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8°
    温度感觉: 2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21°
    温度感觉: 23°
  • 实时天气:卡加利 28°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4°
    温度感觉: 28°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4°
    温度感觉: 24°
查看: 6082|回复: 3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来温哥华一年,自曝纪念!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5-11-3 20:18:5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年前的时候,来到温哥华,从事737改装。这一年来就在机库的飞机里面摸爬滚打。
我和我的工具箱:

老实话说,其实谁都会在心里和别人比一比的。女人攀比的是化妆品和皮包,男人会在汽车或工具箱上攀比。最好的工具箱是snap-on的牌子,不过实在太贵了,一个要几千加元。对于不那么讲究的人来说,还是用实惠一些的好。



上班第一件事:准备工具。背后是757的发动机




通讯测试:





驾驶舱里…




客舱设备安装:




电子舱设备维护:




TEST OK,呵呵:




顶部卫星扫描天线安装:




飞机机身上没法站着工作,怕滑下去摔着,只能小心点了:
沙发
发表于 2005-11-3 22:25:24 | 只看该作者

好一个帅哥,要在51找PLMM吗?

板凳
发表于 2005-11-4 19:29:00 | 只看该作者

好样的

风华正茂,激情洋溢,热血青年!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05-11-4 21:58:17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上几位夸奖,呵呵。
在多伦多一年多没有找到相关专业的工作。这一年多在多伦多过得很有感情,也喜欢上了多伦多的大雪,和在大雪中与朋友们相聚、包饺子的那份情谊。多伦多有朋友、有雪景、有开心,偏偏没有一个我喜欢的工作,反而是留在了温哥华旁的abbotsford,倍感无奈。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一年,从前在discover打过的塑料厂的工,夏天的炎热与冬天的寒风,已然关门的金山超市里的游水鲶鱼和太古广场里的食肆,仍然使我隐隐感到一些遗憾。
希望多伦多的朋友们都能顺利地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都能不再为冬天的暖气而烦恼,考车牌时能顺利地通过,出门不要碰到骗子,不会有同乡、朋友想着骗你搞传销...归根结底一句话:愿好人都一生平安!
5#
发表于 2005-11-4 23:07:43 | 只看该作者

驾驶执照

有几个问题:,可否请教:
1,你有没有飞机驾驶执照?如果有,在哪里搞到的?
2,你们把737改装成什么?
3,你去过钓鱼岛没?
呵呵
6#
 楼主| 发表于 2005-11-5 15:16:2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驾驶执照

最初由[退化人!]发布

有几个问题:,可否请教:
1,你有没有飞机驾驶执照?如果有,在哪里搞到的?
2,你们把737改装成什么?
3,你去过钓鱼岛没?
呵呵


呵呵,我没有飞机驾驶执照,正在想办法考这边的飞机维修执照。没有执照一样可以找相关的工作,不过难一些。
我们是往737上加装其他机载设备,飞机还是737,只是功能和系统上比原来多一点而已。
我参加过保钓行动,详情请见保钓亲历记
7#
发表于 2005-11-6 20:53:45 | 只看该作者

不错,不错!

纪念一下!
8#
发表于 2005-11-6 23:55:50 | 只看该作者

这里虽来得不多,但对定远兄还是佩服有加的

定远兄当属华人中的上品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05-11-7 00:2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这里虽来得不多,但对定远兄还是佩服有加的

最初由[冰原贵公子]发布
这里虽来得不多,但对定远兄还是佩服有加的

定远兄当属华人中的上品了!

三尺微命,一介书生,实愧不敢当。
10#
发表于 2005-12-28 04:23:53 | 只看该作者

这里好

没时事新闻那么闹心
11#
发表于 2005-12-29 00:41:02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我国不能自己制造飞机发动机?
为什么中国不能制造大飞机?



“运十”悲剧:谁出卖了祖国 (转贴)

  
  用什么方法使得中国产业做大做强?我每每有不可名状的忧虑。答案是简单的,也是复杂的。站在“运十”面前,我总觉得往事并不如烟。
  
  1970年代,我有幸参加了我国第一架喷气式客机“运十”的总装。1980年,“运十”首次试飞成功。此后“运十”飞北京,飞广州,飞昆明,飞乌鲁木齐,7次跨过喜马拉雅山,往返拉萨。
  
  后来有关方面决定,与美国麦道公司合作组装MD-82飞机。美方承诺,帮助中国民航机制造工业完成25年三步走的计划:第一步,由麦道公司提供技术,部分制造和装配MD80/90系列;第二步,与国外合作,联合研制100座级客机,2005年投产;第三步,自行设计制造180座级的客机,2010年投产。
  
  于是,“运十”就注定死了,死于1995年。同年,在《财富》杂志上,麦道说出了心里话:“因为上海搞过‘运十‘,我们才和上海合作,如果不打倒‘运十‘,美国飞机就不好打进中国。”
  
  前不久,我抽空回厂,下岗的“运十”,默默地呆在总装车间后面的停机坪上。车间空落落的,已没有“运十”的痕迹,也没有“麦道”的痕迹。我见到了师傅,他即将退休。10多年前,他可是曾被麦道公司评为最佳员工,获得去美国总部参观旅行的荣誉。根据摩根士丹利的研究,“航天、航空工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巨额投入,而且需要最长时间(20年以上)的技术、管理、研制开发费用和生产制造的经验积累。”
  
  中国试造喷气式客机,起步于1970年,仅比空客晚两年。但到今天,这样一个拥有巨大拉动效能的战略产业,我们基本空空如也。中国曾是世界上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能制造100吨量级民机的国家,30多年后却只能重头再来,而整个民机市场的庞大商机,已基本让位给了波音和空客。现在,有关方面声称,把民机工业的重点放在支线飞机上,这自然又是一个善良的愿望。试问美国人、欧州人,是否打算放弃支线飞机的销售?
  
  去年4月,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与空客公司在北京签署框架协议,确认订购30架空客飞机,价格达到17亿~18亿美元。有消息说,目前中国内地共有500多架运营飞机,其中空客占有21%的份额,波音则占大约66%。波音公司预测,今后20年,中国将购买2400架新飞机,总值1970亿美元,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民用飞机市场之一。
  
  中国民机工业失去战略机遇是一个值得反复探讨的教训。撇开技术原因,我觉得这里更重要的是产业战略和国家战略的摇摆。当年上海造飞机,一直与主管部门有矛盾,这是公开的秘密。谁对“运十”下马的决策负责呢?没人。体制内部的矛盾断送了“运十”的国内市场。结果是,中国马不停蹄地大买进口飞机,中国民机制造业却无产品可造。中国军队,更失去了提供进一步发展的空中平台。老美在一边偷着乐。
  
  我想,应当把上飞、麦道、波音环绕民机市场所展开的竞争编成一个案例来反复讨论。中国要学会在国际市场上竞争,首先要具有真正的国际眼光,要有从根本上消灭竞争对手生存空间的魄力和手腕。在这里,无论合作还是兼并,在跨国公司老板的眼里,看到的只是利益,而从来不是什么“友谊”。在商言商,老美从战略到战术,出手都是厉害而果断,给我们上了深刻的一课,这就是市场经济的残酷和竞争法则的无情。
  
  其次也要看到,即便“运十”项目当年没有被放弃,我国的民机制造也未必会像波音、空客那样,发展成一个真正具有全球规模的支柱产业(波音公司2003年客机产量在275架到300架之多、“空中客车”公司客机产量在300架左右)。如何按照现代工业的要求组织生产线和销售体系,通过市场竞争,真正形成自己的跨国公司,一直是困扰着中国企业的大难题
  
  网友评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一批千古罪人,他们出卖了民族的利益,但却没有人知道是谁,这才是最悲哀的啊。中国的汽车工业重蹈覆辙,现在有识之士看到了发展民族汽车工业的重要性(以经济日报主编程远为代表),然而遭到了一汽这样的败类企业的攻击,一汽老总竺延风竟然无耻地说:要耐的住寂寞二十年,等中国汽车产量达到600万两以后,有自主研发的可能。民族汽车工业的未来寄托在吉利、奇瑞这样的得不到国家扶持的企业身上,你说不悲哀吗?
12#
发表于 2005-12-31 14:09:50 | 只看该作者
顶一下
13#
发表于 2006-1-25 14:46:31 | 只看该作者
嘿嘿!

象猪GG们学习!
14#
发表于 2006-1-25 20:10:47 | 只看该作者
想不到定远兄是如此帅的帅哥呀。
才俊
15#
 楼主| 发表于 2006-1-25 20:29:3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多谢夸奖...有人夸自已帅总是开心的。
运十的下马有很多因素,不光是国产不国产的问题,关键是该项目是四人帮搞的,本来上海不具备生产大飞机的能力,硬是要在上海上马该项目,调集人力物力,四人帮一下台,该项目也被诛连下马。同样的事情发生过多次,项目跟着领导班子走,象歼轰七也是反复上下马,拖了十五年。
国产并不是不行,但是没有一个科研体系,在管理和人事、分配与提拨上没有一个合理的体制,光靠行政统治科学,再好的科学家也会被框在架子里动弹不得。国产飞机象运七,技术上差就不说了,底子薄么,但是相关科研部门的技术保障与服务也差到家,让人望而生畏,这就不是技术问题了。日本自六十年代起就狠抓质量管理,从全员目标管理起始,全方位研究,并每年开会研究如何改进,而我们还停留在生产线末端的质检员一检了事,这不是技术两个字能解决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