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查看: 2031|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朔:艾未未无耻抄袭败坏父一世英名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4-11 14:11: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相关文章内容摘要

最近在网上炒得沸沸扬扬的艾青之子艾未未抄袭西安艺术家岳路平作品一事,实际上我很久以前就知道了。艾未未用3000万元请1001个人去德国,作品的名字叫《童话》。艺术圈里的人都知道这件作品分别抄袭了岳路平的《艺 ... [ 查看全文 ]

§ 发表于 2011-4-11
墙倒众人推!王朔早先怎么不说?现在落井下石太不仗义了吧?
沙发
发表于 2011-4-11 14:19:42 | 只看该作者
Too bad ,so sad!

越加相信他本人真的跟鸟巢体育场的设计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欺世盗名罢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1-4-11 14:54:46 | 只看该作者

王朔:艾未未无耻抄袭败坏父一世英名

王朔本来就一个流氓,而且现在已经是一个堕落到跟女记者斗嘴的臭流氓角色.现在臭流氓骂人不道德,简直跟5毛说人下贱一样:laugh: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11-4-11 15:28:47 | 只看该作者
王朔真他M不是个玩艺儿!一个月以前要是说这些,俺佩服!现在TMD跟在别人后面睬一脚,算什么东西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11-4-11 15:39:14 | 只看该作者
不是要以经济问题来斗臭艾未未么?现在正好是揭发的大好时机。

以艾未未的红色后代标签想发财太容易了,他何苦自己作践自己,和政府对着干呢?

以前不了解他,现在敬重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11-4-11 15:42:31 | 只看该作者
艺术这个东西,抄不抄袭很难说的。 我看这个事情恐怕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可怜王朔一张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1-4-11 18:07:36 | 只看该作者

王朔:艾未未无耻抄袭败坏父一世英名

本帖最后由 y_2009 于 2011-4-11 19:20 编辑

“艾未未在年轻的时候是个愤青,去了美国跟垮掉派的一帮人混,捞取了愤青资本。“

整个一个骂大街的。

即便艾未未人不怎么样,这位作者我看更不怎么样。你昨天咋不出来骂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4-11 18:25:50 | 只看该作者
“之所以我会写这篇文章,不是想纠缠到抄袭的炒作里面,实际上我既不认识艾未未,...”

既然不认识艾未未,作者又是怎么知道艾未未去了美国跟垮掉派的一帮人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4-11 20:31:05 | 只看该作者
严重怀疑此文出自王朔笔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4-11 21:22:46 | 只看该作者
有个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1-4-11 21:28:13 | 只看该作者
欺世盗名:thumbu::thumb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11-4-11 21:44:56 | 只看该作者
尽于堕落到要吃血馒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11-4-11 22:03:01 | 只看该作者

王朔:艾未未无耻抄袭败坏父一世英名

本帖最后由 淡山 于 2011-4-12 00:00 编辑

先从生活作风、人格艺德着手,基本搞臭以后,经济问题就无需过问了,更不需触及敏感的政治问题了。如果艾急得自杀,就大功告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11-4-11 22:06:09 | 只看该作者
“艺术”家-艾光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1-4-11 22:46:12 | 只看该作者
连被抄袭者本人都不赞成这种做法,不知道说谎者的脸往哪里搁?


艾未未抄袭当事人岳路平:请新华社别滥用我的名字 西安e报


岳路平

一大早,就被香港的微博好友提醒:新华社近日用英文发表了一篇文章,把多年前“艾未未涉嫌抄袭岳路平作品”事件装进了仍然悬而未决的“艾未未被拘押”事件中,进行评论。之后,香港及海外多家媒体用中文进行了转载。我有技巧的上网一搜,果然铺天盖地!我的名字脱离我的管辖自行其是了。据香港的微博好友说,“可能整个中国以外都知道你被抄袭了…”



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是一场综合博弈。对弈双方分别是:艾未未背后的“西方普世价值观”和中国政府的“人权相对论”。在西方,中国政府的声音一定是很弱的;反过来,在中国,西方媒体关于这次事件的声音也很弱。在这场综合博弈中,辩论的媒介应用,和辩论的内容同样重要。

本来,我一直在冷静观察这个事件,没想到一觉醒来,突然发现“我的名字”被新华社招募成为一颗棋子,这让我十分忐忑。一种无形的力量逼迫着我必须要把这个事情想清楚,而且马上要想清楚。

虽然我的名字不一定听我的,但是我也不想听失控了的“我的名字”的。

这是一个老虎棒子鸡的游戏,一物降一物。中国政府的“人权相对论”,面对西方的普世价值观,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一定是弱势的;而艾未未目前的声音,在中国境内,也一定是弱势的;2006年,也就是我的作品“涉嫌被艾未未抄袭”那一年,在西安的我的声音,比起艾未未,也一定是弱势的。

所以当年媒体采访我的时候,我一直避开所谓的孤立的“法律程序”,绕开记者偏爱的“是否起诉艾未未?”的挑衅,提醒记者关注“艺术资源过于集中在首都北京”这种更加整体的创新生态问题。只有这样,我才可以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去为西安争取话语权。

其实,关于艾未未的问题,官方也没有单独使用法律工具,官方同时也同时使用新华社和《环球时报》这样的舆论宣传工具来为自己的价值观做辩护,同时反击西方对手。我们不能把这个事件理解为一个孤立的法律问题。

在全民摸石头过河的年代,孤立的法律工具是低效的。《环球时报》在一篇评论艾未未事件的文章中(838期之本周人物),有一句话我很同意:“客观说,在如何对待他(艾未未)这样的人的问题上,中国社会的经验并不多,法律的判例也不多。”所以,一旦出现了这种判例不多的案例时,势必要动用一揽子工具来“综合处理”。西方世界是,中国政府是,艾未未是,任何关注这件事情的人(包括我)也必须进行一揽子整体思考,才可能对这件事情有一个更有建设性的态度。

既然是一揽子的处理模式,实际上就要求相关人必须自己注意分寸。因为我们没有清晰明确的可以信赖的“原则”、“尺度”来判断、判决,我们唯一可以信赖的裁判是未来。所以只能是当事人必须动用自己的前瞻性、全局性、判断力,各自把握好分寸。在今天的中国,尤其要注意分寸,因为我们真的太缺少经验和依据,内心里必须要有一些坚守和道德原则,否则历史会在路的前方等待着审判我们。

我们正身处一个乐观向上的时代,其实大多数人都不希望有任何过大的动荡发生。但是如果分寸掌握的不好,事情往往就会朝极端的方向挺进。一百多年来中国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已经告诉我们:审慎改良,一定比激进颠覆重建有效。

当年我面对所谓的“艾未未涉嫌抄袭事件”时,我意识到我的名字在某种程度上是“失控”的。所以在面对媒体的时候,我很审慎地珍惜我说话的机会,让记者不要去迎合点击率的“重口味”,把“涉嫌抄袭”事件爆炒成辣子鸡、麻辣鱼。其实我使用的就是基于对中国整体创新环境的忧虑而生发的“分寸”感。因为我理解那不过是一次辩论,是一次为西安,跟北京争取更多话语权的辩论(相关:出西安记)。但是,当时艾未未的声音要比我的声音大很多,所以,当时我挺同情自己的。同样,今天,我看到新华社和《环球时报》的声音远远大于艾未未的声音,我也同样同情艾未未。

既然是一揽子的处理模式,时间一定会很长。我们一定要有前瞻性。总体看来,新华社把我的“涉嫌被抄袭事件”混编进入对艾未未的批评队伍中,稍微有失风度。我的名字可能已经“被打抱不平”,但是我本人并不情愿。

新华社毕竟代表一个大国的声音,兹事体大,应该特别注意具有前瞻性的分寸感。这么多年改革开放的成就都摆在世人面前了,更自信一些吧!其实,我本人对中国的未来是乐观的。想想十年前,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新华社哪里有现在那么自信?去年刘诺奖获得者晓波的获奖事件发生后,以及这次艾未未事件,我注意到新华社和《环球时报》已经拥有了足够的胸怀去正面跟西方价值观进行一系列的耐心、细致、理性的辩论,还是有进步的。但是有时候,一些文章的基调和内容还是辜负了这种难得的胸怀。

我会继续观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