲支·赛义德的名字命名。
以国外大学的实例分析,只要有合理的学校管理制度,一切以办好学校为出发点,接受个人或者企业捐赠并冠名,并不会让大学的办学沾上铜臭气、走向世俗。这一制度就是现代大学制度。在这一制度下,校方获得的捐赠,全部用于学校办学,捐赠者获得的回报也就是冠名权而已;就是学院理事会(或董事会)的理事(或董事),也无权干涉具体的教育事务和学术事务,因为这些事务的决策权掌握在教授手中。
我国大学接受捐赠,在冠名做法上已与国际“接轨”,然而,在学校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却严重滞后。捐赠冠名有怎样的决策程序?获得的捐赠,开支到了哪里?学校与捐赠者之间有无交易?捐赠者对办学会否施加影响?对这种担忧,大学难以回答。…【详细】
真维斯不是冠名,是做广告
接受捐赠,也要找准定位,不是什么钱都能接受的。前段时间有个叫做宋山木的人东窗事发,被人以强奸等罪名告上法庭并入狱,他所捐赠某大学的教学楼就马上去掉了“山木楼”这个响亮的名字。
同样,不是什么品牌都能接受。我们找个不算极端的例子:真维斯既然可以冠名大学教学楼,避孕套品牌杜蕾斯大概也没问题吧?而且大学生增加性安全知识总不是错的,还算是一个精准的市场定位呢。但除了专业对口的学校之外,有人敢在自己校园里放一座杜蕾斯大厦么?
这说明一个道理:学校这地方还是应该有所选择地接受某些东西,而不是随着社会浮沉追逐一些速朽的、流行的东西。…【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