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时天气:多伦多 17°
    温度感觉: 17°
  • 实时天气:温哥华 12°
    温度感觉: 11°
  • 实时天气:卡加利 19°
    温度感觉: 18°
  • 实时天气:蒙特利尔 27°
    温度感觉: 26°
  • 实时天气:温尼伯 18°
    温度感觉: 18°
查看: 1244|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奇文共欣赏--为什么台湾人不认同中国呢?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3 23: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有文献记载且较为可信的历史大约有四百年之久。

15、16世纪,欧洲国家对外扩张势力,开辟往东亚的新航路,发现美洲新大陆,缩短了亚洲与欧洲的距离,世界从此进入大航海时代。在海权争霸的国际环境下,台湾被迫走入历史时期,进入近代的世界史。17世纪初,除了一些零星的琉球人、汉人、海盗游走进出于台湾之外,西方重商主义国家也开始注意台湾。此时远东海面已成为欧洲三国角逐的形势︰租得明帝国之澳门的葡萄牙、殖民菲律宾吕宋岛的西班牙、据有爪哇的荷兰,在远东海面展开商业和殖民的竞争。此时,各国对台湾的称呼不尽相同。日本称台湾为“高山国”、“高砂”,葡萄牙人则取名为福尔摩沙(葡萄牙语:Ilha Formosa),乃“美丽之岛”之意。

荷兰人在远东的商业目的,原以明帝国为重要对象,但因受制于葡萄牙人的竞争和明帝国的抵制,荷兰人只好转向澎湖,先后在1604年、1622年两度进占澎湖,但因澎湖为明朝领土,所以明政府亦两度派兵驱离荷兰人。1604年沈有容成功赶走荷兰人,但在1623年则,历经8个月不分胜负,终而议和。在议和订约中,明政府要求荷兰退出澎湖,如果退出澎湖,去占领对面的“化外之岛”台湾,明政府则无异议,经此议和,荷兰人遂在1624年进入南台湾,建“奥伦治城”,后又改建为“热兰遮城”。1656年建“普罗民遮城”。

荷兰人侵入台湾的第三年(1626年),西班牙也自马尼拉派兵占领台湾北部,先后占据鸡笼(今基隆)、沪尾一带,并建造了“圣多明哥城”,与南部的荷兰人展开殖民与商业竞争,不过情况不甚佳。此外,西班牙统治者在金山、三貂角(San Diego)等地都建有天主教教堂,试图向原住民传教。西班牙神父也对原住民语言作了一些研究,著有《台湾岛淡水语词汇》(西班牙文:Vocabulario de la lengua de los Indios Tanchui en la Isla Hermosa)。1642年荷兰人赶走了西班牙人,占领了二城。

荷兰统治台湾前后共约38年。其极盛时(1650年)的统治范围包括嘉南平原为主的地区,北部的西班牙殖民地二城和以及今台东沿海一带。荷兰人对原住民采取安抚、镇压、教化兼施的方式治理,采行“地方会议”(Landdag)制,从各村选出长老,每年集会以宣导荷兰当局时政措施,地方会议分北路、南路、淡水和卑南四区,长老须向荷兰当局宣誓效忠,拥有荷兰当局授予的藤杖后在社内行使司法权。荷兰人还广泛宣传新教,在传教同时推广文教工作,新港文是为其范例之一。当时,移居台湾的汉人也已有一定数量,也有部分汉人被招募来台开垦。汉人在很多方面扮演辅助荷兰人统治的角色,包括担任“社商”(包税商)等,但由于赋税沉重、人民无土地所有权,台湾人民对荷兰统治者时有不满;在1652年,因甘蔗减产与人头税加重,而爆发了郭怀一事件。此外,1635年与1636年也分别发生麻豆溪事件与萧珑事件两次大型的原住民反抗活动。

经济方面,荷兰人引进了许多新物种,包括豌豆、蕃茄等等,同时也引进了黄牛。当时荷兰人所使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摩尔亨”(Morgen),相当于“甲”,一直沿用至今。此外,荷兰人在台湾发展贸易,并以台湾作为转口站,台湾成为明帝国、日本、南洋、欧洲等地的货物集散中心。此时的台湾已跃入以出口贸易为导向的海洋贸易体系,有别于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式小农经济。不过,荷兰人在台湾的统治毕竟是剥削式的殖民统治,1650年左右,荷属东印度公司在台湾的每年净收入约40万荷币(约4吨黄金)。

1644年,来自满洲的清兵攻占了北京,明朝部分遗臣在中国南方,先后拥立几位宗室为王,组织流亡政府,继续抗清,郑成功就是当时抗清的一股强大势力。郑氏于1658年至1659年出兵南京失败后,决定转进其父亲郑芝龙和颜思齐等人曾经经营过的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军25,000人先抵澎湖,然后转进台湾,迅速登陆,展开对荷兰人之热兰遮城的进攻,终于在翌年攻下热兰遮城,顺利将荷兰人驱逐出台湾,建立了台湾历史上第一个汉人政权。

有学者将郑成功攻台之役形容为“人类有史以来一场空前的大规模跨海登陆作战,也是决定台湾尔后四百年命运的战争”。

郑成功据台后,改台湾为东都,设承天府,以新港溪(今盐水溪)为界,北路为天兴县(县治在今台南县佳里镇)、南路为万年县(县治在今台南县仁德乡)。由于岛内粮食不足,郑军各营各镇部队,分批在嘉南、 高屏平原上屯田开垦,故该地区留下带有“营”、“镇”、“劲”、“协”等称号的地名(例如:左营、前镇、柳营等),延用至今。

在郑经时期,郑氏政权曾经和清廷五度谈判,但郑经坚持比照朝鲜事例办理、不剃发、世守台湾、称臣纳供等四个条件,清廷不允,最终谈判没有结果。1674年,耿精忠、尚可喜、吴三桂等三藩反清。郑经率兵攻打福建,夺下漳、泉、湖、惠数府。至1680年,郑经海战失利,尽弃福建、撤回台湾。翌年,郑经去世,东宁王国发生政变,监国郑克臧遇害,冯锡范立其弟克塽,国政日坏,人心涣散。1683年,清将施琅率军攻台,郑克塽向清朝投降,结束郑氏三代在台23年的统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3-11-13 23: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李鸿章代表清廷被迫割让台湾给日本,并以台湾为“鸟不语、花不香,男无情、女无义”之地来塘塞满清政府,称弃台并不可惜。清廷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的决定,在台湾住民中引起了轩然大波,时称“绅民奔走相告,聚哭于市”,希望清廷改变态度。1895年5月25日,台民宣布成立“台湾民主国”,推举巡抚唐景嵩为总统、刘永福为大将军、丘逢甲为义勇军统领。同时,民主国也制定蓝地黄虎的“黄虎旗”为国旗、刻有“民主国宝印”文字的国玺、并建年号为“永清”。同时也并发表宣言,向各国通告建国宗旨,希望能借此引发国际干涉,使台湾免于被割让。

未料,日军在5月29日于基隆背后的澳底登陆,6月3日攻陷基隆。于是,台湾民主国政府的首脑们,包括唐景嵩和丘逢甲,都争先恐后地逃跑到中国大陆去了。6月下旬,余众又在台南拥立大将军刘永福为民主国第二任总统,为筹措经费,刘曾经发行钞票、邮票。有些学者将刘永福在台南所建的政权称之为“台南共和(Tainan Republic)”或“第二共和(Second Republic)”。之后三个月,民主国和日军发生不少规模不小的血战。但到10月下旬,刘永福也弃守内渡中国大陆,日军占领台南,这个只存活184天的短命政权,终于完全划下了句点。

台湾民主国瓦解后,日本已基本控制全台,但各地仍常有抗日事件。早期著名的抗日领袖有简大狮、柯铁、林少猫等,但到1902年就先后被镇压下去。之后的重要抗日事件有1907年发生的“北埔事件”、1912年的“林圯埔事件”,1913年的“东势事件”与“苗栗事件”和1915年余清芳领导的“西来庵事件”。后期的抗日运动除了“西来庵事件”外普遍规模较小,且在密谋阶段就被剿杀,此后汉人就不再有大规模的武装抗日。

1896年,日本公布“六三法”,授权台湾总督得颁布具有法律效力之命令,早期总督都是武官,权力极大,融行政、立法、司法、军事权于一人。桦山资纪、桂太郎、乃木希典这三任总督的任期都不长。第四任总督儿玉源太郎的任期长达八年,但实际治理台湾的是民政长官后藤新平。后藤加强了台湾的保甲与警察制度,用严格的手段对付抗日活动。医师出身的后藤新平自命以生物学的原理治理殖民地,其著名的治台三策,认为台湾人的弱点是“贪财、怕死、好面子”,所以同时采用高压与怀柔的两面手法,将台湾的游击活动完全弥平。并派大量警察监视人民的举动,1922年时,平均每547名台湾人中就有一人是警察。不过,日人在台湾建立了详细的户政与地政档案;统一了度量衡;设立台湾银行以与日本统一币制;大兴电信事业,至1919年,全台已有7146支电话与六条电报线;1908年完成了从基隆到高雄的铁路,并加紧修筑基隆与高雄两港;推动“绿色革命”,使台湾成为“米糖王国”。而在文化上,则施行同化怀柔的策略,对台湾人教授日语,并实行日本人、汉人和原住民三种不同的教育体系。佐久间左马太总督在任时开始对原住民施行理蕃政策,以使其顺应接受日本的统治。社会方面,总督府致力废除“三恶”,即阿片、缠足与辫发。同时加强卫生体制,改造下水道并进行捕鼠工作。改农历为公历,在街头放置时钟,培养台湾人的守时观念。推行市区改正计划,对后来台湾城市的营建影响深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