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20°
    温度感觉: 20°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0°
    温度感觉: 10°
  • 实时天气:卡加利
    温度感觉: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0°
    温度感觉: 20°
  • 实时天气:温尼伯 20°
    温度感觉: 21°
查看: 4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明趣点(ZT)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3-5-1 20:43: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服饰类 ;)


西服袖扣

 西服袖口上常常钉三颗小扣子,这既可增加服饰的美感,又可用来防止衣服的磨损。这是拿破仑军队的创造。法国在热月党当政时,欧洲一部分反动势力结成反法同盟,此举严重威胁着法国的安全。1796年,拿破仑率兵攻占了意大利、奥地利,并侵入埃及。这次战争胜利后,拿破仑开庆功会。检阅作战官兵,发现士兵的衣袖上沾着许多脏东西,很难看。经过了解, 原来是士兵们进军途中翻越阿尔卑斯山时,因山上气温很低,许多士兵因此患了感冒,常常流鼻涕,战士们的手帕都擦脏了,只好用袖子当手帕。拿破仑认为这样有损军威,便与军需官们商量,决定在衣袖的上侧钉上三颗铜纽扣,阻止士兵用袖子擦鼻涕。不久,拿破仑又给士兵增发了手帕,钉在衣服袖口上的纽扣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并显得是多余的。后来,一个军官从这件事受到启发,认为把纽扣钉到袖口向下的一面,可以减轻桌面袖子的磨损。于是,他向拿破仑建议,将衣袖上的三颗纽扣从衣袖的上侧移至下侧。此后的法国服装设计师们又将这三颗纽扣移至西服的袖口上,这样还可以增加西服的美感。此后相沿成习,流传至今。也有人认为西服袖口上钉的三颗纽扣是普鲁士国王腓德烈大帝发吸的。18世纪,普鲁士国王腓德烈大帝很注重部队的军容。一天他看见士兵们个个衣袖都很脏,便问军官们是什么原因,军官报告说,士兵们常用袖口擦脸,因而袖口很脏。于是,腓德烈大帝决定在士兵衣袖上钉上金属纽扣,用以防止士兵再用衣袖当毛巾擦脸,此举果然奏效。此后老百姓的西报上也钉上了纽扣。

莎 丽

    莎丽是印度妇女的传统服装,是妇女披在内衣外的一种丝绸长袍。这种服装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在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就曾提到5000年前存在一种珍珠滚边的莎丽。在印度的古代雕刻中,常常可以看到披莎丽的妇女形象。最早的莎丽服是举行宗教议式时男女都可穿的一种服装,到后来才演变成妇女的服装。关于莎丽的产生还还有一段动人的故事。相传很古很古的时候,有一个很有名的织匠,富有丰富的想象力。一天,他刚刚睡着时就做了一个美妙动人的梦,在梦中他碰见一个楚楚动人的少女,这位少女的眼泪闪烁着丝光,头发梳得略微歪斜而且还有褶纹,她喜怒哀乐的均显示出各种不同的迷人风采。这位织匠醒后,便把自己从那个少女身上看到的一切美好情景编织出来,成了一块非常漂亮的莎丽。传统的莎丽服不用剪裁缝纫,用一块长5~8米的丝绸,两侧有滚边,衣服上绣有各种图案,有色彩淡雅的几何图形,也有艳丽的花卉。受时代的影响,现在的莎丽服在制作上有些改进,均加上了领口和袖子。莎丽服在穿戴上也有定制。它的穿法是从腰部围到脚跟,成筒裙状 ,然后将末端下摆披在左肩或右肩,自成活褶,与上身所穿的素色、鲜红或花色各异的短袖衫相协调,还要在短衫与筒裙之间将一截腰肢裸露出来。不过,由于地区的不同,莎丽服的穿戴方法也略有差异。每当喜庆节日,印度等地区身着莎丽服装的妇女欢聚一处,此时风舞轻纱,分外动人。莎丽服的质料和样式通常也是妇女的出身门第、身份、教养及职业的体现。莎丽还流行于印度以外的东南亚一些信奉印度教或伊斯兰教的地区。

帽子
    帽子在我国很久以前就发明了。如成语中有“衣冠楚楚”、“冠冕堂皇”,这里的“冠”、“冕”指的就是帽子。不过,古今有区别,古代冠制是我国服饰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男子20岁开始戴冠,戴冠时,要举行“冠礼”,表示已成年。古时的冠不同于现在的帽子,它只有狭窄的冠梁遮住头顶的一部分,不像帽子盖住全部。冠产生之后,冠帽之间有了贵贱等级之分,贫贱无身份的人不准戴冠。每一个朝代的冠式、冠制与前代相比都有不同。汉代,它的形式大体已与帽式相类。冠还得与头帕配合,卑贱者只能戴头帕,未成年者只能戴空顶头帕。这种冠制一直影响到明代。明代公服中又有乌纱帽。“冕”比“冠”出现要早,一般指封建帝王专用的“冕”,在皇子继承皇位时才加“冕”。劳动者只能戴头巾,主要用来揩汗,以后当作帽子裹头。我国的帽子有其民族特色,在古代,辽金人多戴皮帽,元人多戴盔式和礼帽、维吾尔族的小花帽、土族的毡帽、蒙古族的狐皮帽等。日常生活中,帽子还有防寒保暖、装饰打扮的作用.

牛仔裤

    原为美国劳工所穿的一种紧身工作裤,它结实、耐脏,受到人们青睐。“牛仔”,其意为放牛娃。牛仔裤最早出现于19世纪中叶。据传,一个来自德国西部的小伙子风尘仆仆地赶到加利福尼亚,看到热闹非凡的淘金场面、蜂拥而来的淘金工人,想在临时住宅上做点文章,便到远处贩了一批帆布,准备高价卖给工人搭帐篷。谁知路途中多雨不顺利,等小伙子把帆布运到工地时,绝大多数淘金工人已安营扎寨了,帆布便成了搁货。小伙子急得团团转,他看见淘金者挥汗如雨地干活,心里更不是滋味。经过几天的观察,他发现工人们的衣服破得快,心中顿起一个念头:这帆布耐磨,何不把它裁制成裤子来试卖一下?当小伙子的帆布裤赶做了一批后,他投放在工地,价格低廉,结果被一抢而空。接着他不停地生产,并取名为“牛仔裤”,生意格外兴隆。从此牛仔裤传开了。

迷你裙
    通常又称超短裙。女性穿上这种裙子后既显示出青春魅力,又富有浓郁的时代感。迷你裙是英国人发明的。20世纪60年代初,伦敦青年女装设计师玛丽古温特为了满足女青年爱美的需要,大胆设计了一种展示女性美的短裙,这种裙子比传统的裙子要短,膝盖微露在外。这种裙子设计制作成功后,受到了一些社会舆论的指责,为此,古温特不顾舆论的压力,亲自穿起了自己设计的服装,公开展示在世人面前。由于这种裙子能充分体现女性的青春美和时代感,它一问世就很受女性的欢迎,特别是青年女性。巴黎库里斯公司的老板看准了这一点,便立即进行推广,很快使超短裙风靡全球。英国妇女界还把迷你裙的流行看成是英国妇女的骄傲。那时,古温特设计的迷你裙只不过刚刚过膝,后来迷你裙变得越来越短,有的迷你裙刚刚遮住臀部。

比基尼泳装

    亦称三点式泳装,是一种只遮盖乳房和阴部的游泳衣。比基尼泳装是法国人发明的。1946年,美国在太平洋上马绍群岛最北的比基尼岛进行了一次原子弹爆炸试验,这次试验在世界上引起了极其强烈的震动。就在这次原子弹爆炸的4天后,法国巴黎一个著名的服装设计师路易雷尔德为女子设计了一种用料少,对人体遮盖少,游泳时穿着阻力小的泳装。但是,因为这种游泳衣的遮盖面太小,穿上后近于裸体,又由于受宗教观念的影响,当时就连许多专业时装模特也不敢穿着向世人展示。这时,一位舞女勇敢地站出来,公开向传统观念宣战,带头穿上雷尔德设计的这种三点式泳装,并公开让记者拍照。舞女的大胆之举,在全世界的震动比美国在比基尼岛上4天前原子弹的试验成功引起的震动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人们称这种泳装为“比基尼”泳装。

领   带

    领带是穿西服时必不可少的饰物。善于领带的兴起,众说纷纭。有的人说,中世纪,医学家们认为病从喉起,于是建议人们用纺织品裹住喉头,起到防病消炎的作用。也有人认为,古代作战时,士兵总喜欢在脖子上系上布条,因防刺戳等原因制作类似领带的东西。可见早期的领带不是用来衬托人的形体美。领带的发明有下列几种说法。1、领带是英国人最早制作的。早期的英国和方面都比较落后,生活习惯了不文明,吃肉时用手抓,再加上那时的英国田子都喜欢留胡子,一吃嘴上、胡子上就沾满了油腻腻的东西,他们常常用衣袖去擦嘴和胡子上沾的东西。为了不让男人弄脏衣袖,妇女们在男人的衣领前面挂一块布,专供他们擦嘴用。这一习惯沿习了较长一段时间。后来,英国成了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人们对衣饰开始讲究,挂在领下的布就变成了领带。2、领带是法国人发明的。17世纪,一支克罗地亚雇佣军骑兵来到巴黎街头时,那些骑兵身着威武的军装,脖子上还系着一根布条,显得既精神,又威风。巴黎的一些爱赶时髦的纫绔子弟们,也学着骑士们的样子,在自己的衣领上系一根布条。就是这根布条演化成了领带。据说在威尔斯帝王的骑兵团里,一位名叫乔治布鲁梅尔的军官将布条进行改进后便成领带,但布条领带使用几次后锼巴巴的,不很美观,他便给自己的领带上浆,戴起来特别风光。此事被威尔斯帝王看见,便命手下的人给他也如此制一条领带。帝王戴上这样的领带也很漂亮。一传十,十传百,到了19世纪,领带就流传开了。3、领带源于日耳曼人。日耳曼人从前居住在深山老林里,靠披着兽皮御寒,并用草绳系在脖子上,不让兽皮掉下。他们系在脖子上的草绳给西方人以启示,便制成领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