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7°
    温度感觉: 16°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4°
    温度感觉: 14°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3°
    温度感觉: 12°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0°
    温度感觉: 20°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7°
    温度感觉: 16°
查看: 8686|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中国人在加拿大的现状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2-3-29 18:4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适应那个地方,并不是所有人都活的那么潇洒。对于某些人来说,尤其是那些思想准备不足的中国新移民来说,那里就算不是 " 地狱 " ,也差不多了。

  让我们先回顾一下中国移民加拿大的历史。最早是上世纪末来加拿大修铁路的一代人,其后就是七、八十年代来自香港的大量移民。这就是当地华人为什么多讲广东话,而讲国语是 " 少数民族 " 的原因了。也难怪很多洋人误以为广东话就是中国话,中国话就是广东话了。

  来自中国内地的移民潮大致经历了三次高峰。第一次是 1989 年,加拿大政府开了个绿灯,只要是持有中国护照的人都可以去移民局,填一张表就能成为永久居民了。这一次就留下了 5,000 多人,多数是留学生,这是来自内地的人第一次大量在加拿大落户。

  第二次浪潮是在 1992 年至 1994 年,主要是来自福建的难民。他们往往花上 2 至 3 万美金向 " 蛇头 " 买一个假护照来加拿大,在飞机上把护照销毁,下飞机就举手投降,申请避难。加拿大一向对难民十分友好,又发衣服、又发被子,每月还有不少生活费。这个消息传到福建沿海一带,来的人一下子剧增。他们多数是农民,没文化,即不懂英语,又不懂广东话,有的甚至连普通话都不会,这些人在加拿大,往往在唐人街做最底层的工作。他们很能吃苦,几年以后也开始买车买房。

  第三个潮流是目前这股移民,始自 1996 年初,至今仍呈直线上升的趋势。加拿大移民局每年都按移民来自的国家进行分类统计,过去 7 年,香港一直居第一,但 1998 年,中国内地移民去的总数已超过香港,居第一。与早年的留学生相比,这批人有很多特点: (1) 年纪较轻, 30 多岁为主; (2) 有良好的专业技能; (3) 在国内都是 " 精英 " ; (4) 经济上比较宽裕,少则有几千美金,多的都是几万。(当年本人出国只有 300 美金,多数人都是如此) (5) 都是全家一起来,不像当初我们只身闯天下。

  在与这些新移民打交道时,我还发现,他们普遍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来加拿大前的心理准备不充分,或者说远远不够,我曾专门作过调查,问那些新到加拿大的人:你们在中国辞掉工作,变卖家产,举家 " 不远万里 " 来到加拿大。这在你们的一生中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举措。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你们对加拿大做了多少了解?你能说说吗?令我吃惊的是,多数人说不过五句就卡壳了。如:加拿大是工业强国,加拿大在美国北边,首都渥太华,英语国家,天气很冷等等,其余就不知道了,如果只了解这么一点就做出移民的决定,是不是太盲目了!很多人对加拿大仅仅是猜测、幻想、认为加拿大应该是什么什么样子,加拿大一定是什么什么样子。然而当他们脚踏上那块土地的时候,他们才发现,满不是那么回事,与想像中相距甚远, " 梦 " 破碎了,正是由于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再加上一段时间找不着工作,很多新移民初期都或多或少有一些 " 失落感 " 、 " 孤独感 " ,有的甚至后悔。更有甚者,夫妻反目,男的指责女的 " 都赖你,非要出国 " 。女的也不示弱 " 都赖你,没本事,你看别人怎么都找着工作了!其实这些都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只要在出国前多些了解,多些心理准备,把困难想的多一些,认识到艰苦创业的必然性,看到这一阶段是短暂的,前景是美好的,一切困难都可以迎刃而解的。

  在多伦多的十年,我亲眼目睹了许多中国家庭如何从无到有,由贫致富地发展起来。尽管每个家庭都有所不同,但它们之中似乎存在许多共性。总结起来,中国新移民似乎都经历了以下这么几个发展阶段。

   适应阶段:

  这个阶段有长有短,取决于他们的适应能力,以及对加拿大的了解。但通常这个阶段要持续 1 至 2 年,这是每个人几乎都少不了的阶段,也叫 " 黑暗时期 " 。我此次回中国,跟许多想去加拿大发展的朋友们都反复强调这一点,希望他们认识到,一下子来到这么一个陌生的地方,一切要从零开始,要从无到有,从不适应到适应,这是正常的,一定要有这个心理准备。在这个阶段内,由于没有稳定的收入,往往住最便宜的房子,省吃俭用,每一分钱都要算计算计。由于一时找不到好工作,可能要先干些粗活,遭一些白眼,这都是可能的。但正是在这一阶段里,你也在积攒实力。比如,你的英文水平逐渐提高,你的社会范围在扩大着,你对这个社会在加深了解。这样,你的信息和机会也就 " 随之而来 " 了。

记得我刚刚到加拿大时,也同样经历过这个过程,当时我虽有奖学金,但少得可怜,只好在业余时间打工再挣点钱。由于刚来时是留学生身份,不准打工。只能悄悄地打 " 黑工 " ,挣得更少。记得我的第一份工作是给一家减肥中心派发广告单张。那老板一眼就看上我了,因为本人当时瘦得像猴子似的,很有 " 现身说法 " 的效果。炎炎烈日之下向每个过路人发一张减肥广告,常遭各种 " 白眼 " 不说,还时常受到保安和警察的驱赶,那滋味当然不好受。但当时我很坦然,认为无所谓,挣到大笔的票子,这才是真的。另外,我非常清楚,这不过是暂时的,我不会一辈子干这行的。心情也就好了

   转变阶段:

通常在 1 至 2 年适应期后,人们开始思变。认真总结一下过去,衡量一下自我,该作个新的选择了。有的人经过努力,终于找到了本行的工作。有些人由于专业不好,找工作到处碰壁,终于恍然大悟,放弃以前的专业,去学校读一门新的专业。还有的在一个部门工作了一段时间,认为翅膀硬了,开 " 跳槽 " ,向更好的工作、挣钱更多的职位冲击。这一阶段通常要 2 至 3 年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刚来时的 " 惊慌失措 " 已经没有了,银行里的储蓄也终于开始回升了,家用电器都配齐了,汽车早就买了。

  总之,这是一个摸索的阶段。记得当初,我也是如此,打了一段工后攒了点钱,总想干点什么。经过调查,发现开酒吧很赚钱。于是和一个上海 " 哥儿们 " 一起,在多伦多一个穷人区以很低的价格开了个酒吧。结果只开了三个月就卖了,因为那么多酒鬼太难对付了,咱们这些书呆子干不了那个。但到底也是个探索,一次经历,使我对加拿大的底层人生活多了些了解。我一点儿不后悔。

   稳定阶段:

  到加拿大 4 至 5 年后,人们都开始进入稳定期。这时,人们逐渐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换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工作。从此,生活开始发生质的变化,旧车换新车,租房变买房,开始追求娱乐和享受。总之,用中国话来说,就是步入 " 小康 " 了。从我的观察来看,多数人走的都是这样一条路。当然也有个别幸运儿,如我的一个表妹,搞电脑的,原在 IBM-CHINA 工作,到加拿大第四天就找到工作,起薪就是 5 万。她几乎没经过第一、二阶段,一下子就成 " 小康 " 了。另一方面,来加拿大五年以后仍在刷盘刷碗的,有没有呢?一个也没有!这说明,只要我们硬着头皮挨过头 1 至 2 年,生活一定会好起来的。有没有实在混不下去的,打起铺盖卷回中国的呢?有,但是极少数。 98 %以上的人都留下来了,都逐渐富了起来,开始享受人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