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2°
    温度感觉: 11°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5°
    温度感觉: 14°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0°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12°
    温度感觉: 12°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4°
    温度感觉: 14°
查看: 223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揭秘张学良晚年仍然念念不忘的美食:错菜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2-17 02:33: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作者:二毛,原题为:《张学良念念不忘的美食:不爱高档爱白菜猪肉炖粉条》

少帅张学良一生漂泊,口味也常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他出生、生长在辽宁,开始时喜欢辽菜。后来结识张大千、张群等一批川人,受他们影响,一度垂青川菜。抗战前后,他在贵州被幽禁9年,所以对贵州风味也一直念念不忘。

张学良的饮食习惯受家庭影响比较大。父亲张作霖年轻时做过马贼,呼啸山林,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后来被招安,统一东北,成为关外王。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直奉两系部队在山海关九门口杀得天昏地暗,由于冯玉祥的倒戈,致使吴佩孚大败,戴狗皮帽子的东北军大举入关,一直打到上海。

那时大帅府的家厨已经人才济济、味兼南北。据说当时大帅府的厨师能烧制400多种南北佳肴。但是张作霖最喜欢的不是那些高档的熊掌、海参、鲍鱼,而是家乡的小肉丸子,还有白菜猪肉炖粉条。

张作霖的饮食习惯对青少年时期的张学良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张氏家族人口众多,光张作霖的姨太太就有6位,还有子女十几个。加上副官、侍卫、秘书、花匠、佣仆等,大帅府的厨房每天要供应上百口人的饮食。有时遇到张作霖在大青楼召开军政会议,甚至要供应200多人就餐。所以在大帅府里常设的大小厨房有4个。

张学良没有和兄弟姊妹们一起在东院大厨房用餐,而是和父亲一起吃小厨房。这是因为他从小体弱,需要滋补,又聪明伶俐,实在惹父亲疼爱,所以才被特许吃“小灶”。

小厨房是专为张作霖和他最宠爱的五姨太寿氏服务的,被邀请在帅府里用过餐的中外政要,大多对小厨房饮食的精美印象深刻。当时奉天餐馆“明湖春”的高级厨师,都会轮流到大帅府小厨房掌勺。

少年时期的张学良随母亲漂泊在辽西乡间,生活贫苦。他自己回忆,他是出生在马车上的。由于母亲产后奶水很少,张从小靠喝米汤长大,所以他对米汤有着特殊的感情。


张作霖执掌东北军政时期,大帅府小厨房里的辽菜也初具规模。在这个时期,张学良喜欢上了辽菜。当时小厨房里有个厨师叫王宝田,烧得一手好家常菜。王宝田是辽宁海城人,和张学良算是小老乡。张学良最喜欢王宝田做的“错菜”,称赞其为辽菜中小菜的代表。每当深秋霜雪降临时,王宝田都会腌制几个大瓦坛的错菜。这道菜是把各种新鲜蔬菜切碎,用虾油浸泡,入坛密封。第二年春天取出,用来解酒下饭。特点是清脆香酥、嫩绿开胃。

张学良晚年到了中国台湾和美国,对错菜仍然念念不忘。他驻节北京时,曾向吴佩孚、段祺瑞等政要大力推荐错菜。住在天津时,每年春、秋两季也都要把王宝田的错菜运到天津的公馆。
沙发
发表于 2014-2-17 03:18:07 | 只看该作者
真不容易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4-2-17 14:17:30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就是家乡的味道。每一个移民都能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