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中文网 何帆
塞缪尔·多伊是利比里亚部队里的一名下级军官,刚从上士提拔为军士长。1980年4月12日,他带着16名士官翻过总统官邸的围墙,想找总统问问,为什么没有给他们发工资。冲进总统的卧室之后,多伊有了一个更好的想法。他用刺刀捅死了总统威廉·托尔伯特,把他的内脏丢去喂狗,然后宣布自己是利比里亚的新总统,随后还给自己颁授了五星上将军衔。他可能是世界历史上成功发动政变的军衔最低的人物。
为了巩固自己的位置,多伊需要自己的人马。在极短的时间内,多伊将政府和军队的重要职位都安插上他的族人,并把部队士兵的月薪从85美元提高到250美元。
什么样的人马是国王最需要的?第一是忠诚,第二是忠诚,第三是忠诚。天底下会凭空掉下来忠诚吗?所谓忠诚,不过是随从审时度势,跟老大之间达成的微妙的默契。
执政联盟的人数不能太多。统治者需要给追随自己的人提供足够多的好处,才能让他们死心塌地听自己的话。如果执政联盟中的人数太多,需要用来收买人心的成本会太高。执政联盟的人数也不能太少。尤其是如果这些少数的支持者是不可替代的,那么他们又可能成为潜在的竞争对手,令在位者寝食难安。最佳的结果是,在执政联盟内部的人数很少,但在门外等着入场的候选者很多,随时可以替补,这将使执政联盟内部的成员感到竞争的压力,天天想的都是如何紧跟,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
在位者会不断调整执政联盟的成员,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帮助执政者上台的那批人,有很多最后都会遭到清洗。希特勒在通往权力的道路上,初期非常倚重准军事组织“冲锋队”(又称“褐衫军”),但他后来无情地杀害了数百名昔日的支持者,成立了另一支准军事组织,即党卫军。统治者心里明白,与其拥有一批能干的潜在对手,不如找到很多忠心耿耿的庸才。一个始终有效的策略是,选择那些无法登上权力顶峰的人做为自己的亲密战友。比如,萨达姆·侯赛因挑选了一名基督徒塔里克·阿齐兹做为第二号人物,因为他知道,在一个伊斯兰国家里,阿齐兹是不可能成为统治者的。
哪怕是独裁政权,也并非一点不关心社会大众的福利,它们有时候也会提供各种公共产品,比如公共教育和公共卫生。要是工人和农民接受了一些基础教育,其劳动生产率会随之提高,并贡献更多的产出,但不必把他们教得都有独立思考能力,时不时质疑政府的权威。古巴拥有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数得上的良好的医疗体系,这是因为古巴缺乏自然资源,严重依赖农业,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的甘蔗种植业,一支健康而且受过适度教育的劳动力大军是维持政权生存必不可少的。
与通常的见解恰恰相反,贫困、贫富不均和自然灾害反而有助于巩固独裁体制。心满意足的特权阶层不会起来造反,处在社会最底层的穷人也没有心情起来造反,他们更关心如何填饱肚子。沉重的税负给普通大众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这反而使得加入执政联盟变得更有吸引力。没有加入的人想方设法要挤进去,已经加入的人天天担心会被踢出去,所有人都会对领导人更加忠诚。
当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独裁者往往会夸大灾害的程度,借机巩固自己控制政治经济体系的权力。2008年,一场超强飓风横扫缅甸南部,风暴摧毁了整片整片村镇。缅甸军政府没有去救助难民,而是把人们从避难所驱赶出来,要求他们回到自己的已经荡然无存的村子“努力工作”。军队夺走了从境外运来的救援物资,告诉灾民,他们可以吃青蛙。据估计,约有5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所幸的是,这些死人是不会抗议的。
一般情况下,大众的不满并不会直接导致政权的覆灭。大众总是会不满的:当他们贫穷的时候,他们抱怨自己没有钱;当他们富裕之后,他们会抱怨别人的钱比他们的更多。导致政权覆灭的直接原因是执政联盟出了问题。研究苏联解体的学者大卫·科兹在《来自上层的革命》一书中讲到,导致苏联一夜之间土崩瓦解的原因是,苏联内部占据统治地位的党国精英对戈尔巴乔夫的政策表示不满,主动放弃了对原有体制的支持。
尽管独裁国家民生凋敝、腐败猖獗,却很可能处在一个势能较低的政治均衡,很难轻易打破僵局。从维持权力的角度来看,比较独裁政权和民主政权,可以发现,独裁者会比民主政权的领导人坐得更稳定、长久。
多伊上台不到10年,曾是多伊好友的原新闻部副部长泰勒起兵反叛,很快控制了一多半城镇。平民成群结队地加入叛军。多伊想偷偷出走几内亚避难,但其车队遭到泰勒的部下约翰逊将军袭击,多伊双腿中弹,被约翰逊活捉,最后被折磨致死。在临死之前,多伊肯定在想,要是再狠一些,说不定就能把反对他的人早早干掉,那该有多好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